大婚当日,长安城几近万人空巷。
摘星楼朱檐碧瓦间,千盏红灯笼高悬,朱红绸缎从三十三丈高的楼顶垂落,正厅内更是人影攒动,觥筹交错间尽是道贺之声,纪娘子笑的合不拢嘴。
沈家更是在特意在京城置办了宅院,朱门高槛,这一天也处处透着喜气。
这宅院,是沈夫人命人照着江南祖宅的格局所建。连后花园的那些花草,都是特意从苏州移栽而来。
她不常住江南,这么做只是为让女儿在长安,也能有个归处。
此时,桑余端坐在闺房内,满室红光,铜镜里映着新嫁娘的模样
凤冠垂下的珠帘半掩面容,眉心一道花钿,唇上胭脂不浓不艳,衬得肤若新雪。
一双眼,含着三分水色,七分温柔,倒映着满室红烛,凤冠霞帔上满是金线绣纹,在烛光下流转生辉。
今日,她终于穿上了这件从江南就备好的婚服。
柳凤凤替她理了理衣襟,一向大大咧咧的她忽然就红了眼眶:“阿星,你真好看。”
桑余望着铜镜中的自己,笑着,握住了柳凤凤的手。
桌上放着母亲嫁给父亲时的嫁妆,是一对和田碧玉,刻为大雁,寓意比翼双飞,此生不渝。
如今,母亲把这对玉留给了自己。
一双碧玉一双人,碧色无暇两情真。
桑余笑了笑,缓缓的抚过那对玉。
——
前厅宾客如云,笑语喧阗。
沈夫人正忙着招呼客人,忽见门外缓步走进一位身着墨色锦袍的公子,面容苍白却俊美矜冷,举手投足间自带一股清贵之气。
沈夫人觉得眼熟,刚要上前询问,对方已先一步开口:“晚辈……是沈星旧友。”
他声音很轻,却让周遭嘈杂都为之一静。
沈夫人见他气度不凡,连忙引他上座。
等他落座,沈夫人才离开,只是隐隐觉得这人……似是在哪里见过。
还没想清楚,外头骤然响起了阵阵喜乐声——
“接亲的队伍来了!”
柳凤凤听见传话,赶紧将手里的镶金却扇放进桑余的手心里。
“来了来了,识衍哥哥来娶你了!”
李识衍,来娶桑余了。
——
李识衍一身大红喜袍,腰间玉带束得周正,骑在白马上在沈府门前稳稳站定。
身后八抬花轿朱漆描金,轿檐下红绸流苏随着风轻轻晃,锣鼓唢呐声震得街面都似在颤,围观看热闹的百姓挤得里三层外三层,伸长脖子望着这支浩浩荡荡的接亲队伍。
他翻身下马,红靴踩在青石板上,步子不疾不徐往沈府里走。
穿过喧闹的前院,一步步走向他等了一生的桑余。
几近三十年的光阴里,他等着一天,等了许久。
他等了这么多年的人,终于就要成为他的新娘了。
李识衍心中紧张至极。
却在下一瞬,目光猛然在某一处定住。
因为他在宾客席间,看见了祁蘅。
祁蘅独自坐在角落,指尖捏着酒杯,直视着他。
他大抵是等着的,等着李识衍像从前那样,见了他便眼里浮出警惕,或是干脆冷下脸来——从前那些时候,李识衍看他的眼神,总像防着什么会抢走珍宝的贼。
这说明什么?
说明,自己于他们二人间,就是一道去不掉的疤,永远的隔阂,永远不可能放下。
这样就足够了,这样,他就永远存在于桑余的心里。
可这一次,李识衍的目光在他脸上停了不过一瞬,便轻轻移开了,像扫过席间任何一个寻常宾客。
眼里再没有防备,没有芥蒂,甚至没有半分多余的情绪,连丝毫波澜都没有。
他就那样径直往里走。
祁蘅握着酒杯的手指微微收紧,杯沿磕在指尖,有点凉。
他懂了。
李识衍不是装的,是真的放下了。
放下了对自己的所有忌惮,把他这道刺痛的疤彻底挖掉了。
李识衍知道,桑余不在意祁蘅了。
他就也不会在意祁蘅。
桑余的心定了,李识衍不会再盯着他,不必再攥着心,不必再怕他会从自己手里抢走什么。
因为桑余选的是自己。
风从窗棂吹进来,掀动祁蘅素色的袍角,也吹得远处的喜锣声更亮了些。
媒婆脆生生的嗓音在堂中扬起来,高喊着喜庆说辞:“吉日良辰当接亲,才子佳人喜相逢——请新妇出阁喽!”
话音落时,屏风后传来轻缓的脚步声。
桑余由柳凤凤搀扶着,缓缓走了出来。
她脚下踩着大红的绸缎,从闺房一路铺到厅堂中央,像条暖融融的路。
桑余手中握着镶金却扇,半遮着面容,凤冠上的珍珠流苏随着步子轻轻晃,垂在扇沿边,添了几分朦胧的娇俏。
一步,两步……她朝着李识衍的方向走过去,霞帔上的金线绣纹在光下流转。
祁蘅的心猛地揪紧了,指尖攥得杯身发僵。
桑余穿上婚服的模样……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和他无数次在幻觉里见的不同。
幻觉中,桑余好像总隔着层雾,嫁衣也是模糊的,只依稀看是红色,却总是不清楚,因为他没有见过桑余真正穿着婚服的模样。
可眼前的她,比他能想象到的所有模样,都要美得多。
是明媒正娶啊。
锣鼓声、道贺声还在耳边闹,祁蘅却觉得周遭静得厉害。
他亲眼看着她,一点点走向李识衍,看着李识衍眼里映出的光,忽然心口拧着疼了起来,疼的他几乎快要坐不住了。
明媒正娶,这四个字,是他这一生,都没法给她的。
他曾握着她的手说过护她,却连一件光明正大的嫁衣都给不起。如今她穿着别人备下的婚服,要去赴一场明媒正娶的约。
那本该是他盼的,却终究成了他只能远远看着的景象。
李识衍抬手,轻轻扶住了桑余的手。
祁蘅看见桑余微微侧头,却扇似乎动了动,像是对李识衍笑了。
那一笑,和他无关,是属于另一个人的。
他们牵起那截鲜红的连理绸,并肩往外走。
桑余的步子很缓,祁蘅看见她凤冠上的流苏晃啊晃,晃的自己眼花。
她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接亲的锣鼓声又响起来,比先前更亮堂,衬得他周遭愈发静。
直到那抹红彻底消失在府门外,祁蘅才缓缓松开紧攥的手指,指节泛着白,连带着心口那处,也空落落的,像被风刮得生疼。
耳边喜乐喧天,孩童的欢笑声格外清脆。
恍惚间想起那年,桑余也是这样,站在通红的灯笼下,对自己说喜欢,向往着盼着祁蘅以后也能给她满堂的红。
现在她大概也这样笑着,只是不再是为他。
祁蘅垂下眼睛,茶面上映出自己模糊的倒影。
他忽然觉得有些冷,明明是日头正盛。
摘星楼朱檐碧瓦间,千盏红灯笼高悬,朱红绸缎从三十三丈高的楼顶垂落,正厅内更是人影攒动,觥筹交错间尽是道贺之声,纪娘子笑的合不拢嘴。
沈家更是在特意在京城置办了宅院,朱门高槛,这一天也处处透着喜气。
这宅院,是沈夫人命人照着江南祖宅的格局所建。连后花园的那些花草,都是特意从苏州移栽而来。
她不常住江南,这么做只是为让女儿在长安,也能有个归处。
此时,桑余端坐在闺房内,满室红光,铜镜里映着新嫁娘的模样
凤冠垂下的珠帘半掩面容,眉心一道花钿,唇上胭脂不浓不艳,衬得肤若新雪。
一双眼,含着三分水色,七分温柔,倒映着满室红烛,凤冠霞帔上满是金线绣纹,在烛光下流转生辉。
今日,她终于穿上了这件从江南就备好的婚服。
柳凤凤替她理了理衣襟,一向大大咧咧的她忽然就红了眼眶:“阿星,你真好看。”
桑余望着铜镜中的自己,笑着,握住了柳凤凤的手。
桌上放着母亲嫁给父亲时的嫁妆,是一对和田碧玉,刻为大雁,寓意比翼双飞,此生不渝。
如今,母亲把这对玉留给了自己。
一双碧玉一双人,碧色无暇两情真。
桑余笑了笑,缓缓的抚过那对玉。
——
前厅宾客如云,笑语喧阗。
沈夫人正忙着招呼客人,忽见门外缓步走进一位身着墨色锦袍的公子,面容苍白却俊美矜冷,举手投足间自带一股清贵之气。
沈夫人觉得眼熟,刚要上前询问,对方已先一步开口:“晚辈……是沈星旧友。”
他声音很轻,却让周遭嘈杂都为之一静。
沈夫人见他气度不凡,连忙引他上座。
等他落座,沈夫人才离开,只是隐隐觉得这人……似是在哪里见过。
还没想清楚,外头骤然响起了阵阵喜乐声——
“接亲的队伍来了!”
柳凤凤听见传话,赶紧将手里的镶金却扇放进桑余的手心里。
“来了来了,识衍哥哥来娶你了!”
李识衍,来娶桑余了。
——
李识衍一身大红喜袍,腰间玉带束得周正,骑在白马上在沈府门前稳稳站定。
身后八抬花轿朱漆描金,轿檐下红绸流苏随着风轻轻晃,锣鼓唢呐声震得街面都似在颤,围观看热闹的百姓挤得里三层外三层,伸长脖子望着这支浩浩荡荡的接亲队伍。
他翻身下马,红靴踩在青石板上,步子不疾不徐往沈府里走。
穿过喧闹的前院,一步步走向他等了一生的桑余。
几近三十年的光阴里,他等着一天,等了许久。
他等了这么多年的人,终于就要成为他的新娘了。
李识衍心中紧张至极。
却在下一瞬,目光猛然在某一处定住。
因为他在宾客席间,看见了祁蘅。
祁蘅独自坐在角落,指尖捏着酒杯,直视着他。
他大抵是等着的,等着李识衍像从前那样,见了他便眼里浮出警惕,或是干脆冷下脸来——从前那些时候,李识衍看他的眼神,总像防着什么会抢走珍宝的贼。
这说明什么?
说明,自己于他们二人间,就是一道去不掉的疤,永远的隔阂,永远不可能放下。
这样就足够了,这样,他就永远存在于桑余的心里。
可这一次,李识衍的目光在他脸上停了不过一瞬,便轻轻移开了,像扫过席间任何一个寻常宾客。
眼里再没有防备,没有芥蒂,甚至没有半分多余的情绪,连丝毫波澜都没有。
他就那样径直往里走。
祁蘅握着酒杯的手指微微收紧,杯沿磕在指尖,有点凉。
他懂了。
李识衍不是装的,是真的放下了。
放下了对自己的所有忌惮,把他这道刺痛的疤彻底挖掉了。
李识衍知道,桑余不在意祁蘅了。
他就也不会在意祁蘅。
桑余的心定了,李识衍不会再盯着他,不必再攥着心,不必再怕他会从自己手里抢走什么。
因为桑余选的是自己。
风从窗棂吹进来,掀动祁蘅素色的袍角,也吹得远处的喜锣声更亮了些。
媒婆脆生生的嗓音在堂中扬起来,高喊着喜庆说辞:“吉日良辰当接亲,才子佳人喜相逢——请新妇出阁喽!”
话音落时,屏风后传来轻缓的脚步声。
桑余由柳凤凤搀扶着,缓缓走了出来。
她脚下踩着大红的绸缎,从闺房一路铺到厅堂中央,像条暖融融的路。
桑余手中握着镶金却扇,半遮着面容,凤冠上的珍珠流苏随着步子轻轻晃,垂在扇沿边,添了几分朦胧的娇俏。
一步,两步……她朝着李识衍的方向走过去,霞帔上的金线绣纹在光下流转。
祁蘅的心猛地揪紧了,指尖攥得杯身发僵。
桑余穿上婚服的模样……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和他无数次在幻觉里见的不同。
幻觉中,桑余好像总隔着层雾,嫁衣也是模糊的,只依稀看是红色,却总是不清楚,因为他没有见过桑余真正穿着婚服的模样。
可眼前的她,比他能想象到的所有模样,都要美得多。
是明媒正娶啊。
锣鼓声、道贺声还在耳边闹,祁蘅却觉得周遭静得厉害。
他亲眼看着她,一点点走向李识衍,看着李识衍眼里映出的光,忽然心口拧着疼了起来,疼的他几乎快要坐不住了。
明媒正娶,这四个字,是他这一生,都没法给她的。
他曾握着她的手说过护她,却连一件光明正大的嫁衣都给不起。如今她穿着别人备下的婚服,要去赴一场明媒正娶的约。
那本该是他盼的,却终究成了他只能远远看着的景象。
李识衍抬手,轻轻扶住了桑余的手。
祁蘅看见桑余微微侧头,却扇似乎动了动,像是对李识衍笑了。
那一笑,和他无关,是属于另一个人的。
他们牵起那截鲜红的连理绸,并肩往外走。
桑余的步子很缓,祁蘅看见她凤冠上的流苏晃啊晃,晃的自己眼花。
她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接亲的锣鼓声又响起来,比先前更亮堂,衬得他周遭愈发静。
直到那抹红彻底消失在府门外,祁蘅才缓缓松开紧攥的手指,指节泛着白,连带着心口那处,也空落落的,像被风刮得生疼。
耳边喜乐喧天,孩童的欢笑声格外清脆。
恍惚间想起那年,桑余也是这样,站在通红的灯笼下,对自己说喜欢,向往着盼着祁蘅以后也能给她满堂的红。
现在她大概也这样笑着,只是不再是为他。
祁蘅垂下眼睛,茶面上映出自己模糊的倒影。
他忽然觉得有些冷,明明是日头正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