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顺想起三天前,自己还抱着一丝希望。
那时探马来报,说宋军虽然围城,但攻势并不急切,似乎在等什么。
他以为这是西夏的机会,或许能像当年对付辽国人那样,拖到对方师老兵疲。
可昨晚,李彦仙的话语打碎了他的幻想。
李彦仙是大宋派来的钦差大臣,也是赵翊的亲信。
昨夜三更,那人穿着一身黑衣,像只蝙蝠一样落在他的御书房窗外。
月光照亮了李彦仙脸上那道从眉骨到下颌的伤疤,他们谈很久,可但他却记得李彦仙最后说的一句话:“贤侄啊,金国已在七日前亡了。”
李乾顺当时差点从椅子上跌下去。
金国那么大的家业,怎么会说亡就亡?
“陛下亲率几十万将士,直捣金国都城会宁府,”李彦仙的声音很轻,却像冰锥一样扎进李乾顺的耳朵,“完颜氏的宗室被一网打尽,现在宋军正在清查所有入侵过大宋的女真人——不管是贵族还是奴隶,只要手上沾过宋人的血,一律灭门,连带族亲都要处死。”
李乾顺当时只觉得口干舌燥,端着茶杯的手抖个不停。
灭门,灭族……赵翊这是要把女真人连根拔起啊。
“贤侄啊,”李彦仙往前凑了凑,眼中闪过一丝怜悯,“陛下说,给您留了一个机会。
金国亡了,下一个就是西夏。
去年你们跟着金国攻宋,杀了多少宋人?
他从袖中掏出一封蜡封的信,扔在案上:“这是最后的机会。
降,还是不降,您自己选。”
李乾顺当时把那封信攥在手里,直到蜡油融化,烫得手心生疼。
他不是没想过投降,可西夏立国近二百年,祖辈浴血打下的江山,难道要在他手里断送?他还抱有一丝侥幸,或许城防能守住,或许宋军会因为后勤不济撤兵,或许……或许这些朝臣能想出什么奇计。
可现在,看着这群只会互相攻讦的臣子,他那点侥幸彻底成了泡影。
打?三十万精锐去年死在了关中,现在守城的都是些老弱残兵,连嵬名察哥都拿不出像样的战力。
守?粮草只够十日,城墙挡不住宋军的火炮,城里的百姓已经开始抢粮了。
等?金国已亡,没人会来救西夏。
赵翊连金国宗室都敢灭族,难道会放过他这个曾联金反宋的西夏皇帝?
李彦仙的话又在耳边响起:“陛下说,这是最好,也是最后的机会。
降了,保全宗室,保全百姓;
不降,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李乾顺的目光扫过争吵不休的群臣,忽然觉得无比失望。
这些人,平时争权夺利时一个比一个精明,到了国破家亡的关头,却只会像泼妇一样骂街。
他想起父亲景宗皇帝当年征战四方的雄姿,想起母亲梁太后垂帘听政时的果决,再看看自己,看看眼前这群废物,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淹没了他。
罢了,罢了。
“你们都给我闭嘴!”
一声怒喝如同平地惊雷,震得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愣住了,转头看向御座。
李乾顺不知何时站了起来,龙袍的下摆扫过案几,将上面的奏章扫落在地。
他的脸色苍白如纸,眼神却异常平静,平静得像一潭死水。
“吵够了吗?”他一步步走下御座,赤着脚踩在冰凉的金砖上,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西夏的命脉上。
“梁乙逋,你说得对,去年联金攻宋是错的。”他看向瘫在地上的户部侍郎,声音没有起伏。
“嵬名察哥,”他转向气得发抖的大将军,“你也说得对,战死的将士是大夏的荣光。
可荣光换不来粮草,换不来守城的兵丁,换不来兴庆府的安宁。”
他又看向斡道冲:“中丞想守城,可城能守到何时?”
再看向没藏讹庞,“尚书说的是实情,府库空了,城墙快塌了,我们守不住了。”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张浦身上:“侍郎想求和,可你以为,我们还有讨价还价的资格吗?”
张浦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李乾顺走到殿中央,背对着所有臣子,望向殿外那片被骄阳炙烤的天空。
远处隐约传来宋军的号角声,沉闷而有力,像是在为西夏的末日倒计时。
他深吸一口气,这口气吸得太急,呛得他剧烈地咳嗽起来。
“十日了,”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种彻底的疲惫,“宋军围了我们十日,我们连一次像样的反击都组织不起来。”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一张张或震惊、或恐惧、或茫然的脸,“你们吵了这么久,有谁拿出了一条能解围的计策?没有。”
他摇了摇头,眼中最后一点光亮也熄灭了:“我本以为,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或许我们能守住,或许能等到转机……可现在看来,是我痴心妄想了。”
“打,打不过。”他一字一顿地说,像是在宣判自己的死刑,“抗,抗不住。”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只有风吹动窗棂的声音,像是亡魂的呜咽。
李乾顺抬起头,望着殿外那片刺眼的阳光,忽然露出一抹惨然的笑:“既然如此,那就降吧。”
“陛下!”嵬名察哥猛地跪倒,声音嘶哑,“不可啊!我大夏男儿可战死,不可屈膝!”
“战死?”李乾顺看着他,眼神里带着一丝怜悯,“将军想让全城百姓都陪我们战死吗?
赵翊连金国宗室都要灭族,我们不降,城破之后,兴庆府会比中都更惨。”
他摆了摆手,阻止了其他人的劝谏:“我意已决。”
“不是割地,不是赔款。”
李乾顺的声音忽然变得异常坚定,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是无条件投降。”
“将传国玉玺、舆图、户籍全部献给大宋。”
“我李乾顺,率西夏宗室、文武百官,向宋帝赵翊称臣。”
“只求……”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只求大宋能保全兴庆府的百姓,不要赶尽杀绝。”
说完这句话,他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踉跄着后退一步,扶住了身旁的殿柱。
阳光从殿门照进来,在他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那影子在金砖上微微颤抖,像是在为这个延续了近二百年的王朝,奏响最后的挽歌。
阶下的臣子们彻底傻了,有人瘫软在地,有人失声痛哭,有人面如死灰。
梁乙逋望着李乾顺的背影,忽然老泪纵横,重重磕了个头:“陛下……圣明。”
李乾顺没有回头。
他望着殿外那片被宋军铁蹄笼罩的天空,轻轻闭上了眼睛。
七月初七,本是乞巧的日子,可对他,对西夏而言,这一天,只能祈求赵翊能信守承诺,给这片土地留下最后一点生机。
兴庆府城外,宋军的号角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听在李乾顺耳中,竟像是一种解脱。
那时探马来报,说宋军虽然围城,但攻势并不急切,似乎在等什么。
他以为这是西夏的机会,或许能像当年对付辽国人那样,拖到对方师老兵疲。
可昨晚,李彦仙的话语打碎了他的幻想。
李彦仙是大宋派来的钦差大臣,也是赵翊的亲信。
昨夜三更,那人穿着一身黑衣,像只蝙蝠一样落在他的御书房窗外。
月光照亮了李彦仙脸上那道从眉骨到下颌的伤疤,他们谈很久,可但他却记得李彦仙最后说的一句话:“贤侄啊,金国已在七日前亡了。”
李乾顺当时差点从椅子上跌下去。
金国那么大的家业,怎么会说亡就亡?
“陛下亲率几十万将士,直捣金国都城会宁府,”李彦仙的声音很轻,却像冰锥一样扎进李乾顺的耳朵,“完颜氏的宗室被一网打尽,现在宋军正在清查所有入侵过大宋的女真人——不管是贵族还是奴隶,只要手上沾过宋人的血,一律灭门,连带族亲都要处死。”
李乾顺当时只觉得口干舌燥,端着茶杯的手抖个不停。
灭门,灭族……赵翊这是要把女真人连根拔起啊。
“贤侄啊,”李彦仙往前凑了凑,眼中闪过一丝怜悯,“陛下说,给您留了一个机会。
金国亡了,下一个就是西夏。
去年你们跟着金国攻宋,杀了多少宋人?
他从袖中掏出一封蜡封的信,扔在案上:“这是最后的机会。
降,还是不降,您自己选。”
李乾顺当时把那封信攥在手里,直到蜡油融化,烫得手心生疼。
他不是没想过投降,可西夏立国近二百年,祖辈浴血打下的江山,难道要在他手里断送?他还抱有一丝侥幸,或许城防能守住,或许宋军会因为后勤不济撤兵,或许……或许这些朝臣能想出什么奇计。
可现在,看着这群只会互相攻讦的臣子,他那点侥幸彻底成了泡影。
打?三十万精锐去年死在了关中,现在守城的都是些老弱残兵,连嵬名察哥都拿不出像样的战力。
守?粮草只够十日,城墙挡不住宋军的火炮,城里的百姓已经开始抢粮了。
等?金国已亡,没人会来救西夏。
赵翊连金国宗室都敢灭族,难道会放过他这个曾联金反宋的西夏皇帝?
李彦仙的话又在耳边响起:“陛下说,这是最好,也是最后的机会。
降了,保全宗室,保全百姓;
不降,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李乾顺的目光扫过争吵不休的群臣,忽然觉得无比失望。
这些人,平时争权夺利时一个比一个精明,到了国破家亡的关头,却只会像泼妇一样骂街。
他想起父亲景宗皇帝当年征战四方的雄姿,想起母亲梁太后垂帘听政时的果决,再看看自己,看看眼前这群废物,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淹没了他。
罢了,罢了。
“你们都给我闭嘴!”
一声怒喝如同平地惊雷,震得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愣住了,转头看向御座。
李乾顺不知何时站了起来,龙袍的下摆扫过案几,将上面的奏章扫落在地。
他的脸色苍白如纸,眼神却异常平静,平静得像一潭死水。
“吵够了吗?”他一步步走下御座,赤着脚踩在冰凉的金砖上,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西夏的命脉上。
“梁乙逋,你说得对,去年联金攻宋是错的。”他看向瘫在地上的户部侍郎,声音没有起伏。
“嵬名察哥,”他转向气得发抖的大将军,“你也说得对,战死的将士是大夏的荣光。
可荣光换不来粮草,换不来守城的兵丁,换不来兴庆府的安宁。”
他又看向斡道冲:“中丞想守城,可城能守到何时?”
再看向没藏讹庞,“尚书说的是实情,府库空了,城墙快塌了,我们守不住了。”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张浦身上:“侍郎想求和,可你以为,我们还有讨价还价的资格吗?”
张浦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李乾顺走到殿中央,背对着所有臣子,望向殿外那片被骄阳炙烤的天空。
远处隐约传来宋军的号角声,沉闷而有力,像是在为西夏的末日倒计时。
他深吸一口气,这口气吸得太急,呛得他剧烈地咳嗽起来。
“十日了,”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种彻底的疲惫,“宋军围了我们十日,我们连一次像样的反击都组织不起来。”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一张张或震惊、或恐惧、或茫然的脸,“你们吵了这么久,有谁拿出了一条能解围的计策?没有。”
他摇了摇头,眼中最后一点光亮也熄灭了:“我本以为,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或许我们能守住,或许能等到转机……可现在看来,是我痴心妄想了。”
“打,打不过。”他一字一顿地说,像是在宣判自己的死刑,“抗,抗不住。”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只有风吹动窗棂的声音,像是亡魂的呜咽。
李乾顺抬起头,望着殿外那片刺眼的阳光,忽然露出一抹惨然的笑:“既然如此,那就降吧。”
“陛下!”嵬名察哥猛地跪倒,声音嘶哑,“不可啊!我大夏男儿可战死,不可屈膝!”
“战死?”李乾顺看着他,眼神里带着一丝怜悯,“将军想让全城百姓都陪我们战死吗?
赵翊连金国宗室都要灭族,我们不降,城破之后,兴庆府会比中都更惨。”
他摆了摆手,阻止了其他人的劝谏:“我意已决。”
“不是割地,不是赔款。”
李乾顺的声音忽然变得异常坚定,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是无条件投降。”
“将传国玉玺、舆图、户籍全部献给大宋。”
“我李乾顺,率西夏宗室、文武百官,向宋帝赵翊称臣。”
“只求……”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只求大宋能保全兴庆府的百姓,不要赶尽杀绝。”
说完这句话,他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踉跄着后退一步,扶住了身旁的殿柱。
阳光从殿门照进来,在他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那影子在金砖上微微颤抖,像是在为这个延续了近二百年的王朝,奏响最后的挽歌。
阶下的臣子们彻底傻了,有人瘫软在地,有人失声痛哭,有人面如死灰。
梁乙逋望着李乾顺的背影,忽然老泪纵横,重重磕了个头:“陛下……圣明。”
李乾顺没有回头。
他望着殿外那片被宋军铁蹄笼罩的天空,轻轻闭上了眼睛。
七月初七,本是乞巧的日子,可对他,对西夏而言,这一天,只能祈求赵翊能信守承诺,给这片土地留下最后一点生机。
兴庆府城外,宋军的号角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听在李乾顺耳中,竟像是一种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