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府的宫墙在七月的烈日下泛着青灰色的光,檐角的走兽张着嘴,像是要吞下这殿内弥漫的焦灼。
紫宸殿内,檀香燃到了尽头,最后一缕青烟歪斜着飘向梁上的藻井,如同西夏此刻摇摇欲坠的国运。
巳时的梆子刚敲过第三响,御座上的李乾顺已盯着阶下那幅被冷汗浸得发皱的舆图看了半个时辰——图上红笔圈住的兴庆府,像枚被饿狼盯上的肉脯,四周密密麻麻的朱点,是大宋军队扎下的营盘。
“咚”一声,李乾顺的指节重重磕在案几上的鎏金镇纸上。
他的声音带着连日不眠的沙哑,却在寂静的殿内炸得脆响:“大宋的军队围了兴庆府多日了。”
阶下的文武百官齐齐垂首,冠缨上的珠串随着动作轻晃,却没人敢抬头看御座上那张写满疲惫的脸。
李乾顺今年四十五岁,眼角的细纹本是帝王威仪的点缀,此刻却被焦虑刻成了沟壑。
他望着这些穿着绯色、紫色官袍的臣子,忽然觉得他们的身影在殿柱投下的阴影里缩成了一团团模糊的墨渍。
“整整十日,”他又重复了一遍,声音里添了几分不易察觉的颤抖,“城外的粮草快断了,西城墙昨日被宋军的火炮轰塌了三丈。
诸位爱卿,谁有计策能退敌?”
话音未落,左班中已响起一声压抑的咳嗽。
户部侍郎梁乙逋往前挪了半步,他的官袍下摆沾着尘土,显然是匆忙从城墙上赶来的。
此人素以谨慎闻名,此刻却涨红了脸,像是鼓足了毕生的勇气:“陛下!臣……臣有一言,不吐不快!”
李乾顺眯起眼,示意他说下去。
梁乙逋猛地跪倒在地,额头重重磕在冰凉的金砖上:“臣罪该万死!去年金国遣使来诱,说要与我大夏共分宋土,臣当时就说金国狼子野心,不可信!可……可当时主战的诸位大人说臣怯懦,说大宋积弱可欺,说取关中如探囊取物!”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哭腔转向右班,“结果呢?去年出兵攻宋,三十万将士埋骨关中,最后还不是要割让银州,夏州,赔款四千万贯才换得宋军暂时罢兵?”
他抬起头,泪水混着额头上的尘土淌下来,在脸上冲出两道泥痕:“如今倒好!金国覆灭的消息昨夜已传到城内,宋军转头就把兴庆府围了个水泄不通!
他们连金国都能灭,我们凭什么抵挡?当初谁力主联金攻宋,现在就该谁来担这个责任!”
右班中立刻炸了锅。
骠骑大将军嵬名察哥本就虬髯倒竖,此刻更是气得浑身发抖,他一脚踹开身前的案几,铜制的笔洗“哐当”落地,墨汁溅了满地:“梁乙逋你个酸儒!去年廷议,你缩在角落里像只鹌鹑,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如今城破在即,你倒来翻旧账?”他大步冲到梁乙逋面前,居高临下地指着对方的鼻子,“三十万将士的血,是我大夏的荣光!总好过你这样的软骨头,未战先怯!”
“荣光?”梁乙逋猛地爬起来,官帽歪在一边,露出被汗水浸透的发髻,“嵬名将军的儿子在银州战死,难道你要告诉他,那是荣光?
我大夏人口不足三百万,三十万青壮没了,现在连守城的兵丁都要抓老弱妇孺,这也是荣光?”
“你找死!”嵬名察哥的手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上,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他身后的几位武将也跟着往前一步,甲胄摩擦的声响在殿内回荡。
“够了!”御史中丞斡道冲拄着拐杖,一步步走到殿中。
他今年六十岁,去年因为反对攻宋被罢官,是李乾顺上个月才重新启用的。
此刻他花白的胡子气得发抖,拐杖重重戳在地上:“国难当头,你们还要私斗吗?
梁侍郎说的是事实,嵬名将军也未必不知轻重——只是事到如今,说这些还有什么用?”
他转向御座,深深一揖:“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守城。
宋军虽勇,但兴庆府城高池深,只要我们能撑到秋汛,黄河水位上涨,宋军的粮道必然受阻……”
“撑?”户部尚书没藏讹庞冷笑一声,从袖中抽出一本账册,“斡道冲大人不妨看看这个。
府库现存粮草仅够支撑十日,昨日西城守军已开始煮树皮果腹。
秋汛?怕是等不到那时,城内就要人相食了!”
没藏讹庞是西夏的老臣,脸上的皱纹比斡道冲还要深,此刻却眼神锐利如刀:“再说,宋军的火炮是什么威力,诸位都见过。
昨日西城那三丈缺口,他们只用了三炮。
要是他们把炮口对准宫门,这紫宸殿撑得住几炮?”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众人粗重的喘息声。
有人下意识地看向殿门,仿佛那厚重的木门随时会被炮弹轰碎。梁乙逋瘫回地上,喃喃道:“那……那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一个尖细的声音从后排响起,是礼部侍郎张浦。
他总是穿着一身浆洗得发白的官袍,此刻却缩着脖子,像只受惊的兔子,“要不……再派人去求和?就说我们愿意再割让河西之地,赔款加倍……”
“求和?”嵬名察哥猛地回头,唾沫星子喷了张浦一脸,“你忘了去年宋帝赵翊怎么说的?他说‘夏人反复,如狼牧羊,今日乞和,明日必反’!你以为他还会信我们?”
张浦被吓得后退半步,手忙脚乱地擦着脸,声音却不服气:“可……可除了求和,还有别的办法吗?
难道真要城破之时,让我们这些人都去殉国?”
这句话像是点燃了引线,殿内再次炸开。
“殉国?我才不要为你们这些蠢货殉国!”
“当初主战的是你们,现在要投降的也是你们,我们这些中间派招谁惹谁了?”
“我看不如拼了!召集所有男丁,跟宋军巷战!”
“巷战?你家儿子才十岁,你舍得让他拿起刀?”
争吵声越来越大,有人拍案,有人跺脚,有人互相推搡,连素来稳重的翰林学士们都加入了骂战。
紫宸殿内的梁柱仿佛都在这喧嚣中摇晃,檀香的余味被汗臭、墨味和火药味取代,真真切切成了个乱糟糟的菜市场。
李乾顺坐在御座上,看着眼前这场闹剧,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天灵盖。
他的手指紧紧攥着龙椅的扶手,指腹被雕刻的龙鳞硌得生疼,却浑然不觉。
紫宸殿内,檀香燃到了尽头,最后一缕青烟歪斜着飘向梁上的藻井,如同西夏此刻摇摇欲坠的国运。
巳时的梆子刚敲过第三响,御座上的李乾顺已盯着阶下那幅被冷汗浸得发皱的舆图看了半个时辰——图上红笔圈住的兴庆府,像枚被饿狼盯上的肉脯,四周密密麻麻的朱点,是大宋军队扎下的营盘。
“咚”一声,李乾顺的指节重重磕在案几上的鎏金镇纸上。
他的声音带着连日不眠的沙哑,却在寂静的殿内炸得脆响:“大宋的军队围了兴庆府多日了。”
阶下的文武百官齐齐垂首,冠缨上的珠串随着动作轻晃,却没人敢抬头看御座上那张写满疲惫的脸。
李乾顺今年四十五岁,眼角的细纹本是帝王威仪的点缀,此刻却被焦虑刻成了沟壑。
他望着这些穿着绯色、紫色官袍的臣子,忽然觉得他们的身影在殿柱投下的阴影里缩成了一团团模糊的墨渍。
“整整十日,”他又重复了一遍,声音里添了几分不易察觉的颤抖,“城外的粮草快断了,西城墙昨日被宋军的火炮轰塌了三丈。
诸位爱卿,谁有计策能退敌?”
话音未落,左班中已响起一声压抑的咳嗽。
户部侍郎梁乙逋往前挪了半步,他的官袍下摆沾着尘土,显然是匆忙从城墙上赶来的。
此人素以谨慎闻名,此刻却涨红了脸,像是鼓足了毕生的勇气:“陛下!臣……臣有一言,不吐不快!”
李乾顺眯起眼,示意他说下去。
梁乙逋猛地跪倒在地,额头重重磕在冰凉的金砖上:“臣罪该万死!去年金国遣使来诱,说要与我大夏共分宋土,臣当时就说金国狼子野心,不可信!可……可当时主战的诸位大人说臣怯懦,说大宋积弱可欺,说取关中如探囊取物!”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哭腔转向右班,“结果呢?去年出兵攻宋,三十万将士埋骨关中,最后还不是要割让银州,夏州,赔款四千万贯才换得宋军暂时罢兵?”
他抬起头,泪水混着额头上的尘土淌下来,在脸上冲出两道泥痕:“如今倒好!金国覆灭的消息昨夜已传到城内,宋军转头就把兴庆府围了个水泄不通!
他们连金国都能灭,我们凭什么抵挡?当初谁力主联金攻宋,现在就该谁来担这个责任!”
右班中立刻炸了锅。
骠骑大将军嵬名察哥本就虬髯倒竖,此刻更是气得浑身发抖,他一脚踹开身前的案几,铜制的笔洗“哐当”落地,墨汁溅了满地:“梁乙逋你个酸儒!去年廷议,你缩在角落里像只鹌鹑,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如今城破在即,你倒来翻旧账?”他大步冲到梁乙逋面前,居高临下地指着对方的鼻子,“三十万将士的血,是我大夏的荣光!总好过你这样的软骨头,未战先怯!”
“荣光?”梁乙逋猛地爬起来,官帽歪在一边,露出被汗水浸透的发髻,“嵬名将军的儿子在银州战死,难道你要告诉他,那是荣光?
我大夏人口不足三百万,三十万青壮没了,现在连守城的兵丁都要抓老弱妇孺,这也是荣光?”
“你找死!”嵬名察哥的手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上,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他身后的几位武将也跟着往前一步,甲胄摩擦的声响在殿内回荡。
“够了!”御史中丞斡道冲拄着拐杖,一步步走到殿中。
他今年六十岁,去年因为反对攻宋被罢官,是李乾顺上个月才重新启用的。
此刻他花白的胡子气得发抖,拐杖重重戳在地上:“国难当头,你们还要私斗吗?
梁侍郎说的是事实,嵬名将军也未必不知轻重——只是事到如今,说这些还有什么用?”
他转向御座,深深一揖:“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守城。
宋军虽勇,但兴庆府城高池深,只要我们能撑到秋汛,黄河水位上涨,宋军的粮道必然受阻……”
“撑?”户部尚书没藏讹庞冷笑一声,从袖中抽出一本账册,“斡道冲大人不妨看看这个。
府库现存粮草仅够支撑十日,昨日西城守军已开始煮树皮果腹。
秋汛?怕是等不到那时,城内就要人相食了!”
没藏讹庞是西夏的老臣,脸上的皱纹比斡道冲还要深,此刻却眼神锐利如刀:“再说,宋军的火炮是什么威力,诸位都见过。
昨日西城那三丈缺口,他们只用了三炮。
要是他们把炮口对准宫门,这紫宸殿撑得住几炮?”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众人粗重的喘息声。
有人下意识地看向殿门,仿佛那厚重的木门随时会被炮弹轰碎。梁乙逋瘫回地上,喃喃道:“那……那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一个尖细的声音从后排响起,是礼部侍郎张浦。
他总是穿着一身浆洗得发白的官袍,此刻却缩着脖子,像只受惊的兔子,“要不……再派人去求和?就说我们愿意再割让河西之地,赔款加倍……”
“求和?”嵬名察哥猛地回头,唾沫星子喷了张浦一脸,“你忘了去年宋帝赵翊怎么说的?他说‘夏人反复,如狼牧羊,今日乞和,明日必反’!你以为他还会信我们?”
张浦被吓得后退半步,手忙脚乱地擦着脸,声音却不服气:“可……可除了求和,还有别的办法吗?
难道真要城破之时,让我们这些人都去殉国?”
这句话像是点燃了引线,殿内再次炸开。
“殉国?我才不要为你们这些蠢货殉国!”
“当初主战的是你们,现在要投降的也是你们,我们这些中间派招谁惹谁了?”
“我看不如拼了!召集所有男丁,跟宋军巷战!”
“巷战?你家儿子才十岁,你舍得让他拿起刀?”
争吵声越来越大,有人拍案,有人跺脚,有人互相推搡,连素来稳重的翰林学士们都加入了骂战。
紫宸殿内的梁柱仿佛都在这喧嚣中摇晃,檀香的余味被汗臭、墨味和火药味取代,真真切切成了个乱糟糟的菜市场。
李乾顺坐在御座上,看着眼前这场闹剧,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天灵盖。
他的手指紧紧攥着龙椅的扶手,指腹被雕刻的龙鳞硌得生疼,却浑然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