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贪官-《鹤发》

  这声呼救蕴含沈错十数年精纯灵气,一时盖过风雨声与泥流声,将远山避雨的鸟雀惊飞一片。

  呼声传出,山岩倾塌之势陡然加剧!铺天盖地的山泥滑落下来,轰鸣之声胜过闷雷!放眼望去,灵气可及之处全无一物,沈错无可凭借,唯有步履维艰地朝河边行去,期望半山泥石砸落之前能纵身跳入舞水。他以灵气包裹自身,勉力支撑,确保自身不被倾轧覆没,更要逆着千钧横流步步向前,其辛苦可想而知。

  逃生之路过半,泥石已近在咫尺!沈错仍不肯认命,全力向前迈去。危急时刻,一条白蛇自他脚下破泥而出,助他脱困!间不容发之际,沈错赶忙伏抓在白蛇身上,随着它蜿蜒而下,迅速冲下山坡,一头栽入河水中,激起漫天水花!

  水花声方才响起,一阵山石咆哮之声将它压了过去。这种令人窒息的巨响回荡在山谷之中,良久都不能平息。

  沈错躲过一劫。在对岸等候的阿灵跃入水中,帮助他游向岸上。而白蛇则是借助大雨的遮掩,游入树林之中化成了人形。

  不过多时,白郁掏着耳朵自林中走出。沈错迎上去道谢,却见他面色不善。白郁冷着脸道:“沈兄弟,你也太不把自己的性命当回事了!听到了‘山鸣’,白某与阿灵唯恐避之不及。你倒好,不管不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你可知你的命有多矜贵?”

  沈错心中反驳:“我的性命与那六人并无贵贱之分。”但白郁刚刚行险救了自己,于情也不好与他争执,便也只好默不作声,诺诺点头,任由他埋怨。

  返回机场附近,瓢泼大雨已然转小,山崩也大有缓和。山脚下,被泥石掩埋的屋棚周边被围得水泄不通。

  沈错站在人群身后聆听,一片嘈杂声中,他仍能听得真切。

  被救六人上岸后听从了沈错的吩咐,奔走疾呼。这才使得工棚下的百名民夫死里逃生,避免了一场天灾人祸。

  此刻,建设机场的负责人正在嘉奖他们。然而,那六人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口口声声说是本地的白蛇大仙化作人形救了他们,要为大仙立座庙。

  起初,官员以为是六人劫后余生以致语无伦次。但上百民夫与十几名监工众口一词:“在大雨之中见到一条浑身瓷白的巨蟒自山中游出,蹿入大河之内。”却也由不得他不信。

  民情踊跃,官员也只得先应承为白蛇大仙做场法事。至于建庙之事,则声称不敢做主,需政府批准才能有下文。

  穷苦百姓最是敬畏仙佛,尤其是显灵救世的神仙。见官员似有推诿之意,哪肯罢休,围在周围,齐声请求。

  最终,官员似是提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先为大仙的塑一尊泥塑,供奉在较小的堂中用于焚香参拜。后续的庙宇等机场建设后另说。不过他提出了一个条件,便是让民夫在请愿书上签满姓名,以示民声。

  “这人倒也算是个肯听民意的好官。”听到此处,沈错便欲转身离开,却见不远处老马四人正朝自己看了过来。不由心道:看来,爱凑热闹是人之常情。

  这几日,老马四人与师生同行,东奔西跑,保护他们安全,遇到雨天才有空休息。见沈错站在人群之后,便上前来打招呼。

  老马将沈错拉到一旁,低声问道:“沈道长,这人是你救的吧?”

  “咦?”沈错惊讶道,“老哥从何得知?”

  “‘三斤’兄弟猜的。”老马指着“三斤”。

  “也不算猜。这里除了沈道长谁还有那本事那心性?”“三斤”愤懑道,“只是便宜了那狗官!”

  “我瞧那官员不像是坏人。”沈错对那人并无恶感。

  “沈道长可有注意这里的伙食?”“三斤”问道。

  这却把沈错问住了。自领悟丹田炁旋以来,体内浊气减少,修为渐长,他对于食物的需求已与常人不同,往往两三天才进食一次。因此,对饭食不甚在意。

  “似是地瓜与些许糙米。”沈错回忆道。

  “没错,一日两顿。”“三斤”点头道,“道长本领高强,对吃的没什么要求。但是那些整天做苦工的,使得都是力气活,吃这些哪里够?”

  沈错沉默,他隐隐明白了“三斤”为何会称呼那人为狗官。

  “他们先是虚报民夫人数,骗取更多拨款,然后以次充好从中获取好处,再克扣定量压榨民夫。这么下来,自己挣得盆满钵满!”几天打听推测下来,其中的门门道道“三斤”摸得一清二楚。

  “这…”沈错咋舌,“百姓以性命建设机场,为官者竟还能做出如此丧尽天良之事?”

  “你以为他听取意见建造神像是为民请命?”“三斤”冷笑道,“其实他又可以借此捞一笔。而且有这么多百姓共同签字,即使长官怪罪下来,也没这么大责任。这算盘可打得真好啊!”

  沈错神情冷如寒霜:“当真是该死!”但转念后又道:“要悄无声息的除掉他实在简单,但之后又该如何?机场还需建设,继任者若仍是中饱私囊,难道接着杀?”

  “三斤”似也有同样想法,语气无奈道:“这事我与曾先生也说过。先生书生意气,当即拍案而起,就要去斥责揭露那贪官,却被我们生生拦住。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先生怕是还没走出县城就被灭了口!”

  “总不能放任不管吧?我护着先生去县城,看谁能动他?”沈错听出其中难处,义无反顾,但思索一番又犹豫道,“可空口无凭,这么前去最多也只是以武压人。反倒是显得我们不占理。”

  “所以,我们几人与曾先生商量后决定偷偷收集证据。有理有据,再去告状。”“三斤”指了指四人,示意几日下来已有准备,“曾先生带领随行的师生暗中记录土料方量、民夫人数、迁移坟头数量、每日伙食状况、各人药品分发情况,甚至还暗访了抚恤金是否发放等等。事无巨细,全部记了下来。”

  “等离开时,把这些证据呈给县长。汉奸枪毙的地方,也该轮到那狗官了。”四人满脸都是畅快之意。

  “要是县长不秉公办理,或者他也参与其中该当如何?”沈错问道。

  “曾先生已经打听过了,本地有份《县政报刊》的刊物。双管齐下若县长不秉公办理,便依靠舆情造势。”“三斤”微笑,似是胜券在握。

  临行之前,沈错陪同曾先生去了一趟县城。当县长见到师生们收集的证据之时,气得怒不可遏,义正言辞地答应两人定要严惩不贷。沈错与曾先生自是欣喜,感叹县长是个刚正不阿的好官,并决定不将此事发表出去以免动摇民心。

  但他们哪里知道。修建芷江机场是抗战的重中之重,上头压下来的任务要是完不成,县长也是要掉脑袋的。

  自沈错一行走后,县长权衡利弊之下将所有证据收了起来。他痛恨贪污,所保证的惩罚也并非虚言,只是与机场完工相比,整治贪渎被放在了靠后的位置。

  最终,那贪官在机场建成后的次年因贪污被枪决,送他去刑场的正是这位县长。只是不知迟到的正义还算不算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