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朝廷法规或许的确是有不合理的地方,那怎么就不能上报朝廷整改或者是采用别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非得搞空印这种离谱的东西?】
【要么说元朝虽然疆域大,但却只有不到百年,治理国家上真是一塌糊涂,空印这种事都敢不整治,但到了老朱这可是不行,他不可能放任这种事的。】
【于是,在朱元璋知道后大怒,并且相当重视。史书记载,朱元璋对此事盛怒,丞相、御史都不敢谏言。】
【朱元璋因此诛杀了多少人有好几种说法,有说诛杀数百,有说死者数千,明整个财政系统的官吏几乎瞬间被清零重来,有说朱元璋“竟杀空印者”,有说主印官员处死,副手以下杖刑充军。】
【但最通用的说法是空印案与之后要讲的洪武四大案的另一个郭桓案一起,两个大案连坐被杀达七、八万人而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再看一个数据就知道了,按照当时的官制,官吏总数约2万人。】
“天啊,就这两大案涉及到的人就够好几个官场的了。”
“”怪不得天幕说朱元璋有人是真杀,按朱元璋这个杀法,这四大案一共得杀多少人啊。”
“这几个是大案,按朱元璋这个性子,大案都办了四个,肯定还有不少牵连人数没这么多的小案,这杂七杂八的都加起来得杀多少人啊。”
不少人都在感叹朱元璋真不愧是天幕说的“有人真杀”。
其他朝代的臣子们还对洪武朝的臣子隔空送去了一些同情,当臣子的确是自古以来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毕竟确实是君心难测,又有说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也没有几个君主是朱元璋那样的杀胚啊。
甚至像白起,韩信那样被鸟尽弓藏的功臣,对自家老板的怨气都神奇的减少了。
【洪武四大案里的第二个,胡惟庸案。】
天幕还没有具体介绍这个案子,但天幕下的人之前听李善长的时候都听过这个案子,说是李善长因为跟这个事牵连被杀了,看样子这案子也是被杀的人不少啊。
【这个案件就是刚刚提及的废丞相,胡惟庸之后就再也没有过丞相,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
【胡惟庸这个人,在洪武十年升任丞相,任期时在朝中勾结朋党,打击异己,使得淮西集团势力不断膨胀。若是单单是朋党也还罢了,他还独断专行,许多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处理。】
【于是当然的,朱元璋怎么可能放过他呢,洪武十三年,涂节自首上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当然是下令逮捕了胡惟庸为首的一帮人,以“枉法诬贤”“擅权枉法”“蠹害政治”罪加以处死,连告发的涂节也没放过。】
【胡惟庸被杀后,此案并未了结,他的罪名也在不断升级。开始只是说胡惟庸“擅权植党”,后来,又加上了“通倭”、“通虏”和“谋反”等罪名,并不断牵连、扩大化。】
【该案的同谋越查越多,牵涉的面越来越广,数年也未能了结,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再兴大狱,又杀了几十家的权臣勋贵,李善长、李伯升和丁玉等人,都以与胡惟庸有勾结为名而被处死。】
【对,就是刚才提及的李善长,不仅仅位居“勋臣第一”的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一家七十余口一律处斩,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都是谋反案,受牵连的大多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前后十余年,屠戮上万人。】
【先不提蓝玉案,就说胡惟庸案,大家发现没,有一说一,这个案子里,胡惟庸敢这么行事,被清理也不算冤枉,但一般来说,关于胡惟庸这个事的清理,不应该有这么大范围。】
【明代史籍中关于胡惟庸案的记载多有矛盾,因此关于其是否确实谋反,当时便有人怀疑,甚至连明朝史学家也有持否定态度的,可见胡惟庸行事嚣张,培植党羽,独断专行可能是真,但谋反,通倭可能是真的没有。】
【胡惟庸都如此,更别提李善长,之前说过了,就不再赘述了。】
天幕下不少人这就开始加了,虽然四大案还有两个没讲完,但受害人数已经基本都说出来了,空印加郭桓案七八万,蓝玉案加胡惟庸案加一起上万,这加一起都要奔十万去了,讲真的,哪怕是战场上的小型战役伤亡可能都没有这么多人呢,这朱元璋是真狠。
明初臣子们看了以后,真是心死了,且先不说空印案那种不知道能查到谁身上的案子,就说蓝玉,李善长,胡惟庸这几个名字,那可都是朝上数一数二的重臣,还有跟着朱元璋一路打天下的开国功臣,连这样的人朱元璋也是说杀就杀,更别提那些官位没有他们这些人高的了。
而且看朱元璋这个杀人的人数,就这几个大案都被杀的快十万了,更何况那些杂七杂八的案子呢,他们这朝堂上真的有人没被朱元璋杀吗?想到这,不少人眼神热切的投向了徐达,对对,徐达,天幕认定的他可是不仅仅给自己在朱元璋手下混了个善终,还让自己家族出了女儿徐皇后,外孙朱高炽,后续大明朝的君主都有徐家血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徐达顿时被无数道热烈眼神看的浑身不自在。
【其实啊,不仅胡惟庸本人的罪名可能有冤屈的地方,还有之前提及的,杀死李善长之后,其他臣子为李善长说话时朱元璋的态度也很能说明问题,这个案子实际极有可能是一个冤案,很多事就是因为朱元璋想要借这个案子来废丞相巩固君权。】
【首先就是胡惟庸本人,据说,胡惟庸一开始被告时,证据并不充足,如果深究下去,胡惟庸可能不会被坐成死罪。因此朱元璋才迅速认定谋逆是实,即行杀掉,连告发的涂节也全不放过,只是为了死无对证,并可以借此另做文章。】
【其实之前,凡是各地送给皇帝的奏章都要关白中书省,就是给皇帝一份,同时也要给中书省丞相送一份,但早在洪武十一年,朱元璋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力,就下令凡奏事不得先关白中书省。
接着,又令六部奏事不得关白中书省,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中书省的权力。然而即使这样,也还不能令朱元璋满意。】
【可见朱元璋这个对权力极其看重的人,在胡惟庸案发前就对相权很反感,胡惟庸这个人的行事风格又让朱元璋更是反感,这也就不奇怪朱元璋这么利落的就处决了胡惟庸。】
【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朱元璋大权独揽,结束了秦、汉以来实行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
“看起来朱元璋之前就对丞相相当反感啊,恨不得把丞相的权力都架空。”
“这胡惟庸是有点冤,但不多。”
“哎,说是这么说,但胡惟庸这么行事,落得这样的下场也不算冤。”
天幕下的人也是一顿讨论,胡惟庸确实是有点撞枪口那个感觉,照朱元璋的态度,哪怕是兢兢业业,性格谨慎,做事不出错的丞相,他也未必容得下,但话再说回来,胡惟庸也不算冤,他是自己作大死,别说朱元璋,一般帝王都容忍不了这样的丞相。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后,仍然能时时刻刻感受到李善长的威胁。李善长为功臣之首,虽已退位,但势力还很大,始终令朱元璋耿耿于怀,于是,朱元璋在杀胡惟庸若干年后又给他加上其他如谋逆一类的罪名,
也不仅仅是李善长,朱元璋是想借胡案兴起大狱来诛杀文武功臣,胡惟庸案只是朱元璋的借口,朱元璋实际上以防功臣们日后会对朱姓子孙造成威胁,这个思维方式在朱元璋的种种政策里有很明显的体现。】
“看这个样子,朱元璋过了几年还把胡惟庸的罪名扩大,就是寻个由头想杀这些功臣,防止他们功高震主呢。”
“讲真的,刘邦都算是很出名的狡兔死走狗烹,可跟朱元璋比起来都是眉清目秀的。”
“就是的,刘邦的屠刀是针对那些最有权势的异姓王,像萧何他就没赶尽杀绝,但按朱元璋这个杀法,别提李善长这些功臣里数一数二的,哪怕是不那么显眼的功臣也活不下来。”
【下面是洪武四大案里的第三个,郭桓案。】
【这个案子里,郭桓跟胡惟庸一样,死不足惜,他就是个贪官。】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怀疑李彧、赵全德伙同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吞盗官粮,于是下旨查办。经审理发现,郭桓与六部要员跟州府县官勾结,侵吞宝钞金银,贪污税粮及鱼盐等。】
【最后查实,郭桓等人贪污的竟然达到两千四百多万石粮食。】
【那朱元璋是历朝历代的君主里最恨贪官的,他能忍吗?可以说他是贪一点都不能忍,更何况是在他眼皮子地下这么大的贪腐案,
于是他亲手书写诏书罗列郭桓等人罪状,下令处死包括郭桓在内的六部侍郎及各地方的官员一万余人。】
“按这个人数来看,朱元璋应该是根本没给这些贪官留一点活路,都杀了啊?”
“这……郭桓伙同这些人贪污,被处置也是应该的,可这个被杀人数来看的话,朱元璋这应该是但凡涉及的人都从重判决了啊?甚至就是按照天幕上说的,贪一点也不能忍。”
天幕下的人就这个进行了一顿讨论,贪官被斩首不稀奇,大贪腐案子斩多个人也不是什么大事,可朱元璋这个是在是太多了,看着这个人数,朱元璋怕是真的按照贪一点都不容忍,直接杀的标准来的啊,根本没给流放贬谪的机会。
而还没有查出这个案子的朱元璋,看到天幕说未来会有人在他眼皮子底下搞出这种事,也是怒火中烧,当即就决定,不用等了,现在就查,就从天幕提及的人查起,查完了以后就按天幕说的,一律斩首,一个不留,这帮贪官简直是国之蛀虫。
【朱元璋这个人,对贪官是恨之入骨,贪一点都容忍不了,更何况还是这么大个案子,】
【杀了这些了人后朱元璋还不解恨,又接着追赃,这种事牵连到的全国各地的地主也不少,于是这些人遭到抄家破产的也不计其数,地主对此怨恨极深,朱元璋为了平息怨气又将审刑官吴庸等人处死。】
算上这个,天幕下的人看朱元璋办案子也看了三个了,怎么说呢,朱元璋办这个几个案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严查严打,甚至是有种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感觉,可这么办案子想都不用想,肯定有被冤的。
【郭桓案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之后明朝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其中有一条就是把记载税款、钱粮的数字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这种容易改写的都改成大写的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这就是我们今天大写数字的由来。】
【有一说一,这个大写数字还是挺好的,哪怕是现在,一些借条收据什么的还是会用,阿拉伯数字跟小写的数字都笔画过于简单,很容易被添一笔少一笔的,这样的数字用到借条收据等涉及到钱财的字据上的时候很容易被篡改后说不清。】
“这个好,数字这个东西还是要明确些,尤其是涉及到钱财的时候。”
“确实,数字有的时候还是要写那个大写的,不容易被篡改。”
不少朝代被这么一提,都开始检查自己现在用的数字写法容不容易被篡改,天幕说的有理,哪怕是不用跟天幕一样的大写也要注意一下防止篡改,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
喜欢我与老祖宗一起刷视频
【要么说元朝虽然疆域大,但却只有不到百年,治理国家上真是一塌糊涂,空印这种事都敢不整治,但到了老朱这可是不行,他不可能放任这种事的。】
【于是,在朱元璋知道后大怒,并且相当重视。史书记载,朱元璋对此事盛怒,丞相、御史都不敢谏言。】
【朱元璋因此诛杀了多少人有好几种说法,有说诛杀数百,有说死者数千,明整个财政系统的官吏几乎瞬间被清零重来,有说朱元璋“竟杀空印者”,有说主印官员处死,副手以下杖刑充军。】
【但最通用的说法是空印案与之后要讲的洪武四大案的另一个郭桓案一起,两个大案连坐被杀达七、八万人而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再看一个数据就知道了,按照当时的官制,官吏总数约2万人。】
“天啊,就这两大案涉及到的人就够好几个官场的了。”
“”怪不得天幕说朱元璋有人是真杀,按朱元璋这个杀法,这四大案一共得杀多少人啊。”
“这几个是大案,按朱元璋这个性子,大案都办了四个,肯定还有不少牵连人数没这么多的小案,这杂七杂八的都加起来得杀多少人啊。”
不少人都在感叹朱元璋真不愧是天幕说的“有人真杀”。
其他朝代的臣子们还对洪武朝的臣子隔空送去了一些同情,当臣子的确是自古以来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毕竟确实是君心难测,又有说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也没有几个君主是朱元璋那样的杀胚啊。
甚至像白起,韩信那样被鸟尽弓藏的功臣,对自家老板的怨气都神奇的减少了。
【洪武四大案里的第二个,胡惟庸案。】
天幕还没有具体介绍这个案子,但天幕下的人之前听李善长的时候都听过这个案子,说是李善长因为跟这个事牵连被杀了,看样子这案子也是被杀的人不少啊。
【这个案件就是刚刚提及的废丞相,胡惟庸之后就再也没有过丞相,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
【胡惟庸这个人,在洪武十年升任丞相,任期时在朝中勾结朋党,打击异己,使得淮西集团势力不断膨胀。若是单单是朋党也还罢了,他还独断专行,许多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处理。】
【于是当然的,朱元璋怎么可能放过他呢,洪武十三年,涂节自首上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当然是下令逮捕了胡惟庸为首的一帮人,以“枉法诬贤”“擅权枉法”“蠹害政治”罪加以处死,连告发的涂节也没放过。】
【胡惟庸被杀后,此案并未了结,他的罪名也在不断升级。开始只是说胡惟庸“擅权植党”,后来,又加上了“通倭”、“通虏”和“谋反”等罪名,并不断牵连、扩大化。】
【该案的同谋越查越多,牵涉的面越来越广,数年也未能了结,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再兴大狱,又杀了几十家的权臣勋贵,李善长、李伯升和丁玉等人,都以与胡惟庸有勾结为名而被处死。】
【对,就是刚才提及的李善长,不仅仅位居“勋臣第一”的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一家七十余口一律处斩,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都是谋反案,受牵连的大多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前后十余年,屠戮上万人。】
【先不提蓝玉案,就说胡惟庸案,大家发现没,有一说一,这个案子里,胡惟庸敢这么行事,被清理也不算冤枉,但一般来说,关于胡惟庸这个事的清理,不应该有这么大范围。】
【明代史籍中关于胡惟庸案的记载多有矛盾,因此关于其是否确实谋反,当时便有人怀疑,甚至连明朝史学家也有持否定态度的,可见胡惟庸行事嚣张,培植党羽,独断专行可能是真,但谋反,通倭可能是真的没有。】
【胡惟庸都如此,更别提李善长,之前说过了,就不再赘述了。】
天幕下不少人这就开始加了,虽然四大案还有两个没讲完,但受害人数已经基本都说出来了,空印加郭桓案七八万,蓝玉案加胡惟庸案加一起上万,这加一起都要奔十万去了,讲真的,哪怕是战场上的小型战役伤亡可能都没有这么多人呢,这朱元璋是真狠。
明初臣子们看了以后,真是心死了,且先不说空印案那种不知道能查到谁身上的案子,就说蓝玉,李善长,胡惟庸这几个名字,那可都是朝上数一数二的重臣,还有跟着朱元璋一路打天下的开国功臣,连这样的人朱元璋也是说杀就杀,更别提那些官位没有他们这些人高的了。
而且看朱元璋这个杀人的人数,就这几个大案都被杀的快十万了,更何况那些杂七杂八的案子呢,他们这朝堂上真的有人没被朱元璋杀吗?想到这,不少人眼神热切的投向了徐达,对对,徐达,天幕认定的他可是不仅仅给自己在朱元璋手下混了个善终,还让自己家族出了女儿徐皇后,外孙朱高炽,后续大明朝的君主都有徐家血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徐达顿时被无数道热烈眼神看的浑身不自在。
【其实啊,不仅胡惟庸本人的罪名可能有冤屈的地方,还有之前提及的,杀死李善长之后,其他臣子为李善长说话时朱元璋的态度也很能说明问题,这个案子实际极有可能是一个冤案,很多事就是因为朱元璋想要借这个案子来废丞相巩固君权。】
【首先就是胡惟庸本人,据说,胡惟庸一开始被告时,证据并不充足,如果深究下去,胡惟庸可能不会被坐成死罪。因此朱元璋才迅速认定谋逆是实,即行杀掉,连告发的涂节也全不放过,只是为了死无对证,并可以借此另做文章。】
【其实之前,凡是各地送给皇帝的奏章都要关白中书省,就是给皇帝一份,同时也要给中书省丞相送一份,但早在洪武十一年,朱元璋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力,就下令凡奏事不得先关白中书省。
接着,又令六部奏事不得关白中书省,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中书省的权力。然而即使这样,也还不能令朱元璋满意。】
【可见朱元璋这个对权力极其看重的人,在胡惟庸案发前就对相权很反感,胡惟庸这个人的行事风格又让朱元璋更是反感,这也就不奇怪朱元璋这么利落的就处决了胡惟庸。】
【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朱元璋大权独揽,结束了秦、汉以来实行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
“看起来朱元璋之前就对丞相相当反感啊,恨不得把丞相的权力都架空。”
“这胡惟庸是有点冤,但不多。”
“哎,说是这么说,但胡惟庸这么行事,落得这样的下场也不算冤。”
天幕下的人也是一顿讨论,胡惟庸确实是有点撞枪口那个感觉,照朱元璋的态度,哪怕是兢兢业业,性格谨慎,做事不出错的丞相,他也未必容得下,但话再说回来,胡惟庸也不算冤,他是自己作大死,别说朱元璋,一般帝王都容忍不了这样的丞相。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后,仍然能时时刻刻感受到李善长的威胁。李善长为功臣之首,虽已退位,但势力还很大,始终令朱元璋耿耿于怀,于是,朱元璋在杀胡惟庸若干年后又给他加上其他如谋逆一类的罪名,
也不仅仅是李善长,朱元璋是想借胡案兴起大狱来诛杀文武功臣,胡惟庸案只是朱元璋的借口,朱元璋实际上以防功臣们日后会对朱姓子孙造成威胁,这个思维方式在朱元璋的种种政策里有很明显的体现。】
“看这个样子,朱元璋过了几年还把胡惟庸的罪名扩大,就是寻个由头想杀这些功臣,防止他们功高震主呢。”
“讲真的,刘邦都算是很出名的狡兔死走狗烹,可跟朱元璋比起来都是眉清目秀的。”
“就是的,刘邦的屠刀是针对那些最有权势的异姓王,像萧何他就没赶尽杀绝,但按朱元璋这个杀法,别提李善长这些功臣里数一数二的,哪怕是不那么显眼的功臣也活不下来。”
【下面是洪武四大案里的第三个,郭桓案。】
【这个案子里,郭桓跟胡惟庸一样,死不足惜,他就是个贪官。】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怀疑李彧、赵全德伙同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吞盗官粮,于是下旨查办。经审理发现,郭桓与六部要员跟州府县官勾结,侵吞宝钞金银,贪污税粮及鱼盐等。】
【最后查实,郭桓等人贪污的竟然达到两千四百多万石粮食。】
【那朱元璋是历朝历代的君主里最恨贪官的,他能忍吗?可以说他是贪一点都不能忍,更何况是在他眼皮子地下这么大的贪腐案,
于是他亲手书写诏书罗列郭桓等人罪状,下令处死包括郭桓在内的六部侍郎及各地方的官员一万余人。】
“按这个人数来看,朱元璋应该是根本没给这些贪官留一点活路,都杀了啊?”
“这……郭桓伙同这些人贪污,被处置也是应该的,可这个被杀人数来看的话,朱元璋这应该是但凡涉及的人都从重判决了啊?甚至就是按照天幕上说的,贪一点也不能忍。”
天幕下的人就这个进行了一顿讨论,贪官被斩首不稀奇,大贪腐案子斩多个人也不是什么大事,可朱元璋这个是在是太多了,看着这个人数,朱元璋怕是真的按照贪一点都不容忍,直接杀的标准来的啊,根本没给流放贬谪的机会。
而还没有查出这个案子的朱元璋,看到天幕说未来会有人在他眼皮子底下搞出这种事,也是怒火中烧,当即就决定,不用等了,现在就查,就从天幕提及的人查起,查完了以后就按天幕说的,一律斩首,一个不留,这帮贪官简直是国之蛀虫。
【朱元璋这个人,对贪官是恨之入骨,贪一点都容忍不了,更何况还是这么大个案子,】
【杀了这些了人后朱元璋还不解恨,又接着追赃,这种事牵连到的全国各地的地主也不少,于是这些人遭到抄家破产的也不计其数,地主对此怨恨极深,朱元璋为了平息怨气又将审刑官吴庸等人处死。】
算上这个,天幕下的人看朱元璋办案子也看了三个了,怎么说呢,朱元璋办这个几个案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严查严打,甚至是有种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感觉,可这么办案子想都不用想,肯定有被冤的。
【郭桓案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之后明朝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其中有一条就是把记载税款、钱粮的数字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这种容易改写的都改成大写的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这就是我们今天大写数字的由来。】
【有一说一,这个大写数字还是挺好的,哪怕是现在,一些借条收据什么的还是会用,阿拉伯数字跟小写的数字都笔画过于简单,很容易被添一笔少一笔的,这样的数字用到借条收据等涉及到钱财的字据上的时候很容易被篡改后说不清。】
“这个好,数字这个东西还是要明确些,尤其是涉及到钱财的时候。”
“确实,数字有的时候还是要写那个大写的,不容易被篡改。”
不少朝代被这么一提,都开始检查自己现在用的数字写法容不容易被篡改,天幕说的有理,哪怕是不用跟天幕一样的大写也要注意一下防止篡改,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
喜欢我与老祖宗一起刷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