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朱元璋6 朱元璋治理-《我与老祖宗一起刷视频》

  【接下来我们看看朱元璋上位后的一系列政策。】

  【首先,朱元璋出身贫民,所以他特别能理解贫民的苦楚,减免赋税,关心农时,鼓励耕种,爱惜民力,节俭不浪费,修水利,为受冤屈的百姓做主这些都是寻常操作了。】

  【不管对别人来说怎么样,但至少对于百姓来说,朱元璋是一个仁慈的帝王。】

  这个天幕下的人都理解,朱元璋这样出身的人坐上帝位,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因为理解百姓苦楚对百姓不是一般的好,一个是坐上高位后心性改变,开始横征暴敛,对百姓极差,显然朱元璋走向了第一个。

  【朱元璋干的第二个事,废丞相。这个“废丞相”,可不是废除丞相之后换人那么简单,他是直接把丞相这个官职给废了。】

  明朝之前的位面都别人不知道,可那些为官的,皇帝等在官场混或者是对官场政治这些有了解的人,听了“把丞相这个官职给废了”这话,一阵议论,感觉很是不可思议,之前天幕也提过“明朝废丞相”,可他们是真没想到是这么个废丞相啊。

  他们这些人可太知道丞相这个位置在朝堂上的位置多重要,不仅仅是权高位 重的百官之首,还为皇帝分担了很多工作,比如说,始皇帝统一六国后,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令的发布与实施都离不开李斯这个丞相的辅佐。

  讲真的,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宰相位高权重,哪怕对于手里有实权的皇帝来说,丞相都是朝堂上数一数二的重臣,更别说那些手里没有实权的皇帝了,对于这样的皇帝来说,很可能是太后或者是丞相把持朝政,肯定有不少皇帝觉得丞相碍眼。

  但碍眼也不能像朱元璋这样干啊。不说别的,就说把丞相这个官职废了以后,丞相的工作谁做?这也是秦汉以来很多皇帝都觉得相权抑制皇权,一直打压相权,甚至采用了三方分相权的方法,却不能废了丞相的原因,实在是朝堂上少不了丞相这个打工人啊。这朱元璋废了丞相这个官职之后也不知道丞相的工作都怎么办了。

  【那就有人要说了,丞相这个官职废了以后,丞相的工作怎么办呢?】

  【首先分摊工作的是朱元璋本人,他是个很重视权力的人,上位后也很勤政,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勤政帝王。】

  【而说起这个,也要说一下,这朱元璋身体是真不错,早年过得那么苦,后来又上战场打天下,登基后他又喜欢权力揽在自己手里,这么勤政,就这样,他还生了不少儿子,还活到了七十岁,也是真身体抗造。】

  天幕下,始皇帝看到这个破了个大防,这朱元璋怎么身体这么好的啊。

  不少人也都在感叹,这朱元璋身体是真的好啊。

  【除了朱元璋本人以外,丞相原本的工作也被朱元璋分了一部分给太子朱标。】

  【朱元璋的思维方式很小农,他心里,老婆是马皇后,儿子跟继承人是马皇后第一胎就生下的嫡长子朱标,其他儿子,哪怕是马皇后生的其他小儿子,也总是不能跟朱标这个继承人相比的。

  朱元璋甚至觉得其他儿子都带了点臣子的性质,这点一会说,总之,朱元璋对朱标这个嫡长子是信任的,甚至有一种说法,说朱元璋跟朱标两个人政见不合,朱元璋气得拿着鞋底追着朱标打,可气过以后依然让朱标处理政事。】

  【而且啊,有一说一,朱元璋确实是会养儿子,朱标让朱元璋养的很好,他仁慈却并不是如扶苏那样的滥好人,所以他的兄弟跟百官都真心服他,有这么个梗:

  朱元璋:“诛九族吧。”

  朱标::“九族太多了,三族吧。”

  朱元璋:“我儿仁慈,那就三族吧。”

  百官:“太子仁慈。”】

  【朱元璋信任儿子,再加上朱标也争气,所以朱标替朱元璋分担了不少政务。】

  嬴政听到这再次破防,看看人家的太子,再看看自己家的,真是越看越气。

  汉武帝跟唐太宗倒是更在意的是朱元璋跟朱标的父子情,在天家,他们这样的父子情太难得。

  【但这也间接害了朱标,有人猜测,朱标在三四十岁这个这么好的年纪突然病死在朱元璋前面,就是因为平时朱标分担了很多朝廷事务,积劳成疾,再加上马皇后去世后,能劝住朱元璋的只剩朱标一个人了,他心理压力又变大了,最后得的病是个引子,把平时朱标身体里埋下的雷引爆了,他才没挺过去的。】

  朱元璋看了这个以后,眼圈红红的,他真是没想过,后世关于他家标儿的死,还有这样的猜测,之前天幕说他妹子,标儿和大孙子雄英都先他一步走了,现在又提及朱标的死可能是因为他,感觉心里难受极了,这是不是老天在惩罚他啊。

  其他人看了也是一阵唏嘘,这朱标要是真的是因为这事死的,那朱元璋得多难受啊。

  【朱元璋统治的第三个事,他的特务统治。】

  【刚刚提到过,朱元璋是一个对权力看的很重的人,所以他登基后建立了一个叫锦衣卫的特务机构,用于监控官员。】

  【那有人要说了,大家心知肚明,封建时代帝王哪有几个没有特务机构的呢,为什么要在朱元璋这特意提一嘴呢?这是因为锦衣卫这个朱元璋一手打造的特务机构是历朝历代里出名的厉害,可以说,一提起特务机构,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锦衣卫三个字。】

  【一部电视剧里有这么个情节,说朱元璋觉得地方官员跟朝廷官员官官相护,权贵们跟那些“地头蛇”一起欺上瞒下,他这个皇帝查京城百官的情报还可以,可地方上的勾结他不好查,于是他决定派李善长暗地里去走访地方,一定要把这事查明白。】

  【李善长是不想接这个活的,他明白这事涉及到的京中权贵与地方的“地头蛇”太多,甚至涉及到好几位国公,开国大将以及朱元璋的义子义侄,能不能查出来一说,查出来得罪人又是一说,还有真都查出来以后朱元璋会怎么处置,这都是事。】

  【朱元璋是出了名的痛恨这种官官相护,藏污纳垢的行为,于是他让李善长放心查,李善长才答应查案,但他也提出了要求,说要锦衣卫全力配合,

  朱元璋答应了这个要求,让统领锦衣卫的人带着他去看了一幅只属于锦衣卫的图,那图上标记了锦衣卫在各个大臣府上的人,李善长看了以后很是震惊,仔细一看,很多朝廷大臣府上都有锦衣卫的人,这是张难以想象的情报网,

  更让他震惊的是,他府上的小六子竟然也成了锦衣卫的人,这小六子在他府上的下人里可是很有脸面的,小六子成了锦衣卫的人,也就意味着他府上的事基本都瞒不住,关键是,要不是他看见了这张图,他从来就没怀疑过小六子可能是锦衣卫的人。】

  【当然了,在这部剧里,最后李善长也没辜负朱元璋的信任,他耗费很长时间,走访了很多地方,再加上锦衣卫的情报,给朱元璋呈上了一份厚厚的奏折,可以说把朱元璋要他查的事查的明明白白的,结果让人心惊,仔细一看,竟然半数的权贵都或多或少参与了这个事。】

  【当然了,这个情节是剧里编的,不见的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但历史上真实的锦衣卫也是不遑多让的,有这么句话说的好,有锦衣卫在,大臣们晚上跟妻妾说了什么朱元璋都能知道。】

  【锦衣卫还不仅仅监控臣子的情报网,还有自己的法庭跟监狱,叫“诏狱”,用以执行酷刑。】

  天幕下的百姓们虽然也知道那些掌权的皇帝大臣们肯定有这样威慑他人,获取情报的手段,可看到锦衣卫这些介绍还是很震惊,他们在没有天幕之前哪能接触到这些啊,看的真是一愣一愣的。

  别说这些百姓们,就算是皇帝们,也有不少在惊叹呢,他们自问自己的特务情报组织是做不到这样的程度,这锦衣卫是真名不虚传。

  【接下来说说洪武四大案。】

  【这四大案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朱元璋有人他是真杀啊。】

  【一般来说呢,能当上皇帝的,多少都是世家大族,权势鼎盛的臣子出身,“布衣出身”的刘邦再不济也是大秦亭长,大小是个官,这样出身的人,很多时候不会把案子办绝,但朱元璋不一样。】

  【比如说,朝廷破获了一个涉及到数千人甚至上万人的贪腐大案,其他皇帝可能会处置罪魁祸首,之后其他的人视情节而定,比如说抄家,落狱,流放,罚款,降职,一般不会把这成千上万人都杀完,因为他们怕朝堂动荡。】

  【但在朱元璋这,他是真的会把这些人全杀了的,首先是他个人的情感,受到他小时候的经历影响,他的父母兄弟都是因为元朝的官员贪污腐败,搜刮民脂民膏而死,本身对官员群体就没什么好感,对贪官更是恨之入骨,

  而且,在朱元璋眼里,永远不缺想做官的人,这批官员贪污腐败,那就都杀了,换一批其他想做官的,所以有这么句话,洪武朝的官员上朝前都会备好遗书跟棺材,老朱也没让他们失望,都用上了。】

  明初大臣们瑟瑟发抖,别人不知道朱元璋,他们还能不知道吗?朱元璋的性子,要是真查出来贪腐,他是真会杀的啊。

  其他明朝之前的人,虽然天幕这么说,他们有了点心理准备,但也不少人觉得成千上万人都杀了跟没失望都用上了是夸张的说法,殊不知,一会儿天幕就会给他们来点属于明初四大案的震撼……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第一个案子,洪武十五年,空印案。】

  【所谓“空印”,是事先在文书上盖上印,再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填上具体内容。那为什么大臣们要这么做呢?】

  【用通俗点的话说,元明朝时期有个规定,地方的钱粮军需的报表必须经过得中央核算后完全相符才能结算,一旦有一点不符,就要整个报表驳回地方重新核对,并且还要盖上地方官府的印章才可以。】

  【这个规定乍一听没什么问题,但其实实际执行起来就有问题,古代时不像现在,交通,通讯都方便,出问题一个电话立刻就能核对。】

  【要是真的按照这个规定,路上运输时钱粮的损耗官员们没法固定计算,送到户部一定会跟收到的数字不符,必然需要发回地方重造,若是距离中央近的地方就算了,可若是距离中央远的地方,那必然会相当耽误很多时间。】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从元代开始就有这个习惯,大臣们就心照不宣的先准备好“空案”,到时候直接填上数字。而且吧,元朝时这事还没有被整顿,于是在明朝建立并延续这一规定后,官员们依旧用空印。】

  天幕下的朱元璋看见这个,气的是脑袋嗡嗡的,这不是欺上瞒下吗?敢在他面前搞这种事,真是活腻歪了。

  【有一说一,空印这种事是真的离谱,或许一些官员真的只是单纯的想要高效率解决朝廷事务,但话再说回来,提高效率就能这么干了?谁同意了?这事说是欺上瞒下,藏污纳垢也完全没问题,所以朱元璋整顿这个事就是应该的。】

  “就是的,空印这事,真是太离谱了。”

  “那这么说的话,想填多少就填多少咯?长期下去还了得?”

  “就是的,那元朝竟然连这种事都不作为,最后被灭也是有迹可循。”

  天幕下不仅仅是那些为官者跟帝王觉得这事不行,就连一些百姓也觉得这空印照这么发展下去早晚有一天得出事。

  喜欢我与老祖宗一起刷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