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是要说一句,这样的故事听一听也就罢了,我们还是要理性评论历史上的人物,这些说法就采取孔子说的“敬鬼神而远之”就可以了。】
【好啦,接下来我们看看朱元璋的对手。】
【首先当然是官方正统的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里疆域最大的朝代,横跨亚欧大陆,虽然此时是落寞了,但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元朝残余势力也不是吃素的,哪怕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残余的元朝势力都是不容小觑的。】
听到这个,比起都能想到的元朝会成为朱元璋的大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里疆域最大的朝代”这话更吸引人,除了元明清时期的人,前朝的人都不知道这个元朝有多大,甚至如汉武帝,唐太宗一样的不服输的皇帝甚至想要看看元朝的版图,觉得他行我难道就不行吗?他能打我也能打。
【我们看看朱元璋的几个出名的敌人,张士诚,陈友谅跟方国珍。】
【说起来元朝末期的乱世也是很有意思。】
【别的势力先不说,就说刚刚提及的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这四个势力,
朱元璋不比说了,出身于贫农之家,小时候放牛娃,长大后乞丐,和尚都做过,全家差点都被饿死,
张士诚出生于泰州白驹场的一个穷苦的“亭民”之家,随后,他的三个弟弟张士义、张士德和张士信也相继降生,兄弟四人都以撑船运盐为生,
方国珍家里世代以行船海上贩盐为业,兄弟五人,以此为生,
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
【而偏偏这四个人都是元末乱世时出名的人,其中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三人的势力不可小觑,朱元璋更是坐上了帝位。】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元末乱世时,一个卖鱼的,一个卖盐的,一个放牛的分了天下。】
明朝之前的达官显贵,门阀世家们都觉得这事很是稀奇,这元末乱世的时候这几个势力竟然没有一个是出身富贵的,也是怪事。
按说,就算是唐末的时候那些之前的世家大族没了,底层人有了上位机会,想聚齐一方势力也是之前就有权有势的人更容易啊,卖盐的也就罢了,毕竟盐这种东西,能买卖的多少都涉及到一些权势,可另外两个确实是没想到,更没想到的是,他们几个崛起就算了,可怎么一个出身官宦人家,王公贵族的都没有呢。
【先说方国珍,他对于朱元璋来说并不是陈友谅,张士诚那样十分强大,十分棘手势力。】
【方国珍算是最早反抗元朝的人之一,他被仇家告状说跟一个在海上打劫的人有勾连,他一怒之下就斩了仇家,聚集了几千人,逃到了海上,真的干起了打劫的勾当,并正式起义。】
【元朝几次派兵想要剿灭方国珍叛乱,可是七战七败,就由剿灭改为招安,还给他安排了官职,成了一方割据势力,后来朱元璋起势,方国珍很清醒,知道他打不过朱元璋,可又不甘心就这么投降,几次搞小动作都被朱元璋压下去了,最后彻底投降朱元璋。】
【最后朱元璋给了方国珍一个官职,拿俸禄但不用上任,得了个善终,算是很幸运了。】
天幕下的人有点好奇了,这天幕每次提到洪武大帝的臣子,都会提及善终难得,这洪武大帝到底是杀了多少人啊。
【接下来来看张士诚跟陈友谅,他们两个人才是朱元璋称帝路上出名的对手。】
【这就要说一说朱元璋做出的一次精彩决策。】
【张士诚跟陈友谅相比呢,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张士诚这块骨头比陈友谅更好啃,当时朱元璋手下的文臣武将们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们觉得应该先把张士诚打下来,这样朱元璋把张士诚手里的资源吞了再去打陈友谅会更有胜算。】
很多人听了这个都觉得这个想法没毛病,但也有一些人敏锐的意识到一个事,朱元璋拿下张士诚的时候陈友谅能袖手旁观吗?
【但朱元璋眉头一皱,发现了不对劲。】
【朱元璋对陈友谅跟张士诚的能力跟为人处世的风格十分了解。】
【他在这些之外看到了一个点,那就是,若是他攻打陈友谅,以张士诚的行事风格很可能会袖手旁观,但若他攻打张士诚,陈友谅不会坐视他做大,未来成为心腹大患,很可能会出兵支援张士诚。】
【所以,最后朱元璋决定先打陈友谅。】
刚才没注意这点的人此时听了才意识到,是啊,得考虑到支援问题,就像朱元璋的想法一样,若是真的先跟张士诚对战,陈友谅支援了,那不说决战朱元璋能不能两线对战,就是单纯的拖也够朱元璋吃一壶的。
【说起朱元璋跟陈友谅的战争,还是很有意思的,当时陈友谅手里的战船比朱元璋的大不少,这些船被铁索连着,朱元璋正面对上没有胜算,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这些船既然都连着,那要是放把火,岂不是就会都烧着了。】
【最后经过朱元璋及朱元璋部下几番谋划,朱元璋的计划成功了,他们成功火烧了陈友谅的战船,重创了陈友谅。】
【而这场战争也被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给化用到了三国时期很出名的三大战役里的赤壁之战里,比如说,《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的赤壁之战时有一个凤雏庞统献连环计的情节,就是想办法说服曹操,让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好在放火的时候能一把火烧干净。】
【之后当然就没有悬念了,朱元璋一路吞并了陈友谅跟张士诚,最后一统天下,建立大明,改元洪武。】
喜欢我与老祖宗一起刷视频
【好啦,接下来我们看看朱元璋的对手。】
【首先当然是官方正统的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里疆域最大的朝代,横跨亚欧大陆,虽然此时是落寞了,但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元朝残余势力也不是吃素的,哪怕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残余的元朝势力都是不容小觑的。】
听到这个,比起都能想到的元朝会成为朱元璋的大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里疆域最大的朝代”这话更吸引人,除了元明清时期的人,前朝的人都不知道这个元朝有多大,甚至如汉武帝,唐太宗一样的不服输的皇帝甚至想要看看元朝的版图,觉得他行我难道就不行吗?他能打我也能打。
【我们看看朱元璋的几个出名的敌人,张士诚,陈友谅跟方国珍。】
【说起来元朝末期的乱世也是很有意思。】
【别的势力先不说,就说刚刚提及的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这四个势力,
朱元璋不比说了,出身于贫农之家,小时候放牛娃,长大后乞丐,和尚都做过,全家差点都被饿死,
张士诚出生于泰州白驹场的一个穷苦的“亭民”之家,随后,他的三个弟弟张士义、张士德和张士信也相继降生,兄弟四人都以撑船运盐为生,
方国珍家里世代以行船海上贩盐为业,兄弟五人,以此为生,
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
【而偏偏这四个人都是元末乱世时出名的人,其中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三人的势力不可小觑,朱元璋更是坐上了帝位。】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元末乱世时,一个卖鱼的,一个卖盐的,一个放牛的分了天下。】
明朝之前的达官显贵,门阀世家们都觉得这事很是稀奇,这元末乱世的时候这几个势力竟然没有一个是出身富贵的,也是怪事。
按说,就算是唐末的时候那些之前的世家大族没了,底层人有了上位机会,想聚齐一方势力也是之前就有权有势的人更容易啊,卖盐的也就罢了,毕竟盐这种东西,能买卖的多少都涉及到一些权势,可另外两个确实是没想到,更没想到的是,他们几个崛起就算了,可怎么一个出身官宦人家,王公贵族的都没有呢。
【先说方国珍,他对于朱元璋来说并不是陈友谅,张士诚那样十分强大,十分棘手势力。】
【方国珍算是最早反抗元朝的人之一,他被仇家告状说跟一个在海上打劫的人有勾连,他一怒之下就斩了仇家,聚集了几千人,逃到了海上,真的干起了打劫的勾当,并正式起义。】
【元朝几次派兵想要剿灭方国珍叛乱,可是七战七败,就由剿灭改为招安,还给他安排了官职,成了一方割据势力,后来朱元璋起势,方国珍很清醒,知道他打不过朱元璋,可又不甘心就这么投降,几次搞小动作都被朱元璋压下去了,最后彻底投降朱元璋。】
【最后朱元璋给了方国珍一个官职,拿俸禄但不用上任,得了个善终,算是很幸运了。】
天幕下的人有点好奇了,这天幕每次提到洪武大帝的臣子,都会提及善终难得,这洪武大帝到底是杀了多少人啊。
【接下来来看张士诚跟陈友谅,他们两个人才是朱元璋称帝路上出名的对手。】
【这就要说一说朱元璋做出的一次精彩决策。】
【张士诚跟陈友谅相比呢,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张士诚这块骨头比陈友谅更好啃,当时朱元璋手下的文臣武将们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们觉得应该先把张士诚打下来,这样朱元璋把张士诚手里的资源吞了再去打陈友谅会更有胜算。】
很多人听了这个都觉得这个想法没毛病,但也有一些人敏锐的意识到一个事,朱元璋拿下张士诚的时候陈友谅能袖手旁观吗?
【但朱元璋眉头一皱,发现了不对劲。】
【朱元璋对陈友谅跟张士诚的能力跟为人处世的风格十分了解。】
【他在这些之外看到了一个点,那就是,若是他攻打陈友谅,以张士诚的行事风格很可能会袖手旁观,但若他攻打张士诚,陈友谅不会坐视他做大,未来成为心腹大患,很可能会出兵支援张士诚。】
【所以,最后朱元璋决定先打陈友谅。】
刚才没注意这点的人此时听了才意识到,是啊,得考虑到支援问题,就像朱元璋的想法一样,若是真的先跟张士诚对战,陈友谅支援了,那不说决战朱元璋能不能两线对战,就是单纯的拖也够朱元璋吃一壶的。
【说起朱元璋跟陈友谅的战争,还是很有意思的,当时陈友谅手里的战船比朱元璋的大不少,这些船被铁索连着,朱元璋正面对上没有胜算,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这些船既然都连着,那要是放把火,岂不是就会都烧着了。】
【最后经过朱元璋及朱元璋部下几番谋划,朱元璋的计划成功了,他们成功火烧了陈友谅的战船,重创了陈友谅。】
【而这场战争也被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给化用到了三国时期很出名的三大战役里的赤壁之战里,比如说,《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的赤壁之战时有一个凤雏庞统献连环计的情节,就是想办法说服曹操,让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好在放火的时候能一把火烧干净。】
【之后当然就没有悬念了,朱元璋一路吞并了陈友谅跟张士诚,最后一统天下,建立大明,改元洪武。】
喜欢我与老祖宗一起刷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