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 8 月 17 号。我已经回公司了,毕竟这边还在审计。
按照约定,“家庭纠纷咨询公司” 今天会安排两名女性,穿着 “制式西服” 前往牟念家 “了解情况”。
我虽然惦记,但这事我不能露面,只能等消息。
没想到先是接到的是牟清华的电话,他问我《诉讼调解》是什么东西,并提醒我别太过分。
我故作不解,反问道:“我哪知道?您给我的授权也是仅仅是咨询,我是请对方公司帮忙协调,这些法律程序我哪懂?”
牟清华果然是老狐狸。他跟我确认是 “咨询公司” 没错之后,也不再追问,直接挂了电话。
对此我倒不意外,虽然心里有点着急,但没主动联系 “家庭纠纷咨询公司” 的负责人和牟念那边。
快到中午时,“家庭纠纷咨询公司” 的负责人给我打了电话。
他说事情办完了,全程都按我的要求来的,让我确认一下。我问他顺不顺利,他说不太顺 —— 对方报警了。但他那边确实按我要求的把约定的过程都做了,然后告诉我没事,他那边警察已经走了,毕竟是家庭纠纷,他们又没给对方造成实质危害,警察没办法。
挂断电话后,我给刘护工发了信息。大约一小时后,她回了电话。
她讲述:牟念家确实来了两位 “工作人员”,态度很客气。她们一进门就直接对牟念母亲说:“您不让女儿上学、一直把她捆在身边,这事已经引起您前夫牟清华的质疑了,他要确认您的‘民事行为能力’—— 要是确定您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您就会失去自主权……”
然后她们开始询问牟念母亲遇到的困难…… 接着反复问一些基本信息。刚问完姓名,马上问年龄,问完以前做什么工作,又回头问今年多大…… 然后又问与牟清华的关系,接着询问她的病情......又确认叫什么名字——
最后还拿出一本图册让牟念母亲辨认。见牟念母亲不说话,立刻就掏出一份《诉讼调解》让牟念签字……
刘护工说牟念没签。那两个 “工作人员” 也没多说什么,只说是来了解一下情况,随后要离开的时候被警察堵住了。
她说是牟念母亲让牟念报的警。
我没说什么,虽然开局就不顺利,但也正常。我问后续结果怎么样,她说不清楚,说是牟念处理的。我询问整个过程用了多久。
“没多久,来的快,走的也快。”,刘护工回答。
我向刘护工询问牟念母亲和牟念的反应。
刘护工说,牟念母亲当时很愤怒,让牟念打电话问牟清华到底是什么意思。牟念打了,但牟清华说他不清楚,只强调了一句自己就发起了诉讼。
挂了和刘护工的电话,我皱眉,效果没达到预期,因为被警察堵住了,但我按约定给 “家庭纠纷咨询公司” 支付了阶段性的合同款。毕竟人家确实按照我说的做了。
不过后面这个线好像没法做了。按照我预估,以为第二次去才会报警的。
“家庭纠纷咨询公司” 的负责人收到我汇款后,马上打来电话笑着让我放心,说这种事在他那属于常事,还表示他的人很懂 “边界”,《诉讼调解》又不是正式文件,警察一听是家庭纠纷,查看了一下授权与合同后,除了警告不许再这么搞了之外,其他的话都没说,毕竟 “老熟人” 了。
我压根没把这当回事 —— 这事是否触犯法律、会不会影响到我,我本来就门儿清,不然我找他们干嘛?
挂了电话,我很郁闷 —— 因为另一件事也遇了挫。
是我托张昆打听牟清华那个婚外儿子的事。张昆自己没什么路子,但他认识的人里,有在省会混过的,多少能搭上点线。
按张昆的说法,这事其实不难办,毕竟牟姓很少,而且我还重点确定了年龄和对方父亲的职业:他打算先找人去对接我提的这个区里各个学校的小混混,让他们帮忙稍微打听下就成。
哪知道这事的过程一直不顺利,先是他认识的那个人,之前在别的区混的,联系我说的这个区,人家不太给面子。无奈之下,我承诺花钱打听。
钱花了,果然事办成了。没过多久,还真把牟清华那个婚外儿子的下落给打听着了。
对此我没纠结里面的弯弯道道,我要的是结果 ——
至于结果,那男孩确实改姓了牟,叫牟思文。这个我不意外,但让我意外的是他的年级 —— 居然不是我猜想的高一,也不是初三,而是初二。当然,下半年也要升初三了,倒是差不太多。
一开始我还有点疑惑。因为我和牟念都属于九几年出生的人中上学比较晚的那一类,那时候这挺常见的。可牟念的弟弟怎么上学也晚?我记得很清楚,当初牟念说她有个弟弟,比她小七岁 —— 我这才推断出那孩子今年 15 岁。但等我捋了捋时间线,很快就想通了:
2001 年,牟念 14 岁,父母离婚。那一年,牟思文七岁。
至于牟清华当年为什么非要在那个时间点强硬离婚,我猜,八成是因为牟思文当时办上学的事情卡住了吧?毕竟,他的户籍和正常家庭不一样?
随后我又跟张昆说想搞对方一根头发。张昆满口答应后,结果很快就告诉我不行 —— 不是不好办,而是他联系的 “小老弟” 说牟思文这个人有点问题,很孤僻。现在又是放假期间,短期内根本就找不到这个人!
我本想加钱让他们再试试,但转念一想,让这帮人这么搞可能不靠谱。我先问能不能打听到对方住址,张昆说打听不到,我立马让他终止这事 —— 要是有人问,就说之前有点小摩擦才打听的,随即停了这边的后续动作。
我想了想,又直接再次找了那家 “家庭纠纷咨询公司”,研究牟思文头发的事。负责人一听,立马来了精神,跟我打包票:“是学生?这点小事简直不要太简单。”
当我说没具体地址、只知道对方学校和名字的时候,负责人说可以试试。
可等我说出对方不在他们公司本地的时候,那负责人憋了半天蹦出句:“没戏!”
他跟我坦言,这种事其实最简单,哪怕对方不出门,都可以安排人 “合理” 上门去薅对方几根头发。但前提是在他所在的城市,其它地方他没法接。
听他这话,我本想不行就在我们省会另找一家这类公司来办,但想到牟清华的职业,最后放弃了 —— 得不偿失,这很容易把我自己搞进去。只能我自己再想办法。
不过晚上牟念的电话又一次让我意外了。
她电话打的很晚,应该是她母亲睡着后打的。
她告诉我白天的事她给兜了一下 —— 她没跟她母亲说实话。
她很清楚知道这事是我做的,所以当时警察来的时候,她以她母亲身体不好的原因要求去派出所。但出了门就跟警察说是误会让对方走了,没追究。
回家后,她跟母亲说对方是受委托来咨询调查的。面对她母亲的追问,她说对方跟警察走了,剩余的她不清楚,但告诉母亲,警察那边说对方不会再来了。
至于她母亲其他的追问,牟念回答是:“不知道,对方和警察认识!”
她母亲就没再问,又开始向她打听起诉的事。她说自己告诉母亲 “再查查”,其他的没说。
最后她说自己很无奈:当时她母亲让她报警,她没法不报警,但打电话的过程里,她给对方留了时间。可那两个人根本不以为意,一副 “理直气壮” 的模样,还在那继续问。
面对牟念的坦诚,我哭笑不得,只能提醒她:“没事,对方看你报警马上走才是问题。你不用这样,你这样就成共谋了。你下次按你母亲的要求办就行,不用这么做!”
她在电话里毫不迟疑地反驳:“这是我的事。”
我无奈,再次提醒:“没事,我做的事跟你没关系。”
按照约定,“家庭纠纷咨询公司” 今天会安排两名女性,穿着 “制式西服” 前往牟念家 “了解情况”。
我虽然惦记,但这事我不能露面,只能等消息。
没想到先是接到的是牟清华的电话,他问我《诉讼调解》是什么东西,并提醒我别太过分。
我故作不解,反问道:“我哪知道?您给我的授权也是仅仅是咨询,我是请对方公司帮忙协调,这些法律程序我哪懂?”
牟清华果然是老狐狸。他跟我确认是 “咨询公司” 没错之后,也不再追问,直接挂了电话。
对此我倒不意外,虽然心里有点着急,但没主动联系 “家庭纠纷咨询公司” 的负责人和牟念那边。
快到中午时,“家庭纠纷咨询公司” 的负责人给我打了电话。
他说事情办完了,全程都按我的要求来的,让我确认一下。我问他顺不顺利,他说不太顺 —— 对方报警了。但他那边确实按我要求的把约定的过程都做了,然后告诉我没事,他那边警察已经走了,毕竟是家庭纠纷,他们又没给对方造成实质危害,警察没办法。
挂断电话后,我给刘护工发了信息。大约一小时后,她回了电话。
她讲述:牟念家确实来了两位 “工作人员”,态度很客气。她们一进门就直接对牟念母亲说:“您不让女儿上学、一直把她捆在身边,这事已经引起您前夫牟清华的质疑了,他要确认您的‘民事行为能力’—— 要是确定您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您就会失去自主权……”
然后她们开始询问牟念母亲遇到的困难…… 接着反复问一些基本信息。刚问完姓名,马上问年龄,问完以前做什么工作,又回头问今年多大…… 然后又问与牟清华的关系,接着询问她的病情......又确认叫什么名字——
最后还拿出一本图册让牟念母亲辨认。见牟念母亲不说话,立刻就掏出一份《诉讼调解》让牟念签字……
刘护工说牟念没签。那两个 “工作人员” 也没多说什么,只说是来了解一下情况,随后要离开的时候被警察堵住了。
她说是牟念母亲让牟念报的警。
我没说什么,虽然开局就不顺利,但也正常。我问后续结果怎么样,她说不清楚,说是牟念处理的。我询问整个过程用了多久。
“没多久,来的快,走的也快。”,刘护工回答。
我向刘护工询问牟念母亲和牟念的反应。
刘护工说,牟念母亲当时很愤怒,让牟念打电话问牟清华到底是什么意思。牟念打了,但牟清华说他不清楚,只强调了一句自己就发起了诉讼。
挂了和刘护工的电话,我皱眉,效果没达到预期,因为被警察堵住了,但我按约定给 “家庭纠纷咨询公司” 支付了阶段性的合同款。毕竟人家确实按照我说的做了。
不过后面这个线好像没法做了。按照我预估,以为第二次去才会报警的。
“家庭纠纷咨询公司” 的负责人收到我汇款后,马上打来电话笑着让我放心,说这种事在他那属于常事,还表示他的人很懂 “边界”,《诉讼调解》又不是正式文件,警察一听是家庭纠纷,查看了一下授权与合同后,除了警告不许再这么搞了之外,其他的话都没说,毕竟 “老熟人” 了。
我压根没把这当回事 —— 这事是否触犯法律、会不会影响到我,我本来就门儿清,不然我找他们干嘛?
挂了电话,我很郁闷 —— 因为另一件事也遇了挫。
是我托张昆打听牟清华那个婚外儿子的事。张昆自己没什么路子,但他认识的人里,有在省会混过的,多少能搭上点线。
按张昆的说法,这事其实不难办,毕竟牟姓很少,而且我还重点确定了年龄和对方父亲的职业:他打算先找人去对接我提的这个区里各个学校的小混混,让他们帮忙稍微打听下就成。
哪知道这事的过程一直不顺利,先是他认识的那个人,之前在别的区混的,联系我说的这个区,人家不太给面子。无奈之下,我承诺花钱打听。
钱花了,果然事办成了。没过多久,还真把牟清华那个婚外儿子的下落给打听着了。
对此我没纠结里面的弯弯道道,我要的是结果 ——
至于结果,那男孩确实改姓了牟,叫牟思文。这个我不意外,但让我意外的是他的年级 —— 居然不是我猜想的高一,也不是初三,而是初二。当然,下半年也要升初三了,倒是差不太多。
一开始我还有点疑惑。因为我和牟念都属于九几年出生的人中上学比较晚的那一类,那时候这挺常见的。可牟念的弟弟怎么上学也晚?我记得很清楚,当初牟念说她有个弟弟,比她小七岁 —— 我这才推断出那孩子今年 15 岁。但等我捋了捋时间线,很快就想通了:
2001 年,牟念 14 岁,父母离婚。那一年,牟思文七岁。
至于牟清华当年为什么非要在那个时间点强硬离婚,我猜,八成是因为牟思文当时办上学的事情卡住了吧?毕竟,他的户籍和正常家庭不一样?
随后我又跟张昆说想搞对方一根头发。张昆满口答应后,结果很快就告诉我不行 —— 不是不好办,而是他联系的 “小老弟” 说牟思文这个人有点问题,很孤僻。现在又是放假期间,短期内根本就找不到这个人!
我本想加钱让他们再试试,但转念一想,让这帮人这么搞可能不靠谱。我先问能不能打听到对方住址,张昆说打听不到,我立马让他终止这事 —— 要是有人问,就说之前有点小摩擦才打听的,随即停了这边的后续动作。
我想了想,又直接再次找了那家 “家庭纠纷咨询公司”,研究牟思文头发的事。负责人一听,立马来了精神,跟我打包票:“是学生?这点小事简直不要太简单。”
当我说没具体地址、只知道对方学校和名字的时候,负责人说可以试试。
可等我说出对方不在他们公司本地的时候,那负责人憋了半天蹦出句:“没戏!”
他跟我坦言,这种事其实最简单,哪怕对方不出门,都可以安排人 “合理” 上门去薅对方几根头发。但前提是在他所在的城市,其它地方他没法接。
听他这话,我本想不行就在我们省会另找一家这类公司来办,但想到牟清华的职业,最后放弃了 —— 得不偿失,这很容易把我自己搞进去。只能我自己再想办法。
不过晚上牟念的电话又一次让我意外了。
她电话打的很晚,应该是她母亲睡着后打的。
她告诉我白天的事她给兜了一下 —— 她没跟她母亲说实话。
她很清楚知道这事是我做的,所以当时警察来的时候,她以她母亲身体不好的原因要求去派出所。但出了门就跟警察说是误会让对方走了,没追究。
回家后,她跟母亲说对方是受委托来咨询调查的。面对她母亲的追问,她说对方跟警察走了,剩余的她不清楚,但告诉母亲,警察那边说对方不会再来了。
至于她母亲其他的追问,牟念回答是:“不知道,对方和警察认识!”
她母亲就没再问,又开始向她打听起诉的事。她说自己告诉母亲 “再查查”,其他的没说。
最后她说自己很无奈:当时她母亲让她报警,她没法不报警,但打电话的过程里,她给对方留了时间。可那两个人根本不以为意,一副 “理直气壮” 的模样,还在那继续问。
面对牟念的坦诚,我哭笑不得,只能提醒她:“没事,对方看你报警马上走才是问题。你不用这样,你这样就成共谋了。你下次按你母亲的要求办就行,不用这么做!”
她在电话里毫不迟疑地反驳:“这是我的事。”
我无奈,再次提醒:“没事,我做的事跟你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