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君子求诸己-《西游难行》

  众人寻声望去,依着身形也知是贪吃的猪八戒。

  那八戒本来欣喜,忽望见王母,浑身一震,当时胆魄散乱,颤栗着想缩回去。

  却是一番动静,唐僧、沙僧全靠了过来,走脱不得。

  这时节又听木叉喊道:“取经人,都来!拜见王母娘娘!”

  沙僧闻声脊梁发紧,不知如何是好。

  唐僧记得木叉声音,抬眼望去,首先看见归来的行者,再瞥见…

  咦、那不是观音菩萨!

  唐僧喜出望外,竟是菩萨亲至,这下好了,他下意识加快迈步。

  等等、刚才说拜见谁!??

  注意到主位上那宝髻巍峨、锦服华袍的女仙家,唐僧腿一软,整个人如坠云雾,险些绊摔自己。

  但见王母一双凤目霞光流动,气韵流转。

  唐僧体内忽生一股气力撑住自己,找回平衡的他察觉自己差点出丑,顿时知羞。

  连忙将高僧德行捡回来,端正迈步上前。

  沙僧见机,也不敢怠慢,立刻跟上。

  两人恭敬下拜。

  娘娘应声颔首,端详一会儿。

  先是很给面子地夸唐僧丰姿英伟,相貌轩昂,果然大唐杰士。

  唐僧红脸,似醉如痴,不敢回言。

  后又打量沙僧半晌,思索问道:“你曾是玉帝驾前的卷帘大将?”

  沙僧闻言知王母想起自己,面目一瞬落寞,神情带悲跪拜道:“罪臣正是。昔年蟠桃盛会不慎冲撞玉帝,坏了娘娘与众神雅兴,望乞恕罪。”

  王母轻笑摇手,有些感慨,观音挑选的这队伍人员也太奇葩了。

  对于取经之事,娘娘也只听过一耳朵,故除了观音、行者外,其余人她不怎么了解。

  王母略抬手:“免啦,起来吧。你那件事情可大可小,无奈那日天恩寡了些,不肯见谅。

  如今你有幸脱了罪身、重返正途,可得立身行善,不要辜负菩萨垂怜。”

  沙僧叩头:“臣誓效犬马, 但求君心安。愿肝脑涂地, 但为苍生谋。鞠躬尽瘁,不负菩萨恩典。”

  随后站起,同唐僧侍候一旁。

  这两人都老老实实上来见过了,却还有一人在后面躲躲闪闪、遮遮掩掩,仿佛自己可以不露面一样。

  “八戒,你躲什么?”观音对八戒的无礼产生不满。

  联想上次对方没经过考验,菩萨唇角绷成直线,话中带刺道,“啊~我知了。晓得自己拱火师兄行偷盗之举,而今怕我们秋后算账,是也不是?”

  唐僧这才看到八戒没来拜见,赶紧扯袖示意八戒过来,心里亦怨。

  这呆子平日村俗也就罢了,怎么此时还无眼力见。

  八戒见混不过去,默默拱上来,颤抖着起手问礼:“弟子猪悟能,拜见娘娘。”

  王母那边,认不得猪头猪脑的八戒,只好奇菩萨刚才的话。

  娘娘盯着眼前的胖和尚,调侃道:“喔,就是他撺掇孙大圣偷人参果?”

  镇元大仙亦是始知这件缘由,略有吃惊,随即释然。

  他既然决定办人参果会,自然息事宁人,不再生气。

  大仙直笑道:“原是这般,合理、合理。这悟能肚大肠大,受困于我观内,还大喊大嚷,叫我们得供他做个饱死鬼。这样的馋嘴,是敢于孙大圣合谋。”

  镇元子不知,唐僧更不知。

  几位仙家主张和解,这时多属玩笑,并没有真清算的意思。

  唐僧可不一样。

  好啊,我道平时就差鼻孔看人的悟空,怎么就莫名其妙想到偷别人的果子,这种低劣之举。

  原来是你这个讨债的饿鬼起的头。

  关键这么久了,竟然一直没认账,还搁那儿扯猴子有可能畏罪潜逃,不管咱们。

  整半天,人家忙里忙外都求到天上了,请得菩萨、娘娘来化解恩仇,就你在得了好处,还风言风语毁谤人,叫什么做饱死鬼。

  唐僧愈思愈气恼,当面贬道:“你这憨货不说为善,恁地撺掇师兄弟做了那下等的事,竟还朝着观主和观内的人吆喝来去,你是不知廉耻吗!?”

  八戒没想到猛地追究这事儿,他怕的不是什么教唆犯罪,而是他当年龌龊。

  以前遇见的仙神,认出八戒身份,虽有讥讽,却也没有羞与为伍。

  因为天蓬元帅是醉了酒,言语戏月宫嫦娥,不曾做那实事,行为上没得逞半点,当年也是未遂处理,免去死罪。

  算就起来,还可以称个追求不当。

  故众神没有对其特别排挤,多少勉强给点面子。

  但碰上瑶池金母,这位女仙之首,那就不见得有好脸了。

  再打他一顿,都是有可能的。

  八戒摸摸长嘴,心中忐忑:好好,平日谁都嫌弃这幅面孔,今天却是救了老猪一命。

  只是说他教唆偷果子,憨脑一时想不出合理解释,无力周全,八戒只管闷头道:“呃…呃,弟子馋嘴不是一日两日,我、我…我也不知师兄办事爽利,惹出这许多祸来。这非老猪本意,不能怪我呀。”

  唐僧闻言大动肝火:“还在委罪于人!不能怪你~那你说!你的本意是什么?把五庄观的东西吃光嘛…”

  但见唐僧犹不解气,还想继续骂,观音喝声打断。

  “行了。”

  菩萨面色不虞,语气难堪:“尔等辩来辩去,欲谁归罪呢?”

  一语叫唐僧、沙僧控背躬身,八戒看模样,也明白不能荒唐了,急忙低头听训。

  他们三这么胡乱搞,令准备坐下等吃席的行者无语至极,愣愣望空。

  当下观音明显要发话,为免场面尴尬,行者也只得走动起来,跟着三人欠身候教。

  便听菩萨言:“一场做客的局,被你们弄成这样,以为是一两个人的责任?

  没一个有正形。

  取经、取经,真以为取经就是你们辛苦赶路嘛!”

  叫那唐僧乱心,行者撇嘴,八戒垂耳,沙僧矮头。

  到这儿份上,观音含糊隐晦,直白道:“尤其是你唐三藏,事情是他们三个徒弟干的不假,可你这个师父就逃得了相干吗。

  三个人瞒着你,什么坏事都随便做了,可见你平日未曾管教约束,不得一丝尊重。

  是悟空不听你使唤,是八戒敢违抗汝命,还是沙僧指挥不动,你这个师父就这么混日子?

  光会事后唾骂有什么用,事前叫停他们才叫你的本事!”

  唐僧赧然汗下,只觉无地自容。

  菩萨讲得十分痛快,听不出止意,行者悄悄抬头观察,这一瞥果然发现对方调转枪头,又要来说他。

  咦~~可不能让她来劲。

  行者率先拍手合十,硬生生打断观音话头:“万请菩萨不要责怪师父。他一介凡人,每日翻山涉水、跑跑颠颠,为了取经已是茹苦含辛,又怎么分出精力管教冥顽不化的徒弟。

  全是我们三个不孝子弟,不懂体谅师父,恳请菩萨不要再骂啦、不要再骂啦。”

  好一个孝道压人,谁都得高看两眼。

  倘若是私底下,观音自可以戳穿行者的虚情假意,开嘲讽都行。但大庭广众,她怎好揭自家弟子的短。

  特别行者最后还专门点她,顾忌猴子性子刁歪,今日已经叫他窝囊许久,观音只好吞下后续对每个人的批评。

  行者的虚伪瞒不过观音,倒骗得了旁人。

  一众小仙惊愕失色,这能是那位齐天大圣说出来的话?

  原来名声犹如豺狼虎豹的你,还有这般的温柔,真是反转魅力捏。

  唐僧尤为感动,再怎么掰扯,到底是出了大唐就跟着自己的人呐,这就是积淀,有底蕴在的。

  类似心态还有镇元大仙,而今行者罚也罚了,取经几人也当面数落了,再无什么可计较。

  大仙也不希望多生闹剧,笑着置评道:“孙大圣虽狡猾奸顽,却也有这等孝意。难得、难得。

  又对菩萨乐言,“其实弟子不争气,也很平常。想我有两个小的,叫他们办点小事,一样吊儿郎当,纰漏许多。

  做师父的又能拿他们如何,只能是捏着鼻子帮擦屁股。只要他们肯改正,有长进,就算这个师父当之无愧。”

  清风、明月晓得在说他们,含羞又觉委屈,叫道:“师父,我们也没那么小了,早修成仙身,不需要你替我们擦屁股。”

  大仙不以为意,指着他俩:“像这样, 就是弟子对不住师父了。”

  观音点点头,又冲取经四人训戒道:“先生的教诲,尔等领悟否?”

  这时候,不懂也得说懂。

  正好宴会布置妥当,九枚人参果、蟠桃果篮俱备,根本不需要绞缠下去。

  大仙径直致辞道:“哈哈,今次之事因取经的几位馋我人参果而起,现在,请各位再尝个鲜,看是否真叫人嘴馋流涎,我这人参果担不担得起‘万寿草还丹’之名。”

  主人家发话,哪个客人不应,只是先请主人家用。

  镇元大仙邀王母、菩萨同享,各食了一个。

  唐僧方知真是仙家宝贝,同三弟子亦各吃一个。但行者拿起蟠桃说是往嘴里放,其实偷摸掩住,没有吃下。

  木叉也得一个。

  王母之随行化水分吃了一个,本观仙众得享小篮蟠桃。

  言笑晏晏,似昙花一现,宴会将止。

  谢王母娘娘回天,又该转送菩萨普陀岩。

  观音却是突然唤:“悟空,你且随我来。”

  行者不明所以,前脚后脚衔尾相随。

  喜欢西游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