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宗族人才济济-《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

  当夜,赵兴送走最后一批来瞧病的乡亲之后,长叹了一口气。

  一旁的张妍则是看出了丈夫的心思。

  她当然知道,这些村民很是可怜,没有钱去镇上瞧病。

  这不,他们回来这两天,每天登门瞧病的都不在少数。

  可有不少的乡亲,因为拖了很长时间,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看到如此情况,丈夫又能如何不心生怜悯呢。

  “二郎,你是不是后悔去州城了?”

  赵兴听闻,则是点了点头。

  “若我还在镇上,麻子叔和六婶就不会到这种地步。”

  张妍听了,连忙安慰:“乡里乡亲这么多人,仅凭你一人又能救得完?放眼整个天下,这可怜人更不知凡几。”

  “再者,咱们照顾好了老三,等他入朝为官那才能救得更多的百姓。”

  赵兴听了妻子这番话,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是啊,老三若能入朝为相,就能拯救整个天下的百姓。”

  就在他们夫妻感叹之时,院外又响起了脚步声和轻微的咳嗽声。

  “是五爷。”

  赵兴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立即猜到来人,他忙迎了出去。

  赵五爷,作为家族的族老,一向深得人心。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一家有着不小的恩情。

  赵兴记得,自己去做医馆的学徒没有路费,还是找这位五爷筹的。

  他不但豪爽答应了,还给了他一套防寒的衣物。

  也许这些恩情看似微不足道,但赵兴一直铭记在心。

  当他学医有成,回到镇上之后,只要他回来就会探望这位族中的长辈。

  赵兴走出去之后,立即小跑过去搀扶。

  “五爷,天寒地冻的,您怎么来了?有什么事,您吩咐一声我和麟哥儿就去了。”

  “哈哈, 我这把老骨头还能走的动,当然要好好趁机走动一下了。”

  赵五爷很是欣慰,爽朗笑道。

  同时,又神神秘秘低声道:“主要是你庆叔有件喜事,我当然要来告诉你祖母一声了。”

  “喜事?莫不是庆叔家的二弟要订婚的事?”赵兴笑着看向一侧的赵庆道:“若是这样的话,那我得好好准备一份贺礼了。”

  赵庆则是笑道:“不是小二的事,他还在读书呢,你五爷还期盼他像麟哥儿一样将来能够光宗耀祖呢。”

  赵兴听了,则是狠狠地夸了两句。

  赵五爷的二孙子,昨天都来过了,还向自家老三请教了半个时辰。

  看得出,读书是挺用功,人很活道,嘴巴也甜。

  几人说笑间,就进了院。

  张妍也把五爷来的事告诉了老太太,她已到了堂屋等候了。

  “老嫂子,我又来了。”

  赵五爷一进门,就笑了起来:“主要有件喜事要告诉您,顺便还要感谢一下麟哥儿呢。”

  老太太一听,顿时笑了起来:“什么大喜事啊,这大晚上都不能等到明天啊。”

  还未等五爷说什么,他的儿子赵庆连忙道:“二大娘,主要我爹实在高兴,若等到明天再告诉您,他可能今晚都睡不着了。”

  “这么大的喜事吗?那老婆子我得好好听听。”

  老太太很是疑惑道。

  在村里,与老赵家关系较近的,也就数老五家了。

  他们家有喜事,能第一个来通知,她还是感觉很欣慰的。

  谁知,赵五却给她卖了个关子,左右瞧了一下,询问道:“麟哥儿呢?”

  “让人去叫了,应该马上就来了,这回到家也不忘读会书。”

  老太太看似埋怨,实则是炫耀。

  她这句话当然也就引得赵五父子对赵麟的一顿奉承、夸赞。

  此时的赵麟,刚完成一篇文章, 这两天他一直在应酬乡亲,也只有晚上才能有时间读书写篇文章了。

  这时听到小丫鬟的禀报,他微微回应道。

  “好的,我马上过去。”

  赵五爷?

  他倒是不陌生,在前身还年幼的时候就时常赠送笔墨。

  两家关系默契,又是族中长辈,是要去问候一声。

  匆匆来到堂屋,那位五爷和庆叔正与老太太欢快地交谈着什么。

  “五爷,庆叔。”

  他微微一礼,露出少年人特有乖巧笑容。

  “麟哥儿,今天还要感谢你给志儿解了不少的疑惑。”

  赵庆虽是长辈,却也不敢托大,连忙站起身笑道:“以后,你们堂兄弟还多要接触一下,好好提点一下他。”

  “堂弟读书很好,也很有见解,我也学到了不少。”

  赵麟客气道。

  今天来的那小子脑子活络,又喜欢读杂书,还真是什么都了解一些。

  而他确实也从与他的交谈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一些制作工艺什么的。

  他还专门送给了自己一个水车模型,算是古代的手办了。

  而且,这还是他根据古书上的一些记载,又结合本地的一些水车,模仿制作的。

  确实很不错。

  “哈哈,他若是听到你这句话,定会很高兴。”

  赵五爷听到赵麟夸赞自己的孙子,很是欢喜,脸上的皱纹都少了许多。

  在他看来,孙子也许不如麟哥聪明,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天赋,什么小玩意一学就会,而且制作的又实用又精巧。

  不过,这在他看来终究是小道。

  唯有读书才是正道,那才是光宗耀祖的捷径。

  麟哥儿作为如今中原七府第一才子,无疑是最好的榜样。

  两家还未出五服,以后若有他的关照,孙子的科举之路,无疑会通顺许多。

  赵五爷越想越觉得自己当初的投资,是多么的英明睿智。

  赵兴,赵麟两兄弟如今都有了不小的成就,他所收到的回报,将越来越多。

  “老五啊,麟哥儿也来了,庆儿到底有什么喜事啊,现在你可以说了吧?”

  一旁的老太太忍不住询问道。

  “咳咳,老嫂子,就不逗你了。县衙里来人了,说过完年庆儿就能任保正了。”

  赵五爷捋着花白的胡子,很是欣慰地望了自己的儿子一眼。

  “是吗?这倒是一个大喜事,如此一来,咱们赵家也能得到很多照顾了。”

  老太太听了,点头笑道。

  别看这个保正上不了什么台面,甚至不是朝廷的正式官职,可在乡村却是个人物。

  无论是县衙的赋税还是徭役,甚至治安刑事,都会通过地方的保正。

  以后赵家人得了这个职位,对于整个宗族来说,会方便太多太多。

  一旁站着的赵庆很是激动地望向赵麟,感叹道。

  “其实,这还要感谢麟哥儿。”

  “感谢我?”

  赵麟懵了,这事怎么扯到自己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