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赵麟的能量有多大?-《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

  “五叔,当年侄儿混账啊!”

  赵甲第痛哭流涕,万分懊悔道。

  他刚开始想法,其实很简单。

  就是解开与麟哥儿两家的过结,意思也很明确。

  只要矛盾解除,那么赵甲第就能攀附一下麟哥儿了。

  这样子孙后代也能谋个出路不是?

  以赵麟日后的前程,他哪怕只是点下头,就足够改变他两个儿子的命运。

  可经过和五叔的一番交谈,他却害怕了。

  这位老叔告诉他,你有这个想法很及时。

  麟哥儿一家心中的疙瘩若是不解开,指不定你家将来会遭多少磨难呢。

  甚至,根本不用那麟哥儿出手,自会有人替他出手,以此来作为投名状。

  赵甲第听了五叔的分析,怎么能不害怕。

  所以,无论出于哪种考量,他都必须的要把麟哥儿一家心中的疙瘩给解开才行。

  “唉,你们父子真是把事情做绝了,也难怪我那老嫂子不原谅你们。”

  赵五爷叹了口气。

  “五叔,我是您看着长大的,我现在只有您这一位亲堂叔了。您可一定要帮帮侄儿啊。”

  赵甲第带着他的两个儿子,跪在地上哀求道。

  就在这时,赵五爷的二儿子赵庆听到动静走了出来。

  看到赵甲第后,不由皱了皱眉。

  对于这个族兄,他心中是瞧不上的,因为小时候读书的时候,经常被他讥讽嘲笑。

  而且,自从成为了镇上商人的女婿之后,他这个族兄也愈发的目中无人了。

  可惜,没过几年他媳妇就操劳病死了。

  这位族兄的岳父,对他也恼恨无比,认为都是赵甲第不舍得花钱,耽搁了女儿的病情。

  自此,就断绝了关系。

  赵甲第这一家也就彻底落魄了。

  赵庆想到这,也是感慨了一番。

  作为未出五服的堂兄弟,他还是走了过去,劝慰了起来。

  “庆弟,你和五叔一定要帮帮我,解开麟哥儿和老太太心中的疙瘩,让他们别再怨恨我们了。”

  赵庆看着赵甲第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倒也于心不忍了。

  不由抬头看向了自己的父亲:“爹,您看……”

  “唉,都是一家人,不应该这样的。明天咱俩先去说和一下吧。”

  赵五爷感叹了一番,无奈道。

  赵甲第听到他这句话,顿时激动不已,又是一番感激,这才放下礼品带着礼物走了。

  堂屋中。

  赵庆看着自己的父亲,无奈道:“爹,这可不是个好差事啊。”

  “唉,帮帮吧,谁让我是他堂叔呢。你以后做了保正,也要尽量维护好族人的利益。”

  赵五爷说到这,眼睛中带着笑意:“再者,也趁机好好感谢一下麟哥儿,让他知道是谁帮了你成为了保正。”

  “好吧,那我去准备一下礼品。张典吏初一的来的时候,可是带了不少好东西。”

  赵庆说完,就去了西厢房。

  屋子里,再次留下了赵五爷,神情中透露着骄傲。

  这些年,他的二儿子赵庆一直谋求保正一职。

  可礼也送了,钱也掏了,关系也走到县一级了,可始终都得不到这个职位。

  要知道他二儿子赵庆自幼读书,又当兵数年,又从过商,无论是能力还是见识,都足够胜任保正一职了。

  可就算你能力再强,人品再好,再受乡民抬举又能如何?

  保正一职,一直被王家霸占了二十年,没有人能够撼动。

  今年他正想劝说二儿子放弃走关系的时候,谁曾想县里的那个吏房典吏在初一的时候,竟来他家主动拜访了。

  而且,送的礼物颇重,态度还很谦和,一口一个伯父叫着他。

  让他们一家顿时感到无上的荣光。

  要知道这位吏房的典吏,一向眼界很高,据儿子说他每次去他府上送礼,几乎见不到他。

  可今年他们没去,他反而自己来了。

  而且,还如此的热情,与儿子交谈时一口一个兄弟。

  他们父子怎么说也是见过世面的聪明人,稍微一想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关键所在。

  当然不是这位县衙吏房的典吏良心发现了,更不是他知道自己的二儿子是个人才了。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自己有个未出五服的堂孙子麟哥儿。

  以前麟哥儿虽然远近闻名,可那是大家的奉承,是吹捧,是人云亦云。

  在那些大人物眼中,这根本不算什么。

  他们每年见过的,听说过的神童不知有多少呢。

  在他们眼中,唯有功名才是真的。

  你是神童?

  那先在十多岁年龄拿个秀才来。

  这样也许你能令我刮目相看一下。

  否则,一切都是虚的。

  当自己的堂孙麟哥儿在州城成为了院试第一名的案首之后,就轰动了整个祁县。

  若仅仅只是这些,也只是让那些大人物态度和善一下而已。

  可当他的才名传遍整个中原七府,被称为中原小诗仙、中原第一才子后,县里的那些人大人物终于纷纷侧目了。

  赵麟虽然是个秀才,可他有这样的才名加持,这些大人物又都是附庸风雅之辈,都想着与麟哥儿如何交好。

  而当麟哥儿与魏王关系默契的消息被爆出后,那些县衙的大人物再也坐不住了。

  若是以前,他们也许不是太在意魏王。

  可现在谁不知道,魏王乃是整个天下,最有可能问鼎那至高无上权位的人。

  早早站队也许风险很大,但相应的从龙之功,却能护佑整个家族数百年的。

  县里的那些大人物,无论其是否提前想站队,都会想私下交好一下赵麟。

  这也是县里那位吏房典吏在大年初一,主动来他们家拜年的原因。

  这还是麟哥儿没打招呼的情况下,人家就殷勤登门来拜年。

  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麟哥儿如今的身份和地位了。

  而且,那位吏房典吏走的时候,还拍着胸膛向他们父子许诺,这保正一职是该由赵家来担任了。

  听到这个消息,他们父子极为的振奋和激动。

  他们知道这都是麟哥儿的影响。

  哪怕他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没说。

  可想巴结他的人,却都提前做好了一切。

  这也是赵五爷为何大年初二的时候,让二儿子赵庆不顾严寒风雪去汴州城给老太太拜年的原因。

  同时,在昨天他们回来的时候,又带领全村人修整了一下路。

  为什么这样做?

  从大了方面说,是麟哥儿光宗耀祖,让赵家的族人脸上有光。

  从小了方面说,就是为了拉近与麟哥儿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