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王星初次踏出骊山道场与李淳风道别,算来已近千年光阴流转。上次他突破太乙之境,李道长还托付苏东坡代为道贺。此番在道场山门前意外重逢,王星的成长堪称惊人,而李淳风风采依旧,只是那双洞察天机的眼眸,比往昔更加深邃,如同蕴藏着整片星海。
故人相遇,皆是开怀。二人联袂步入骊山道场,穿过层层云霭缭绕的界门,眼前景象豁然一变。王星这才猛地想起一事,脸上露出几分尴尬:“道长见笑了,星突破太乙后诸事缠身,竟将选定新洞府之事忘得一干二净。如今想邀道长小聚,却连个像样的落脚处都无,实在惭愧。”
李淳风闻言,手捋长须,不禁哈哈大笑,笑声清越,引得附近几道遁光都为之侧目。
他挥了挥手中那柄银丝流转的太乙拂尘,温言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小友若不嫌弃,可先到贫道那陋居暂歇。我那洞府设在第七重天万象天,不止贫道,子房、孔明、子瞻他们的洞府也都在此天。万象天能演化周天星斗之玄妙,对我等参悟天机、印证大道颇有助益。”
他顿了顿,眼中带着真诚的笑意,提议道:“小友新洞府尚未落定,万象天亦有诸多空置的灵峰宝地,灵气充裕,星力充沛。不如就安家在万象天?日后我等走动论道,岂不方便?”
王星心中微动,这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且与这些地星前辈比邻而居,随时请教,对修行大有裨益。然而,他脑海中瞬间掠过悟真天内那片古老沧桑、道韵弥漫的混沌碑林。那碑林乃骊山道场核心底蕴之一,据传乃太古遗留,其上道纹天成,包罗万象,更常有道场大罗金仙在此开坛讲道。
他沉吟片刻,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拱手谢道:“多谢道长美意!万象天虽好,然星思虑再三,还是觉得悟真天的混沌碑林,于小子当前境界更为契合。况且,”他展颜一笑,带着几分洒脱,“九重天虽有高下之分,但以我等脚程,区区一层之隔,不过瞬息即至,倒也不必过于拘泥地域远近。”
“也罢!”李淳风眼中赞赏之色更浓,手中拂尘轻点虚空,一道温和的空间波动便将二人笼罩,“悟真天混沌碑林,确是夯实根基、感悟大道的无上宝地。小友心志坚定,不为外物所移,甚好!”
说话间,空间转换已然完成。眼前景象骤变,不再是山门处的葱郁山林,而是置身于一片浩瀚无垠的星空之下!这便是骊山道场第七重天——万象天。
脚下并非实地,而是一块悬浮于璀璨星河之中的巨大陨石平台。放眼望去,无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陨石、仙岛、灵峰如同星辰般点缀在深邃的虚空背景中,缓缓按照玄奥的轨迹运行。
有的仙岛被蔚蓝水幕笼罩,瀑布倒悬入虚空;有的灵峰通体赤红,岩浆流淌,烈焰升腾;更有甚者,完全由晶莹剔透的玄冰构成,寒气四溢。
亿万星辰悬挂天幕,近得仿佛触手可及,散发出或柔和或炽烈的星辉,将整个万象天映照得光怪陆离,却又充满了一种宇宙初开般的磅礴道韵。星辉灵气浓郁得几乎化为实质的液态光流,在虚空中缓缓流淌。
李淳风引着王星,身形化作两道清光,在无数星辰岛屿间穿梭。片刻之后,前方出现一座并不算雄伟,却异常奇特的仙峰。
此峰形似一座倒扣的巨碗,通体由一种深邃如夜空的黑曜石构成,峰顶被整个削平,形成一个光滑如镜的巨大平台。平台中央,并非寻常的亭台楼阁,而是一座风格极其简朴的圆形石屋。
石屋墙壁上天然铭刻着无数细密繁复的银色纹路,仔细看去,竟是缩微了亿万倍的星图与流转不息的星轨!这些星轨并非死物,而是随着外界真实星辰的运转,缓缓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与头顶的浩瀚星空隐隐呼应。
石屋没有屋顶,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块巨大无比、纯净剔透的琉璃穹顶。透过穹顶,漫天星辰清晰可见,星辉毫无阻碍地洒落,将整个石屋内部映照得如同白昼,却又带着梦幻般的色彩。
石屋四周,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几座古朴的石台,石台上并非奇花异草,而是一件件造型奇特的器物:有黄铜所铸、布满刻度与指针的浑天星仪,其精密结构缓缓自行转动;有悬空漂浮、不断投射出变幻星图的玉圭;还有几块看似普通、却散发着强烈空间波动的黑色石板,其上不时有星光闪烁明灭。整个环境透着一股洞悉宇宙、穷究天理的玄奥气息。
石屋正门上方,一块同样材质的黑曜石上,以遒劲有力的古篆刻着三个银光流转的大字——“观星庐”。
“到了,这便是贫道在万象天的蜗居,‘观星庐’。”李淳风微微一笑,拂尘轻扫,石屋那看似厚重的石门无声滑开。
庐内陈设更是简朴到了极致。除了几张光滑的石凳、一张宽大的石桌,便再无多余家具。石桌桌面光滑如镜,竟也隐隐映照着外界星辰的倒影。整个空间异常洁净,唯有浓郁精纯的星力与一种令人心神宁静的玄妙道韵弥漫其间。
与王星当年在初窥天那间堪称“破草屋”的临时洞府相比,这“观星庐”虽然依旧质朴,却处处透着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意境,高明了不知多少。
二人对此皆不以为意。修行到了他们这般境界,外物的奢华早已是浮云。王星与李淳风在石桌前相对而坐。王星翻手从储物法器中取出两坛以灵泉酿造、封存了数百年的“碧泉酿”,酒坛泥封拍开,一股清冽甘醇、直透神魂的酒香顿时弥漫开来。
李淳风也笑着取出一套莹白如玉的茶具,壶中自涌灵泉,指尖微点,一缕淡紫色的真火便包裹壶底,顷刻间泉水沸腾,茶香袅袅。
就在二人刚摆好酒坛茶具,准备把盏言欢之际,一道清朗中带着几分慵懒酒意的声音突兀地响起:
“好酒!好酒香!有如此佳酿,竟不叫上我李太白,淳风老道,你不够意思啊!”
话音未落,一道飘逸如仙的白影仿佛凭空出现,直接坐在了石桌旁的空位上。来人一袭素白宽袍,衣襟微敞,腰间斜挎一个硕大的朱红酒葫芦,面容俊逸洒脱,眼神明亮如星,眉宇间带着三分狂放七分不羁,正是诗剑双绝的李太白!他毫不客气地伸手就去抓王星刚拍开泥封的碧泉酿。
李淳风见状,无奈地笑骂道:“你这酒鬼,隔着几座星岛都能闻着酒味!鼻子比哮天犬还灵!”他手中的太乙拂尘作势欲打,银丝微颤,却只是带起一阵清风。
李太白嘿嘿一笑,躲开拂尘虚影,已抄起酒坛仰头灌了一大口,啧啧赞道:“好酒!星小子,有长进,知道孝敬前辈了!”他刚放下酒坛,石桌旁光影又是一暗。
一股沉凝如山、带着铁血征伐气息的威压悄然降临。只见一个身形魁伟如铁塔般的男子出现在桌旁。他身着玄色战甲,甲叶古朴厚重,隐隐有暗红纹路流转,仿佛浸染过无尽疆场的血煞之气。面容刚毅如岩石雕刻,目光锐利如鹰隼,正是大秦名将蒙恬!
“淳风道长,太白兄。”蒙恬的声音低沉有力,如同战鼓闷响。他先是对李淳风和李太白微微颔首,随即目光落在王星身上,那锐利的眼神瞬间柔和了几分,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许,“今日恰得闲暇,回山休整。未想一来便得遇王星小友,正好当面恭贺!小友修为精进,一日千里,更于三界闯下‘玄黄剑主’赫赫威名,可喜可贺!”
王星连忙起身还礼,谦逊道:“蒙恬将军过誉了!些许虚名,不足挂齿。”他脸上带着真诚的苦笑。
“玄黄剑主可不是什么‘些许虚名’啊!”李太白放下酒坛,抹了抹嘴角的酒渍,促狭地朝王星挤挤眼,调侃道,“啧啧,如今三界都在传,说你是年轻一辈当之无愧的第一高手!不少心高气傲的小家伙,还有那些成名已久的‘青年俊彦’,可是摩拳擦掌,都想掂量掂量你这块金字招牌的分量呢!星小子,以后出门游历,可得把招子放亮点喽!”
王星闻言,苦笑更甚:“太白前辈,您就别取笑小子了。我这剑法有几斤几两,别人或许不知,您还不清楚吗?全赖藏锋剑神异罢了。”他顿了顿,眼中却并无惧色,反而升起一股昂扬战意,“至于挑战……呵呵,大道争锋,本就需砥砺前行。他们要来,便让他们来好了!”这番话掷地有声,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畏虎的锐气与自信。
有诗为证:
骊山云深聚故交,观星庐内话前朝。
太白斗酒诗犹在,蒙帅慨言恨未消。
星演万象窥天轨,剑号玄黄动九霄。
且看烽烟平地起,谁挽天河洗尘嚣?
喜欢我捡到了落宝金钱
故人相遇,皆是开怀。二人联袂步入骊山道场,穿过层层云霭缭绕的界门,眼前景象豁然一变。王星这才猛地想起一事,脸上露出几分尴尬:“道长见笑了,星突破太乙后诸事缠身,竟将选定新洞府之事忘得一干二净。如今想邀道长小聚,却连个像样的落脚处都无,实在惭愧。”
李淳风闻言,手捋长须,不禁哈哈大笑,笑声清越,引得附近几道遁光都为之侧目。
他挥了挥手中那柄银丝流转的太乙拂尘,温言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小友若不嫌弃,可先到贫道那陋居暂歇。我那洞府设在第七重天万象天,不止贫道,子房、孔明、子瞻他们的洞府也都在此天。万象天能演化周天星斗之玄妙,对我等参悟天机、印证大道颇有助益。”
他顿了顿,眼中带着真诚的笑意,提议道:“小友新洞府尚未落定,万象天亦有诸多空置的灵峰宝地,灵气充裕,星力充沛。不如就安家在万象天?日后我等走动论道,岂不方便?”
王星心中微动,这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且与这些地星前辈比邻而居,随时请教,对修行大有裨益。然而,他脑海中瞬间掠过悟真天内那片古老沧桑、道韵弥漫的混沌碑林。那碑林乃骊山道场核心底蕴之一,据传乃太古遗留,其上道纹天成,包罗万象,更常有道场大罗金仙在此开坛讲道。
他沉吟片刻,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拱手谢道:“多谢道长美意!万象天虽好,然星思虑再三,还是觉得悟真天的混沌碑林,于小子当前境界更为契合。况且,”他展颜一笑,带着几分洒脱,“九重天虽有高下之分,但以我等脚程,区区一层之隔,不过瞬息即至,倒也不必过于拘泥地域远近。”
“也罢!”李淳风眼中赞赏之色更浓,手中拂尘轻点虚空,一道温和的空间波动便将二人笼罩,“悟真天混沌碑林,确是夯实根基、感悟大道的无上宝地。小友心志坚定,不为外物所移,甚好!”
说话间,空间转换已然完成。眼前景象骤变,不再是山门处的葱郁山林,而是置身于一片浩瀚无垠的星空之下!这便是骊山道场第七重天——万象天。
脚下并非实地,而是一块悬浮于璀璨星河之中的巨大陨石平台。放眼望去,无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陨石、仙岛、灵峰如同星辰般点缀在深邃的虚空背景中,缓缓按照玄奥的轨迹运行。
有的仙岛被蔚蓝水幕笼罩,瀑布倒悬入虚空;有的灵峰通体赤红,岩浆流淌,烈焰升腾;更有甚者,完全由晶莹剔透的玄冰构成,寒气四溢。
亿万星辰悬挂天幕,近得仿佛触手可及,散发出或柔和或炽烈的星辉,将整个万象天映照得光怪陆离,却又充满了一种宇宙初开般的磅礴道韵。星辉灵气浓郁得几乎化为实质的液态光流,在虚空中缓缓流淌。
李淳风引着王星,身形化作两道清光,在无数星辰岛屿间穿梭。片刻之后,前方出现一座并不算雄伟,却异常奇特的仙峰。
此峰形似一座倒扣的巨碗,通体由一种深邃如夜空的黑曜石构成,峰顶被整个削平,形成一个光滑如镜的巨大平台。平台中央,并非寻常的亭台楼阁,而是一座风格极其简朴的圆形石屋。
石屋墙壁上天然铭刻着无数细密繁复的银色纹路,仔细看去,竟是缩微了亿万倍的星图与流转不息的星轨!这些星轨并非死物,而是随着外界真实星辰的运转,缓缓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与头顶的浩瀚星空隐隐呼应。
石屋没有屋顶,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块巨大无比、纯净剔透的琉璃穹顶。透过穹顶,漫天星辰清晰可见,星辉毫无阻碍地洒落,将整个石屋内部映照得如同白昼,却又带着梦幻般的色彩。
石屋四周,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几座古朴的石台,石台上并非奇花异草,而是一件件造型奇特的器物:有黄铜所铸、布满刻度与指针的浑天星仪,其精密结构缓缓自行转动;有悬空漂浮、不断投射出变幻星图的玉圭;还有几块看似普通、却散发着强烈空间波动的黑色石板,其上不时有星光闪烁明灭。整个环境透着一股洞悉宇宙、穷究天理的玄奥气息。
石屋正门上方,一块同样材质的黑曜石上,以遒劲有力的古篆刻着三个银光流转的大字——“观星庐”。
“到了,这便是贫道在万象天的蜗居,‘观星庐’。”李淳风微微一笑,拂尘轻扫,石屋那看似厚重的石门无声滑开。
庐内陈设更是简朴到了极致。除了几张光滑的石凳、一张宽大的石桌,便再无多余家具。石桌桌面光滑如镜,竟也隐隐映照着外界星辰的倒影。整个空间异常洁净,唯有浓郁精纯的星力与一种令人心神宁静的玄妙道韵弥漫其间。
与王星当年在初窥天那间堪称“破草屋”的临时洞府相比,这“观星庐”虽然依旧质朴,却处处透着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意境,高明了不知多少。
二人对此皆不以为意。修行到了他们这般境界,外物的奢华早已是浮云。王星与李淳风在石桌前相对而坐。王星翻手从储物法器中取出两坛以灵泉酿造、封存了数百年的“碧泉酿”,酒坛泥封拍开,一股清冽甘醇、直透神魂的酒香顿时弥漫开来。
李淳风也笑着取出一套莹白如玉的茶具,壶中自涌灵泉,指尖微点,一缕淡紫色的真火便包裹壶底,顷刻间泉水沸腾,茶香袅袅。
就在二人刚摆好酒坛茶具,准备把盏言欢之际,一道清朗中带着几分慵懒酒意的声音突兀地响起:
“好酒!好酒香!有如此佳酿,竟不叫上我李太白,淳风老道,你不够意思啊!”
话音未落,一道飘逸如仙的白影仿佛凭空出现,直接坐在了石桌旁的空位上。来人一袭素白宽袍,衣襟微敞,腰间斜挎一个硕大的朱红酒葫芦,面容俊逸洒脱,眼神明亮如星,眉宇间带着三分狂放七分不羁,正是诗剑双绝的李太白!他毫不客气地伸手就去抓王星刚拍开泥封的碧泉酿。
李淳风见状,无奈地笑骂道:“你这酒鬼,隔着几座星岛都能闻着酒味!鼻子比哮天犬还灵!”他手中的太乙拂尘作势欲打,银丝微颤,却只是带起一阵清风。
李太白嘿嘿一笑,躲开拂尘虚影,已抄起酒坛仰头灌了一大口,啧啧赞道:“好酒!星小子,有长进,知道孝敬前辈了!”他刚放下酒坛,石桌旁光影又是一暗。
一股沉凝如山、带着铁血征伐气息的威压悄然降临。只见一个身形魁伟如铁塔般的男子出现在桌旁。他身着玄色战甲,甲叶古朴厚重,隐隐有暗红纹路流转,仿佛浸染过无尽疆场的血煞之气。面容刚毅如岩石雕刻,目光锐利如鹰隼,正是大秦名将蒙恬!
“淳风道长,太白兄。”蒙恬的声音低沉有力,如同战鼓闷响。他先是对李淳风和李太白微微颔首,随即目光落在王星身上,那锐利的眼神瞬间柔和了几分,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许,“今日恰得闲暇,回山休整。未想一来便得遇王星小友,正好当面恭贺!小友修为精进,一日千里,更于三界闯下‘玄黄剑主’赫赫威名,可喜可贺!”
王星连忙起身还礼,谦逊道:“蒙恬将军过誉了!些许虚名,不足挂齿。”他脸上带着真诚的苦笑。
“玄黄剑主可不是什么‘些许虚名’啊!”李太白放下酒坛,抹了抹嘴角的酒渍,促狭地朝王星挤挤眼,调侃道,“啧啧,如今三界都在传,说你是年轻一辈当之无愧的第一高手!不少心高气傲的小家伙,还有那些成名已久的‘青年俊彦’,可是摩拳擦掌,都想掂量掂量你这块金字招牌的分量呢!星小子,以后出门游历,可得把招子放亮点喽!”
王星闻言,苦笑更甚:“太白前辈,您就别取笑小子了。我这剑法有几斤几两,别人或许不知,您还不清楚吗?全赖藏锋剑神异罢了。”他顿了顿,眼中却并无惧色,反而升起一股昂扬战意,“至于挑战……呵呵,大道争锋,本就需砥砺前行。他们要来,便让他们来好了!”这番话掷地有声,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畏虎的锐气与自信。
有诗为证:
骊山云深聚故交,观星庐内话前朝。
太白斗酒诗犹在,蒙帅慨言恨未消。
星演万象窥天轨,剑号玄黄动九霄。
且看烽烟平地起,谁挽天河洗尘嚣?
喜欢我捡到了落宝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