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对于王星的话,蒙恬眼中精光一闪,蒲扇般的大手重重一拍石桌,发出沉闷声响,朗声赞道,"这才是我辈修士该有的胆魄豪情!不骄不馁,敢战亦不避战!"
李淳风与李太白也相视而笑,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许。
"不过,"王星话锋一转,神色变得郑重,"此番归来,星决心沉下心来,闭关苦修一段时日。近些年来境界提升虽快,然细细体察,根基处确有几分虚浮,战技神通运用也颇多斧凿痕迹,远未达圆融如意之境。需得好好沉淀打磨一番。"他看向三位前辈,眼神恳切。
"不错!"李太白收起了玩笑之色,难得地流露出严肃认真的表情,点头道,"本来还想寻机提醒你一二,没想到你小子自己倒先看明白了,殊为难得!修行之路,快慢并非唯一,根基稳固,道心澄澈,才是能走的更远。"
"正是此理。"蒙恬也沉声附和,看着王星的目光充满欣赏,"年轻一辈中,如你这般能在声名鹊起之时,仍能保持清醒的却是凤毛麟角。这份心性,比你的修为更显珍贵。"
王星起身,对着三人深深一揖,语气诚挚而带着敬意:"若无诸位前辈身体力行,如明灯高悬,为晚辈昭示何为道基之重,何为厚积薄发,星今日恐怕早已沉醉于虚名浮利之中,沾沾自喜而不自知。到时修为如空中楼阁,再想回头弥补,恐怕悔之晚矣!"
"那倒是实话!"李太白灌了口酒,恢复了那副狂放不羁的模样,但话语依旧发人深省,"别看你小子现在战力彪悍,正面对战,我等地星出来的老家伙,除了少数几个专精杀伐的,大多已不是你的对手。
但要说对大道法则的理解深度,对天地至理的感悟,对自身力量掌控的细腻入微,你小子还差着火候呢!"他指了指旁边微笑不语的李淳风,"就拿这牛鼻子老道来说,论正面硬撼,他或许排不上号。可他那手观星推演、洞悉天机、拨弄因果、布阵困敌的本事,啧啧,诡异莫测,防不胜防,真个动起手来,能让你有力无处使,憋屈到吐血!这才是真正难缠的地方。"
"好你个李太白!"李淳风被拿来当例子,哭笑不得,手中拂尘银丝微扬,作势欲打,"你怎不说说你自己?你那青莲剑歌,诗酒入剑,剑化诗魂,看似洒脱写意,实则杀机暗藏,变化无穷。你那口酒葫芦和剑匣里藏着的门道,怕是不比贫道少吧?你这叫五十步笑百步!"
"哈哈,举例!举例而已!莫要当真!"李太白打了个哈哈,举起酒坛与李淳风面前的茶杯碰了一下。
王星在一旁听着,心中却是深以为然。这些地星前辈,虽然以他如今太乙金仙的境界,已能大致感知其修为境界,但每个人身上都笼罩着一层难以看透的朦胧道韵,即使是如李太白因自斩重修,境界略低于他!
他们似乎将"战力"仅仅视为护道前行的舟筏,真正追求的,是在浩瀚无垠的"大道之河"中溯流而上,探索更深远的未知。为了这份追求,他们甘愿花费千万年的漫长时光去沉淀、去打磨、去积累,不疾不徐,如渊渟岳峙。
这份超然物外、不为浮名所累的沉静心境,才是王星最为敬佩之处。他们可以光芒万丈,名传万古;也可以沉寂如深冬之雪,默默积蓄力量。此等境界,王星心向往之。
四人品酒论道,谈天说地,气氛融洽。话题渐渐从修行转向了地仙界广阔疆域上林立的诸多人间王朝。
王星饮了一口灵茶,放下杯盏,面带几分好奇与疑惑,开口问道:"晚辈在骊山道场中,见过不少出身大汉、大唐甚至大宋的英杰前辈。然其他王朝的前辈却相对少见。大秦......至今似乎只见到蒙将军您一人。不知这其中,可有什么缘故?"
李淳风放下茶杯,拂尘轻搭臂弯,缓缓道:"南瞻部洲,人族王朝如同恒河沙数,不可尽数。然天下势力更是盘根错节,复杂无比。能入我骊山道场修行者,本就有限。
加之许多同道或在王朝任职,或在外云游历练,或镇守一方,真正长期留在道场内的,确实不多。待小友在道场安定下来,贫道可为你引荐,尤其是那些同出地星的故土豪杰,他们亦常念及小友。"他话锋微顿,看向蒙恬,语气中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至于大秦......情况确有些特殊。"
蒙恬刚毅的脸上掠过一丝深沉的痛惜与无奈,如同蒙上了一层阴影。他厚重的手掌摩挲着冰冷的石桌边缘,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唉......我大秦将士,昔日追随始皇帝陛下,行那伐天之举!此役惊天动地,震动三界,然......终究是功败垂成。" "伐天"二字,他说得极轻,却仿佛有千钧之重,蕴含着难以言说的惨烈与悲壮。
"此战虽彰显我人族不屈之志,却也令大秦元气大伤,底蕴几近枯竭。若非陛下雄才伟略,为大秦留下最后几分根基,恐早已......分崩离析。"蒙恬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铁血军人特有的压抑,"即便如此,我等亦是结仇无数,牵涉因果之深重,难以估量。武安君、王翦将军他们......甚至不愿再回骊山道场,唯恐引来昔年强敌,为道场招来灭顶之灾。"他眼中闪过一丝黯然,那是对袍泽的牵挂,也是对现实的无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太白收起了玩世不恭的笑容,神色肃然,举起酒坛向着大秦方向郑重一敬,沉声道:"大秦君臣,做了我等想做而不敢做、不能做之事!此等气魄,此等胆略,虽败犹荣!李太白心中,唯有敬佩!"他话语铿锵,充满了对那个铁血帝国的敬意。
......
李淳风接过话头,眉头微蹙,那洞察天机的眼眸中也染上了一层忧色:"虽言当今三界,人族为天地主角,然各方势力博弈倾轧,冲突从未止息。纵是人族内部,亦是矛盾重重。各大王朝合纵连横,党同伐异,征伐不断。
更有诸多不甘退居北俱芦洲苦寒之地的异族,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暗中积蓄力量,不时掀起风浪,阴谋算计层出不穷。这天下看似承平,实则暗流汹涌,危机四伏。"他手中的太乙拂尘无意识地轻点着石桌,银丝上流淌着微光,仿佛在推演着什么。
"尤为堪忧的是,"李淳风的声音愈发低沉,"当下主政南瞻部洲的大宋王朝,虽据正统之位,然......国力羸弱,威德难服四方。致使群狼环伺,虎视眈眈。整个地仙界,却是暗潮汹涌危机四伏!"
蒙恬也深有同感地点点头,刚毅的脸上满是凝重:"道长所言极是。近百年间,天下各地蛰伏的异族纷纷冒头,魑魅魍魉,牛鬼蛇神,四处作乱,残害黎民百姓。天庭地府的神官鬼差,亦是疲于奔命,难以周全。
东胜神州因是道门祖庭所在,仙真众多,尚能维持大体安稳。然其他部洲,尤其是人族最为密集的南瞻部洲,已是纷乱四起,民不聊生!纵有各大王朝派遣精锐大军不断清扫镇压,亦是杯水车薪,按下葫芦浮起瓢,麻烦不断啊!"他身上的血煞之气似乎感应到主人的忧心,微微鼓荡,带来一股战场特有的肃杀寒意。
王星默默听着,心情也如同被这沉重的气氛所感染,变得无比沉重。上层的博弈,翻云覆雨,动辄便是星辰崩灭、界域倾覆,最终受苦受难的,永远是那些最底层的芸芸众生。
自己虽然比之从前实力已然大增,甚至有了"玄黄剑主"的响亮名头,然在那些真正执棋布局、拨弄乾坤的大能眼中,恐怕依旧只是一枚......稍大些的棋子罢了。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夹杂着对未来的隐忧,悄然爬上心头。
有诗为证:
观星庐内论沧桑,大道根基细思量。
太白豪情倾酒盏,蒙帅铁血话秦殇。
三界风云暗潮涌,九州黎庶苦难当。
何日剑出玄黄动,扫尽妖氛定八荒?
喜欢我捡到了落宝金钱
李淳风与李太白也相视而笑,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许。
"不过,"王星话锋一转,神色变得郑重,"此番归来,星决心沉下心来,闭关苦修一段时日。近些年来境界提升虽快,然细细体察,根基处确有几分虚浮,战技神通运用也颇多斧凿痕迹,远未达圆融如意之境。需得好好沉淀打磨一番。"他看向三位前辈,眼神恳切。
"不错!"李太白收起了玩笑之色,难得地流露出严肃认真的表情,点头道,"本来还想寻机提醒你一二,没想到你小子自己倒先看明白了,殊为难得!修行之路,快慢并非唯一,根基稳固,道心澄澈,才是能走的更远。"
"正是此理。"蒙恬也沉声附和,看着王星的目光充满欣赏,"年轻一辈中,如你这般能在声名鹊起之时,仍能保持清醒的却是凤毛麟角。这份心性,比你的修为更显珍贵。"
王星起身,对着三人深深一揖,语气诚挚而带着敬意:"若无诸位前辈身体力行,如明灯高悬,为晚辈昭示何为道基之重,何为厚积薄发,星今日恐怕早已沉醉于虚名浮利之中,沾沾自喜而不自知。到时修为如空中楼阁,再想回头弥补,恐怕悔之晚矣!"
"那倒是实话!"李太白灌了口酒,恢复了那副狂放不羁的模样,但话语依旧发人深省,"别看你小子现在战力彪悍,正面对战,我等地星出来的老家伙,除了少数几个专精杀伐的,大多已不是你的对手。
但要说对大道法则的理解深度,对天地至理的感悟,对自身力量掌控的细腻入微,你小子还差着火候呢!"他指了指旁边微笑不语的李淳风,"就拿这牛鼻子老道来说,论正面硬撼,他或许排不上号。可他那手观星推演、洞悉天机、拨弄因果、布阵困敌的本事,啧啧,诡异莫测,防不胜防,真个动起手来,能让你有力无处使,憋屈到吐血!这才是真正难缠的地方。"
"好你个李太白!"李淳风被拿来当例子,哭笑不得,手中拂尘银丝微扬,作势欲打,"你怎不说说你自己?你那青莲剑歌,诗酒入剑,剑化诗魂,看似洒脱写意,实则杀机暗藏,变化无穷。你那口酒葫芦和剑匣里藏着的门道,怕是不比贫道少吧?你这叫五十步笑百步!"
"哈哈,举例!举例而已!莫要当真!"李太白打了个哈哈,举起酒坛与李淳风面前的茶杯碰了一下。
王星在一旁听着,心中却是深以为然。这些地星前辈,虽然以他如今太乙金仙的境界,已能大致感知其修为境界,但每个人身上都笼罩着一层难以看透的朦胧道韵,即使是如李太白因自斩重修,境界略低于他!
他们似乎将"战力"仅仅视为护道前行的舟筏,真正追求的,是在浩瀚无垠的"大道之河"中溯流而上,探索更深远的未知。为了这份追求,他们甘愿花费千万年的漫长时光去沉淀、去打磨、去积累,不疾不徐,如渊渟岳峙。
这份超然物外、不为浮名所累的沉静心境,才是王星最为敬佩之处。他们可以光芒万丈,名传万古;也可以沉寂如深冬之雪,默默积蓄力量。此等境界,王星心向往之。
四人品酒论道,谈天说地,气氛融洽。话题渐渐从修行转向了地仙界广阔疆域上林立的诸多人间王朝。
王星饮了一口灵茶,放下杯盏,面带几分好奇与疑惑,开口问道:"晚辈在骊山道场中,见过不少出身大汉、大唐甚至大宋的英杰前辈。然其他王朝的前辈却相对少见。大秦......至今似乎只见到蒙将军您一人。不知这其中,可有什么缘故?"
李淳风放下茶杯,拂尘轻搭臂弯,缓缓道:"南瞻部洲,人族王朝如同恒河沙数,不可尽数。然天下势力更是盘根错节,复杂无比。能入我骊山道场修行者,本就有限。
加之许多同道或在王朝任职,或在外云游历练,或镇守一方,真正长期留在道场内的,确实不多。待小友在道场安定下来,贫道可为你引荐,尤其是那些同出地星的故土豪杰,他们亦常念及小友。"他话锋微顿,看向蒙恬,语气中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至于大秦......情况确有些特殊。"
蒙恬刚毅的脸上掠过一丝深沉的痛惜与无奈,如同蒙上了一层阴影。他厚重的手掌摩挲着冰冷的石桌边缘,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唉......我大秦将士,昔日追随始皇帝陛下,行那伐天之举!此役惊天动地,震动三界,然......终究是功败垂成。" "伐天"二字,他说得极轻,却仿佛有千钧之重,蕴含着难以言说的惨烈与悲壮。
"此战虽彰显我人族不屈之志,却也令大秦元气大伤,底蕴几近枯竭。若非陛下雄才伟略,为大秦留下最后几分根基,恐早已......分崩离析。"蒙恬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铁血军人特有的压抑,"即便如此,我等亦是结仇无数,牵涉因果之深重,难以估量。武安君、王翦将军他们......甚至不愿再回骊山道场,唯恐引来昔年强敌,为道场招来灭顶之灾。"他眼中闪过一丝黯然,那是对袍泽的牵挂,也是对现实的无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太白收起了玩世不恭的笑容,神色肃然,举起酒坛向着大秦方向郑重一敬,沉声道:"大秦君臣,做了我等想做而不敢做、不能做之事!此等气魄,此等胆略,虽败犹荣!李太白心中,唯有敬佩!"他话语铿锵,充满了对那个铁血帝国的敬意。
......
李淳风接过话头,眉头微蹙,那洞察天机的眼眸中也染上了一层忧色:"虽言当今三界,人族为天地主角,然各方势力博弈倾轧,冲突从未止息。纵是人族内部,亦是矛盾重重。各大王朝合纵连横,党同伐异,征伐不断。
更有诸多不甘退居北俱芦洲苦寒之地的异族,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暗中积蓄力量,不时掀起风浪,阴谋算计层出不穷。这天下看似承平,实则暗流汹涌,危机四伏。"他手中的太乙拂尘无意识地轻点着石桌,银丝上流淌着微光,仿佛在推演着什么。
"尤为堪忧的是,"李淳风的声音愈发低沉,"当下主政南瞻部洲的大宋王朝,虽据正统之位,然......国力羸弱,威德难服四方。致使群狼环伺,虎视眈眈。整个地仙界,却是暗潮汹涌危机四伏!"
蒙恬也深有同感地点点头,刚毅的脸上满是凝重:"道长所言极是。近百年间,天下各地蛰伏的异族纷纷冒头,魑魅魍魉,牛鬼蛇神,四处作乱,残害黎民百姓。天庭地府的神官鬼差,亦是疲于奔命,难以周全。
东胜神州因是道门祖庭所在,仙真众多,尚能维持大体安稳。然其他部洲,尤其是人族最为密集的南瞻部洲,已是纷乱四起,民不聊生!纵有各大王朝派遣精锐大军不断清扫镇压,亦是杯水车薪,按下葫芦浮起瓢,麻烦不断啊!"他身上的血煞之气似乎感应到主人的忧心,微微鼓荡,带来一股战场特有的肃杀寒意。
王星默默听着,心情也如同被这沉重的气氛所感染,变得无比沉重。上层的博弈,翻云覆雨,动辄便是星辰崩灭、界域倾覆,最终受苦受难的,永远是那些最底层的芸芸众生。
自己虽然比之从前实力已然大增,甚至有了"玄黄剑主"的响亮名头,然在那些真正执棋布局、拨弄乾坤的大能眼中,恐怕依旧只是一枚......稍大些的棋子罢了。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夹杂着对未来的隐忧,悄然爬上心头。
有诗为证:
观星庐内论沧桑,大道根基细思量。
太白豪情倾酒盏,蒙帅铁血话秦殇。
三界风云暗潮涌,九州黎庶苦难当。
何日剑出玄黄动,扫尽妖氛定八荒?
喜欢我捡到了落宝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