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午后,阳光和煦,却驱不散岳麓山北麓那深入骨髓的寒意。
积雪消融后,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车轮碾过,留下一道道深可见骨的辙痕。
王坤大营后方五里,一处依山而建的哨卡木寨,如同一颗不起眼的钉子,死死地扼守着通往大营后方的咽喉要道。
寨墙之上,几名身穿北玄军服饰的哨兵,正百无聊赖地靠在墙垛上晒着太阳。他们的长枪斜斜地倚在墙边,脸上带着一种久无战事的懈怠。
“他娘的,这鬼地方,连只兔子都见不着。”一个满脸络腮胡的队率,往地上啐了一口唾沫,“前营的弟兄们天天枕着兵器睡觉,咱们倒好,在这里天天数蚂蚁。”
“知足吧,王头儿。”旁边一个年轻些的士兵笑道,“没战事,就意味着咱们能安安稳稳地拿到军饷,还能多活几天。我可不想去前面,听说南蛮子那边邪乎得很。”
就在众人闲聊之际,负责了望的哨兵,忽然揉了揉眼睛,有些不确定地指向了远处那条蜿蜒的山路。
“头儿……你们快看!那……那是什么?”
众人闻言,纷纷探出头去。
只见在山路的尽头,一片尘土被缓缓扬起。紧接着,一面面他们再熟悉不过的,绣着“徐州”字样和狰狞狼头图案的黑色大旗,从山坳后冒了出来。
紧随其后的,是望不到头的、黑压压的行军队列。
“是……是援军!是咱们徐州的援军到了!”那年轻士兵最先反应过来,声音里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惊喜。
“援军?”
整个哨卡瞬间炸开了锅!
“快!快去禀报将军!”
“把寨门打开!快去开门,迎接王师!”
络腮胡队率脸上满是狂喜,他一把推开身边的人,连滚带爬地就想冲下箭楼去开门。他们在这里苦守了一个多月,早已是军心浮动,粮草不济。这支援军的到来,不亚于天降甘霖!
然而,他的脚刚踏上楼梯,一个冰冷、不带任何感情的声音,便从他身后响了起来。
“站住。”
队率的身体猛地一僵,他缓缓回过头,看到了一张刚毅冷峻的脸。
哨卡主将,偏将宋然,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他的身后。
宋然的年纪不大,约莫三十出头,但那双眼睛,却像鹰隼一般锐利,为人古板。
他身上的甲胄,永远擦拭得一尘不染,与周围那些歪盔斜甲的士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将军?”队率有些不解。
宋然没有理他,只是径直走到墙垛边,拿起一具千里镜,朝着那支正在缓缓靠近的军队望去。
他看得极为仔细,眉头渐渐锁紧。
“将军,是咱们的人啊!”络腮胡队率急切地说道,“旗帜、军服,都对得上!而且您忘了吗?大帅前几日才收到徐州的回信,说祁振都督会派王建成将军,亲率五千精锐前来增援!算算时辰,也该到了!”
“闭嘴。”宋然放下千里镜,声音依旧冰冷,“我的命令,是让你站住。”
他转过身,锐利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面带困惑的士兵。
“在没有验明正身之前,任何人,不准开门。违令者,斩。”
……
鞠义骑在马上,面无表情地看着前方那座小小的哨卡。
他能清晰地看到,寨墙之上,那些北玄士兵从最初的惊喜,到骚动,再到此刻的寂静。
自己似乎遇到了一个预料之外的硬茬子。
这支由他亲手“打造”的援军,在外表上,已经做到了天衣无缝。
缴获来的徐州军制式盔甲,虽然大多带着破损和血迹,但经过修补和做旧,反而更像一支刚刚经历过长途跋涉的疲敝之师。
三百多辆吱呀作响的驴车上,盖着草席的麻袋里,最上面一层,装的都是货真价实的粮食。
就连那些由神凛军士卒扮演的辅兵,脸上都涂抹了菜色的蜡黄,脚步虚浮,将那种久经劳役的麻木和疲惫,演绎得惟妙惟肖。
可对方,却迟迟没有开门。
“将军,看样子,对方主将是个谨慎之人。”一名扮作校尉的先登队率,催马来到鞠义身边,低声说道。
鞠义点了点头。
“传令下去,全军止步,原地休整。做出人困马乏的样子来。”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
五千人的大军,便在那哨卡前数百步外,停了下来。士兵们或坐或躺,有的甚至直接从驴车上抓起一把麦麸,就着水囊里的清水,大口地啃食起来。
乍一看,这支队伍充斥着长途跋涉后的疲惫与松懈。
鞠义则在一队“亲兵”的簇拥下,催马上前,独自一人,来到了哨卡的吊桥之外。
他抬头,看向寨墙上那名身披铁甲、眼神锐利的年轻将领。
寨墙之上,偏将宋然也在注视着他。
“来者何人!”宋然的声音中气十足,不带任何感情。
鞠义的脸上,挤出了一丝符合“王建成”这个宿将身份的、带着几分疲惫和威严的笑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模仿着王建成那种略带沙哑的、中气十足的嗓音,朗声回道:“我乃徐州都督府麾下,偏将王建成!奉祁都督之命,押送粮草,前来支援王坤大帅!”
他一边说着,一边不着痕迹地打量着宋然的反应。
宋然面无表情。
“既是王将军当面,末将宋然有礼了。”他先是客气地抱了抱拳,随即话锋一转,“军务在身,还请王将军出示都督府手令,与兵部调兵勘合,末将也好查验放行。”
鞠义身后的几名“校尉”闻言,立刻装出了一副被冒犯的模样。
“大胆!王将军乃是祁都督心腹,亲率大军前来支援,你一小小哨卡偏将,竟敢索要文书?”
“就是!我等一路行来,餐风露宿,早已是人困马乏!王帅那边还等着我们这批救命粮呢!你在此多加阻拦,若是耽误了军机,你担待得起吗?!”
宋然对这些呵斥充耳不闻,他的目光,依旧死死地锁定在鞠义的身上,不曾有半分动摇。
鞠义心中暗赞一声。
好一个油盐不进的家伙。
他脸上却是不动声色,反而对着身后的“下属”摆了摆手,呵斥道:“住口!宋将军恪尽职守,何错之有?如今战事紧急,小心一些,总是没错的。”
他转回头,对着寨墙上的宋然,露出了一个赞许的笑容。
“宋将军,你做得很好。王帅麾下,能有你这般谨慎的将领,实乃大军之福。”
他从怀中,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用火漆密封的文书,高高举起。
“来人,将都督手令,呈送给宋将军查验。”
很快,一个吊篮从墙头放下。
鞠义身旁的亲兵,将那份文书,连同几枚看起来极为贵重的玉佩,一同放入了篮中。
吊篮缓缓升起。
宋然接过文书,却没有去看那些玉佩,只是仔仔细细地,将那份手令,翻来覆去地检查了三遍。
他一丝不苟,仔细地比对着手令上那枚鲜红的都督大印的每一个细节。
许久,他才点了点头。
“文书,大印,皆无问题。”
鞠义身边的几名校尉,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然而,宋然的下一句话,却让他们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来人,再派一队弟兄,出寨,查验车上所载,是否为粮草!”
鞠义的眉头,终于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
这个宋然,谨慎到了近乎偏执的地步!
不能再让他这么查下去了。这些先登死士,虽然外表伪装得天衣无缝,但他们身上那股子从尸山血海里磨砺出的杀气,是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住的。
一旦近距离接触,时间长了,必然会露出破绽。
“宋将军。”
鞠义的声音,沉了下来,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不耐烦和属于上级的威压。
“文书你也验了,大印你也看了。如今王帅大营之内,早已断粮三日,将士们都饿得前胸贴后背,就等着我这批粮食下锅!你却还在这里疑神疑鬼,查这查那!”
他一指身后那三百多辆驴车。
“怎么?你觉得本将会闲得无聊,拉着三百多车石头,跑上几百里路,来跟你开玩笑吗?”
鞠义的语气,陡然转冷。
“本将最后问你一句,这门,是开,还是不开?”
“若是耽误了王帅的大事,这责任,你宋然,担得起吗?!”
喜欢每日签到领军队,父皇跪求别造反
积雪消融后,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车轮碾过,留下一道道深可见骨的辙痕。
王坤大营后方五里,一处依山而建的哨卡木寨,如同一颗不起眼的钉子,死死地扼守着通往大营后方的咽喉要道。
寨墙之上,几名身穿北玄军服饰的哨兵,正百无聊赖地靠在墙垛上晒着太阳。他们的长枪斜斜地倚在墙边,脸上带着一种久无战事的懈怠。
“他娘的,这鬼地方,连只兔子都见不着。”一个满脸络腮胡的队率,往地上啐了一口唾沫,“前营的弟兄们天天枕着兵器睡觉,咱们倒好,在这里天天数蚂蚁。”
“知足吧,王头儿。”旁边一个年轻些的士兵笑道,“没战事,就意味着咱们能安安稳稳地拿到军饷,还能多活几天。我可不想去前面,听说南蛮子那边邪乎得很。”
就在众人闲聊之际,负责了望的哨兵,忽然揉了揉眼睛,有些不确定地指向了远处那条蜿蜒的山路。
“头儿……你们快看!那……那是什么?”
众人闻言,纷纷探出头去。
只见在山路的尽头,一片尘土被缓缓扬起。紧接着,一面面他们再熟悉不过的,绣着“徐州”字样和狰狞狼头图案的黑色大旗,从山坳后冒了出来。
紧随其后的,是望不到头的、黑压压的行军队列。
“是……是援军!是咱们徐州的援军到了!”那年轻士兵最先反应过来,声音里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惊喜。
“援军?”
整个哨卡瞬间炸开了锅!
“快!快去禀报将军!”
“把寨门打开!快去开门,迎接王师!”
络腮胡队率脸上满是狂喜,他一把推开身边的人,连滚带爬地就想冲下箭楼去开门。他们在这里苦守了一个多月,早已是军心浮动,粮草不济。这支援军的到来,不亚于天降甘霖!
然而,他的脚刚踏上楼梯,一个冰冷、不带任何感情的声音,便从他身后响了起来。
“站住。”
队率的身体猛地一僵,他缓缓回过头,看到了一张刚毅冷峻的脸。
哨卡主将,偏将宋然,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他的身后。
宋然的年纪不大,约莫三十出头,但那双眼睛,却像鹰隼一般锐利,为人古板。
他身上的甲胄,永远擦拭得一尘不染,与周围那些歪盔斜甲的士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将军?”队率有些不解。
宋然没有理他,只是径直走到墙垛边,拿起一具千里镜,朝着那支正在缓缓靠近的军队望去。
他看得极为仔细,眉头渐渐锁紧。
“将军,是咱们的人啊!”络腮胡队率急切地说道,“旗帜、军服,都对得上!而且您忘了吗?大帅前几日才收到徐州的回信,说祁振都督会派王建成将军,亲率五千精锐前来增援!算算时辰,也该到了!”
“闭嘴。”宋然放下千里镜,声音依旧冰冷,“我的命令,是让你站住。”
他转过身,锐利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面带困惑的士兵。
“在没有验明正身之前,任何人,不准开门。违令者,斩。”
……
鞠义骑在马上,面无表情地看着前方那座小小的哨卡。
他能清晰地看到,寨墙之上,那些北玄士兵从最初的惊喜,到骚动,再到此刻的寂静。
自己似乎遇到了一个预料之外的硬茬子。
这支由他亲手“打造”的援军,在外表上,已经做到了天衣无缝。
缴获来的徐州军制式盔甲,虽然大多带着破损和血迹,但经过修补和做旧,反而更像一支刚刚经历过长途跋涉的疲敝之师。
三百多辆吱呀作响的驴车上,盖着草席的麻袋里,最上面一层,装的都是货真价实的粮食。
就连那些由神凛军士卒扮演的辅兵,脸上都涂抹了菜色的蜡黄,脚步虚浮,将那种久经劳役的麻木和疲惫,演绎得惟妙惟肖。
可对方,却迟迟没有开门。
“将军,看样子,对方主将是个谨慎之人。”一名扮作校尉的先登队率,催马来到鞠义身边,低声说道。
鞠义点了点头。
“传令下去,全军止步,原地休整。做出人困马乏的样子来。”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
五千人的大军,便在那哨卡前数百步外,停了下来。士兵们或坐或躺,有的甚至直接从驴车上抓起一把麦麸,就着水囊里的清水,大口地啃食起来。
乍一看,这支队伍充斥着长途跋涉后的疲惫与松懈。
鞠义则在一队“亲兵”的簇拥下,催马上前,独自一人,来到了哨卡的吊桥之外。
他抬头,看向寨墙上那名身披铁甲、眼神锐利的年轻将领。
寨墙之上,偏将宋然也在注视着他。
“来者何人!”宋然的声音中气十足,不带任何感情。
鞠义的脸上,挤出了一丝符合“王建成”这个宿将身份的、带着几分疲惫和威严的笑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模仿着王建成那种略带沙哑的、中气十足的嗓音,朗声回道:“我乃徐州都督府麾下,偏将王建成!奉祁都督之命,押送粮草,前来支援王坤大帅!”
他一边说着,一边不着痕迹地打量着宋然的反应。
宋然面无表情。
“既是王将军当面,末将宋然有礼了。”他先是客气地抱了抱拳,随即话锋一转,“军务在身,还请王将军出示都督府手令,与兵部调兵勘合,末将也好查验放行。”
鞠义身后的几名“校尉”闻言,立刻装出了一副被冒犯的模样。
“大胆!王将军乃是祁都督心腹,亲率大军前来支援,你一小小哨卡偏将,竟敢索要文书?”
“就是!我等一路行来,餐风露宿,早已是人困马乏!王帅那边还等着我们这批救命粮呢!你在此多加阻拦,若是耽误了军机,你担待得起吗?!”
宋然对这些呵斥充耳不闻,他的目光,依旧死死地锁定在鞠义的身上,不曾有半分动摇。
鞠义心中暗赞一声。
好一个油盐不进的家伙。
他脸上却是不动声色,反而对着身后的“下属”摆了摆手,呵斥道:“住口!宋将军恪尽职守,何错之有?如今战事紧急,小心一些,总是没错的。”
他转回头,对着寨墙上的宋然,露出了一个赞许的笑容。
“宋将军,你做得很好。王帅麾下,能有你这般谨慎的将领,实乃大军之福。”
他从怀中,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用火漆密封的文书,高高举起。
“来人,将都督手令,呈送给宋将军查验。”
很快,一个吊篮从墙头放下。
鞠义身旁的亲兵,将那份文书,连同几枚看起来极为贵重的玉佩,一同放入了篮中。
吊篮缓缓升起。
宋然接过文书,却没有去看那些玉佩,只是仔仔细细地,将那份手令,翻来覆去地检查了三遍。
他一丝不苟,仔细地比对着手令上那枚鲜红的都督大印的每一个细节。
许久,他才点了点头。
“文书,大印,皆无问题。”
鞠义身边的几名校尉,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然而,宋然的下一句话,却让他们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来人,再派一队弟兄,出寨,查验车上所载,是否为粮草!”
鞠义的眉头,终于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
这个宋然,谨慎到了近乎偏执的地步!
不能再让他这么查下去了。这些先登死士,虽然外表伪装得天衣无缝,但他们身上那股子从尸山血海里磨砺出的杀气,是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住的。
一旦近距离接触,时间长了,必然会露出破绽。
“宋将军。”
鞠义的声音,沉了下来,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不耐烦和属于上级的威压。
“文书你也验了,大印你也看了。如今王帅大营之内,早已断粮三日,将士们都饿得前胸贴后背,就等着我这批粮食下锅!你却还在这里疑神疑鬼,查这查那!”
他一指身后那三百多辆驴车。
“怎么?你觉得本将会闲得无聊,拉着三百多车石头,跑上几百里路,来跟你开玩笑吗?”
鞠义的语气,陡然转冷。
“本将最后问你一句,这门,是开,还是不开?”
“若是耽误了王帅的大事,这责任,你宋然,担得起吗?!”
喜欢每日签到领军队,父皇跪求别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