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此乃霸道的体现-《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若他藩王闻此父子对话,定惊讶不已!

  皇帝与太子怎会去藩王封地过年?

  此等殊荣,唯汉王朱松可得!

  更别说朱元璋已在汉中府逗留数月,此已破大明建国以来之惯例!

  “报!陛下、汉王殿下,有西域部落首领求见,欲乞降!”

  此时,耿青于马车外禀报。

  “吾儿所言极是!东察合台一败,草原部落必人心思散,争相归顺大明!”朱松闻言大笑。

  此次西行征战,他仅策划攻取吐鲁番、阿力麻里三地,认为只需占领此三处,便足以震慑其余部族。

  东察合台已亡,诸部落群龙无首,若不想逐一被大明吞噬,唯有投降一路可选。

  试问,又有几人胆敢与大明硬碰硬?

  “你又说对了!”

  “这些西域部落果真是如你所言,尽皆随风摇摆!”

  “如今他们纷纷来降,我们是否该应允?”

  朱元璋闻言亦展颜而笑,似有询问朱松之意。

  “是他们识时务!”

  “既然来降,儿臣以为应直接接纳,但需谨防有人再行变节,必要时需杀一儆百!”

  “投靠大明易,反水则难!”

  “且欲治西域,单凭杀戮远远不够,还需文化渗透与统治!”

  “唯有使西域部落真正融入汉人之中,方能长治久安!”

  朱松神色凝重地点头道。

  “你就不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吗?”

  朱元璋好奇地问。

  “这要视情况而定!”

  “其实,任何种族皆可同化,关键在于方法!”

  “儿臣有把握,让西域归心汉家后,便不愿离去!”

  朱松自信满满地保证。

  “好,就依你所言!”

  朱元璋大笑,随即命耿青将部落首领全部带来。

  对于乞降的部落首领,朱元璋仍不以为意,深知他们并非真心,只是被老九的汉中军吓破了胆。

  一旦有机会,他们或许会再次背叛。

  故而,朱松之前的提醒绝非空穴来风,这些墙头草确有此可能。

  即便答应了部落的请求,朱元璋也会巧妙寻找时机,歼灭一两个部落,以此作为警示。

  选择哪个部落作为警示对象,则完全取决于政治考量。

  只要能够达到震慑的效果,对方是否立场不坚,并不重要。

  这便是权谋。

  欲灭一人或一族,往往无需理由。

  有理便灭,无理亦要造理而灭。

  此乃霸道的体现。

  接受部落乞降实属无奈,否则将激起反抗。

  在朱元璋眼中,这些部落不过是易灭之众,但数量众多,逐一消灭不现实。

  西域若成死域,收复无益。

  最佳策略是暂时安抚中小部落,待西域平定后再慢慢处置。

  此外,接受乞降还能打击东察合台士气,影响观望或支持其的部落。

  令人意外的是,为表诚意与忠心,这些乞降部落竟组成三万联军,欲与大明共战。

  然而,这乌合之众只会成为累赘,朱元璋直接拒绝。

  让他们参与进来,岂不让其白白获得开疆拓土的功劳?

  与此同时,吐鲁番兵败,怯马鲁丁逃至轮台城的消息已传至阿力麻里。

  传信者乃随怯马鲁丁前往吐鲁番的部分将士,他们在明军夜袭时趁乱逃回。

  当黑的儿火者汗在王宫内闻此讯,气得几乎扭曲了面容!

  怯马鲁丁,出征前信誓旦旦要全歼明军,岂料刚到吐鲁番,便被万余明军击溃,五万大军濒临覆灭!

  “战败而归,你们竟还有颜面回来?”

  “来人,将这些逃兵全部斩首!”

  盛怒之下,黑的儿火者下令将所有逃回的残兵悉数处斩,无一幸免。

  若非怯马鲁丁已前往轮台城,恐怕也难逃一死。

  尽管身为东察合台大将,他与黑的儿火者实则貌合神离。

  如今大明军队压境,黑的儿火者不得不倚重怯马鲁丁,却感到自己被其愚弄。

  更甚者,不久之后,众多中小部落纷纷向大明乞降的消息也传至阿力麻里。

  黑的儿火者闻讯,怒火攻心,一口鲜血喷出。

  “大汗,请勿动怒!”

  “轮台尚有五万大军驻守,足以抵挡明军。”

  “当务之急,是速寻求援兵!”

  “大汗,明军虽人数不多,却皆为精锐,装备精良,不可小觑。”

  “不如向撒马尔罕城求援!”

  众王公大臣纷纷劝谏。

  东察合台与帖木儿汗国同源,东察合台亦可视为帖木儿帝国之。

  黑的儿火者之女,正是帖木儿帝国之王妃。

  “若待撒马尔罕发兵,大明恐怕已兵至城郭!”

  “你等莫非心怀异志,欲投帖木儿麾下?”

  黑的儿火者面色铁青,怒不可遏!

  这帮王公贵族的小九九,他岂能不知?

  东察合台一旦败北,他们尚可携家带口投奔帖木儿帝国,他人可去,他则不能!

  “即刻调集各族精兵,全数撤回阿力麻里防御!”

  “传本汗旨意,轮台守军亦全部撤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城池,本王暂且舍弃!”

  情急间,黑的儿火者断然下令,召回所有兵马至阿力麻里!

  他手头尚能集结之兵力,不少于十五万,若在阿力麻里坚守,或有一丝生机!

  至于轮台,定难保全!

  尽管轮台城坚不可摧,但周遭中小部落多已归顺大明,破城只是时间问题!

  他的兵力不可如此无谓消耗于明军之手!

  然而,此刻镇守轮台者乃怯马鲁丁,其是否会遵命撤退,唯有天知!

  与此同时,朱元璋与朱松率三万汉中军围轮台已七日!

  至轮台城外,汉中军并未急于攻城,而是静候自哈密卫运来的十八门大炮!

  言及七日破城,非指实战七日,实为待炮至,耗时七日罢了!

  这几日对朱元璋父子而言,并无异样。

  饮食如常,父子对弈,间或接见前来乞降的邻近部落!

  但对轮台城内的怯马鲁丁及五万守军而言,却是度日如年!

  汉中军围而不攻,意在长久相持?

  时日越久,对怯马鲁丁等愈发不利!

  此理,人人皆知,怯马鲁丁更心知肚明!

  “真要舍弃城池突围吗?”

  怯马鲁丁此刻,逃意再生!

  本欲倚仗城池坚守,但眼下看来,这城似乎也岌岌可危!

  然而,怯马鲁丁还未及定夺。

  汉中军已守候七日,自哈密卫运来的十八门大炮终至!

  “父皇,时机成熟了!”

  “儿臣曾言七日攻下轮台,看来无需更多时日!”朱松笑道。

  “稍安勿躁!”

  朱元璋摆手,随即命蓝玉等人至轮台城外挑战,劝守军投降!

  此乃最后警告,不降则战!

  “投降?我宁死不屈于大明!”

  “大不了血战突围!”

  “即便阿力麻里回不去,我还可以投奔帖木儿帝国!”

  怯马鲁丁闻明军挑衅,脸色铁青!

  于是,轮台守军断然拒绝了大明的要求。

  “不识时务,你们不降更好,正好多立些军功!”

  蓝玉唾骂一声,大手一挥,新到的十八门大炮一字排开,炮口直指轮台城墙!

  蓝玉一声令下,十八炮齐发!

  瞬间,震耳欲聋的声伴随天摇地动,仿佛要撕裂整个世界!

  汉中军将士纷纷上马,列阵以待,准备首轮冲锋!

  157:得民心者得天下,朱松之策震撼西域部落!

  轮台城墙上,火炮轰鸣,碎石纷飞,守城将士瞬间被炸翻一片,惨叫连连,场面惨烈!

  这土石构筑的城墙,在神武大炮的轰击下显得脆弱不堪,一炮之下,坚固城墙瞬间布满巨大孔洞!

  “冲锋!”

  随着一声怒吼,蓝玉、秦武、耿青各率一队重装骑兵,自崩塌的城墙缺口处发起首轮突击。

  这些重装骑兵,人马皆披铠甲,手持钝器,气势如虹。

  守军本就因炮火伤亡惨重,慌乱之中根本无法组织有效抵抗,便被汉中铁骑无情碾压。

  城墙上的西域守军顿时四散奔逃,逃不及者,瞬间沦为汉中铁蹄下的亡魂。

  “坚守!”

  “绝不能让明军入城!”

  怯马鲁丁惊恐万分,显然被汉中军的火炮与重装骑兵攻势所震慑。

  好在轮台城内守军尚有五万之众,城墙上的溃败并未动摇其根本。

  他迅速组织剩余兵力,设下防线,利用绊马索绊倒了不少汉中战马。

  面对重骑兵,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而从马腿入手,设置障碍,往往能收到奇效。

  古战场上,步兵骑兵为主,此类针对马匹的手段历来最为奏效。

  一时间,不少汉中铁骑被绊倒。

  但汉中军士,即便,亦身披重甲,手持钝器,起身之后,重锏铜锤挥舞,杀入西域守军之中,所向披靡,无人能挡。

  战场上,钝器的威力远超普通刀枪,一锏一锤,便能轻易掀飞对手兵器,实力悬殊。

  与此同时,第二批汉中铁骑再度发起冲锋,不过片刻,轮台城南城门失守,落入汉中军之手。

  蓝玉、秦武、耿青各领五千兵马,分赴轮台城余下三方,沿途势如破竹,将顽抗的西域守军击溃。

  汉中军迅速占领轮台城大半街道,遇持械者,不论军民,皆无情斩杀。

  汉中军杀心已起,即便是平民持镰刀、锄头,亦被视为敌。

  朱松虽有令不得伤民,但战场上误伤难免。

  更有百姓被西域守军胁迫参战。

  凡反抗者,皆视为敌。

  战至日落,西域守军大多投降,五万大军仅存不足万人,皆因汉中军之威吓破胆。

  杀戮终止,城外等候的朱元璋与朱松换马,缓缓入城。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