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退守轮台城为上!-《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将士们,冲!”

  蓝玉令下,众人点燃火把,策马狂奔,直奔两里外的敌营。

  马蹄轰鸣,喊杀声四起,战马嘶鸣与敌军惨叫交织。

  夜深突袭,敌营易燃,火把如雨点般投向营帐,瞬间火光冲天,惨叫连连。

  醉梦中的敌军尚未清醒,已被大火吞噬,待反应过来,为时已晚。

  中军主营内的怯马鲁丁等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醒。

  “这是何情况?”

  怯马鲁丁的脸色骤变!

  “禀大王,敌军来袭!明军来袭!”

  “明军已逼近!”

  此刻,一士兵冲进营帐,向怯马鲁丁急报。

  听闻此言,众人皆露出惊骇之色!

  明军怎会如此神速?

  他们自轮台城至此亦耗时近三日,明军行程更远,怎能迅速至此并突袭?这简直不可思议!

  “愣着作甚?速取武器,勿乱阵脚!”

  “明军来了又怎样?不过两三万人,随我冲杀出去!”

  怯马鲁丁迅速镇定,抽出腰间弯刀,向将士们高喊。

  怯马鲁丁身为东察合台大将,心智超群,危局面前亦能冷静应对。

  “天哪……这便是汉中军?全员披甲,连战马亦着甲胄!”

  “我等弯刀岂是明军钝器之敌!”

  “这战甲连箭矢都无法穿透!”

  “……”

  阵营中惊叹连连,对汉中军束手无策。

  装备上的绝对优势令众人绝望,虽迅速组织抵抗,但局势仍被汉中军一面倒压制。

  怯马鲁丁见状,又惊又怒!

  “你们可知那领头者何人?”

  怯马鲁丁望见汉中军最前方的蓝玉,愤怒问道。

  “蓝玉!乃大明凉国公蓝玉!”

  有人即刻认出蓝玉身份。

  昔日蓝玉率军追击北元至别失八里,不少西域将领见过其真容,西北之地确有将领识得他。

  “禀大王,明军冲出者仅约五千人!”

  此刻,一将领急匆匆至怯马鲁丁前禀报。

  “岂有此理!”怯马鲁丁怒喝。

  “即便是蓝玉又怎样?”

  “数千人胆敢闯我大营,岂视我东察合台勇士如无物?”

  “众将士听令,将明军团团围住,一个不留!”

  怯马鲁丁闻言,怒不可遏。

  五千人竟敢夜袭他五万大军的大营,这是对他的极度蔑视。

  正当怯马鲁丁欲围剿蓝玉五千人时,大营西北与西南天际,两道耀眼火光如日中天升起,照亮了整个夜空。

  与此同时,那两个方向传来阵阵厮杀声,耿青与秦武所率人马亦对怯马鲁丁大营发起了冲锋。

  “大王,西南、西北又有两股明军杀来!”

  “人数均不少于五千!”

  又一将领惊慌来报。

  众人闻言愕然。

  他们料到蓝玉或许只是先锋,后续大军将至,却未料到会以这种方式出现。

  不知不觉间,他们已被明军合围。

  眼下明军兵力,至少一万五至两万之间,加之装备优势,即便人数占优,也败象已露。

  “大王,快撤吧!”

  “再留恐全军覆没!”

  “退守轮台城为上!”

  怯马鲁丁麾下将领无心再战,纷纷劝其撤退。

  “撤!”

  怯马鲁丁心有不甘,颜面尽失,却也无可奈何。

  被明军偷袭,损失惨重,士气低落,若再坚持,恐真被明军以少胜多,全军覆没。

  怯马鲁丁迅速集结万余人马,向西突围。

  目标直指轮台城,那里有五万大军作为后盾,依托城池,可与明军再决雌雄。

  这一夜,戈壁之上烈焰熊熊,喊杀、惨叫、马嘶交织成一片混乱。

  直至晨曦初现,戈壁的喧嚣才渐渐平息。

  战场上,敌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蓝玉、耿青、秦武三人汇聚,静候战场清理与战报统计。

  不久,战果揭晓:汉中军三路共歼敌两万三千余人,众多敌军趁乱逃逸,无影无踪。

  汉中军方面,阵亡六十三人,伤残约两百人。

  此役大胜,以极小代价击溃五万敌军。

  蓝玉亦感意外,虽知汉中军勇猛,远超朝廷军,却未料胜得如此轻易。

  “可惜未能全歼敌军。”秦武略显不满。

  “逃跑者众多,且多是喽啰,未见敌军主将。”耿青亦感遗憾。

  蓝玉等人闻言,相视而笑,心中暗想二人或有些夸大其词。

  毕竟,以一万五千人突袭,歼敌两万余人已是佳绩,且伤亡甚微,二人却似不满足。

  “逃走的敌军,已难成气候。”蓝玉道。

  “那便回朝复命吧。”秦武点头,下令撤退。

  一夜之间歼敌两万余人,实乃佳绩。

  毕竟,敌军虽装备简陋,却也不会坐以待毙。

  逃跑一半本在意料之中,毕竟我方仅一万五千人,难以全然围住那五万敌军,难免有逃脱者。

  然而,这逃走的半数已成溃败之军,那些逃兵即便侥幸回到东察合台,恐怕也为数不多。

  另一边,怯马鲁丁领着历经艰难从汉中军重围中突围的残兵,向西撤退至轮台城方向。

  此役过后,他身旁将士已不足千人,五万大军损失殆尽!

  即便有人未死于战场,也已四散奔逃,他们即便归来,短时内也难成战力,早被明军吓破了胆!

  这样的结果,怯马鲁丁难以接受。

  汉中军营地内,朱元璋与朱松正用餐时,得知蓝玉、耿青、秦武凯旋的消息。

  父子俩随即下车,见秦武三人已骑马至前。

  “陛下、汉王殿下,臣幸不辱命,此战大胜!”

  “汉王殿下,臣服了,汉中军战力超乎臣之预料!”

  蓝玉大笑向朱元璋与朱松说道。

  秦武与耿青相视一笑,对这场胜利,他们同样认为理所应当。

  “好,干得好!你没让朕失望!”

  “说说具体情况。”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笑道。

  蓝玉生动讲述了战场上的经过,辅以秦武与耿青的补充,捷报很快汇报完毕。

  “你们三人皆是大明功臣,此战功绩记下,打了一夜辛苦了,先带将士们去休息吧。”

  朱元璋听完汇报,点头吩咐。

  三人领命退下。

  “老九,秦武和耿青都是你培养的,不输朕身边的大将啊!”

  朱元璋此刻对朱松感叹道。

  从三人的表现看,蓝玉已显浮躁,反观秦武与耿青之沉稳,深得朱元璋赞赏。

  蓝玉获胜后便张扬炫耀,仿佛唯恐天下不知。

  秦武与耿青则更多反思己方不足,尤其对未能全歼那两万多敌军耿耿于怀。

  一人炫功,二人求进,优劣分明。

  “父皇过奖了。

  蓝玉、冯胜等人亦有其能。”朱松微笑回应,未深入此话题。

  毕竟蓝玉等皆为父皇麾下大将,需顾及颜面,不可让父皇太难堪。

  且蓝玉等人平日骄纵,令其速改恶习,实属不易。

  西域之地,乞降者众多。

  吐鲁番一战,汉中军凯旋。

  朱元璋命大军休整两日,继而直取西域重镇轮台城。

  此役消息迅速传遍西域。

  吐鲁番周边部落,闻讯皆惊。

  东察合台与大明首战,竟以如此结局告终。

  东察合台败退,大将怯马鲁丁逃回轮台城,显然已失对抗之心。

  不久,众部落首领聚首,共商对策。

  “明军势不可挡,万余人便令怯马鲁丁五万大军溃散!”

  “怯马鲁丁已逃回轮台,能否守住尚未可知。”

  “若他令各部回援,我等何去何从?”

  “助其守城?岂不成炮灰?”

  “世人皆为利益奔波,正如古语云,良鸟择高枝而栖。

  大明如今昌盛,汉中军势不可挡!”

  “吾族部落紧邻哈密卫,若继续追随东察合台,恐全族难逃之运!”

  “那你之意何为?莫非欲降大明?”

  “降大明又有何妨?东察合台何时曾重视过我们?”

  “哈密国便是先例,若大明欲对小部落动手,东察合台岂敢有异议?只怕连自家国门都难以保全!”

  “此言极是,不如直接归顺大明!至少汉王确有胆识!”

  “若真成大明子民,也未必是祸事!”

  一时间,各部落首领纷纷萌生乞降之念。

  汉中军之勇猛,已令他们丧失抵抗之心!

  凡在场者,皆遣战马探视吐鲁番战场,遍地尸骸,皆为东察合台将士,恐惧已深植心中!

  大明以寡敌众,战绩斐然,岂是他们这些乌合之众所能及?

  论军纪,他们这些游牧民族连大明普通官军尚且不及,更论汉中军!

  两日后,朱元璋与朱松率三万汉中军抵地。

  “西域平定,吐鲁番为首站,继而是与阿力麻里。”

  “拿下轮台城与阿力麻里,西域便尽入囊中!”

  朱松手指地图,三点一线,对朱元璋笑道。

  吐鲁番首战告捷,是个好兆头。

  朱元璋闻言,笑容满面。

  早前朱松便言,收复西域,灭东察合台,仅需三月!

  自大军启程至今,不过半月有余。

  据朱松所言,七日可破轮台,半月可取阿力麻里,至多一月,东察合台必败!

  言及三月内收复西域,实则已是将时间宽裕估算。

  真实所需,恐更短。

  “你当初所言三月收复西域,莫非连返程时间都算了进去?”朱元璋笑问朱松。

  “东察合台之灭,不过是举手之劳。

  西域二三十万兵马,于汉中军而言,不过乌合之众!”朱松笑答,“若时间充裕,我等尚可回汉中府过年!”

  “说得好!早日结束,也好早日归乡!”朱元璋点头,“我还想在汉中过年,届时让你大哥也来!”

  “若想大哥来汉中过年,需提前告知。”朱松笑道,“待西域平定,即刻将此喜讯传回给大哥!”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