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形势所迫-《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郑锦正在思索出兵与否的利弊之时,陈永华下一番话为出兵重重的放了一个砝码,天平开始失衡。

  陈永华说道:“世子,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急需要解决的。事关东溪工地的。”

  郑锦敏感的神经顿时被触发了,这个时候东溪工地的情况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新式大炮、火铳、各式火器,都需要东溪工地的支持。若不是新式火器的威力巨大,这次金门之战也不会如此轻松的解决。

  郑锦忙道:“东溪工地有什么事情?未听到郑宁来报啊?”

  陈永华道:“世子,近一个月来,东溪工地发展迅速,其生产的各式钢铁也源源不断的为我军注入强大的动力。但炼铁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事情,需要铁矿粉、煤粉、木炭、耐火砖等各种各样的材料。近几年因伪清的封锁,这些原材料原本储存数量就不多,现在消耗巨大,已经不足以支持东溪工地日常冶炼了。”

  这个消息犹如一根巨棒打在头上,让郑锦一时感到头晕眼花,两耳嗡嗡作响,真的没有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可以说的上郑锦杀手锏的东溪工地就要因为铁矿石、煤炭的缺乏而停摆了。这真是让人无法接受啊。

  郑锦长出一口气,压住胸中不断沸腾的心火,这事一件一件的袭来,真的是让人头大啊,哪个事情都是万分棘手的问题。历史上的郑锦有遇到过这些问题吗?他是怎么处理的?

  “还有什么问题吗?可以一起说出来。都这个时候了,不要藏着掖着了。”郑锦有些无奈的问道。

  堂下众人又陷入沉默之中。这个时候还能够有什么大问题?能先解决这几个问题保证生存先吧,

  郑锦等了一会儿,见还是无人回应,终究有些心烦意乱,继续问道:“陈参军,现在铁矿石的存量还有多少?能够支持东溪工地多久?”

  陈永华道:“回世子,不足二十天之用了。”

  郑锦叹道:“不足二十天,一个又是不足十五天。好吧好吧,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啊。现在可以从哪里获得铁矿石和煤炭?”

  邓会考虑一会儿,说道:“现在急需铁矿石、煤炭,走私和对外购买都不可行,只能从陆地上获取。离我们最近的有铁矿、煤矿的,只有泉州府了和漳州府的龙岩县。但泉州府离思明州路途遥远,且鞑清在思明州周围布下重兵防守,伪靖南王耿继茂又移藩福建,在泉州驻扎重兵,攻打不宜。

  龙岩县位于漳州府西北部,虽说驻扎的兵力不多,但想要稳定的从龙岩县获得铁矿和煤炭,只有完全占领漳州府方可。以目前我军的兵力和粮食存量来看,这几乎是个不能完成事情。”

  郑锦摇了摇头,事情真的是难办啊,这抉择还真的不好下,感觉选择哪一个都是个死,无非是早死和晚死的区别。

  但是东溪工地不容有失,这是目前胜利的关键所在。有了钢铁,才有了枪炮,有了枪炮,才是金门之战和台湾海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关键所在。

  但没有了铁矿石、煤炭这些原料,也就无法炼铁啊。现在周围有铁有煤的地方是哪里?记得海南有铁,吕宋有铁有煤,能否从吕宋购买?毕竟从挖掘铁矿石和煤炭,也需要时间和精力。

  郑锦问道:“除了泉州府外,能否从外购买铁矿和煤炭?吕宋有煤有铁,能否大批量购买?”

  陈永华道:“吕宋是有大量的铁矿和煤矿,我军之前储存的铁矿石和煤炭也有一部分出自吕宋。然吕宋离厦门较远,往返一趟需要两个月之久。购买大量的铁矿石和煤炭也要跟吕宋的佛朗机人商议,之前我军与佛郎机人因贸易产生过矛盾,藩主又曾因吕宋汉人的待遇问题下文斥责佛郎机人,此时再与他们商议,会遭到他们的刁难。这情况累计下来,仅仅与佛郎机人的往返的沟通,没有四五个月恐怕很难达成协议。半年之内,从吕宋购买铁矿石与煤炭之事当不可能。”

  郑锦感觉一觉醒来,事情的压力全部都堆积在一起了,真的有点让人无法忍受啊。心中唯一有点欣慰的是,金门这个雷排掉了,不然要是在征战之中突然爆发,那还真的会惨败而归。

  外购不行,内产没有,若不想钢铁工业在一个月后停摆,还真的只能向距离最近的漳州府或泉州府发起战争了。

  战争的风险太大了啊。

  郑锦感觉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为啥我穿越就没有一个系统呢?有个金手指也好啊,点点点点,粮食就出现了,点点点点,精兵就来了。

  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在雨中拼命奔跑了。

  看着堂下的众多文武官员,真的需要自己下决定了,这个决定如此沉重,关系到数十万人的生死,关系到郑家军的前途命运,若真的失败,恐怕要提前两年转移到台湾岛了。

  郑锦一咬牙,莽就完事了,大不了失败重头再来。现在苦算什么,有革命老前辈苦吗?想想当初教员率领两千残兵败将扎根井冈山的时候,他们的条件跟现在比起来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现在自己手中还有四万多精兵,能够调遣的兵力高达五六万人,枪炮不缺,粮食还有五六十万,怕个鬼。

  这么雄厚的条件都不拼一下,还等什么时候拼呢?

  战争不打是不行了,按照就近原则,漳州府、泉州府两个选择一个了。从地理位置上看,当然是漳州府距离厦门较近,清军驻守的兵力较少,其中九龙江蜿蜒而过,可以充分利用郑家军水师的优势,从江上逆流而上,也更为方便。陈永华也建议用偷袭的方式进攻漳州城。从现在来看,攻打漳州城是最优解。

  郑锦决心已定,站起身来,言语坚定的道:“诸位,事已至此,不可不行。为大明江山永固,为振奋江南士民之士气。我决定三日后出兵泉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