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国祚·疆域·皇位-《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皇帝们等待着明朝的具体情况介绍,有些敏锐的皇帝也和朱棣一样意识到了后来这个朝廷的态度问题,并想要从中获得一些坐稳江山的方法,可不少世家大族——特别是明朝的江南大族们,却有一个更加让他们揪心的事情。

  江南奴变!江南奴变!

  哪个大族没有蓄养无数奴仆?

  这样的大家族中,那都是无数奴仆环绕,在从外面采买奴仆的同时,内部的奴仆还在不断地繁衍出新的“家生子”,这些家生子往往能够成为仆人的中坚力量,更容易受到主家的信任和倚重。

  有时候,主家有什么事情,不会告诉一些族人,但是却会告诉自己信赖的仆人。

  可以说,诸多世家大族的日常运转,某种程度上就是依靠这无数的奴仆维持下去的,他们离不开这些奴仆,他们也习惯了奴仆的存在,从不觉得奴仆是什么需要特别关注的存在。

  ——但是,在明朝末年,竟然出现了江南奴变?!

  要说有时候奴大欺主,这种事情大家都不会太过惊奇,毕竟也算是时不时就会发生的事情了;而那些奴仆中发生了变故,甚至反过来伤害乃至杀害了主家的事情,也并非不存在。

  所以,如果只是说在王朝末年的时候,有些奴仆趁乱杀害主家之类的,其实不会让世家大族们太过震动。

  但——这明朝末年的奴仆动乱,竟然还有了专门的一个名词!

  这就了不得了。

  一个事情能够形成一个专门词语,那只能说明这件事情影响巨大,可能是规模很大,可能规模不大但是踩在了关键点上,可能影响深刻……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但是,奴变,到底要形成怎样的规模、产生怎样的影响、要如何关键,才能诞生出来一个专门的词语?

  世家大族们,特别是明朝的江南大族们,由衷地生出了寒意。

  【明朝,由朱元璋建立,共传十六帝,享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明朝的疆域大体上分成两种情况,鼎盛期和收缩期。】

  【再鼎盛时期,明朝疆域往北可抵达阴山地区,东北可抵达外兴安岭、日本海一带,往西直达哈密卫,位于如今的新疆哈密地区;往南走则可以达到缅甸和泰国北部地区,控制安南,并且在青藏地区设立了羁縻卫所。】

  【而收缩期的疆域则有所缩小,北面收缩回了长城一线,东北收缩到了辽河流域,西边从新疆地区收缩回了嘉峪关,位于如今的甘肃嘉峪关市,南面退回了云南地区。】

  【总体上来说,明朝的疆域还是比较辽阔的,至于说鼎盛和收缩,其实也反映了明朝的内政情况。】

  【这一情况,也可以对应到具体的皇帝在位期间。】

  【明朝第一任皇帝是朱元璋,这不必多说,朱元璋在位期间,明朝虽不是什么最为鼎盛的时期,但是也绝非收缩期,开国阶段嘛,外敌蒙古又不是什么强有力大的对手,可以说,明朝正处在蒸蒸日上的时期;】

  【而第二任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我们现在俗称建文帝,不过他也有庙号,是惠宗,但这不是在正常情况下给出的庙号,而是南明时期的追上庙号。至于说为什么……因为建文帝朱允炆在具体记载中,生死不明。】

  【而他生死不明的原因呢,在于他并非正常驾崩或者退位,他是被人打下来的。】

  【这就要谈到明朝的第三任皇帝,获得了太宗庙号这一在后来的王朝中往往授予第二任皇帝的庙号的朱棣了——这是朱元璋的儿子,建文帝的叔叔。】

  【朱棣早年藩王出身,朱元璋在长子过世后选择了立长子之子为太孙而非在成年皇子中选择继承人,这其实引发了一定的不满,但情况还算稳得住;等到朱允炆登基,情况却变了——他要削藩,大刀阔斧不留后路地削藩!】

  【朱允炆这个做法显然是错误的,但他之所以如此急切,也和明初的藩王情况有关。】

  “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朱元璋一瞬间站起身,又坐了下来。

  这个国祚的长短,倒也没有超出他的底线——没有来上什么超级短命的情况,这就好。而且,二百七十六年,十六个皇帝,平均下来,一个皇帝的在位时长也差不多快有二十年,这就很好了。

  平均在位时间能有十五二十年,这样一来,大明的皇位继承就还算是井然有序,没有出现如同元朝那种皇帝走马观灯一样换个不停的情况,也就没有出现什么大规模的频繁的政变宫变。

  这就很好!

  朱元璋可不希望自己建立的大明日后总是出现宫变政变,那样的话,一来反过来证明了大明的政局不稳,二来,也反而在表示自己这个太祖皇帝制定的继承制度存在问题……

  所以,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很好,非常好。

  这样一来,自己所建立的大明,至少在继承问题上是没有大问题的。

  得出这个结论后,朱元璋在这方面稍微放了下心。

  剩下的,就是对大明国祚的深深遗憾——二百七十六年,二百七十六年,还有不到三十年就能有三百年的国祚了!不到三十年!也就是一个皇帝的在位时间!

  要是大明再争一点气,再处理得好一点,运气也再好一点,那是不是就能够把国祚延长到三百年了?

  那可是三百年啊!和二百多年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了!

  要是能够达到三百年,那即便是往历史上的诸多王朝数一数,大明都能够挺胸抬头!

  毕竟,这可是单单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国祚,而不是分来了南北东西然后加在一起来算的国祚长度!

  这可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怎么就差了这不到三十年呢?就算是真的走到了后期,大厦将倾,无力回天,难以挽回,那难道还不能勉强延续一下,不能缝缝补补一下,不能勉强再多运转一些年吗?

  别的不会,难道维持个样子运转下去也不会吗?

  只差了不到三十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