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建康
时间回到几天前——————
暮色如浓墨般晕染开来,普渡大街上华灯初上,行人渐稀。一个身着锦缎长袍的中年男子缓步走在青石板路上,每一步都恰到好处地模仿着商贾特有的圆滑步态。他面容普通,留着修剪整齐的短须,腰间挂着一块成色极好的羊脂玉佩,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只有那双偶尔闪过锐利光芒的眼睛,像是黑夜中的刀锋,暗示着他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此人正是汉军绣衣卫校尉陈厉,已在南梁都城潜伏三年有余。今日酉时,他收到了江北绣衣卫送来的密令——要求他离间萧衍和陈庆之,务必把陈庆之出卖大将保命之事做实。
陈厉抬手摸了摸假胡须,指尖感受着胶质的粘性。这胡须是他花重金请建康最好的易容师傅制作的,每一根毛发都取自真人,粘在脸上即使凑近也难辨真假。
"朱异这老狐狸,鼻子比狗还灵。"陈厉在心中暗忖,脸上却保持着商人特有的谦和表情。他转向一条僻静的小巷,阴影立刻吞没了他的身影。
小巷深处,陈厉停下脚步,从怀中掏出一面铜镜,再次检查自己的伪装。镜中人完全是一个奔波劳碌的中年商贾,眼角的皱纹、略微泛黄的牙齿,甚至连指甲缝里刻意留下的污渍,都完美无瑕。
"一两银子就买通了朱异的管家,这南梁的官员还真是..."陈厉在心中冷笑,脸上肌肉却纹丝不动。多年的潜伏生涯让他学会了完全控制面部表情,即使心中翻江倒海,外表也能波澜不惊。
他整了整衣冠,走向朱府侧门。门楣上"朱府"二字金漆已经有些剥落,却更显世家大族的底蕴——只有暴发户才会把门面装饰得金碧辉煌。
"陈先生来了。"管家早已在门口等候,满脸堆笑,眼角的皱纹里藏着贪婪,"我家大人正在书房等您。"
陈厉微微颔首,随手又塞给管家一块碎银:"有劳了。"他刻意让碎银在递出时发出轻微的碰撞声,这是给管家的暗示——好处少不了你的。
穿过几重庭院,陈厉看似目不斜视,实则将朱府的布局尽收眼底。假山后可能有暗哨,回廊转角处视野最佳,东侧围墙有一段修缮痕迹可能是薄弱环节...这些细节如刀刻般印在他脑海中,将来或许都用得上。
"大人,陈先生到了。"管家在书房外轻声禀报,声音里带着谄媚。
"进来吧。"里面传来一个慵懒的声音,像是刚睡醒的猫。
书房内,侍中朱异正斜倚在软榻上。他约莫五十岁上下,肥头大耳,面色红润如熟透的苹果,一双小眼睛眯成两条缝,活像一尊弥勒佛。见陈厉进来,他慢悠悠地坐直身子,脸上堆出和善的笑容,却让人想起盯着猎物的毒蛇。
"陈先生求见本公所为何事啊?"朱异的声音圆润温和,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紫檀木案几,指甲修剪得圆润光滑,显然是养尊处优已久。
陈厉深施一礼,腰弯得恰到好处——既显示恭敬,又不失商人的体面。起身时,脸上已经换上商人特有的谄媚表情,眼神中混杂着讨好和惶恐:"朱公容禀,小人月前在郢州(江夏)做生意,被陈将军扣留了一批货物..."
"哦?"朱异眼睛眯得更细了,几乎成了一条线,"不知是什么货物啊?"
陈厉故作无奈地摊手,手腕上的玉镯与案几轻轻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不过是一些农具罢了。犁头、锄头之类,小本生意,经不起这般折腾。"他说话时眼神飘忽,故意显得心虚。
朱异在心中冷笑:农具?陈庆之会扣留农具?八成是生铁兵器之类的违禁品。他面上却不显,依旧笑眯眯地问,声音柔和得像是在哄孩子:"那陈先生是想让本公帮你要回货物?"
"不!不!不!"陈厉连连摆手,脸上露出惶恐之色,手指微微发抖,"小人有自知之明,哪敢劳烦朱公?货物之事暂且不提。只是..."他左右张望,做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喉结上下滚动,像是咽下了什么难言之隐。
朱异会意,挥手让侍从退下,连贴身侍卫也退出门外:"陈先生但说无妨。"他向前倾身,肥硕的肚子抵在案几上,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陈厉凑近几步,衣袍摩擦发出窸窣声响。他压低声音,确保只有朱异能听见:"小人的表弟在陈将军麾下任职。前日一起吃酒时,他说了一件关于陈将军的大事..."说到这里,他故意停下,观察朱异反应。
朱异的手指突然停住了敲击,虽然只是一瞬,但陈厉捕捉到了这个细微变化。鱼儿上钩了。
"什么大事?"朱异的声音依然平稳,但呼吸明显变得急促了些。
陈厉的声音更低了,几乎是气声:"当年陈将军北伐兵败后,和吴明彻、周文育想从荥阳返回我大梁,却在城门口被汉王刘璟识破..."
朱异的手指微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
"据说刘璟本要杀了他们,"陈厉继续道,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但陈将军为了活命,竟对刘璟摇尾乞怜,说愿留下一人效力,一人为梁军内应。就这样,刘璟才放他回来。"
书房内一时寂静,只有更漏滴水的声音清晰可闻。朱异的小眼睛完全睁开了,虽然不大,却精光四射,死死盯着陈厉,像是要看穿他的灵魂:"可有实证?"四个字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那吴明彻本是我梁军北伐大将,何故投汉?不正是明证吗?"陈厉反问,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他缓缓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动作小心翼翼,仿佛捧着什么珍宝,"另外,小人还设法搞到了陈庆之当时立下的字据。"
朱异接过书信,指尖相触时,陈厉感觉到对方的手心已经渗出细汗。书信纸张已经泛黄,边缘有些磨损,看起来年代久远。朱异细细查看,字迹确实是陈庆之的笔迹——这一点陈厉很自信,因为他花了一百两银子请人模仿陈庆之的笔迹,连最细微的起笔顿挫都一模一样。
内容与陈厉所言分毫不差,甚至还盖有陈庆之的私印。朱异心中雪亮:这所谓的商人,必是汉军探子。如此机密之物,岂是一个商人能弄到的?但他并不打算拆穿。相反,他想起陈庆之屡次上书,指责自己与僧人勾结,劝陛下勤政...这不正是除掉眼中钉的好机会吗?
"我知道了,"朱异慢慢折起书信,脸上重新堆起弥勒佛般的笑容,"多谢陈先生的忠义之言。"然后就再无表示,只是端起茶杯轻啜一口,明显是在送客。
陈厉见朱异反应平淡,心知还需加码。他故作犹豫地从怀中掏出两袋金子,足有一斤重,放在案几上时发出沉闷的声响:"朱公乃朝廷重臣,日理万机。小人打扰朱公理政,罪该万死。一点小心意,给朱公补补身体,还请朱公笑纳。"
金子落在案几上的声音像是打开了某个开关。朱异眼睛一亮,随手拿起一袋掂了掂分量,笑容更加灿烂了,连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都是为朝廷分忧,何来辛苦之说?"
两人相视而笑,各怀鬼胎。陈厉的笑容谄媚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朱异的笑容和善下藏着毒蛇般的阴冷。
离开朱府后,陈厉没有直接回住处。他在城中绕了几圈,时而驻足观看街边杂耍,时而进入店铺闲逛,每次都会借着铜镜、橱窗等反光物观察身后。确认无人跟踪后,才闪入一家不起眼的茶肆。
茶肆二楼最里面的雅间里,两名同样商人打扮的男子早已等候多时。见陈厉进来,其中那个瘦高个立刻起身:"校尉,如何?"声音里是按捺不住的急切。
陈厉卸下伪装的笑容,眼中的精光再无掩饰:"鱼已上钩。"他给自己倒了杯茶,茶水已经微凉,但他并不在意,"朱异那老狐狸肯定看出我的身份了。"
"那岂不是..."另一人脸色大变,手不自觉地按在了腰间暗藏的匕首上。
"无妨。"陈厉冷笑,端起茶杯一饮而尽,"他巴不得有机会除掉陈庆之。我送上门的把柄,他岂会不用?"
瘦高个若有所思:"大人是说,朱异明知是计,也会将计就计?"
"正是。"陈厉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张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立刻传信给军师,就说离间计已成。另外,"他指向纸条上的某处,"让江夏那边准备好'证据',一旦梁主派人调查,务必坐实陈庆之的'罪名'。"
两名手下领命而去。陈厉独自坐在窗前,望着远处的皇宫轮廓。暮色中的皇宫金碧辉煌,佛塔高耸入云——那是梁武帝修建的同泰寺,据说耗费了国库大半积蓄。
"陈庆之,任你百战名将,也逃不过这朝堂暗箭..."陈厉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中闪烁着冷酷的光芒。
与此同时,朱异正在书房中来回踱步,肥胖的身躯在地毯上留下深深的脚印。他反复查看那封"陈庆之的认罪书",越看越觉得天衣无缝。作为朝中老臣,他对陈庆之的笔迹再熟悉不过——这封信简直像是真迹。
"大人,要备马车吗?"管家在门外轻声问,打断了朱异的思绪。
朱异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备车,去同泰寺。陛下今日在那里听经。"他声音平静,但袖中的手已经攥紧,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他小心地将书信和金袋收入袖中,脸上重新挂起那副人畜无害的笑容。但心中已在盘算如何向梁武帝进言,既能除掉陈庆之,又不牵连自己。毕竟,与汉军探子私下会面这事,可大可小。
"陈庆之,"朱异在心中暗道,脸上笑容越发慈祥,"你屡次坏我好事,这次看你如何翻身!"
马车缓缓驶向同泰寺,朱异闭目养神,仿佛已经看到陈庆之被贬黜的场景。而在他袖中,那封伪造的书信正如一把淬毒的匕首,即将刺向南梁最杰出的将领。
时间回到几天前——————
暮色如浓墨般晕染开来,普渡大街上华灯初上,行人渐稀。一个身着锦缎长袍的中年男子缓步走在青石板路上,每一步都恰到好处地模仿着商贾特有的圆滑步态。他面容普通,留着修剪整齐的短须,腰间挂着一块成色极好的羊脂玉佩,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只有那双偶尔闪过锐利光芒的眼睛,像是黑夜中的刀锋,暗示着他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此人正是汉军绣衣卫校尉陈厉,已在南梁都城潜伏三年有余。今日酉时,他收到了江北绣衣卫送来的密令——要求他离间萧衍和陈庆之,务必把陈庆之出卖大将保命之事做实。
陈厉抬手摸了摸假胡须,指尖感受着胶质的粘性。这胡须是他花重金请建康最好的易容师傅制作的,每一根毛发都取自真人,粘在脸上即使凑近也难辨真假。
"朱异这老狐狸,鼻子比狗还灵。"陈厉在心中暗忖,脸上却保持着商人特有的谦和表情。他转向一条僻静的小巷,阴影立刻吞没了他的身影。
小巷深处,陈厉停下脚步,从怀中掏出一面铜镜,再次检查自己的伪装。镜中人完全是一个奔波劳碌的中年商贾,眼角的皱纹、略微泛黄的牙齿,甚至连指甲缝里刻意留下的污渍,都完美无瑕。
"一两银子就买通了朱异的管家,这南梁的官员还真是..."陈厉在心中冷笑,脸上肌肉却纹丝不动。多年的潜伏生涯让他学会了完全控制面部表情,即使心中翻江倒海,外表也能波澜不惊。
他整了整衣冠,走向朱府侧门。门楣上"朱府"二字金漆已经有些剥落,却更显世家大族的底蕴——只有暴发户才会把门面装饰得金碧辉煌。
"陈先生来了。"管家早已在门口等候,满脸堆笑,眼角的皱纹里藏着贪婪,"我家大人正在书房等您。"
陈厉微微颔首,随手又塞给管家一块碎银:"有劳了。"他刻意让碎银在递出时发出轻微的碰撞声,这是给管家的暗示——好处少不了你的。
穿过几重庭院,陈厉看似目不斜视,实则将朱府的布局尽收眼底。假山后可能有暗哨,回廊转角处视野最佳,东侧围墙有一段修缮痕迹可能是薄弱环节...这些细节如刀刻般印在他脑海中,将来或许都用得上。
"大人,陈先生到了。"管家在书房外轻声禀报,声音里带着谄媚。
"进来吧。"里面传来一个慵懒的声音,像是刚睡醒的猫。
书房内,侍中朱异正斜倚在软榻上。他约莫五十岁上下,肥头大耳,面色红润如熟透的苹果,一双小眼睛眯成两条缝,活像一尊弥勒佛。见陈厉进来,他慢悠悠地坐直身子,脸上堆出和善的笑容,却让人想起盯着猎物的毒蛇。
"陈先生求见本公所为何事啊?"朱异的声音圆润温和,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紫檀木案几,指甲修剪得圆润光滑,显然是养尊处优已久。
陈厉深施一礼,腰弯得恰到好处——既显示恭敬,又不失商人的体面。起身时,脸上已经换上商人特有的谄媚表情,眼神中混杂着讨好和惶恐:"朱公容禀,小人月前在郢州(江夏)做生意,被陈将军扣留了一批货物..."
"哦?"朱异眼睛眯得更细了,几乎成了一条线,"不知是什么货物啊?"
陈厉故作无奈地摊手,手腕上的玉镯与案几轻轻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不过是一些农具罢了。犁头、锄头之类,小本生意,经不起这般折腾。"他说话时眼神飘忽,故意显得心虚。
朱异在心中冷笑:农具?陈庆之会扣留农具?八成是生铁兵器之类的违禁品。他面上却不显,依旧笑眯眯地问,声音柔和得像是在哄孩子:"那陈先生是想让本公帮你要回货物?"
"不!不!不!"陈厉连连摆手,脸上露出惶恐之色,手指微微发抖,"小人有自知之明,哪敢劳烦朱公?货物之事暂且不提。只是..."他左右张望,做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喉结上下滚动,像是咽下了什么难言之隐。
朱异会意,挥手让侍从退下,连贴身侍卫也退出门外:"陈先生但说无妨。"他向前倾身,肥硕的肚子抵在案几上,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陈厉凑近几步,衣袍摩擦发出窸窣声响。他压低声音,确保只有朱异能听见:"小人的表弟在陈将军麾下任职。前日一起吃酒时,他说了一件关于陈将军的大事..."说到这里,他故意停下,观察朱异反应。
朱异的手指突然停住了敲击,虽然只是一瞬,但陈厉捕捉到了这个细微变化。鱼儿上钩了。
"什么大事?"朱异的声音依然平稳,但呼吸明显变得急促了些。
陈厉的声音更低了,几乎是气声:"当年陈将军北伐兵败后,和吴明彻、周文育想从荥阳返回我大梁,却在城门口被汉王刘璟识破..."
朱异的手指微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
"据说刘璟本要杀了他们,"陈厉继续道,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但陈将军为了活命,竟对刘璟摇尾乞怜,说愿留下一人效力,一人为梁军内应。就这样,刘璟才放他回来。"
书房内一时寂静,只有更漏滴水的声音清晰可闻。朱异的小眼睛完全睁开了,虽然不大,却精光四射,死死盯着陈厉,像是要看穿他的灵魂:"可有实证?"四个字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那吴明彻本是我梁军北伐大将,何故投汉?不正是明证吗?"陈厉反问,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他缓缓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动作小心翼翼,仿佛捧着什么珍宝,"另外,小人还设法搞到了陈庆之当时立下的字据。"
朱异接过书信,指尖相触时,陈厉感觉到对方的手心已经渗出细汗。书信纸张已经泛黄,边缘有些磨损,看起来年代久远。朱异细细查看,字迹确实是陈庆之的笔迹——这一点陈厉很自信,因为他花了一百两银子请人模仿陈庆之的笔迹,连最细微的起笔顿挫都一模一样。
内容与陈厉所言分毫不差,甚至还盖有陈庆之的私印。朱异心中雪亮:这所谓的商人,必是汉军探子。如此机密之物,岂是一个商人能弄到的?但他并不打算拆穿。相反,他想起陈庆之屡次上书,指责自己与僧人勾结,劝陛下勤政...这不正是除掉眼中钉的好机会吗?
"我知道了,"朱异慢慢折起书信,脸上重新堆起弥勒佛般的笑容,"多谢陈先生的忠义之言。"然后就再无表示,只是端起茶杯轻啜一口,明显是在送客。
陈厉见朱异反应平淡,心知还需加码。他故作犹豫地从怀中掏出两袋金子,足有一斤重,放在案几上时发出沉闷的声响:"朱公乃朝廷重臣,日理万机。小人打扰朱公理政,罪该万死。一点小心意,给朱公补补身体,还请朱公笑纳。"
金子落在案几上的声音像是打开了某个开关。朱异眼睛一亮,随手拿起一袋掂了掂分量,笑容更加灿烂了,连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都是为朝廷分忧,何来辛苦之说?"
两人相视而笑,各怀鬼胎。陈厉的笑容谄媚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朱异的笑容和善下藏着毒蛇般的阴冷。
离开朱府后,陈厉没有直接回住处。他在城中绕了几圈,时而驻足观看街边杂耍,时而进入店铺闲逛,每次都会借着铜镜、橱窗等反光物观察身后。确认无人跟踪后,才闪入一家不起眼的茶肆。
茶肆二楼最里面的雅间里,两名同样商人打扮的男子早已等候多时。见陈厉进来,其中那个瘦高个立刻起身:"校尉,如何?"声音里是按捺不住的急切。
陈厉卸下伪装的笑容,眼中的精光再无掩饰:"鱼已上钩。"他给自己倒了杯茶,茶水已经微凉,但他并不在意,"朱异那老狐狸肯定看出我的身份了。"
"那岂不是..."另一人脸色大变,手不自觉地按在了腰间暗藏的匕首上。
"无妨。"陈厉冷笑,端起茶杯一饮而尽,"他巴不得有机会除掉陈庆之。我送上门的把柄,他岂会不用?"
瘦高个若有所思:"大人是说,朱异明知是计,也会将计就计?"
"正是。"陈厉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张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立刻传信给军师,就说离间计已成。另外,"他指向纸条上的某处,"让江夏那边准备好'证据',一旦梁主派人调查,务必坐实陈庆之的'罪名'。"
两名手下领命而去。陈厉独自坐在窗前,望着远处的皇宫轮廓。暮色中的皇宫金碧辉煌,佛塔高耸入云——那是梁武帝修建的同泰寺,据说耗费了国库大半积蓄。
"陈庆之,任你百战名将,也逃不过这朝堂暗箭..."陈厉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中闪烁着冷酷的光芒。
与此同时,朱异正在书房中来回踱步,肥胖的身躯在地毯上留下深深的脚印。他反复查看那封"陈庆之的认罪书",越看越觉得天衣无缝。作为朝中老臣,他对陈庆之的笔迹再熟悉不过——这封信简直像是真迹。
"大人,要备马车吗?"管家在门外轻声问,打断了朱异的思绪。
朱异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备车,去同泰寺。陛下今日在那里听经。"他声音平静,但袖中的手已经攥紧,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他小心地将书信和金袋收入袖中,脸上重新挂起那副人畜无害的笑容。但心中已在盘算如何向梁武帝进言,既能除掉陈庆之,又不牵连自己。毕竟,与汉军探子私下会面这事,可大可小。
"陈庆之,"朱异在心中暗道,脸上笑容越发慈祥,"你屡次坏我好事,这次看你如何翻身!"
马车缓缓驶向同泰寺,朱异闭目养神,仿佛已经看到陈庆之被贬黜的场景。而在他袖中,那封伪造的书信正如一把淬毒的匕首,即将刺向南梁最杰出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