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验收-《我在民国种田的日子》

  秋阳灿灿,金风送爽。

  十万亩新垦的梯田,如同巨人用巨椽在大地上泼洒的浓墨重彩,一层层、一叠叠,从太行山麓的脚下,铺展蔓延到半山腰。

  新翻的黄土裸露着,散发着湿润的生命气息,其间已均匀播撒下翠绿的油菜籽,细小的嫩苗破土而出,给这巨大的画卷点染上勃勃生机。

  梯田之上,更令人震撼的奇景是那条蜿蜒如龙、深入山体的引水工程。

  巨大的陶制管道,碗口粗,一节节紧密衔接,如同巨龙的脊骨,从半山腰一个黑黢黢的洞口探出,沿着山势一路向下,深深埋入土层之中,最终隐没,指向山下那十万亩亟待灌溉的新田。

  这便是引青龙涧溶洞之水的命脉!

  此刻,梯田最高处的开阔平台上,人头攒动。

  县长林永年身着整洁的灰色中山装,神情肃穆而隐含激动,亲自引领着县里各房主事、乡绅耆老、商会头脑、报馆记者等数十位贵客,进行这史无前例的工程验收。

  “诸位请看,”林永年的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显得格外清晰有力,他指着脚下层层叠叠、浩瀚如海的梯田,“此乃我长治潞城百姓,以血汗筋骨,于荒山野岭之中,硬生生开凿出的十万亩良田!”

  惊叹声、抽气声在人群中此起彼伏。

  那些习惯了厅堂雅室、算盘账簿的乡绅商贾,何曾见过如此改天换地的壮举?

  眼前这无边无际、依山就势的梯田阵列,其磅礴气势,直击心灵。

  几位老学究捻着胡须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再看那引水工程,”

  林永年手臂一扬,指向山腰那探出龙首般的陶管巨口,“青龙涧地下溶洞,深藏山腹。

  我领航者公司工匠,在半山腰筑坝拦水,引水进地下溶洞,再以特制陶管为渠,穿山越岭,埋地十数里,硬是将这天上之水,引至人间田垄!

  此等陶管工艺,坚韧耐久,埋于地下,不惧寒暑侵蚀,可保子孙后代用水无忧!”

  记者们手中的镁光灯“噗噗”闪个不停,争相记录这足以登上头条的奇观。

  有人忍不住发问:“林县长,如此浩大工程,耗费人力物力难以计数,又值此灾年,是如何办到的?”

  林永年目光扫过平台下方。

  那里,肃立着参与工程建设的两万名前灾民。

  他们穿着统一的深蓝色工装,虽面有风霜之色,但腰杆挺得笔直,眼神亮得惊人,像一杆杆标枪扎在大地上。

  孙秀才(特地从长平黑风寨赶回来参加)站在他们最前方,臂戴红袖标,神情庄重。

  “问得好!”

  林永年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豪,“办成此事,一赖天时地利,二赖人和!

  这天时地利,是我林家村得天独厚。

  而这人和——”

  他猛地指向那片深蓝色的方阵,“便是他们!

  这些曾经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父老乡亲!

  是他们,以工代赈,用肩膀扛,用手刨,用命拼!

  是他们,信了领航者公司开荒引水,安家立业的赌约!

  是他们,用这十万亩梯田,用这穿山陶渠,为自己挣下了这份安身立命的基业!”

  他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在每一个贵客的心上,更点燃了下方两万工人眼中的火焰。

  那些曾经羡慕林家村分粮分房的灾民,此刻胸膛剧烈起伏。

  他们看着自己亲手开垦出来的、一望无际的土地,看着那引来源头活水的巨龙陶管,一股从未有过的、顶天立地的豪情在血脉里奔涌!

  这土地,是他们一镐一锄开出来的!

  这水渠,是他们一管一土埋下去的!

  这未来,是他们用自己的命挣来的!

  乡绅中有人低声议论:“匪夷所思…真乃化腐朽为神奇…”

  “观此气象,林家村…不,这潞城之地,怕是要大变了…”

  商会的头脑们则眼神闪烁,心中飞快地盘算着这十万亩良田和稳定水源背后蕴藏的商机。

  林永年看着下方那些挺直了脊梁的深蓝色身影,看着他们眼中那如同燎原之火般的希望和坚定,声音洪亮如钟:

  “今日验收,非止于田亩沟渠!

  更是验收我潞城百姓不屈之志,验收我长治儿郎再造山河之力!

  此田,此水,便是丰碑!

  便是那信念、富足与希望——不灭的图腾!”

  山风猎猎,卷动着他的衣襟,也似乎卷动着那十万亩新土上萌发的绿意,卷动着深埋地下的陶管中即将奔涌的清泉,更卷动着两万颗被彻底点燃、誓要扎根于此的心。

  平台下方,不知是谁第一个举起紧握的拳头,压抑着激动,低吼了一声:

  “安家!立业!”

  这声音如同火种,瞬间引爆了沉寂。

  两万个喉咙里迸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汇成一股撕裂云霄、撼动大地的洪流,在层峦叠嶂的太行山间久久回荡:

  “安家——!立业——!!!”

  这吼声,是对过往苦难最彻底的告别,更是对脚下这片亲手开垦、亲手引灌的新家园,最炽热、最坚定的宣言!

  山呼海啸的安家立业声浪,裹挟着泥土的腥气与新苗的青涩,在十万亩梯田上空久久盘旋,撞在巍峨的太行山壁上,又反弹回来,震得人心头发烫。

  平台上的乡绅、记者们,耳膜嗡嗡作响,脸上残留着震惊过后的空白。

  他们脚下这片沉默千年的荒山,仿佛被这吼声彻底惊醒,正以一种全新的、充满生机的脉动,回应着创造它的人们。

  林永年抬手虚按,那沸腾的声浪如同被无形的闸门截住,迅速平复下去,只余下山风掠过新土的细微声响,以及两万双灼灼目光汇聚在他身上的压力。

  他环视一周,目光最终落在孙守拙和他身后那片深蓝色的海洋上。

  “乡亲们!”

  林永年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地穿透了寂静,“一年前,孙总办代表我在此,与诸位立下安家立业的赌约!

  今日,十万亩梯田已成,引水陶渠已通,油菜新绿已发!

  这赌约,我们赢了!”

  “赢了——!!!”

  下方的回应,带着压抑不住的狂喜和宣泄,再次冲天而起,比刚才更加短促有力,如同胜利的战鼓。

  林永年脸上终于绽开一个发自肺腑的笑容,他侧身,对孙守拙点了点头。

  孙秀才深吸一口气,胸膛挺得更高,他猛地一挥手。

  早已等候在平台侧翼的一队少年团成员,立刻行动。

  他们抬着几十个沉重的樟木箱子,步伐沉稳而迅捷地来到平台前方开阔地。

  箱子被一一打开,里面是码放得整整齐齐、崭新挺括的深蓝色工装,每一叠工装上,都压着一块锃亮的黄铜工牌,以及一册深蓝色封皮、印着领航者实业公司徽记的硬壳簿册。

  与此同时,另一队少年抬上几张铺着崭新红布的长桌,在平台前方一字排开。

  文房四宝早已备齐,几方代表着领航者公司和长治县府的大印,在阳光下闪烁着庄重的光泽。

  孙守拙走到长桌最前方,拿起一个铁皮喇叭筒,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却带着一种石破天惊的力量:

  “现在!兑现赌约!签订正式雇佣契约,发放工装、工牌!”

  “叫到名字者,依序上前!”

  整个山野,瞬间陷入了另一种极致的静默。

  连风似乎都屏住了呼吸。

  棋盘提醒:“棋主完胜一局,气运相生。气运 21770!棋主的气运达到:144221(122451

  2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