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三年八月三十日,吉时。
盛夏的尾巴,阳光炽烈,将崭新的林家新村照耀得一片通亮。
灰白坚硬的水泥主路纤尘不染,通向村口那片青砖黑瓦、白墙如雪的崭新天地。
六百栋院落整齐静卧。
空气中弥漫着新木料、新砖瓦的清新,泥土和青草的味道,更有那沉淀了四个月的五百斤麦子的踏实麦香,以及半月前浸润了每家每户、浓烈醇厚的十五斤大豆油的独特香气!
这气息交织升腾,宣告着林家村翻天覆地的半年:四月仓满,八月油香,如今,新房落成!
村口木台红布铺展。
台下,人头攒动。
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深沉的、从容的巨大幸福和前所未有的笃定。
男人们腰杆挺直,眼神热切自信。女人们脸上泛着新油滋养的红润,盘算着新灶房的布局。
孩子们兜里塞满新油炸的豆子,小嘴油汪汪地笑闹。
空气中,麦香、油香、新木新砖的气息混合着名为“希望”的坚实躁动——家、粮、油!构成每个人心中“林家村”的金光图腾。
林广福站在台上,声音洪亮:
“新家落成了!
青砖!灰瓦!白墙!水泥路通到门口!
这是咱们凭力气,靠着领航者,靠着小砚儿盖起来的!
四月麦满仓,八月油满瓮,今天,咱们乔迁新居!
祖宗保佑,日子红火!有房住,有粮吃,有油烹香!
林家村三个字,就是咱们的底气!”
精壮后生抬上条案,红布掀开,六百把簇新锃亮的黄铜钥匙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金光!
洪亮踏实的欢呼和掌声响彻云霄。
钥匙分发如流水。
拿到钥匙的人们,脸上绽放巨大的满足和力量感,珍重地将系着红绳木牌的钥匙攥紧或挂好,迫不及待地汇入流向新家园的人潮。
新村瞬间被点燃,惊喜的声音如同涟漪,从一户户新院里荡漾开来。
头发花白的林有根,推开簇新厚实的木门。
门轴转动,发出轻微顺滑的“吱呀”声,像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期盼。
堂屋地面铺着平整的青砖,光洁如镜。
他下意识地跺了跺脚,那沉闷结实的回响,仿佛夯在了他漂泊半生的心坎上。
老伴正端着一小碗清亮亮的胡麻油,用一块崭新的细布,极其缓慢、极其专注地擦拭着门框内侧的木头。
油浸润了木纹,浓烈的香气在寂静的新屋里弥漫开来,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意味。
她低着头,动作轻柔得仿佛怕惊扰了什么,只有那微微颤抖的指尖泄露了心底汹涌的激动。
林有根的目光越过老伴的肩头,落在堂屋一角——那里,四月分到的麦袋像一座沉默的金字塔,稳稳矗立。
旁边,八月十五分到的那只崭新滚圆的陶油瓮,肚腹饱满,瓮口盖着干净的青布。
阳光从宽敞的窗户斜射进来,将麦袋染成一片温暖的金黄,油瓮也反射出清亮的光晕。
这满屋的麦香、油香和新屋的安稳气息,沉甸甸地包裹着他。
他长长地、无声地吁出一口气,那气息里,是半辈子风雨飘摇后终于尘埃落定的巨大疲惫与更深沉的慰藉。
他走到墙边,粗糙的手掌缓缓抚过冰凉光滑的青砖墙面,那坚实、平整的触感,无声地诉说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牢不可破的安稳。
隔着一道院墙,隔壁的喧嚣与林有根家的沉静形成鲜明对比。
精壮的林二柱刚把媳妇扛进院门放下,就兴奋得像头撒欢的牛犊。
他几步窜到院子中央,卯足了劲,猛地原地蹦起,双脚重重落下!
“咚!咚!”脚底板传来的回响沉闷而结实,是坚硬无比的水泥地面!
“哈哈!好!真他娘的好!
再也不用担心娃在院子里玩一脚泥,滚成泥猴了!”
他扯着嗓子嚷道,声音洪亮得能传到巷口。
他媳妇抱着小娃,嗔怪地瞪了他一眼,嘴角却掩不住笑意。
她没理会丈夫的疯劲,抱着娃径直走向簇新的灶披间。
崭新的青砖灶台抹了水泥,光滑平整得能照出人影。
她小心翼翼地把娃放在干净的地上,立刻从腰间解下一个沉甸甸、被油浸润得发亮的粗布囊。
拔开木塞,一股更加浓烈霸道的胡麻油香瞬间冲散了新屋的生涩气息。
她将油瓶稳稳地放在灶台最顺手、最稳妥的角落,又用手掌根用力按了按,仿佛在给它烙上属于这个新家的印记。
小娃好奇地伸出小手想去抓那亮闪闪的油瓶,被她一把搂住:
“乖,别动娘的好油,晚上给你炸大油饼吃!”
想象着新灶燃起的第一缕炊烟,想象着金黄油亮的饼在锅里滋滋作响的香气,她脸上漾开了富足的红光,连新屋的亮堂似乎都更盛了几分。
与二柱家的烟火气隔了几条巷子,赵桂花利落地打开自家院门。
她没有像林有根那样抚摸墙壁,也没有像二柱媳妇那样直奔灶台。
她像被磁石吸住般,定定地站在门槛内,仰着头,目光被那几扇宽敞明亮的玻璃窗牢牢攫住!
过去几十年昏暗、易破、透风的纸窗户,此刻变成了清澈透亮的魔法屏障。
炽烈得有些晃眼的阳光毫无阻碍地涌入,将整个堂屋照得亮堂堂、暖融融,纤尘毕现。她甚至能清晰地看到光束中悬浮飞舞的微尘,像无数细小的金粉。
这前所未有的光明,让她有些眩晕,又带着一种近乎奢侈的眩晕感。
她忍不住走到窗边,伸出因常年劳作而指节粗大的手,指尖带着一丝迟疑,轻轻触碰那冰凉光滑的玻璃表面。
指尖传来的奇异触感让她微微一颤。
阳光穿透玻璃,不仅照亮了屋子,也照亮了她腰间挂着的那个同样被油浸润的布囊,油渍在光线下形成深色的、仿佛带着香气的图腾。
她侧过身,阳光慷慨地洒在堂屋一角——那里,金黄的麦袋和崭新的油瓮在充足的光线下,不再是角落里沉默的储备,而是焕发着令人心安的、丰饶夺目的光彩!
麦粒的金黄似乎更加纯粹,油瓮的清亮也仿佛能滴出油来。
赵桂花站在窗前,深深吸了一口混合着新屋木香、麦香和浓烈油香的空气,那气息是如此饱满、如此踏实。
她的脸上缓缓绽开一个极其舒展、极其明亮的笑容,仿佛这满屋的光明不仅照亮了房子,也彻底驱散了她心头积压多年的阴霾,整个人都在这崭新的家园里舒展开来。
新村彻底沸腾了。
惊喜的呼喊、孩童含混着油炸豆子的欢笑、女人们讨论储油位置的细语、男人们拍打砖墙发出的闷响。
各种声音汇成巨大的、充满富足感的生命乐章。
无处不在的新麦甜香与胡麻油的浓烈醇香,深深渗入每一块青砖灰瓦的肌理,成为林家村新村最独特、最令人心安的灵魂印记。
林广福站在渐空的木台上,目光缓缓扫过这片由无数个林有根、林二柱、赵桂花共同谱写的沸腾图景,那沉静中蕴含的巨大安稳,那喧闹里喷薄的旺盛生机,那光明下舒展的由衷喜悦。
炽烈的阳光倾泻而下,将崭新的屋顶、洁白的墙壁、每一张洋溢着巨大幸福和笃定的脸庞,都镀上了金色的希望。
青砖沉稳,灰瓦肃穆,白墙耀眼,桑苗吐翠,麦香浮动,油香四溢。
这幅由汗水、砖石、金黄的麦粒、清亮的油光、坚实的希望和崭新的生活共同绘就的图腾,无比鲜活地铺展在八月的骄阳下。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鼻腔里满是富足安稳的气息。
林家村,这个地名,在这一天,于每一个踏进崭新家园、沐浴在麦香油香中的村民心中,真正凝练成了那关于信念、富足与希望的、不灭的图腾。
远处,二期工地的喧嚣隐隐传来,如同大地沉稳的心跳,而此刻新村这六百栋房屋里弥漫的油香与洋溢的笑语,已为那更宏大的未来,夯下了最丰饶、最坚实的根基。
盛夏的尾巴,阳光炽烈,将崭新的林家新村照耀得一片通亮。
灰白坚硬的水泥主路纤尘不染,通向村口那片青砖黑瓦、白墙如雪的崭新天地。
六百栋院落整齐静卧。
空气中弥漫着新木料、新砖瓦的清新,泥土和青草的味道,更有那沉淀了四个月的五百斤麦子的踏实麦香,以及半月前浸润了每家每户、浓烈醇厚的十五斤大豆油的独特香气!
这气息交织升腾,宣告着林家村翻天覆地的半年:四月仓满,八月油香,如今,新房落成!
村口木台红布铺展。
台下,人头攒动。
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深沉的、从容的巨大幸福和前所未有的笃定。
男人们腰杆挺直,眼神热切自信。女人们脸上泛着新油滋养的红润,盘算着新灶房的布局。
孩子们兜里塞满新油炸的豆子,小嘴油汪汪地笑闹。
空气中,麦香、油香、新木新砖的气息混合着名为“希望”的坚实躁动——家、粮、油!构成每个人心中“林家村”的金光图腾。
林广福站在台上,声音洪亮:
“新家落成了!
青砖!灰瓦!白墙!水泥路通到门口!
这是咱们凭力气,靠着领航者,靠着小砚儿盖起来的!
四月麦满仓,八月油满瓮,今天,咱们乔迁新居!
祖宗保佑,日子红火!有房住,有粮吃,有油烹香!
林家村三个字,就是咱们的底气!”
精壮后生抬上条案,红布掀开,六百把簇新锃亮的黄铜钥匙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金光!
洪亮踏实的欢呼和掌声响彻云霄。
钥匙分发如流水。
拿到钥匙的人们,脸上绽放巨大的满足和力量感,珍重地将系着红绳木牌的钥匙攥紧或挂好,迫不及待地汇入流向新家园的人潮。
新村瞬间被点燃,惊喜的声音如同涟漪,从一户户新院里荡漾开来。
头发花白的林有根,推开簇新厚实的木门。
门轴转动,发出轻微顺滑的“吱呀”声,像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期盼。
堂屋地面铺着平整的青砖,光洁如镜。
他下意识地跺了跺脚,那沉闷结实的回响,仿佛夯在了他漂泊半生的心坎上。
老伴正端着一小碗清亮亮的胡麻油,用一块崭新的细布,极其缓慢、极其专注地擦拭着门框内侧的木头。
油浸润了木纹,浓烈的香气在寂静的新屋里弥漫开来,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意味。
她低着头,动作轻柔得仿佛怕惊扰了什么,只有那微微颤抖的指尖泄露了心底汹涌的激动。
林有根的目光越过老伴的肩头,落在堂屋一角——那里,四月分到的麦袋像一座沉默的金字塔,稳稳矗立。
旁边,八月十五分到的那只崭新滚圆的陶油瓮,肚腹饱满,瓮口盖着干净的青布。
阳光从宽敞的窗户斜射进来,将麦袋染成一片温暖的金黄,油瓮也反射出清亮的光晕。
这满屋的麦香、油香和新屋的安稳气息,沉甸甸地包裹着他。
他长长地、无声地吁出一口气,那气息里,是半辈子风雨飘摇后终于尘埃落定的巨大疲惫与更深沉的慰藉。
他走到墙边,粗糙的手掌缓缓抚过冰凉光滑的青砖墙面,那坚实、平整的触感,无声地诉说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牢不可破的安稳。
隔着一道院墙,隔壁的喧嚣与林有根家的沉静形成鲜明对比。
精壮的林二柱刚把媳妇扛进院门放下,就兴奋得像头撒欢的牛犊。
他几步窜到院子中央,卯足了劲,猛地原地蹦起,双脚重重落下!
“咚!咚!”脚底板传来的回响沉闷而结实,是坚硬无比的水泥地面!
“哈哈!好!真他娘的好!
再也不用担心娃在院子里玩一脚泥,滚成泥猴了!”
他扯着嗓子嚷道,声音洪亮得能传到巷口。
他媳妇抱着小娃,嗔怪地瞪了他一眼,嘴角却掩不住笑意。
她没理会丈夫的疯劲,抱着娃径直走向簇新的灶披间。
崭新的青砖灶台抹了水泥,光滑平整得能照出人影。
她小心翼翼地把娃放在干净的地上,立刻从腰间解下一个沉甸甸、被油浸润得发亮的粗布囊。
拔开木塞,一股更加浓烈霸道的胡麻油香瞬间冲散了新屋的生涩气息。
她将油瓶稳稳地放在灶台最顺手、最稳妥的角落,又用手掌根用力按了按,仿佛在给它烙上属于这个新家的印记。
小娃好奇地伸出小手想去抓那亮闪闪的油瓶,被她一把搂住:
“乖,别动娘的好油,晚上给你炸大油饼吃!”
想象着新灶燃起的第一缕炊烟,想象着金黄油亮的饼在锅里滋滋作响的香气,她脸上漾开了富足的红光,连新屋的亮堂似乎都更盛了几分。
与二柱家的烟火气隔了几条巷子,赵桂花利落地打开自家院门。
她没有像林有根那样抚摸墙壁,也没有像二柱媳妇那样直奔灶台。
她像被磁石吸住般,定定地站在门槛内,仰着头,目光被那几扇宽敞明亮的玻璃窗牢牢攫住!
过去几十年昏暗、易破、透风的纸窗户,此刻变成了清澈透亮的魔法屏障。
炽烈得有些晃眼的阳光毫无阻碍地涌入,将整个堂屋照得亮堂堂、暖融融,纤尘毕现。她甚至能清晰地看到光束中悬浮飞舞的微尘,像无数细小的金粉。
这前所未有的光明,让她有些眩晕,又带着一种近乎奢侈的眩晕感。
她忍不住走到窗边,伸出因常年劳作而指节粗大的手,指尖带着一丝迟疑,轻轻触碰那冰凉光滑的玻璃表面。
指尖传来的奇异触感让她微微一颤。
阳光穿透玻璃,不仅照亮了屋子,也照亮了她腰间挂着的那个同样被油浸润的布囊,油渍在光线下形成深色的、仿佛带着香气的图腾。
她侧过身,阳光慷慨地洒在堂屋一角——那里,金黄的麦袋和崭新的油瓮在充足的光线下,不再是角落里沉默的储备,而是焕发着令人心安的、丰饶夺目的光彩!
麦粒的金黄似乎更加纯粹,油瓮的清亮也仿佛能滴出油来。
赵桂花站在窗前,深深吸了一口混合着新屋木香、麦香和浓烈油香的空气,那气息是如此饱满、如此踏实。
她的脸上缓缓绽开一个极其舒展、极其明亮的笑容,仿佛这满屋的光明不仅照亮了房子,也彻底驱散了她心头积压多年的阴霾,整个人都在这崭新的家园里舒展开来。
新村彻底沸腾了。
惊喜的呼喊、孩童含混着油炸豆子的欢笑、女人们讨论储油位置的细语、男人们拍打砖墙发出的闷响。
各种声音汇成巨大的、充满富足感的生命乐章。
无处不在的新麦甜香与胡麻油的浓烈醇香,深深渗入每一块青砖灰瓦的肌理,成为林家村新村最独特、最令人心安的灵魂印记。
林广福站在渐空的木台上,目光缓缓扫过这片由无数个林有根、林二柱、赵桂花共同谱写的沸腾图景,那沉静中蕴含的巨大安稳,那喧闹里喷薄的旺盛生机,那光明下舒展的由衷喜悦。
炽烈的阳光倾泻而下,将崭新的屋顶、洁白的墙壁、每一张洋溢着巨大幸福和笃定的脸庞,都镀上了金色的希望。
青砖沉稳,灰瓦肃穆,白墙耀眼,桑苗吐翠,麦香浮动,油香四溢。
这幅由汗水、砖石、金黄的麦粒、清亮的油光、坚实的希望和崭新的生活共同绘就的图腾,无比鲜活地铺展在八月的骄阳下。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鼻腔里满是富足安稳的气息。
林家村,这个地名,在这一天,于每一个踏进崭新家园、沐浴在麦香油香中的村民心中,真正凝练成了那关于信念、富足与希望的、不灭的图腾。
远处,二期工地的喧嚣隐隐传来,如同大地沉稳的心跳,而此刻新村这六百栋房屋里弥漫的油香与洋溢的笑语,已为那更宏大的未来,夯下了最丰饶、最坚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