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吾儿跋扈?-《南北朝,敕勒长歌》

  长安城东三十里,孙凤年猛地勒住缰绳,马蹄扬起,溅起一片泥水。

  他眯眼望向远处巍峨的城墙,嘴角扯出一丝冷笑。

  “郎君,紧赶慢赶的,咱总算是到了。等忙活完这阵差事,回去一定要让孙大人好好犒赏犒赏郎君!”

  亲随赵二面带谄笑道。

  孙凤年鼻腔里哼了一声,从怀中掏出一块小铜镜整了整冠带,勉强压下心头燥火:

  “自然要犒赏,今次告那小儿一状,杀杀他的气焰,爷立大功了!”

  “走!”他一夹马腹,骏马吃痛嘶鸣,朝着城中疾驰而去。

  越是接近行辕,孙凤年觉得气氛莫名的越发凝滞。

  官道两侧的槐树沉默伫立,枝桠刺向灰蒙蒙的天穹。远处传来隐约的金柝声,是他最不喜欢的军伍氛围!

  转过一个路口,行辕突兀地撞入眼帘。

  箭楼上的玄旗猎猎作响。门前十几名铁甲卫士持戟而立。空气中弥漫着铁锈、皮革与陈年木料的混合气息。

  孙凤年不自觉地咽了口唾沫,翻身下马。

  守卫的视线刮过他的锦衣玉带,最终定格在他腰间铜符上。

  “咸阳郡公府孙凤年,有要事求见丞相。”

  他刻意提高声调,却发现自己嗓音莫名虚了几分。

  守卫统领缓步上前:

  “符节。”

  两个字,生硬、干涩。

  孙凤年撇了撇嘴,不情不愿递上铜符:

  “验明正身即可,何必……”

  那守卫统领验过符节,却不急着放行,反倒上下打量他,目光在他沾满尘土的锦袍上停留片刻,嘴角微不可察地撇了撇。

  孙凤年登时无名火起,一个小小看门的,也敢如此无礼?

  他强压怒火,手指在玉带上不耐地敲击。

  守卫统领似笑非笑,却并不多言,转身向里走去。

  多年来养成的脾性让孙凤年当下便要开口训斥两句,但一入辕门,他还是按捺住了。

  甬道两侧,玄甲武士如林而立。晨光透过云层,在铁甲上投下斑驳光影,恍若无数利刃直指来人。孙凤年后颈汗毛倒竖,不自觉放轻了脚步。

  转过三重仪门,肃杀之气愈盛。

  “在此等候。”

  守卫突然停在一处偏厅前,声音依旧冷硬。

  孙凤年猝不及防差点撞上,正要发作,却见那守卫侧身让开,露出门内景象。

  厅内已有数名军士静候,那些人闻声抬头,目光如刀,将他钉在原地。

  他喉头滚动,咽下已到嘴边的呵斥,悻悻然寻了个角落坐下。

  偏厅陈设简朴得近乎苛刻。一张木案,几只胡床,连个凭几都没有。

  孙凤年皱眉掸了掸坐榻,指尖传来粗粝触感——竟是未经打磨的原木!

  他暗自腹诽,要不说高王是泥腿子出身呢,这也太过俭省了,这般待客,岂是待士之礼?

  窗外日影渐斜,孙凤年数着更漏,不断调整坐姿,锦袍摩擦胡床,发出细碎声响。

  对面一名文人模样的粗衫之人抬眼看他,目光中带着毫不掩饰的嫌恶。

  “孙郎君,王上召见。”

  终于,一名青袍属官出现在门口。孙凤年腾地站起,匆匆跟了上去。

  议事堂倒是大了一些,但陈设依旧简陋,要不是两侧有许多甲士,孙凤年早就嗤笑出声了。

  堂内,一道身影端坐案后。那人并未着甲,只一袭素色深衣,但通身气度,却比满厅铁甲更给人一种无形压力。

  方才的轻视烟消云散,孙凤年膝盖一软,扑通跪倒在地。额头触到地上,他才惊觉自己已经行了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咸阳郡公府孙凤年,拜见王上!”

  高欢没有抬头,依旧看着手中竹简。寂静在厅堂内蔓延,只有炭盆里偶尔爆出的噼啪声。

  不知过了多久,孙凤年额头沁出冷汗,正在不知如何是好之际,高欢终于开口:

  “起来说话。”

  孙凤年如蒙大赦,却仍不敢抬头:

  “启禀王上!”孙凤年喉头发紧,声音不自觉地尖利起来:

  “末将此来,是为我孙氏一门讨个公道!世子他……他……”

  话到嘴边,却突然卡壳。他原以为会得到高欢亲切接见,甚至备好了一番叔侄相称的说辞。可此刻面对这双眼睛,所有准备好的话术都如雪遇沸汤,消融殆尽。

  高欢不语,只是微微抬手,示意他继续。

  孙凤年咽了口唾沫,突然发现厅内安静得可怕。他感到一阵眩晕,急忙稳住身形。

  “世子以清查田亩为名,强占我孙氏在伊阙的良田四十顷!那些田地皆有地契为证,是我孙氏地产!世子却听信谗言,派甲士围庄,要将田地分给那些贱……那些佃户!”

  他越说越激动,说到最后竟忘了敬语:

  “王上明鉴!高澄他在洛阳倒行逆施,纵容酷吏崔季舒横行无忌,已经惹的天怒人怨了啊!我叔父随您起于六镇,鞍前马后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望王上做主……”

  窗外忽有风起,厅内灯焰齐齐一颤,在高欢脸上投下摇曳的光影。那张原本平静的面容忽明忽暗,竟显出几分莫测来。

  孙凤年心跳如鼓,他偷眼观察高欢神色,却见对方依旧神色淡淡。于是鼓足勇气继续道:

  “世子年少气盛,行事难免……难免……”

  孙凤年搜肠刮肚想着措辞,额角渗出细密汗珠:

  “可如此苛待功臣,岂不令将士寒心?我叔父他……”

  竹简轻轻拍在案上。

  孙凤年浑身一僵,剩下的话生生卡在喉咙里。

  他惊恐地发现高欢的目光变了——那双漆黑如墨的眼睛微微眯起,眼底似有寒芒闪过。

  “你是说……”

  高欢开口,声音很轻,却让孙凤年如坠冰窟:

  “我儿跋扈,令你们十分不满么?”

  闻听此言,孙凤年一时没能反应过来,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膝盖一软,险些再次跪倒。

  高欢站起身,缓步踱至窗前,背对孙凤年,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

  “当年在六镇的时候,我曾和龙雀他们一起品评群英,”高欢突然道:

  “当时我就说,显智、龙雀他们才具是不缺的……”

  孙凤年一怔,不明白高欢为何突然提起旧事。他茫然点头:

  “是……是……叔父常说起……”

  “之后,我们转战四方,我又曾多次论说,”高欢继续道:

  “我说,‘富贵当知止,人心不足蛇吞象’。你叔父当时……”

  他顿了顿:

  “他还是没能听进去啊。”

  堂内一片死寂,到了这个时候,孙凤年哪里还能不明白对方的意思。

  高欢依旧背对着他,声音平静:

  “田亩归属,关乎国本民生,自有朝廷法度裁决。吾儿秉公持正,行的是国法,定的是公理,尔等不必多说了。”

  这句话让孙凤年眼前发黑,耳边嗡嗡作响。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高王竟如此旗帜鲜明地支持高澄?那些准备已久的控诉、精心设计的说辞,此刻全都成了笑话。

  “王上!”

  他仍不死心,不顾一切地膝行上前:

  “那些田地真是我孙氏……”

  “孙凤年!”

  高欢猛地转过身,一开口便断了孙凤年所有的诉苦!他居高临下审视孙凤年,目光锐利:

  “方才本王问你……”

  他的声音陡然降至冰点,一字一顿:

  “你是不是觉得……吾儿高澄——跋、扈、不、堪?!

  是、么?!”

  “呃……”

  孙凤年喉头一甜,一股腥气直冲上来!巨大的恐惧攫住了他,他浑身力气瞬间被抽空。

  是么?

  这、这、这……这叫他娘的怎么敢答?!又怎么他娘的能答啊!

  孙凤年此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完了!他千里迢迢来长安,是找死来了!

  开玩笑,人家那是亲得不能再亲的亲父子!打断骨头连着筋!你指着鼻子骂人家心肝宝贝儿子跋扈?这不等于指着秃子骂和尚——找死也得看庙门朝哪儿开啊!

  更让孙凤年肠子都悔青了的是,他突然意识到一个更惊悚的事实:眼前这位高王,他以前好像……大概……也许……可能……比世子还他娘的“跋扈”吧?!这是家学渊源……

  在老子面前告儿子的状?这不纯纯是嫌命长吗?

  孙凤年恨不得当场给自己几个大耳刮子!蠢!蠢透了!之前那番慷慨激昂的控诉,那些自以为是的指责,现在回想起来,字字句句都像是自己亲手抡圆了巴掌,结结实实抽在自己脸上!

  抽得啪啪作响,抽得眼冒金星!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精心准备了几个月、穿着最华美的戏服、涂着最厚的油彩,结果一上台就发现台下只坐着债主和仇人的蹩脚戏子!这戏,还怎么唱下去?!

  进退维谷?绝境死地?孙凤年觉得自己现在不是站在悬崖边,而是被人直接一脚踹进了万丈深渊,还在半空中被剥光了衣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周围全是等着看笑话的冷眼!

  就在他内心极度崩溃、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时候,高欢那冰冷得不带一丝人间烟火气的声音再次响起:

  “退下吧。”

  简简单单三个字,高欢甚至懒得再多看他一眼,他极其自然地坐回案后,随手从堆积如山的文牍中精准地拈起一卷边缘磨得发亮的竹简。

  “啪……”

  竹简被不紧不慢地展开,发出细微而清晰的摩擦声。高欢的目光落在简上,彻底将孙凤年隔绝在外。

  这无声的、极致的漠视,比任何斥骂都更让孙凤年无地自容!他浑身筛糠似的抖着,牙齿咯咯作响。

  最终,他用尽最后一丝残存的力气,重重地、绝望地将额头砸向地面,发出沉闷的“咚”一声。

  然后,他手脚并用,几乎是连滚带爬地、以一种极其扭曲狼狈的姿势,踉跄着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