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宗庙,一条青烟直冲云霄,将初升的朝阳都遮蔽了几分。三牲祭品的血腥气混合着檀香的馥郁,在宗庙上空盘旋不去。
再加上时不时传来几声悠远绵长的钟磬之声,予人一种特有的庄严肃穆之感。
元朗头戴十二旒冠冕,手持玉圭,正缓步登上祭坛。
他心中夹杂着兴奋与忐忑,却不得不维持着天子威仪,一步一顿地走向祭坛中央。
冕冠垂下的玉藻在他眼前晃动,将视线切割成一块一块。他刻意放慢脚步,感受着脚下每一级台阶的坚实——或许过了今日,他就能真真正正的以天子之尊主持大魏宗庙祭祀了。
“陛下临坛——”
礼官拖长的唱喏声中,文武百官按品阶鱼贯而入。
苏绰立于文官队列前面,目光不经意扫过一旁的元弼。这位宗室重臣今日格外精神,紫袍玉带收拾得一丝不苟,正与身旁的灵岩寺主持圆觉和尚交换眼色。那僧人颈间挂着的佛牌在转身时闪过一道冷光,让苏绰不由眯起眼睛。
“恭请陛下致仪——”
元朗接过礼官奉上的三炷龙涎香,在鼎前深深三拜。随后,他深吸一口气,将玉圭高举过头,声音却有些发颤:
“朕,大魏天子元朗,谨以清酒庶羞,敢昭告于皇天后土……”
说着,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宗庙偏殿的方向。那里,元大器应该已经率领禁军埋伏就绪。到了祈福大典紧要的关头,那些人必然不做防备,到时宫门一闭,便是动手的时机!
祭坛下,高澄身着紫袍玉带,站在所有人前面。
看到元朗的目光扫过他,高澄微微抬头,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让元朗心头愈发忐忑了几分,险些念错祭词。
“……佑我大魏,国祚绵长……”
祭坛下方,陈元康与崔暹交换了一个眼神。崔暹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右手轻轻按在了腰间的剑柄上。
檀香缭绕中,祈福大典缓慢而庄重地进行着。没有人注意到,一队身着普通禁军服饰的士兵已经悄然替换了西直门的守军。
崔季舒站在城门楼阴影处,面上满是肃杀之气。
“都准备好了?”崔季舒低声问道。
身旁副将抱拳:
“回将军,五百精锐已全部就位,弓弩手埋伏在偏殿两侧回廊,只等贼人发动。”
崔季舒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投向宗庙方向:
“世子算无遗策,今日过后,这洛阳城就该彻底变天了。”
祭坛上,元朗已完成了三献之礼。
他转身面向百官,冕旒晃动间,看到高澄那似笑非笑的表情,心中莫名增加了几分恼意。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翻涌的思绪,按照山淳远所教的步罡踏斗之法,在祭坛上缓缓移动起来。
“咱们的陛下这番仪态……”李庶站在丹墀之下,眯起那双细长的眼睛,声音压得极低却掩不住其中的激动:
“远远观之,当真有先祖道武皇帝祭天时的气度,颇有几分明君之像啊!”
元弼闻言,肥胖的身躯微微一震,腰却不自觉挺直了几分。他掏出一方绣着金线的帕子,颤抖着擦拭额头上不断渗出的汗珠,声音亢奋:
“那是自然,我元氏天子那是承天庇佑的!”
祭坛四周的乐声渐渐低缓,元朗的祈福词已至最后一段:
“……佑我大魏,国祚永昌!”
就在他躬身行礼的刹那,变故陡生!
“铛……铛……铛……”
宫城四角的警钟突然同时敲响,沉闷的钟声如雷霆滚过洛阳上空。几乎在同一瞬间,元大器猛地拔出佩刀,厉声喝道:
“奉陛下密旨!封闭宫门!诛杀国贼!”
数百名禁军从四面八方涌出,不到半柱香的功夫,便已经将祭坛团团围住。
偏殿处,灵岩寺的武僧们怒吼着冲出,手中戒刀与铁棍在阳光下闪着寒光。他们身上的袈裟早已脱下,露出内里的软甲,哪里还有半分出家人的慈悲模样?
“护驾!护驾!”
元弼突然声嘶力竭地高喊,肥胖的身躯却灵活地躲到了几名禁军身后。
见此情形,元朗头上十二旒玉藻冕剧烈晃动,珠玉相击,发出细碎而急促的声响,仿佛是他此刻狂乱心绪的具象。长久压抑的怨毒与自以为得计的狂喜在他胸腔中翻滚,几乎要冲破那身明黄袍服的束缚。
他猛地抬手,高声道:
“高氏贼子!尔等世受国恩,不思报效,反行那跋扈专权、欺君罔上之举!窃弄神器,荼毒天下!朕,忍辱负重久矣!今日,就在这列祖列宗面前,朕要诛……”
“诛”字还未出口,异变陡生!
“嗖!嗖!嗖!嗖……!”
一阵令人头皮炸裂、筋骨发冷的密集破空声,毫无征兆地从偏殿那飞檐翘角的阴影深处暴起!
行伍之人一听便知,那不是寻常弓矢的声响,而是军中特有的强弩厉啸!
数十道黑线倾泻而下!
目标,赫然给元朗极大底气的,那些环绕祭坛、手持戒刀棍棒、正欲扑向高澄的剽悍武僧!
噗!噗!噗!噗嗤!
利刃入肉的闷响连成一片,血花,不是一滴一滴,而是一蓬蓬、一片片,在耀目的阳光下骤然绽放!
猩红滚烫,带着浓烈的铁锈腥气,瞬间泼洒、浸染了祭坛周围的经幡、素白的蒲团。
方才还金刚怒目、气势汹汹的武僧,一个接一个,连半声像样的惨嚎都来不及发出,便颓然栽倒。
咽喉、心口、眉心……箭矢所至,尽是致命要害!方才还杀气腾腾的阵势,转瞬间化作一地狼藉的尸骸与肆意横流的血泊,浓重的血腥味不知不觉便压过了典礼上的檀香味道。
一片死寂!
死一般的寂静笼罩了整个太庙广场!
群臣百官,勋贵宗室,乃至那些维持秩序的普通羽林卫,脸上的表情都僵住了,从最初的惊愕、茫然,迅速转变为深入骨髓的恐惧!
元朗方才还志得意满、杀气腾腾的宣言,被这突如其来的血腥变故硬生生打断。
他脸上的血色“唰”地一下褪得干干净净,就在这片令人窒息的死寂中,一个沉稳、冰冷、带有一丝讥讽的声音,从祭坛下方传来:
“陛下,是要‘诛’谁?”
声音的主人,正是方才被元朗戟指痛斥的高澄!
他依旧站在原地,身姿挺拔纹丝未动。那身玄色长袍在风中猎猎拂动,衬得他面如冠玉,气度愈发沉凝。
他甚至没有抬眼去看那些倒毙的武僧,目光平静地落在祭坛上那个失魂落魄的“皇帝”身上,嘴角似乎还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弄。
高澄缓缓抬起手,轻轻一挥……
“轰!哗啦……!”
如同沉睡的巨兽骤然苏醒!太庙广场四周的朱红宫墙之上,瞬间冒出密密麻麻、盔甲鲜明的身影。
强弓硬弩在阳光下闪烁着寒芒,箭簇牢牢锁定了祭坛以及元朗身边残存的、早已魂飞魄散的几个亲信太监和文官。
与此同时,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广场四周的掖门轰然洞开,一队队铁甲森然的精锐甲士,踏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如同钢铁洪流般汹涌而入!
他们沉默着,唯有甲叶铿锵碰撞,汇成一股令人心胆俱裂的肃杀洪流,迅速而有效地分割、包围了整个广场!
原本属于元朗安排的、混杂在羽林卫中的少量亲信,在这绝对的力量碾压面前,连反抗的念头都来不及升起,便被如狼似虎的甲士粗暴地卸下武器,按倒在地。
局势,就在电光火石之间,彻底逆转!
高澄终于向前踏出了一步,靴底踏在被鲜血浸透的石板上,发出清晰而沉重的声响。
他一步步,不疾不徐,却仿佛带着千钧重压,朝着祭坛走去。
所过之处,甲士如潮水般分开道路,又在他身后无声合拢,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铁壁。
他的目光始终锁定在元朗身上,让元朗感觉自己像被剥光了衣服,赤身裸体地暴露在冰天雪地之中,所有的心思、所有的谋划,都成了对方眼中一场拙劣可笑的猴戏。
“陛下,”
高澄的声音依旧平稳:
“您方才说,高氏跋扈专权,欺君罔上?”
他微微侧头,目光扫过那些倒在血泊中的武僧尸体,语气带着一丝令人不寒而栗的玩味:
“却不知这些身披僧衣、手持利刃、藏匿于太庙重地的‘高僧’,又是奉了谁人之命,意欲在这祭天大典之上,行那弑君……哦不,是‘清君侧’之举?”
元朗浑身剧震,嘴唇哆嗦着,想要反驳,想要怒斥,却发现自己喉咙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扼住,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他想后退,想逃离那双眼睛,但双脚却如同被灌了铅,牢牢钉在原地,只剩下控制不住的颤抖。
高澄踏上祭坛的第一级台阶,目光扫过元朗身边那几个抖如糠筛、几乎瘫软在地的太监和文官。那几人接触到他的目光,登时被吓得伏在地上。
“陛下可知,”高澄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凛冽的杀意:
“自河阴之事后,主少国疑,四方不靖!是谁,殚精竭虑,坐镇晋阳,弹压蠢蠢欲动的宗室?是谁,亲冒矢石,督师北境,击退柔然铁骑于关外,使胡马不敢南下牧马?
又是谁,整顿吏治,疏通漕运,在连年天灾之后,勉强维系这摇摇欲坠的江山,让你这皇帝陛下,还能安安稳稳地在这洛阳,穿着这身龙袍,行这祭天大典?!”
高澄的声音并不如何激昂,但在场众人还是下意识地低下了头。事实胜于雄辩,高王的功绩,确实无人能够否认。
别的不说,要不是他,元朗只怕还不知道在哪儿放羊呢!
“是我父王!我父王才是真真正正的力挽天倾!”
高澄踏上最后一级台阶,与元朗仅隔三步之。他身影仿佛遮蔽了阳光,巨大的压迫感让元朗几乎窒息。
“然陛下是如何回报我父王擎天之功的?”
高澄猛地抬手,指向地上那些武僧的尸体,声音陡然冷了几分:
“是暗中勾结沙门败类,豢养死士于佛门清净地!是假托天意,在这供奉列祖列宗、沟通天地的太庙重地,设下如此卑劣的杀局!陛下!您这‘诛’字,真是诛得好啊!诛的是谁?诛的是我高澄?诛的是为您、为这大魏江山耗尽心血的高氏一门?还是诛的这大魏王朝最后一点气运人心?!”
“噗通!”一声,元朗身边一个年迈的文官再也承受不住这巨大的恐惧,双眼一翻,直挺挺地昏死过去。
元朗本人则如遭雷击,身体剧烈一晃,若非身后一个同样抖得不成样子的太监下意识地扶了一把,几乎就要栽倒在那片他“忠勇”卫士的污血之中。
看到元朗失魂落魄的模样,高澄冷笑一声:
“我父子功存社稷,自是不负陛下!可陛下何故谋反呢?!”
“谋……谋反?!”
元朗指节惨白,嘴唇剧烈地哆嗦着,那张本就憔悴不堪的脸,瞬间褪尽了最后一点血色,只剩下一片骇人的死灰。
巨大的荒谬感和灭顶的恐惧如冰水般兜头浇下,将他彻底淹没。
他谋反?他是皇帝啊!他本就应当身居九五,受万民供养,享无边尊荣,他谋反?!
皇帝也能被称之为谋反吗?
他想反驳,想怒斥,想嘶吼,可喉咙里却像塞满了滚烫的砂砾,只能发出嗬嗬的、不成调的嘶哑气音。
高澄冷笑一声,自顾自道:
“元朗,昏聩无道,不念社稷危难,不思臣下辛劳,听信谗言,勾结妖僧,竟敢在太庙祭天之时,密谋行刺辅国重臣,意图颠覆朝纲!其行,天理不容!其罪,罄竹难书!”
他顿了顿:
“今,证据确凿,叛逆伏诛!元朗,已失人君之德,即日起,禁足于含章堂读书反思,待我父王回来之后好生教导!”
话音落下,高澄猛地一挥手!
“拿下!”
“喏!”
如雷的应和声轰然响起!
早已蓄势待发的甲士当即扑上祭坛!元朗身边的太监和仅剩的几个文官,瞬间就被扭住胳膊,摁倒在地。
“不!朕乃九五至尊!朕受命于天!尔等安敢如此!高澄!逆贼!想要谋反的是你!是你!!”
元朗不住嘶吼,身躯疯狂扭动,妄图去抓腰间那柄早已沦为摆设的御剑。
高澄呵呵两声,龙行虎步,欺身而前。
他甚至没有去碰腰间的佩刀,只随意地扬起大手,狠狠掴下!
“啪——!!!”
一声清脆响亮到令人牙酸的耳光,响彻整个死寂的广场!
元朗的头猛地偏向一边,冕旒被直接扇飞出去,“当啷啷”滚落在血泊之中,沾满了污秽。他半边脸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肿起来,嘴角破裂,一缕刺目的鲜血蜿蜒淌下。
“呃啊!”
一巴掌下来,元朗瞬间清醒,但只觉耳朵嗡嗡作响,剧烈的疼痛和巨大的羞辱感让他几乎晕厥。
他只觉得喉头腥甜,气血翻涌,连一声像样的惨叫都发不出,只剩下一声破碎的、不似人声的痛苦呜咽从喉咙深处挤出。
双腿一软,整个人瘫软下去,立刻被两名如狼似虎的玄甲重兵粗暴地架了起来。
高澄转过身,面向广场上依旧处于巨大震撼和恐惧中的群臣百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与凛冽的杀伐之气缓缓开口:
“今日太庙之变,凡参与叛逆者,无论主从,皆以谋逆大罪论处,”
广场上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有几位年迈的官员双腿一软,竟直接跪倒在地。
高澄又向前迈出一步,右手按在腰间玉带上,一字一顿道:
“夷其三族!立时锁拿,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喏!!!”
数百名晋阳精锐齐声应和。
高澄大步走向苏绰,压低声音道:
“苏师,传令下去,全城戒严,各坊闭户。龙雀司与城中晋阳甲士联合搜捕,务必要将余党一网打尽。另外……”
他顿了顿,眼中寒光更盛:
“灵岩寺,不必留了。”
苏绰微微颔首:
“世子放心。龙雀司的暗桩已经控制了各坊要道,名单上的人插翅难逃。灵岩寺那边,段荣将军也已分兵前往。”
高澄点点头,转身走向宫门。
崔季舒率领的甲士早已将元大器收拾停当,此刻正列阵等候,见高澄走来,齐刷刷地单膝跪地。
“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高澄翻身上马:
“另外,派八百里加急,将今日之事详述,速速禀报父王。”
崔季舒肃然抱拳:
“世子放心!”
再加上时不时传来几声悠远绵长的钟磬之声,予人一种特有的庄严肃穆之感。
元朗头戴十二旒冠冕,手持玉圭,正缓步登上祭坛。
他心中夹杂着兴奋与忐忑,却不得不维持着天子威仪,一步一顿地走向祭坛中央。
冕冠垂下的玉藻在他眼前晃动,将视线切割成一块一块。他刻意放慢脚步,感受着脚下每一级台阶的坚实——或许过了今日,他就能真真正正的以天子之尊主持大魏宗庙祭祀了。
“陛下临坛——”
礼官拖长的唱喏声中,文武百官按品阶鱼贯而入。
苏绰立于文官队列前面,目光不经意扫过一旁的元弼。这位宗室重臣今日格外精神,紫袍玉带收拾得一丝不苟,正与身旁的灵岩寺主持圆觉和尚交换眼色。那僧人颈间挂着的佛牌在转身时闪过一道冷光,让苏绰不由眯起眼睛。
“恭请陛下致仪——”
元朗接过礼官奉上的三炷龙涎香,在鼎前深深三拜。随后,他深吸一口气,将玉圭高举过头,声音却有些发颤:
“朕,大魏天子元朗,谨以清酒庶羞,敢昭告于皇天后土……”
说着,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宗庙偏殿的方向。那里,元大器应该已经率领禁军埋伏就绪。到了祈福大典紧要的关头,那些人必然不做防备,到时宫门一闭,便是动手的时机!
祭坛下,高澄身着紫袍玉带,站在所有人前面。
看到元朗的目光扫过他,高澄微微抬头,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让元朗心头愈发忐忑了几分,险些念错祭词。
“……佑我大魏,国祚绵长……”
祭坛下方,陈元康与崔暹交换了一个眼神。崔暹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右手轻轻按在了腰间的剑柄上。
檀香缭绕中,祈福大典缓慢而庄重地进行着。没有人注意到,一队身着普通禁军服饰的士兵已经悄然替换了西直门的守军。
崔季舒站在城门楼阴影处,面上满是肃杀之气。
“都准备好了?”崔季舒低声问道。
身旁副将抱拳:
“回将军,五百精锐已全部就位,弓弩手埋伏在偏殿两侧回廊,只等贼人发动。”
崔季舒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投向宗庙方向:
“世子算无遗策,今日过后,这洛阳城就该彻底变天了。”
祭坛上,元朗已完成了三献之礼。
他转身面向百官,冕旒晃动间,看到高澄那似笑非笑的表情,心中莫名增加了几分恼意。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翻涌的思绪,按照山淳远所教的步罡踏斗之法,在祭坛上缓缓移动起来。
“咱们的陛下这番仪态……”李庶站在丹墀之下,眯起那双细长的眼睛,声音压得极低却掩不住其中的激动:
“远远观之,当真有先祖道武皇帝祭天时的气度,颇有几分明君之像啊!”
元弼闻言,肥胖的身躯微微一震,腰却不自觉挺直了几分。他掏出一方绣着金线的帕子,颤抖着擦拭额头上不断渗出的汗珠,声音亢奋:
“那是自然,我元氏天子那是承天庇佑的!”
祭坛四周的乐声渐渐低缓,元朗的祈福词已至最后一段:
“……佑我大魏,国祚永昌!”
就在他躬身行礼的刹那,变故陡生!
“铛……铛……铛……”
宫城四角的警钟突然同时敲响,沉闷的钟声如雷霆滚过洛阳上空。几乎在同一瞬间,元大器猛地拔出佩刀,厉声喝道:
“奉陛下密旨!封闭宫门!诛杀国贼!”
数百名禁军从四面八方涌出,不到半柱香的功夫,便已经将祭坛团团围住。
偏殿处,灵岩寺的武僧们怒吼着冲出,手中戒刀与铁棍在阳光下闪着寒光。他们身上的袈裟早已脱下,露出内里的软甲,哪里还有半分出家人的慈悲模样?
“护驾!护驾!”
元弼突然声嘶力竭地高喊,肥胖的身躯却灵活地躲到了几名禁军身后。
见此情形,元朗头上十二旒玉藻冕剧烈晃动,珠玉相击,发出细碎而急促的声响,仿佛是他此刻狂乱心绪的具象。长久压抑的怨毒与自以为得计的狂喜在他胸腔中翻滚,几乎要冲破那身明黄袍服的束缚。
他猛地抬手,高声道:
“高氏贼子!尔等世受国恩,不思报效,反行那跋扈专权、欺君罔上之举!窃弄神器,荼毒天下!朕,忍辱负重久矣!今日,就在这列祖列宗面前,朕要诛……”
“诛”字还未出口,异变陡生!
“嗖!嗖!嗖!嗖……!”
一阵令人头皮炸裂、筋骨发冷的密集破空声,毫无征兆地从偏殿那飞檐翘角的阴影深处暴起!
行伍之人一听便知,那不是寻常弓矢的声响,而是军中特有的强弩厉啸!
数十道黑线倾泻而下!
目标,赫然给元朗极大底气的,那些环绕祭坛、手持戒刀棍棒、正欲扑向高澄的剽悍武僧!
噗!噗!噗!噗嗤!
利刃入肉的闷响连成一片,血花,不是一滴一滴,而是一蓬蓬、一片片,在耀目的阳光下骤然绽放!
猩红滚烫,带着浓烈的铁锈腥气,瞬间泼洒、浸染了祭坛周围的经幡、素白的蒲团。
方才还金刚怒目、气势汹汹的武僧,一个接一个,连半声像样的惨嚎都来不及发出,便颓然栽倒。
咽喉、心口、眉心……箭矢所至,尽是致命要害!方才还杀气腾腾的阵势,转瞬间化作一地狼藉的尸骸与肆意横流的血泊,浓重的血腥味不知不觉便压过了典礼上的檀香味道。
一片死寂!
死一般的寂静笼罩了整个太庙广场!
群臣百官,勋贵宗室,乃至那些维持秩序的普通羽林卫,脸上的表情都僵住了,从最初的惊愕、茫然,迅速转变为深入骨髓的恐惧!
元朗方才还志得意满、杀气腾腾的宣言,被这突如其来的血腥变故硬生生打断。
他脸上的血色“唰”地一下褪得干干净净,就在这片令人窒息的死寂中,一个沉稳、冰冷、带有一丝讥讽的声音,从祭坛下方传来:
“陛下,是要‘诛’谁?”
声音的主人,正是方才被元朗戟指痛斥的高澄!
他依旧站在原地,身姿挺拔纹丝未动。那身玄色长袍在风中猎猎拂动,衬得他面如冠玉,气度愈发沉凝。
他甚至没有抬眼去看那些倒毙的武僧,目光平静地落在祭坛上那个失魂落魄的“皇帝”身上,嘴角似乎还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弄。
高澄缓缓抬起手,轻轻一挥……
“轰!哗啦……!”
如同沉睡的巨兽骤然苏醒!太庙广场四周的朱红宫墙之上,瞬间冒出密密麻麻、盔甲鲜明的身影。
强弓硬弩在阳光下闪烁着寒芒,箭簇牢牢锁定了祭坛以及元朗身边残存的、早已魂飞魄散的几个亲信太监和文官。
与此同时,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广场四周的掖门轰然洞开,一队队铁甲森然的精锐甲士,踏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如同钢铁洪流般汹涌而入!
他们沉默着,唯有甲叶铿锵碰撞,汇成一股令人心胆俱裂的肃杀洪流,迅速而有效地分割、包围了整个广场!
原本属于元朗安排的、混杂在羽林卫中的少量亲信,在这绝对的力量碾压面前,连反抗的念头都来不及升起,便被如狼似虎的甲士粗暴地卸下武器,按倒在地。
局势,就在电光火石之间,彻底逆转!
高澄终于向前踏出了一步,靴底踏在被鲜血浸透的石板上,发出清晰而沉重的声响。
他一步步,不疾不徐,却仿佛带着千钧重压,朝着祭坛走去。
所过之处,甲士如潮水般分开道路,又在他身后无声合拢,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铁壁。
他的目光始终锁定在元朗身上,让元朗感觉自己像被剥光了衣服,赤身裸体地暴露在冰天雪地之中,所有的心思、所有的谋划,都成了对方眼中一场拙劣可笑的猴戏。
“陛下,”
高澄的声音依旧平稳:
“您方才说,高氏跋扈专权,欺君罔上?”
他微微侧头,目光扫过那些倒在血泊中的武僧尸体,语气带着一丝令人不寒而栗的玩味:
“却不知这些身披僧衣、手持利刃、藏匿于太庙重地的‘高僧’,又是奉了谁人之命,意欲在这祭天大典之上,行那弑君……哦不,是‘清君侧’之举?”
元朗浑身剧震,嘴唇哆嗦着,想要反驳,想要怒斥,却发现自己喉咙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扼住,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他想后退,想逃离那双眼睛,但双脚却如同被灌了铅,牢牢钉在原地,只剩下控制不住的颤抖。
高澄踏上祭坛的第一级台阶,目光扫过元朗身边那几个抖如糠筛、几乎瘫软在地的太监和文官。那几人接触到他的目光,登时被吓得伏在地上。
“陛下可知,”高澄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凛冽的杀意:
“自河阴之事后,主少国疑,四方不靖!是谁,殚精竭虑,坐镇晋阳,弹压蠢蠢欲动的宗室?是谁,亲冒矢石,督师北境,击退柔然铁骑于关外,使胡马不敢南下牧马?
又是谁,整顿吏治,疏通漕运,在连年天灾之后,勉强维系这摇摇欲坠的江山,让你这皇帝陛下,还能安安稳稳地在这洛阳,穿着这身龙袍,行这祭天大典?!”
高澄的声音并不如何激昂,但在场众人还是下意识地低下了头。事实胜于雄辩,高王的功绩,确实无人能够否认。
别的不说,要不是他,元朗只怕还不知道在哪儿放羊呢!
“是我父王!我父王才是真真正正的力挽天倾!”
高澄踏上最后一级台阶,与元朗仅隔三步之。他身影仿佛遮蔽了阳光,巨大的压迫感让元朗几乎窒息。
“然陛下是如何回报我父王擎天之功的?”
高澄猛地抬手,指向地上那些武僧的尸体,声音陡然冷了几分:
“是暗中勾结沙门败类,豢养死士于佛门清净地!是假托天意,在这供奉列祖列宗、沟通天地的太庙重地,设下如此卑劣的杀局!陛下!您这‘诛’字,真是诛得好啊!诛的是谁?诛的是我高澄?诛的是为您、为这大魏江山耗尽心血的高氏一门?还是诛的这大魏王朝最后一点气运人心?!”
“噗通!”一声,元朗身边一个年迈的文官再也承受不住这巨大的恐惧,双眼一翻,直挺挺地昏死过去。
元朗本人则如遭雷击,身体剧烈一晃,若非身后一个同样抖得不成样子的太监下意识地扶了一把,几乎就要栽倒在那片他“忠勇”卫士的污血之中。
看到元朗失魂落魄的模样,高澄冷笑一声:
“我父子功存社稷,自是不负陛下!可陛下何故谋反呢?!”
“谋……谋反?!”
元朗指节惨白,嘴唇剧烈地哆嗦着,那张本就憔悴不堪的脸,瞬间褪尽了最后一点血色,只剩下一片骇人的死灰。
巨大的荒谬感和灭顶的恐惧如冰水般兜头浇下,将他彻底淹没。
他谋反?他是皇帝啊!他本就应当身居九五,受万民供养,享无边尊荣,他谋反?!
皇帝也能被称之为谋反吗?
他想反驳,想怒斥,想嘶吼,可喉咙里却像塞满了滚烫的砂砾,只能发出嗬嗬的、不成调的嘶哑气音。
高澄冷笑一声,自顾自道:
“元朗,昏聩无道,不念社稷危难,不思臣下辛劳,听信谗言,勾结妖僧,竟敢在太庙祭天之时,密谋行刺辅国重臣,意图颠覆朝纲!其行,天理不容!其罪,罄竹难书!”
他顿了顿:
“今,证据确凿,叛逆伏诛!元朗,已失人君之德,即日起,禁足于含章堂读书反思,待我父王回来之后好生教导!”
话音落下,高澄猛地一挥手!
“拿下!”
“喏!”
如雷的应和声轰然响起!
早已蓄势待发的甲士当即扑上祭坛!元朗身边的太监和仅剩的几个文官,瞬间就被扭住胳膊,摁倒在地。
“不!朕乃九五至尊!朕受命于天!尔等安敢如此!高澄!逆贼!想要谋反的是你!是你!!”
元朗不住嘶吼,身躯疯狂扭动,妄图去抓腰间那柄早已沦为摆设的御剑。
高澄呵呵两声,龙行虎步,欺身而前。
他甚至没有去碰腰间的佩刀,只随意地扬起大手,狠狠掴下!
“啪——!!!”
一声清脆响亮到令人牙酸的耳光,响彻整个死寂的广场!
元朗的头猛地偏向一边,冕旒被直接扇飞出去,“当啷啷”滚落在血泊之中,沾满了污秽。他半边脸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肿起来,嘴角破裂,一缕刺目的鲜血蜿蜒淌下。
“呃啊!”
一巴掌下来,元朗瞬间清醒,但只觉耳朵嗡嗡作响,剧烈的疼痛和巨大的羞辱感让他几乎晕厥。
他只觉得喉头腥甜,气血翻涌,连一声像样的惨叫都发不出,只剩下一声破碎的、不似人声的痛苦呜咽从喉咙深处挤出。
双腿一软,整个人瘫软下去,立刻被两名如狼似虎的玄甲重兵粗暴地架了起来。
高澄转过身,面向广场上依旧处于巨大震撼和恐惧中的群臣百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与凛冽的杀伐之气缓缓开口:
“今日太庙之变,凡参与叛逆者,无论主从,皆以谋逆大罪论处,”
广场上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有几位年迈的官员双腿一软,竟直接跪倒在地。
高澄又向前迈出一步,右手按在腰间玉带上,一字一顿道:
“夷其三族!立时锁拿,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喏!!!”
数百名晋阳精锐齐声应和。
高澄大步走向苏绰,压低声音道:
“苏师,传令下去,全城戒严,各坊闭户。龙雀司与城中晋阳甲士联合搜捕,务必要将余党一网打尽。另外……”
他顿了顿,眼中寒光更盛:
“灵岩寺,不必留了。”
苏绰微微颔首:
“世子放心。龙雀司的暗桩已经控制了各坊要道,名单上的人插翅难逃。灵岩寺那边,段荣将军也已分兵前往。”
高澄点点头,转身走向宫门。
崔季舒率领的甲士早已将元大器收拾停当,此刻正列阵等候,见高澄走来,齐刷刷地单膝跪地。
“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高澄翻身上马:
“另外,派八百里加急,将今日之事详述,速速禀报父王。”
崔季舒肃然抱拳:
“世子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