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优势在我-《南北朝,敕勒长歌》

  他猛地抬头,视线先是狠狠刺向浑身一颤的元弼,继而又扫向李庶那张竭力维持镇定的面孔:

  “元弼!”元朗的声量陡然拔高:

  “你们这种昔日煊赫、如今却被高氏‘新政’碾入尘埃的宗室贵胄如今是什么模样!朕也清清楚楚!

  你们那些富丽堂皇的府邸,那些前呼后拥的僮仆、那些阡陌相连的膏腴田产,如今去哪儿了?!想来不是被‘整肃吏治’的由头夺走,便是被那些骤然得势的卑贱之徒瓜分殆尽了吧!

  朕亲眼看着,咱们元氏的血脉荣光,如同这殿中残烛,一点点黯淡、枯萎!这便是你等宗室今日的‘体面’么?!”

  不待元弼回应,元朗便已转向李庶:

  “而你!李庶!

  河南顿丘李氏的清流之后,诗书簪缨之家!你心中那点愤懑与不甘,当真就藏得天衣无缝么?!”

  元朗的嘴角勾起一个极其刻薄、充满恶意的冷笑:

  “朕听闻,你兄长昔年在家乡讲学,座下云集多少俊彦?皆是你李氏苦心栽培、引以为傲的‘门生故旧’!如今呢?!

  高氏弄权,开那所谓‘公平’的取士之法,排摈经学大族!你的同窗挚友,你那满腹经纶、本当为朝廷栋梁的门生子弟,有多少被斥为‘不合时宜’?又有多少在‘考核’之中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生生黜落?!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那满室才俊风流的清谈之所,怕只剩下一地枯槁的面皮!这便是你等世族门楣今日的‘尊严’?!”

  元朗胸膛剧烈起伏,仿佛要将积压的恐惧与狂怒一股脑倾泻出来。

  他猛地扬臂,指向殿外昏沉夜色笼罩的洛阳城:

  “你们!你们所有人!

  你们的性命,你们的富贵,你们引以为傲的门第清名,你们赖以存身的神佛根基!都已被架在高欢的砧板之上!刀锋悬顶!还妄想躲在朕的身后,便能苟延残喘?

  朕今日便捅破这层遮羞布!尔等若再首鼠两端,便是死路一条!连同你们所珍视的一切,都将在晋阳的铁蹄下化为肉糜!”

  元朗的目光如刺,一针见血地戳穿了二人乃至他们背后势力心中最深的隐痛和惶恐。

  元弼肥胖的身躯哆嗦了一下,李庶脊背也微微一僵。

  是啊,图穷匕见!他们,连同他们身后那看似盘根错节的煌煌世家,又岂能脱得了这滔天巨劫?

  殿内一片死寂,元朗声音嘶哑:

  “天意高难问,人心不可期……尔等以为,高氏……那条业已化作吞天巨孽的龙蟒,蛰伏经年,一朝破渊而出,难道会半途而餍么?恐怕不噬尽我元魏最后一寸骸骨,嚼碎最后一点渣滓,彼辈是不会罢休的!

  这江山社稷,这元氏血脉,在这孽龙眼中,早已是俎上鱼肉……你们!还还想着苟全么?!”

  一番诛心之言如同一道带着倒刺的钢鞭,狠狠抽打在二人那根紧绷的心弦上!

  他们眼前仿佛浮现高欢那双深不见底、似古井无波却内蕴雷霆的眸子,更仿佛看到晋阳铁骑踏破关山、旌旗蔽日的凶煞之气,正裹挟着碾碎一切旧日尊荣的风暴扑面而来!

  “陛下!陛下明鉴!臣……万死!万死啊!”

  元弼的声音带着一丝哭腔和豁出去的决绝:

  “我元氏血脉,已是被逼到了绝路,若继续坐视高氏坐大,列祖列宗泉下亦不能安!臣,臣等情愿肝脑涂地,追随陛下拨乱反正!”

  李庶沉默片刻,眼中最后一丝顾虑被赤裸裸的利益威胁碾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行险一搏的狠厉:

  “陛下既然深明臣等已身陷绝境,退路尽绝,那臣便斗胆,剖心沥胆,直言肺腑!

  如今虽然局势不明,但人事未尽。此刻火中取粟,尚有可为之处,但求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是——”

  他话音微顿,加重了语气:

  “此乃九死一生之局,非有雷霆手段不能发动,非经缜密筹谋、步步为营,万不可妄动!”

  “说!”元朗不耐道:

  “不必饶舌,有何良策?!速速道来!”

  李庶深吸一口气:

  “其一,禁中我们仍有可为!执掌禁卫的开府将军元大器,其妻族世居邺下,曾与高氏正室娄氏之弟、晋阳贵戚娄昭结下深仇夙怨。

  高氏如今权倾天下,娄昭愈是显赫,元大器心底便愈是煎熬,恐有祸延家族、累至灭门之虞!日夜如坐针毡,惶恐不已。

  虽然其麾下人马已被高氏党羽掺沙掺水,严密整束,然沉沙之下,必有死士。

  其心腹校尉之中,必有死忠之辈潜藏蛰伏。若陛下许以高位显爵、裂土封荫之重赏,或激其护主拼死之血勇,届时……或可是一有力援助啊!

  元弼在一旁连连点头,抚掌低声道:

  “正是!大器心中苦楚,人所共知。其麾下精锐,忠心可用!”

  ”其二,”

  李庶目光微闪,望向殿外:

  “如今外面也并非没有强兵!皇族宗老、淮南王元宣洪,虽年迈龙钟,久居闲散,然其子侄辈皆郁郁不得志,久困于虚职闲曹之中,胸中自会有一股愤懑不平之气!

  更为关键的是,宣洪公昔年曾久居显要,兼主朝廷御用军器库藏之都统。淮南为其根基之地,经营数十载,根深蒂固!

  他明面上虽韬光养晦,然那府邸深宅之内,必然堆积着如山私兵甲杖!其锋未折,其刃犹藏。

  若能以皇命密诏相召,鼓动其上下怨气……此等潜藏之猛虎,未必不可引为陛下暗中之奇兵,以抗晋阳铁骑之势!

  “善!”元弼眼中精光一闪,接口道:

  “素闻淮南王府深宅大院,必有底蕴!若能得其砥柱,咱们和高贼相比那是占尽优势啊!不是李卿还有何说?”

  李庶向前半步,声音压得更低:

  “其三,如今天下怨声载道,人心可用!

  高氏所行新政,名为均田济民,实则为刮尽膏腴以饲虎狼!其遣酷吏清丈河南河北之田亩,侵吞世家累代所积!

  更为可恨的是,为供其穷兵黩武,横征暴敛。高氏近年强征富室豪右之粟米钱帛,名目繁多,税赋沉重如大山压顶!河北、河南、关中、并州……多少钟鸣鼎食之家、百年簪缨之族,为其所苦,早已视高氏为仇寇!

  陛下身处深宫可能不知道,如今外面举目望去,富室怨毒之声载于道,豪强切齿之恨盈于野!

  此等群情汹汹,恨意滔天……正可为陛下所用!或造谣生事,混淆京都视听;或使其门下宾客奔走串联,鼓噪民情;或令其地方势力阳奉阴违,阻滞高氏之辞令……此皆为陛下天然之奥援,足以搅乱晋阳耳目,使彼辈疲于奔命!纵然动摇不得其根基,亦能令其如芒在背,为我等大计拖延时间!”

  李庶语速沉稳,条理分明,听的元朗连连点头,仿佛大事已定,立刻就能铲除“巨恶”了一般。

  元弼在一旁连连点头,补充道:

  “还有!城外灵岩寺主持圆觉大师,向与山真人有旧。其寺武僧逾百,兼有良田千顷僧户无数,寺中藏有兵刃,与高氏那也是面和心不和!

  若山真人答应联络,届时僧兵可作奇兵,自西直门发难,以‘护法除魔’为名,呼应宫内!”

  “妙!大妙!”元朗脸上涌起一阵不正常的潮红,呼吸都急促起来,仿佛溺毙之人终于抓住了那根救命的稻草: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高欢能用什么仁义来乱人心,朕便用释道神佛!那些秃驴武僧,平日吃得膘肥体壮,该让他们出力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