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夏王麾下一小卒-《南北朝,敕勒长歌》

  “都督?”司马子如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侯景这才回神,目光从他手中羊皮纸上缓缓移开:

  “遵业这篇雄文,字字珠玑,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实在是让我感慨莫名,只是……”他眉头微蹙,似有所思。

  司马子如当即取出一支狼毫笔,蘸饱朱砂:

  “都督若是有甚指教,但说无妨,我这便修改!”

  侯景摇了摇头:

  “我这般粗鄙武夫,哪有遵业的文采,自不会改遵业的锦绣雄文,只是想加几句罢了……”

  顿了顿,他似有所感道:

  “想我侯景昔年只是一孤苦小羯,衣食无着,头无片瓦,连件像样的皮袄都没有。若非高王,”

  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

  “若非高王不嫌我出身卑贱,折节相交,教我兵法韬略,赐我甲胄战马,哪有今日的侯景?今次勒石记功,乃是大事!若无高王之名,终为不美啊!”

  司马子如一怔,手中的笔微微颤抖,旋即了然。

  “此番千里奔袭,”侯景继续道:

  “看似是我等在前线厮杀,实则全赖高王在后方运筹帷幄。从粮草调度到军械补给,从行军路线到敌情预判……”

  他猛地攥紧拳头:

  “就连阿史那部这支奇兵,都是高王提前埋下的棋子!”

  他眼睛半闭半睁,很是思索了一会儿:

  “我等不过是高王手中的刀,这勒石记功的大事,岂能少了执刀之人?”

  司马子如肃然起敬,正要说话,却见侯景已经起身,大步走向石碑。

  他在后面比划了一下:

  “我看碑文落款就不必写其它了。”顿了顿,一字一句道:

  “大魏丞相、夏王高讳欢麾下末卒,怀朔侯景顿首谨立。”

  说罢,侯景望着东方喃喃道:

  “愿高王见我等微末之功,能以杯酒飨之,足矣。”

  司马子如闻言一时颇为感慨,这还是原先那个的侯万景吗?

  当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侯万景再非怀朔阿景了啊!

  “铛!”

  火星迸溅,石屑纷飞。

  第一道刻痕深达寸许,如刀劈斧斫。侯景臂上肌肉虬结,每一凿都带着千钧之力。他突然想起那年在怀朔城里,他们几人群英之会,高王和他说大丈夫当流芳百世的场景,只觉心头滚烫。

  “拿酒来!”

  亲卫捧上装满烈酒的牛角杯。侯景仰头痛饮,将剩余的酒液泼向石刻。

  “高王万胜!”他振臂高呼。

  “高王万胜!”

  阿史那部的骑士们虽然汉话生硬,却也学着晋阳军的样子,将弯刀举过头顶嘶吼。

  侯景解下佩刀,连鞘插入湖畔淤泥。

  这是北疆战士的习俗——刀剑入土,意味着这片疆域已归入版图。刀柄上缠着的红绸在风中飘舞,像一面小小的战旗。

  “大都督。”司马子如捧着热汤上前。

  侯景接过陶碗,滚烫的肉汤让他冻僵的手指微微刺痛。

  他啜饮一口,目光扫过湖畔忙碌的军阵——阿史那部的狼骑正在清点战利品,晋阳老营的将士们则忙着给伤兵包扎。更远处,缴获的吐谷浑王旗被践踏在泥泞中。

  “遵业啊。”侯景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戏谑,“你说这石刻能立多久?”

  司马子如一怔,旋即笑道:

  “昔年窦宪燕然勒功的故石尚在,如今此石亦是坚逾精铁,便是千年风雨也抵得啊!”

  “错啦!”

  侯景猛地将陶碗掷向湖面,惊起一圈涟漪:

  “能立多久,不在于石头,而在于我晋阳铁骑的刀锋利不利!”

  司马子如眼中精光一闪:“都督所言极是!”

  “传令全军!”侯景刀锋直指东方:

  “休整三日,然后回师与高王汇合!关陇那群跳梁小丑蹦跶得够久了!”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斛律光银甲浴血,却掩不住眼中的兴奋。

  “禀都督!”

  斛律光滚鞍下马:

  “末将追击残敌至白兰山坳,发现一处密室!”他压低声音:

  “里面全是吐谷浑王室的密档!”

  侯景瞳孔骤然收缩:

  “可有关陇的情报?”

  “有!”

  斛律光从怀中掏出一卷密信:

  “吐谷浑与关陇贼军往来的密函全在此处!慕容世伏那厮还做了批注,连贼军在泾河谷的粮仓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

  “好!好!好!”侯景仰天大笑:

  “真是瞌睡来了递枕头哇,如此一来,那关陇贼军可不真成池子里的王八了!”

  他猛地合上卷轴,眼中凶光毕露:

  “传令下去,把缴获的吐谷浑美酒都搬出来,让儿郎们喝个痛快!三日后回师!”

  司马子如却皱眉道:“都督,咱们已经踌躇了好几日,如今关陇军情如火,阿六敦虽没有催促……”

  他捻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焦虑:

  “可若再耽搁下去,只怕长安那边……”

  侯景笑着摇头:

  “遵业啊遵业,你何时也变得这般沉不住气了?阿六敦我还不了解嘛!关陇那群土鸡瓦狗,他自是游刃有余!不在这几日……”

  说着,他拍了拍司马子如肩膀:

  “等我们养精蓄锐完毕,正好一锅端了!”

  说着转向斛律光:

  “还发现什么?”

  “还有这个。”斛律光从亲卫手中接过一个匣子。匣盖开启的瞬间,就连见惯珍宝的司马子如都倒吸一口凉气——他就算再见多识广,可也没见过这等架势啊!

  一整套完整的吐谷浑王玺!从调兵用的虎符到祭祀用的龙钮金印,足足十二方之多。

  真真正正的一国之重,尽在于此。

  侯景拿起最大的那方金印,在掌心掂了掂分量。印钮雕刻精细,笔画不凡。

  “慕容氏的国玺?”

  侯景将金印凑近火光,等看清底部篆刻的“弈世载昌,系绪干方”几个大字后,突然放声大笑:

  “好个慕容氏!区区西夷小国,也恁大的口气!”

  司马子如也是哈哈一笑:

  “此物若献与高王,足以证我等犁庭扫穴之功啊!”

  侯景连连颔首:“还是遵业想得周到。”他随手将金印抛给司马子如:

  “连同那些密档一并装箱,派重兵护送去高王中军。”顿了顿,又补充道:

  “咱的人手紧张,让阿史那土别另派五百狼骑沿途护卫,可别给弄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