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将长安城头的箭垛染成一片暗红。
寒风卷着枯叶掠过朱雀大街,刮得“宇文”大旗猎猎作响。
赵贵站在城楼上,手中紧紧攥着一封密信。
“吐谷浑王庭被付之一炬,慕容氏宗庙尽毁,侯景、斛律金等西线敌将已腾出手来,东边的贺六浑中军再无后顾之忧……”
一旁的达奚武声音发抖:
“咱们……咱们还守吗?”
“砰!”
赵贵突然暴起,拳头重重砸在城垛上,指节传来的剧痛让他骤然清醒,也击碎了最后一丝侥幸。
守?拿什么守?赵贵在心底冷笑,他能欺负江南那些绣花枕头,能打得萧渊明那个纨绔不敢露头。
可对面是贺六浑啊!那个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贺六浑!那个在六镇之乱时就已凶名赫赫的贺六浑!
他不觉得自己有那个本事。
开玩笑,黑獭都一战而溃了!
他要是真有和贺六浑掰手腕的能耐,他还至于到这个境地吗?
他转身望向城内——暮色中的长安城虽然被吐谷浑人劫掠了一次,可还是迅速恢复了往日繁华景象,酒肆的灯笼次第亮起,端的是大好梁园啊。
他突然想起家中地窖里那几箱从江南抢来的金珠,想起新纳的妾室还在温暖的厢房里等他。
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佩刀,一个完整的撤退计划已在脑中成形。
“赵兄你看!”
赫连达突然扯住他甲胄。顺着颤抖的手指望去,渭水北岸的官道上,一队玄甲骑兵正缓缓展开猩红大旗。
暮色中,那面绣着“夏”字的旗帜像团燃烧的鬼火,所过之处,沿途坞堡的烽燧接连熄灭。
“是贺六浑的先锋……”
赵贵喉结滚动,冰碴般的寒意顺着脊梁爬上来。
他认得那些骑兵的装束——马鞍上缠着红绸,这是刚刚渤海精骑的装束,如果所料不差,就应该是高敖曹了!
…………
尚书省偏殿的铜炉里,炭火噼啪爆出几点火星。
赵贵盯着案几上的沙盘,蜡黄的脸被火光映得忽明忽暗。沙盘里代表长安的陶俑已经倾倒,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赤色小旗——从潼关到蓝田,竟已插满高欢的势力标记。
不知不觉间,长安城已被团团围住
“事到如今,诸位还要自欺欺人么?”
他站起身,衣袖带翻茶盏,滚烫的茶水泼在沙盘上,将那些精心布置的标记冲得七零八落。
他撒气似的一把掀翻沙盘,陶土烧制的骊山模型摔得粉碎。
“看看这些战报!”他颤抖着抓起一叠染血的军情文书摔在案几上:
“潼关三日即破,蓝田守将开城投降,就连终南山里的坞堡都被连根拔起了!那些自诩铜墙铁壁的私兵,现在脑袋就挂在贺六浑的马鞍上!”
他的声音越来越尖利:
“那贺六浑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来打长安,就是要先把周围的钉子一颗颗拔干净!他是要先把屋子打扫干净再来做客!等他把长安围成孤城,我们连哭丧都找不到坟头了!”
话音未落,一个黑脸虬髯的壮汉猛地一脚踹翻身前的胡床,霍然站起。他脸色涨红,显然怒极,声音因激动而带着点含混的大舌头:
“赵将军!你……你这说的什么丧气话!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周王经营关中多年,长安城高池深,府库充盈,粮草足支一年!岂会因一时挫折就一朝尽丧?!况且——”
他刻意拔高音量,目光如炬般扫过殿内诸人的脸,尤其落在上首空悬的的一个位置,声震屋瓦:
“小主公虽在冲龄,可尚在长安!我等为人臣子,岂能未战先怯,弃主潜逃?!况且我们身受国恩,正当誓死效忠,与长安共存亡!只要上下一心,何愁守不住这巍巍帝阙啊!”
“呵呵!共存亡?誓死效忠?”
赵贵闻言,指向王罴,手指不住颤抖:
“王将军忠勇可嘉!可你告诉我,靠什么守?靠几岁的小主公披甲上阵,带领我们杀敌吗?!靠你王罴一身是胆,就能挡住高欢的千军万马吗?!”
他指着殿外方向,声音充满无力感:
“况且!如今长安城里,能战之兵还有多少?人心惶惶,士气低落,就凭我们眼下这点残兵败将,守得住这四面漏风的孤城吗?!王将军,你的忠心,只怕要白白葬送在这必死之地了!”
素来与赵贵同气连枝的达奚武立刻高声附和,语气带着几分不耐和讥诮:
“赵柱国所言极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王罴!你想做那青史留名的忠臣,想死守长安?那好,你自己留下便是!休要拉着满城军民为你殉葬!吾等还要保留一丝元气!”
“你!达奚武!你……”
王罴被这赤裸裸的讥讽气得浑身发抖,额上青筋暴起,但他本就不善言辞,一时竟被噎住,不知该如何驳斥这临阵脱逃的歪理。
就在主逃派与主战派剑拔弩张之际,房间内其他重臣也纷纷表态,分歧彻底公开化。
一向以透明人著称的挂职柱国元欣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开口,声音略带迟疑:
“赵柱国西撤凉州之议,固然是权宜之计,可……可放弃帝都,动摇国本,此例一开,恐天下离心啊。王将军所言固守,忠义可表,然……然眼下形势之危殆,确非空言忠义所能挽回。我……我以为,或可再遣死士突围求援?陇右、南秦或尚有勤王之师?”
他的态度明显摇摆,既不愿担弃城骂名,又对固守毫无信心,一番言语,将裱糊匠的本色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年轻气盛的王雄则霍然起身,站到了王罴身边,他目光灼灼,言辞激烈地反驳赵贵:
“赵柱国!未战先言走,岂是大丈夫所为?!高欢逆贼虽势大,然其千里奔袭,士卒疲惫,补给线漫长!长安城坚墙厚,军民尚有数十万之众!我等只需坚守待变,未必没有转机!凉州寇洛将军远水难救近火,一旦弃城西奔,军心民心瞬间溃散,途中必遭高欢铁骑追击,那才是真正的自蹈死地!不管你们如何,我是愿意同王将军一同死守长安,与城池共存亡!纵使血染城垣,亦不负周王知遇之恩!”
赵贵闻言,怒极反笑:
“好!好得很!尔等既要做大丈夫,要做忠臣烈士,我赵贵岂敢拦着?”
他猛地起身,甲胄铮然作响,目光如电般扫过堂上诸将——元欣犹疑不决,王雄怒目而视,王罴沉默不语。而其余诸将,或低头不语,或目光闪烁,竟无一人敢与他对视。
“长安城坚墙厚?”赵贵冷笑一声,声音里带着几分讥诮:
“若真是城坚墙厚,吐谷浑人是怎么进来的!军民数十万?那些民,他们是盼着贺六浑。还是盼着尔等?”
他大步走向堂外:
“贺六浑铁骑疲惫?补给线漫长?”
赵贵在门槛处顿住脚步,头也不回地嗤笑一声:
“王将军可知,高敖曹已率轻骑截断渭水粮道,斛律金更是已在陇山隘口布下伏兵?待其合围之势一成,莫说突围,便是插翅也难飞!”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刀,直刺王雄:
“尔等要死守,我不拦着!但凉州尚有寇洛将军一万精锐,河西诸部亦未全叛。我赵贵今日率本部西撤,也是为大局留一条后路!
尔等要做忠臣!可我赵贵也不是奸臣!”
言罢,他再不迟疑,大步迈出厅堂。
亲卫早已牵马候在阶下,见他出来,立刻递上缰绳。
“传令!”赵贵翻身上马,声音冷硬:
“全军轻装,今夜子时前务必出西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长安城头那面残破的“宇文”大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
“至于他们……”
他冷笑一声,声音低得只有身旁亲卫能听见:
“让他们为我们拖一拖时间,倒也不错!”
马蹄声渐远,消失在暮色之中。
寒风卷着枯叶掠过朱雀大街,刮得“宇文”大旗猎猎作响。
赵贵站在城楼上,手中紧紧攥着一封密信。
“吐谷浑王庭被付之一炬,慕容氏宗庙尽毁,侯景、斛律金等西线敌将已腾出手来,东边的贺六浑中军再无后顾之忧……”
一旁的达奚武声音发抖:
“咱们……咱们还守吗?”
“砰!”
赵贵突然暴起,拳头重重砸在城垛上,指节传来的剧痛让他骤然清醒,也击碎了最后一丝侥幸。
守?拿什么守?赵贵在心底冷笑,他能欺负江南那些绣花枕头,能打得萧渊明那个纨绔不敢露头。
可对面是贺六浑啊!那个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贺六浑!那个在六镇之乱时就已凶名赫赫的贺六浑!
他不觉得自己有那个本事。
开玩笑,黑獭都一战而溃了!
他要是真有和贺六浑掰手腕的能耐,他还至于到这个境地吗?
他转身望向城内——暮色中的长安城虽然被吐谷浑人劫掠了一次,可还是迅速恢复了往日繁华景象,酒肆的灯笼次第亮起,端的是大好梁园啊。
他突然想起家中地窖里那几箱从江南抢来的金珠,想起新纳的妾室还在温暖的厢房里等他。
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佩刀,一个完整的撤退计划已在脑中成形。
“赵兄你看!”
赫连达突然扯住他甲胄。顺着颤抖的手指望去,渭水北岸的官道上,一队玄甲骑兵正缓缓展开猩红大旗。
暮色中,那面绣着“夏”字的旗帜像团燃烧的鬼火,所过之处,沿途坞堡的烽燧接连熄灭。
“是贺六浑的先锋……”
赵贵喉结滚动,冰碴般的寒意顺着脊梁爬上来。
他认得那些骑兵的装束——马鞍上缠着红绸,这是刚刚渤海精骑的装束,如果所料不差,就应该是高敖曹了!
…………
尚书省偏殿的铜炉里,炭火噼啪爆出几点火星。
赵贵盯着案几上的沙盘,蜡黄的脸被火光映得忽明忽暗。沙盘里代表长安的陶俑已经倾倒,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赤色小旗——从潼关到蓝田,竟已插满高欢的势力标记。
不知不觉间,长安城已被团团围住
“事到如今,诸位还要自欺欺人么?”
他站起身,衣袖带翻茶盏,滚烫的茶水泼在沙盘上,将那些精心布置的标记冲得七零八落。
他撒气似的一把掀翻沙盘,陶土烧制的骊山模型摔得粉碎。
“看看这些战报!”他颤抖着抓起一叠染血的军情文书摔在案几上:
“潼关三日即破,蓝田守将开城投降,就连终南山里的坞堡都被连根拔起了!那些自诩铜墙铁壁的私兵,现在脑袋就挂在贺六浑的马鞍上!”
他的声音越来越尖利:
“那贺六浑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来打长安,就是要先把周围的钉子一颗颗拔干净!他是要先把屋子打扫干净再来做客!等他把长安围成孤城,我们连哭丧都找不到坟头了!”
话音未落,一个黑脸虬髯的壮汉猛地一脚踹翻身前的胡床,霍然站起。他脸色涨红,显然怒极,声音因激动而带着点含混的大舌头:
“赵将军!你……你这说的什么丧气话!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周王经营关中多年,长安城高池深,府库充盈,粮草足支一年!岂会因一时挫折就一朝尽丧?!况且——”
他刻意拔高音量,目光如炬般扫过殿内诸人的脸,尤其落在上首空悬的的一个位置,声震屋瓦:
“小主公虽在冲龄,可尚在长安!我等为人臣子,岂能未战先怯,弃主潜逃?!况且我们身受国恩,正当誓死效忠,与长安共存亡!只要上下一心,何愁守不住这巍巍帝阙啊!”
“呵呵!共存亡?誓死效忠?”
赵贵闻言,指向王罴,手指不住颤抖:
“王将军忠勇可嘉!可你告诉我,靠什么守?靠几岁的小主公披甲上阵,带领我们杀敌吗?!靠你王罴一身是胆,就能挡住高欢的千军万马吗?!”
他指着殿外方向,声音充满无力感:
“况且!如今长安城里,能战之兵还有多少?人心惶惶,士气低落,就凭我们眼下这点残兵败将,守得住这四面漏风的孤城吗?!王将军,你的忠心,只怕要白白葬送在这必死之地了!”
素来与赵贵同气连枝的达奚武立刻高声附和,语气带着几分不耐和讥诮:
“赵柱国所言极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王罴!你想做那青史留名的忠臣,想死守长安?那好,你自己留下便是!休要拉着满城军民为你殉葬!吾等还要保留一丝元气!”
“你!达奚武!你……”
王罴被这赤裸裸的讥讽气得浑身发抖,额上青筋暴起,但他本就不善言辞,一时竟被噎住,不知该如何驳斥这临阵脱逃的歪理。
就在主逃派与主战派剑拔弩张之际,房间内其他重臣也纷纷表态,分歧彻底公开化。
一向以透明人著称的挂职柱国元欣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开口,声音略带迟疑:
“赵柱国西撤凉州之议,固然是权宜之计,可……可放弃帝都,动摇国本,此例一开,恐天下离心啊。王将军所言固守,忠义可表,然……然眼下形势之危殆,确非空言忠义所能挽回。我……我以为,或可再遣死士突围求援?陇右、南秦或尚有勤王之师?”
他的态度明显摇摆,既不愿担弃城骂名,又对固守毫无信心,一番言语,将裱糊匠的本色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年轻气盛的王雄则霍然起身,站到了王罴身边,他目光灼灼,言辞激烈地反驳赵贵:
“赵柱国!未战先言走,岂是大丈夫所为?!高欢逆贼虽势大,然其千里奔袭,士卒疲惫,补给线漫长!长安城坚墙厚,军民尚有数十万之众!我等只需坚守待变,未必没有转机!凉州寇洛将军远水难救近火,一旦弃城西奔,军心民心瞬间溃散,途中必遭高欢铁骑追击,那才是真正的自蹈死地!不管你们如何,我是愿意同王将军一同死守长安,与城池共存亡!纵使血染城垣,亦不负周王知遇之恩!”
赵贵闻言,怒极反笑:
“好!好得很!尔等既要做大丈夫,要做忠臣烈士,我赵贵岂敢拦着?”
他猛地起身,甲胄铮然作响,目光如电般扫过堂上诸将——元欣犹疑不决,王雄怒目而视,王罴沉默不语。而其余诸将,或低头不语,或目光闪烁,竟无一人敢与他对视。
“长安城坚墙厚?”赵贵冷笑一声,声音里带着几分讥诮:
“若真是城坚墙厚,吐谷浑人是怎么进来的!军民数十万?那些民,他们是盼着贺六浑。还是盼着尔等?”
他大步走向堂外:
“贺六浑铁骑疲惫?补给线漫长?”
赵贵在门槛处顿住脚步,头也不回地嗤笑一声:
“王将军可知,高敖曹已率轻骑截断渭水粮道,斛律金更是已在陇山隘口布下伏兵?待其合围之势一成,莫说突围,便是插翅也难飞!”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刀,直刺王雄:
“尔等要死守,我不拦着!但凉州尚有寇洛将军一万精锐,河西诸部亦未全叛。我赵贵今日率本部西撤,也是为大局留一条后路!
尔等要做忠臣!可我赵贵也不是奸臣!”
言罢,他再不迟疑,大步迈出厅堂。
亲卫早已牵马候在阶下,见他出来,立刻递上缰绳。
“传令!”赵贵翻身上马,声音冷硬:
“全军轻装,今夜子时前务必出西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长安城头那面残破的“宇文”大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
“至于他们……”
他冷笑一声,声音低得只有身旁亲卫能听见:
“让他们为我们拖一拖时间,倒也不错!”
马蹄声渐远,消失在暮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