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上前一步:
“元娘子?”
冯翊公主没有回应,只是怔怔望着自己染血的双手。月光穿过飘散的灰烬,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阴影。
“来人!送元娘子回营!”
两名亲卫上前搀扶,公主却猛地挣开,踉跄着扑向祭台边缘。
她抓起一把带雪的泥土,狠狠按在自己脸上,喉间发出含糊不清的呜咽。雪粒混着血水从指缝间溢出,在她惨白的皮肤上划出诡异的纹路。
“让她静一静。”
侯景摆摆手,转身走向阿史那土别。
草原首领正盯着那位方才状若疯癫女子的背影出神。
见侯景走来,他连忙抚胸行礼:
“都督神威!此战之后,吐谷浑百年基业尽毁,我阿史那部愿永世追随高王!”
侯景大笑,拍了拍对方肩甲:
“首领也是劳苦功高,我岂能不知!”
他指向堆积如山的战利品:
“这些金银器皿、丝绸锦缎,首领可挑选两成,作为本次儿郎们的赏物!”
阿史那土别眼中精光暴射,却又强自按捺:
“这如何使得……”
“使得!使得!”
侯景揽住他肩膀,压低声音:
“不过那些笨重的铜铁器物,我已命人先行装车——都是些粗笨家伙,首领带着反倒累赘。”
阿史那土别不疑有他,连连点头。
侯景嘴角微勾,余光瞥见司马子如正在远处清点几十辆盖着油布的牛车。那些车上装的,正是从吐谷浑王宫秘库中起出的铜锭、铁器和——最重要的青海盐铁分布图。
“报——!”
斥候疾奔而来:
“东北角发现吐谷浑残兵,正往白兰山方向逃窜!”
阿史那土别当即开口:
“我带两千儿郎去追!”
侯景先是点头称是,而后像是想到了什么,又开口唤来斛律光。
银甲小将应声出列:
“末将在!”
“你率五百精骑随阿史那首领前去追击,务必全歼!”
顿了顿,他若有所指的加了一句:
“除恶务尽,务必要不留后患!”
“得令!”斛律光翻身上马。
侯景目送他离去,突然转向后方已经等待许久的亲卫,眼中寒芒乍现:
“开始吧!”
吐谷浑王陵依山而建,巨石垒砌的墓道在火光中泛着青冷的光。
十几名壮汉抡起铁锤,砸向封墓的玄武岩。
“咚——!”
闷响回荡在雪原上,侯景负手而立,看着兵士们如蚁群般涌向陵墓,嘴角不由浮现一丝笑意。
有人用铁钎撬开石缝,有人往缝隙里灌水——寒冬腊月,这水过不久就会结冰膨胀。
“都督……”
司马子如不知何时来到身侧,欲言又止。
侯景知道他想说什么。
掘人祖坟,断子绝孙,这可不是什么仁义之师的做派。
“遵业啊”,他声音低沉,带着几分讥诮:
“这等遭天谴的勾当,我不做,难道要高王来做么?”
司马子如呼吸一滞,只见侯景突然暴起,夺过亲卫手中火把狠狠掷向墓门。
燃烧的松脂在玄武岩上炸开绚丽的火花,他转身时,司马子如分明看见他眼中跳动的不是火光,而是某种更可怕的疯狂。
“今日我就是要犁其庭!扫其穴!”
他一把揪住司马子如的衣领,力道大得几乎要将对方提离地面:
“不仅要掘他祖坟,更要灭其苗裔!”
他将司马子如拽到墓门前:
“让草原各部都看清楚……”
声音陡然转厉:
“犯我中原者,
虽远必诛!
虽强必戮!
虽众必屠!”
最后一个“屠”字方一出口,一块封门石轰然倒塌,露出黑黝黝的墓道。
侯景仰天大笑:
“兄弟们,进去搬!”
…………
三日后,青海湖畔。
侯景蹲下身,掬起一捧湖水。
水质清冽,掌纹间游动着细小的冰晶。远处雪山倒映湖中,宛如天神搁置的一面铜镜。
“大都督,石匠已准备好了。”
司马子如牵来“铁象”,马鞍上挂着一柄从吐谷浑可汗棺中取出的金刀。
侯景起身,湖水从指缝间漏尽。他望向湖岸那块突兀的黑色巨岩——那是方圆百里最高的一块石头了。
“当年霍嫖姚封狼居胥,也不过如此吧?”
侯景轻笑,翻身上马。
马蹄踏碎薄冰,惊起几只水鸟。石匠是随军的晋阳老人,此刻正用铁凿在岩面上比划。见侯景到来,连忙跪地行礼。
“遵业!”侯景勒住战马,远远便高声询问:
“刻文写好了么?”
司马子如深深一揖:
“回禀都督,刻文已然拟就!”
他小心翼翼地展开一份绢帛,深吸一口气,朗声诵读起来:
“惟武定二年冬十二月,有魏大都督侯景,膺受王略,纳于大麓,秉钺专征,肃清荒服。”
他的声音起初还带着文人特有的抑扬顿挫,但随着内容渐入佳境,语调愈发激昂:
“乃与持节将军司马子如、斛律光等,整军河源,扬威陇右。熊罴之旅,千数之众。乃逾积石,临洮水,穿湟峡,度星岭,斩叛酋以衅鼓,血顽虏而染锷。
于是六军奋击,疾风席卷,烟尘尽散,边患肃清。
是以寇垒倾颓,丑类殄灭,振旅凯旋,按图考迹,尽收险塞。
又越赤岭,跨青海,登西倾,蹑慕容之窟穴,焚伏俟之王庭。
上以摅高王之宿憾,扬天威于遐荒;下以固蛮服之藩篱,拓西陲之疆宇。
斯所谓一征而边尘靖,暂劳而远裔安者也。
遂刊玄石,铭勒殊勋。
其辞曰:
铄王师兮伐西戎,
剿凶逆兮靖边烽。
远征迈兮绝险道,
铭功业兮高山崇。
威远扬兮安疆域,
光帝业兮万世隆。”
侯景听完,很是出神了一会儿,半晌之后才悠悠道:
“原来我侯万景,也是能被勒石记功的人么?”
记忆蜂拥而来,他仿佛又看见了那个在怀朔城头瑟瑟发抖的无名小卒,穿着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衫,跟着贺六浑冲锋的时候连副像样的皮甲都凑不齐;
看见了校场上那个被世家子弟嘲笑的边军糙汉,只能把屈辱和着烈酒咽下喉咙。
那时的他,只能攥着生锈的长矛,在箭雨中拼命向前,用血肉之躯为世家子弟们铺就功名路。
多年来转战千里,多少同袍埋骨他乡,多少誓言散作云烟。可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那些曾经嘲笑他粗鄙的世家子弟,如今安在哉?
他这样一个无名小卒,原来也有能让史官提笔记载的一天么?
“元娘子?”
冯翊公主没有回应,只是怔怔望着自己染血的双手。月光穿过飘散的灰烬,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阴影。
“来人!送元娘子回营!”
两名亲卫上前搀扶,公主却猛地挣开,踉跄着扑向祭台边缘。
她抓起一把带雪的泥土,狠狠按在自己脸上,喉间发出含糊不清的呜咽。雪粒混着血水从指缝间溢出,在她惨白的皮肤上划出诡异的纹路。
“让她静一静。”
侯景摆摆手,转身走向阿史那土别。
草原首领正盯着那位方才状若疯癫女子的背影出神。
见侯景走来,他连忙抚胸行礼:
“都督神威!此战之后,吐谷浑百年基业尽毁,我阿史那部愿永世追随高王!”
侯景大笑,拍了拍对方肩甲:
“首领也是劳苦功高,我岂能不知!”
他指向堆积如山的战利品:
“这些金银器皿、丝绸锦缎,首领可挑选两成,作为本次儿郎们的赏物!”
阿史那土别眼中精光暴射,却又强自按捺:
“这如何使得……”
“使得!使得!”
侯景揽住他肩膀,压低声音:
“不过那些笨重的铜铁器物,我已命人先行装车——都是些粗笨家伙,首领带着反倒累赘。”
阿史那土别不疑有他,连连点头。
侯景嘴角微勾,余光瞥见司马子如正在远处清点几十辆盖着油布的牛车。那些车上装的,正是从吐谷浑王宫秘库中起出的铜锭、铁器和——最重要的青海盐铁分布图。
“报——!”
斥候疾奔而来:
“东北角发现吐谷浑残兵,正往白兰山方向逃窜!”
阿史那土别当即开口:
“我带两千儿郎去追!”
侯景先是点头称是,而后像是想到了什么,又开口唤来斛律光。
银甲小将应声出列:
“末将在!”
“你率五百精骑随阿史那首领前去追击,务必全歼!”
顿了顿,他若有所指的加了一句:
“除恶务尽,务必要不留后患!”
“得令!”斛律光翻身上马。
侯景目送他离去,突然转向后方已经等待许久的亲卫,眼中寒芒乍现:
“开始吧!”
吐谷浑王陵依山而建,巨石垒砌的墓道在火光中泛着青冷的光。
十几名壮汉抡起铁锤,砸向封墓的玄武岩。
“咚——!”
闷响回荡在雪原上,侯景负手而立,看着兵士们如蚁群般涌向陵墓,嘴角不由浮现一丝笑意。
有人用铁钎撬开石缝,有人往缝隙里灌水——寒冬腊月,这水过不久就会结冰膨胀。
“都督……”
司马子如不知何时来到身侧,欲言又止。
侯景知道他想说什么。
掘人祖坟,断子绝孙,这可不是什么仁义之师的做派。
“遵业啊”,他声音低沉,带着几分讥诮:
“这等遭天谴的勾当,我不做,难道要高王来做么?”
司马子如呼吸一滞,只见侯景突然暴起,夺过亲卫手中火把狠狠掷向墓门。
燃烧的松脂在玄武岩上炸开绚丽的火花,他转身时,司马子如分明看见他眼中跳动的不是火光,而是某种更可怕的疯狂。
“今日我就是要犁其庭!扫其穴!”
他一把揪住司马子如的衣领,力道大得几乎要将对方提离地面:
“不仅要掘他祖坟,更要灭其苗裔!”
他将司马子如拽到墓门前:
“让草原各部都看清楚……”
声音陡然转厉:
“犯我中原者,
虽远必诛!
虽强必戮!
虽众必屠!”
最后一个“屠”字方一出口,一块封门石轰然倒塌,露出黑黝黝的墓道。
侯景仰天大笑:
“兄弟们,进去搬!”
…………
三日后,青海湖畔。
侯景蹲下身,掬起一捧湖水。
水质清冽,掌纹间游动着细小的冰晶。远处雪山倒映湖中,宛如天神搁置的一面铜镜。
“大都督,石匠已准备好了。”
司马子如牵来“铁象”,马鞍上挂着一柄从吐谷浑可汗棺中取出的金刀。
侯景起身,湖水从指缝间漏尽。他望向湖岸那块突兀的黑色巨岩——那是方圆百里最高的一块石头了。
“当年霍嫖姚封狼居胥,也不过如此吧?”
侯景轻笑,翻身上马。
马蹄踏碎薄冰,惊起几只水鸟。石匠是随军的晋阳老人,此刻正用铁凿在岩面上比划。见侯景到来,连忙跪地行礼。
“遵业!”侯景勒住战马,远远便高声询问:
“刻文写好了么?”
司马子如深深一揖:
“回禀都督,刻文已然拟就!”
他小心翼翼地展开一份绢帛,深吸一口气,朗声诵读起来:
“惟武定二年冬十二月,有魏大都督侯景,膺受王略,纳于大麓,秉钺专征,肃清荒服。”
他的声音起初还带着文人特有的抑扬顿挫,但随着内容渐入佳境,语调愈发激昂:
“乃与持节将军司马子如、斛律光等,整军河源,扬威陇右。熊罴之旅,千数之众。乃逾积石,临洮水,穿湟峡,度星岭,斩叛酋以衅鼓,血顽虏而染锷。
于是六军奋击,疾风席卷,烟尘尽散,边患肃清。
是以寇垒倾颓,丑类殄灭,振旅凯旋,按图考迹,尽收险塞。
又越赤岭,跨青海,登西倾,蹑慕容之窟穴,焚伏俟之王庭。
上以摅高王之宿憾,扬天威于遐荒;下以固蛮服之藩篱,拓西陲之疆宇。
斯所谓一征而边尘靖,暂劳而远裔安者也。
遂刊玄石,铭勒殊勋。
其辞曰:
铄王师兮伐西戎,
剿凶逆兮靖边烽。
远征迈兮绝险道,
铭功业兮高山崇。
威远扬兮安疆域,
光帝业兮万世隆。”
侯景听完,很是出神了一会儿,半晌之后才悠悠道:
“原来我侯万景,也是能被勒石记功的人么?”
记忆蜂拥而来,他仿佛又看见了那个在怀朔城头瑟瑟发抖的无名小卒,穿着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衫,跟着贺六浑冲锋的时候连副像样的皮甲都凑不齐;
看见了校场上那个被世家子弟嘲笑的边军糙汉,只能把屈辱和着烈酒咽下喉咙。
那时的他,只能攥着生锈的长矛,在箭雨中拼命向前,用血肉之躯为世家子弟们铺就功名路。
多年来转战千里,多少同袍埋骨他乡,多少誓言散作云烟。可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那些曾经嘲笑他粗鄙的世家子弟,如今安在哉?
他这样一个无名小卒,原来也有能让史官提笔记载的一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