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老碑会说话,刀从土里爬-《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

  月光如水银泻地,将整座荒山古庙浸泡在一片清冷孤寂之中。

  关兴的目光落在那块饱经风霜的残碑上,碑文在月色下若隐若现,仿佛是岁月留下的叹息。

  他缓缓走近,一种莫名的牵引力让他伸出了手,指尖带着一丝迟疑,轻轻触碰上那冰冷粗糙的石面。

  就在指尖与石纹相接的刹那,关兴只觉神识被一股无可抗拒的巨力猛地拽入深渊。

  周遭的虫鸣、风声、月光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与冲天而起的火光。

  他发现自己正站在一片尸山血海之上,脚下是泥泞的土地,混杂着鲜血与碎肉。

  千军万马如黑色的潮水,在狭长的山谷中疯狂冲撞,断裂的旗帜在烈火中燃烧,折断的刀枪遍布视野的每一个角落。

  这里是麦城,是英雄末路的绝地。

  他的视线被一个身影牢牢锁住。

  那是一名无名小卒,身上的残甲早已被鲜血染透,右手齐腕而断,狰狞的断骨刺破皮肉。

  可他的左手,却依然像铁钳般死死攥着半截刀柄。

  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在泥泞中向前爬行,每一下挪动都带出一道长长的血痕。

  他爬了十步,终于来到一处稍显干净的土坡,用尽全身力气,将那半截刀柄狠狠插进了脚下的土地。

  他抬起头,布满血污的脸庞正对着关兴所在的方向,喉咙里发出嘶哑如破风箱般的嘶吼:“……后来人……替我……再出一刀!”

  话音未落,天空中传来尖锐的破风声,密集的箭雨如乌云盖顶,瞬间将他瘦弱的身躯贯穿。

  他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闷哼,身体便重重地倒下,唯有那只插进土里的断刀,在火光映照下,固执地挺立着。

  关兴猛地抽回手,仿佛被灼伤一般,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他大口喘息着,心脏狂跳不止。

  眼前依旧是那座寂静的古庙,清冷的月光,以及那块沉默的残碑。

  他再次看向碑面,方才看到的模糊字迹已经彻底隐去,仿佛从未出现过。

  但他的右手掌心,那枚沉寂已久的“道源印记”却正微微发烫,像是在回应着什么。

  这绝非幻觉。

  关兴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盘膝在残碑前坐下,闭上双眼,将心神沉入丹田。

  一股凝练如实质的刀意从他身上升腾而起,无形无质,却比真正的刀锋更加锐利。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缕刀意探入面前的碑体,像一根最精细的探针,感知着石碑内部的秘密。

  刀意所及之处,一片混沌。

  但在这混沌之中,他感知到了一丝微弱至极的灵性。

  这灵性既非妖物的邪气,也非鬼魂的阴冷,而是一种纯粹、悲壮、不甘的执念。

  无数个相似的执念汇聚在一起,沉眠了千年之久。

  直到不久前,庙后那棵青鳞树的根须如地龙般蔓延至此,汲取地脉精华的同时,也无意中触动了这股沉睡的意志,将其从千年的长眠中唤醒了微弱的一丝。

  碑灵无法言语,它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方式,向关兴传递着一幅幅破碎的画面。

  画面里,一个个战死的士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做出了与那无名小卒同样的选择——将自己断裂的兵器插进脚下的土地。

  每一柄被插进土中的刀,每一杆折断的枪,都是一个未能实现的誓愿,一声未能吼出的呐喊。

  他们不求留名,不求往生,只求这不屈的意志,能有人继承。

  关兴缓缓睁开眼,眸中闪过一丝明悟,也有一丝沉重的悲悯。

  他明白了。

  这座碑,便是这片战场所有亡魂的墓碑,是他们不屈意志的凝聚体。

  次日黎明,天光乍破。

  关兴站起身,从怀中取出一块巴掌大小的青色金属碎片。

  碎片边缘锋利无比,表面隐有龙鳞纹路,正是他那柄“青龙偃月刀”的残片。

  他走到残碑前,将碎片小心翼翼地嵌入碑顶一道最深的裂痕之中,尺寸竟是严丝合缝。

  做完这一切,他再次盘膝而坐,双手结印,以自身精纯的刀意为引,将掌心“道源印记”中储存的一缕与碑灵共鸣的力量,如同涓涓细流般,缓缓注入碑体。

  刹那间,整座残碑发出了低沉的轰鸣,仿佛沉睡的巨兽被唤醒。

  那道被嵌入碎片的裂痕中,泛起了青金色的光芒,光芒沿着碑身的裂纹迅速蔓延,如金色的蛛网般覆盖了整个碑面。

  紧接着,整座荒山都开始轻微震动,自地底深处,传来一阵阵如同心脏脉搏般的闷响,一声强过一声。

  这股奇异的脉动持续了整整七日。

  七日后,异象终于发生。

  以古庙为中心,方圆十里之内,所有被遗弃在泥土、山涧、草丛中的古老兵器残骸,竟在同一时刻自发地颤动起来。

  它们表面的锈迹如同干枯的泥块般剥落,露出内里流淌着星辉般纹路的金属本体。

  凡是曾在战场上饮过鲜血的兵器,无论多么残破,都在这一刻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化为一颗颗沉睡的“刀种”,静待召唤。

  又过了三日,一个牧童哼着小调,赶着一群肥硕的山羊路过山脚下的草坡。

  忽然,草丛中窜出一头吊睛白额的野狼,绿油油的眼睛死死盯着羊群,发出一声低吼。

  羊群顿时炸了锅,四散奔逃。

  牧童吓得脸色惨白,慌乱之中,他看到了脚边露出的半截锈迹斑斑的刀身,也来不及多想,一把抓起,胡乱地挥舞着,试图吓退野狼。

  就在他握住刀柄的一瞬间,那半截锈刀的刀身骤然亮起一道微光。

  下一刻,牧童脚下的土地传来剧烈的共鸣,仿佛有什么东西要破土而出。

  野狼察觉到危险,警惕地停下脚步,喉咙里发出威胁的呜咽声。

  说时迟那时快,四周的泥土猛地翻涌爆开,数十柄样式各异的古刀、断剑、残枪从地下呼啸而出,悬浮在牧童的周围,刀尖一致对外,形成一个密不透风的刀阵。

  每一柄兵器上都散发着冰冷的杀意,仿佛是无形的英魂苏醒,正在拱卫着它们选中的人。

  野狼被这股惊天动地的气势吓得魂飞魄散,夹着尾巴哀嚎一声,头也不回地逃进了密林。

  刀阵并没有追击,只是静静地悬浮了片刻,待危险远去,又缓缓地、无声地沉回土中,地面恢复了原样,只留下那个目瞪口呆、手里还握着半截锈刀的牧童。

  山巅之上,关兴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终于明白,他所做的并非只是唤醒亡魂,而是将他们的意志与这片土地彻底融为了一体。

  从此以后,武道已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修行,而是这片土地的呼吸,是每一个心怀不屈的凡人,都能借用的力量。

  当夜,月色依旧。

  关兴正准备离开,那座经历了七日蜕变的残碑,忽然再次发出低沉的嗡鸣。

  这一次,碑面上浮现出的不再是破碎的画面,而是清晰的、带着沧桑气息的字迹:“……你不该回来。”

  关兴眉头微皱,他能感觉到,这质问并非来自那些士卒的执念,而是来自一个更古老、更核心的存在。

  他沉声回应:“我本无意归来。”

  碑文变幻,质问变得更加锐利:“你已非守道者,为何还握刀?”

  这个问题仿佛一柄重锤,狠狠敲击在关兴的心头。

  他沉默了许久,目光扫过这片浸透了鲜血与不甘的土地,最终,他缓缓抬起头,眼神平静而坚定地回答:“若我不握,谁来证明他们曾不肯低头?”

  话音刚落,整座残碑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随后轰然崩塌,化作一地碎石。

  千年的执念仿佛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终的解脱,烟消云散。

  然而,在碎石堆的中心,却留存着一块青玉质地的残片,约莫掌心大小,其上用古老的篆文,刻着一个极小的“羽”字。

  关兴弯腰拾起那块玉片,就在指尖触碰到玉片的瞬间,他心中猛地一动,一股熟悉到让他灵魂都为之战栗的气息,如电光火石般一闪而逝。

  那感觉,仿佛有人在遥远的天地尽头,隔着无尽时空,对他发出了一声若有若无的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