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帐暖:未凉的人心
阿依娜掀帐篷帘时,檐角垂落的柳絮被风卷着扑进来,沾了她一肩。暖风裹着草木的潮气漫进来,把也平手里的草药吹得乱晃——她正蹲在炭盆边捣药,石臼里的当归片碎了一地,见阿依娜进来,忙把药杵往石臼里一按:“姐姐怎么来了?陛下那边……”
“别问。”阿依娜解着盔甲的系带,甲片撞得“哐当”响,“张辅,你带三百亲卫去清点寒山寺的尸体,按军规造册,死者家属都记下来,后续的抚恤金从内帑里拨;穆亚娜,你去查账册上那些名字,和都察院的人对接,一个都别漏。”
张辅和穆亚娜应声出去,帐篷里只剩也平、阿娅、苏和还有坐在毡垫上缝小衣的琪亚娜。她挺着五个月的肚子,指尖捏着根细针,把青布缝成虎头鞋的样子,针脚歪歪扭扭的,却透着股认真劲儿。听见动静抬头时,眼里还带着点刚从针线活里抽离的茫然。
“姐姐这是怎么了?盔甲都没卸就进来了。”琪亚娜放下针线,扶着肚子想站起来,被阿依娜按住了。
阿依娜的手还带着外面的暖意,触到琪亚娜额头时,她微怔了一下。阿依娜忽然想起三年前,琪亚娜刚从安徽老家被接进宫,也是这样怯生生的,见了朱祁钰就脸红,手里总攥着块绣了一半的帕子,帕角还沾着家乡的灶灰。
“你男人在大雄宝殿里,”阿依娜的声音软下来,带着点恳求,“他把自己锁在里面,说想静静。地上……地上都是尸体,他刚才看了,怕是熬不住了。”
琪亚娜捏着针线的手顿住了。她知道朱祁钰的性子,看着硬,其实心细得很。当年北京保卫战,他夜里巡营,见哨兵冻得发抖,把自己的狐裘脱下来裹在小兵身上,回来冻得发烧,还嘴硬说“一点风寒”。也平那时在御药房当值,说陛下咳得整晚没睡,却不许外传。
“我知道了。”她慢慢把虎头鞋放进竹篮,动作轻柔得像怕惊醒什么,“姐姐放心,我去看看。”
“你当心肚子。”阿依娜又叮嘱了句,见琪亚娜点头,才转身去卸盔甲。甲片落地的声音里,她听见也平给阿娅递了个眼神——她们都知道,这宫里能让朱祁钰听进去话的,除了于谦,就只有这个总带着点乡音的安徽姑娘了。也平低头往药里添了把甘草,心里想着,等会儿得把凉汤备好,陛下和娘娘回来怕是要渴了。
琪亚娜掀开帐篷帘时,日头正暖。寒山寺的飞檐上缠着新抽的紫藤,紫花垂落像串铃铛。她没让侍女跟着,自己扶着墙根慢慢走,布鞋踩在落英上,簌簌作响。风卷着花香拂过脸颊,有点痒,倒让她想起小时候在安徽乡下,暮春跟着娘去田埂摘蚕豆,娘说“花开得盛,秋里豆荚才饱满”。
快到大雄宝殿时,听见里面传来响动。不是哭,也不是骂,是很轻的、像是什么东西被碰倒的声音。她想起昨天给朱祁钰塞纸条时,他正趴在案上看《三国志》,下巴抵着书页,睫毛在眼下投出片阴影,像个没睡醒的学生。也平那会儿进来送药,还悄声跟她说“陛下这几日都没睡好”。
“朱祁钰?”她站在殿门外,声音不高,带着点安徽口音的软,“我来给你送点心了,是你爱吃的梅干菜扣肉包,我让小厨房热过了。也平说你胃寒,特意让她们多蒸了一刻钟。”
里面没动静。
她又敲了敲门,指尖触到微温的木门,想起他第一次带她去安徽老家,站在祠堂里说“以后这也是你的家”。那时他刚打赢北京保卫战,身上还带着硝烟味,眼里的光却比盔甲还亮。也平跟着去了,在祠堂角落帮着烧火,说“陛下见了娘娘老家的灶台,眼睛都直了”。
“我知道你累了,”琪亚娜的声音有点发颤,肚子里的孩子踢了她一下,她扶着肚子笑了笑,“地上凉,你别总坐着。我给你带了件薄披风,是娘去年给你缝的,你忘啦?你说安徽的苎麻透气,比宫里的锦缎实在。也平说这披风里加了薄荷,能祛暑。”
殿门“咔哒”一声开了道缝,露出朱祁钰发红的眼睛。他头发乱着,盔甲卸在地上,素色的常服沾了点香灰,看见琪亚娜时,愣住了。
“你怎么来了?日头这么毒。”他想伸手去扶,又想起自己手上可能沾着血,缩了回去。
琪亚娜没管这些,径直走进来,把食盒放在案上。掀开盖子时,热气裹着肉香漫出来,她拿起一个包子递过去:“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我知道你看了那些尸体心里不好受,可你得撑着啊,你不撑着,我和孩子怎么办?那些等着抚恤金的家属怎么办?也平还等着给你开新药方呢。”
朱祁钰盯着包子,忽然想起那年在安徽老家,她娘蒸了一笼梅干菜扣肉包,他吃了三个,琪亚娜坐在旁边笑,说“慢点吃,锅里还有”。也平蹲在灶门口添柴,火光映得她脸红红的,像个熟透的苹果。
“我是不是很没用?”他接过包子,没吃,就那么捏着,“石亨说军饷拖了半年,我知道,可我总说‘先平叛’,结果……”
“谁说你没用?”琪亚娜打断他,伸手擦掉他脸上的灰,动作自然得像做了千百遍,“那年北京城下,你站在城楼上,手里攥着箭,说‘有我在,北京就不会破’,那时候你多厉害啊。现在这点事,算什么?也平常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国跟治病一样,哪能急得来?”
她扶着肚子,慢慢在他身边坐下,离那些尸体远远的,却没露出半分怕意。“地上这些人,是为了护着咱们才没的,你得让他们走得安心。他们的家人,你得安顿好;石亨那些账册,你得查清楚,别让更多人受苦。这才是你该做的,不是吗?”
朱祁钰咬了口包子,梅干菜的咸香混着肉味在嘴里散开,烫得他眼眶发热。他忽然想起琪亚娜刚怀孕时,夜里腿抽筋,他笨手笨脚地给她揉腿,她疼得眼泪直流,还笑着说“等孩子生下来,让他给你捶背”。也平端着安神汤进来,见这情景,悄悄退了出去,还贴心地带上了门。
“你怎么总能找到话说?”他低声问,声音里带着点哽咽。
“因为我是你媳妇啊。”琪亚娜靠在他肩上,肚子贴着他的胳膊,“我娘说,男人有时候就像个孩子,累了就得哄哄。你看你,连司马懿都不怕,还怕这点坎儿?也平说你这几日脉相乱,再熬下去该受不住了。”
朱祁钰笑了,笑声里带着泪。他把剩下的包子塞进嘴里,慢慢嚼着,忽然觉得那点支撑他走过土木堡、走过北京保卫战的力气,又回来了。
日头正盛,大雄宝殿的门敞着道缝,把外面的天光放进来,落在琪亚娜的布鞋上,也落在朱祁钰攥着包子的手上。
远处,穆亚娜带着人查账册的脚步声渐渐近了,张辅清点尸体的吆喝声被暖风筛过,也变得清晰起来。也平大概在帐篷里晾好了酸梅汤,风里似乎都飘着点梅子的清酸味。
朱祁钰望着那些忙碌的身影,忽然明白过来——所谓江山,从来不是冰冷的龙椅和账册,是梅干菜扣肉包的热气,是虎头鞋上的针脚,是也平药臼里的薄荷香,是这些在春光里还想着往前走的人。
他轻轻握住琪亚娜的手,她的手暖暖的,像揣着团火。
“走吧,”他站起身,把披风披在她肩上,“咱们回去,我给你煮碗面。也平说你这几日想吃酸的,我让厨房备了酸菜。”
琪亚娜笑着点头,扶着他的胳膊慢慢往外走。阳光落在他们发间,金闪闪的,像极了那年安徽老家,他送她回家时,洒在两人肩头的春光。也平站在帐篷门口望着,见他们过来,忙掀起帘子,帐篷里的凉意一下子涌了出来,裹着药香和酸梅汤的清爽,把暑气挡在了外面。
阿依娜掀帐篷帘时,檐角垂落的柳絮被风卷着扑进来,沾了她一肩。暖风裹着草木的潮气漫进来,把也平手里的草药吹得乱晃——她正蹲在炭盆边捣药,石臼里的当归片碎了一地,见阿依娜进来,忙把药杵往石臼里一按:“姐姐怎么来了?陛下那边……”
“别问。”阿依娜解着盔甲的系带,甲片撞得“哐当”响,“张辅,你带三百亲卫去清点寒山寺的尸体,按军规造册,死者家属都记下来,后续的抚恤金从内帑里拨;穆亚娜,你去查账册上那些名字,和都察院的人对接,一个都别漏。”
张辅和穆亚娜应声出去,帐篷里只剩也平、阿娅、苏和还有坐在毡垫上缝小衣的琪亚娜。她挺着五个月的肚子,指尖捏着根细针,把青布缝成虎头鞋的样子,针脚歪歪扭扭的,却透着股认真劲儿。听见动静抬头时,眼里还带着点刚从针线活里抽离的茫然。
“姐姐这是怎么了?盔甲都没卸就进来了。”琪亚娜放下针线,扶着肚子想站起来,被阿依娜按住了。
阿依娜的手还带着外面的暖意,触到琪亚娜额头时,她微怔了一下。阿依娜忽然想起三年前,琪亚娜刚从安徽老家被接进宫,也是这样怯生生的,见了朱祁钰就脸红,手里总攥着块绣了一半的帕子,帕角还沾着家乡的灶灰。
“你男人在大雄宝殿里,”阿依娜的声音软下来,带着点恳求,“他把自己锁在里面,说想静静。地上……地上都是尸体,他刚才看了,怕是熬不住了。”
琪亚娜捏着针线的手顿住了。她知道朱祁钰的性子,看着硬,其实心细得很。当年北京保卫战,他夜里巡营,见哨兵冻得发抖,把自己的狐裘脱下来裹在小兵身上,回来冻得发烧,还嘴硬说“一点风寒”。也平那时在御药房当值,说陛下咳得整晚没睡,却不许外传。
“我知道了。”她慢慢把虎头鞋放进竹篮,动作轻柔得像怕惊醒什么,“姐姐放心,我去看看。”
“你当心肚子。”阿依娜又叮嘱了句,见琪亚娜点头,才转身去卸盔甲。甲片落地的声音里,她听见也平给阿娅递了个眼神——她们都知道,这宫里能让朱祁钰听进去话的,除了于谦,就只有这个总带着点乡音的安徽姑娘了。也平低头往药里添了把甘草,心里想着,等会儿得把凉汤备好,陛下和娘娘回来怕是要渴了。
琪亚娜掀开帐篷帘时,日头正暖。寒山寺的飞檐上缠着新抽的紫藤,紫花垂落像串铃铛。她没让侍女跟着,自己扶着墙根慢慢走,布鞋踩在落英上,簌簌作响。风卷着花香拂过脸颊,有点痒,倒让她想起小时候在安徽乡下,暮春跟着娘去田埂摘蚕豆,娘说“花开得盛,秋里豆荚才饱满”。
快到大雄宝殿时,听见里面传来响动。不是哭,也不是骂,是很轻的、像是什么东西被碰倒的声音。她想起昨天给朱祁钰塞纸条时,他正趴在案上看《三国志》,下巴抵着书页,睫毛在眼下投出片阴影,像个没睡醒的学生。也平那会儿进来送药,还悄声跟她说“陛下这几日都没睡好”。
“朱祁钰?”她站在殿门外,声音不高,带着点安徽口音的软,“我来给你送点心了,是你爱吃的梅干菜扣肉包,我让小厨房热过了。也平说你胃寒,特意让她们多蒸了一刻钟。”
里面没动静。
她又敲了敲门,指尖触到微温的木门,想起他第一次带她去安徽老家,站在祠堂里说“以后这也是你的家”。那时他刚打赢北京保卫战,身上还带着硝烟味,眼里的光却比盔甲还亮。也平跟着去了,在祠堂角落帮着烧火,说“陛下见了娘娘老家的灶台,眼睛都直了”。
“我知道你累了,”琪亚娜的声音有点发颤,肚子里的孩子踢了她一下,她扶着肚子笑了笑,“地上凉,你别总坐着。我给你带了件薄披风,是娘去年给你缝的,你忘啦?你说安徽的苎麻透气,比宫里的锦缎实在。也平说这披风里加了薄荷,能祛暑。”
殿门“咔哒”一声开了道缝,露出朱祁钰发红的眼睛。他头发乱着,盔甲卸在地上,素色的常服沾了点香灰,看见琪亚娜时,愣住了。
“你怎么来了?日头这么毒。”他想伸手去扶,又想起自己手上可能沾着血,缩了回去。
琪亚娜没管这些,径直走进来,把食盒放在案上。掀开盖子时,热气裹着肉香漫出来,她拿起一个包子递过去:“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我知道你看了那些尸体心里不好受,可你得撑着啊,你不撑着,我和孩子怎么办?那些等着抚恤金的家属怎么办?也平还等着给你开新药方呢。”
朱祁钰盯着包子,忽然想起那年在安徽老家,她娘蒸了一笼梅干菜扣肉包,他吃了三个,琪亚娜坐在旁边笑,说“慢点吃,锅里还有”。也平蹲在灶门口添柴,火光映得她脸红红的,像个熟透的苹果。
“我是不是很没用?”他接过包子,没吃,就那么捏着,“石亨说军饷拖了半年,我知道,可我总说‘先平叛’,结果……”
“谁说你没用?”琪亚娜打断他,伸手擦掉他脸上的灰,动作自然得像做了千百遍,“那年北京城下,你站在城楼上,手里攥着箭,说‘有我在,北京就不会破’,那时候你多厉害啊。现在这点事,算什么?也平常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国跟治病一样,哪能急得来?”
她扶着肚子,慢慢在他身边坐下,离那些尸体远远的,却没露出半分怕意。“地上这些人,是为了护着咱们才没的,你得让他们走得安心。他们的家人,你得安顿好;石亨那些账册,你得查清楚,别让更多人受苦。这才是你该做的,不是吗?”
朱祁钰咬了口包子,梅干菜的咸香混着肉味在嘴里散开,烫得他眼眶发热。他忽然想起琪亚娜刚怀孕时,夜里腿抽筋,他笨手笨脚地给她揉腿,她疼得眼泪直流,还笑着说“等孩子生下来,让他给你捶背”。也平端着安神汤进来,见这情景,悄悄退了出去,还贴心地带上了门。
“你怎么总能找到话说?”他低声问,声音里带着点哽咽。
“因为我是你媳妇啊。”琪亚娜靠在他肩上,肚子贴着他的胳膊,“我娘说,男人有时候就像个孩子,累了就得哄哄。你看你,连司马懿都不怕,还怕这点坎儿?也平说你这几日脉相乱,再熬下去该受不住了。”
朱祁钰笑了,笑声里带着泪。他把剩下的包子塞进嘴里,慢慢嚼着,忽然觉得那点支撑他走过土木堡、走过北京保卫战的力气,又回来了。
日头正盛,大雄宝殿的门敞着道缝,把外面的天光放进来,落在琪亚娜的布鞋上,也落在朱祁钰攥着包子的手上。
远处,穆亚娜带着人查账册的脚步声渐渐近了,张辅清点尸体的吆喝声被暖风筛过,也变得清晰起来。也平大概在帐篷里晾好了酸梅汤,风里似乎都飘着点梅子的清酸味。
朱祁钰望着那些忙碌的身影,忽然明白过来——所谓江山,从来不是冰冷的龙椅和账册,是梅干菜扣肉包的热气,是虎头鞋上的针脚,是也平药臼里的薄荷香,是这些在春光里还想着往前走的人。
他轻轻握住琪亚娜的手,她的手暖暖的,像揣着团火。
“走吧,”他站起身,把披风披在她肩上,“咱们回去,我给你煮碗面。也平说你这几日想吃酸的,我让厨房备了酸菜。”
琪亚娜笑着点头,扶着他的胳膊慢慢往外走。阳光落在他们发间,金闪闪的,像极了那年安徽老家,他送她回家时,洒在两人肩头的春光。也平站在帐篷门口望着,见他们过来,忙掀起帘子,帐篷里的凉意一下子涌了出来,裹着药香和酸梅汤的清爽,把暑气挡在了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