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阿依娜:竟然如此,也好。阿娅有靠山了
偏殿的日晷移过未时,影子在青砖上拉得细长。阿依娜把那对银镯往阿娅腕上套,扣环“咔嗒”一声合住,正合尺寸。她指尖划过镯身的缠枝纹,忽然想起方才朱祁钰说的“景泰八年”——掐指算来,从怀柔镇那个血腥的秋夜,到如今杏花满枝的春日,竟已过了三个年头。
“竟有三年了。”她低声叹道,银镯在阿娅腕间晃出细碎的光,“记得刚到京城时,你发着烧,在马车上缩成一团,其其格还在哭着要奶皮子。”
阿娅摩挲着镯面,指腹蹭过冰凉的花纹,忽然笑了:“那会儿总怕活不成,哪敢想……”她没说下去,目光落在窗外,像是能穿透宫墙,望见边关的方向。郭登说过,景泰八年的春天,边关的草该绿了,等他打完这一仗,就带她去看草原和长城交界的地方,说“那里的风,一半是漠北的硬,一半是中原的暖”。
苏和正往药罐里添红景天,闻言回头接话:“也是郭将军心诚,去年在黑风口雪夜脱甲相护,今年又托人送了三回东西。前几日卫长国说,他在边关打了场胜仗,还缴获了匹汗血马,特意留着,说等安儿满月,给孩子当坐骑。”
“小孩子哪能骑汗血马?”阿依娜哼了一声,往炭盆里添了块炭,火星子溅到青砖上,“回头我让人从瓦剌捎匹小马驹来,性子温顺,比汗血马靠谱。”话虽硬,嘴角却悄悄松了,“不过话说回来,这郭登倒真不是那起子始乱终弃的货色。陛下说他父亲战死时,他才十五,就跟着军队守边关,这些年军功攒了一沓,却连个妾室都没纳过,可见是个实诚人。”
琪亚娜正给其其格梳辫子,闻言笑道:“阿姐这是彻底放心了?前几日还瞪着眼问陛下‘郭登是不是眼瞎了才要娶阿娅’。”
“呸!我那是怕他看走眼!”阿依娜作势要打她,手到半空却停了,指尖拂过琪亚娜发间的银簪——还是朱祁钰前几日给她插的那支,簪头的珍珠在光下泛着柔润的光,“阿娅经了那么多事,能遇到个真心待她的,是福气。往后有郭将军护着,有陛下撑腰,总算有个靠山了,不用再像在漠北时,受了委屈只能自己扛。”
说到这儿,她忽然沉默了。景泰五年秋,她们在漠北被假阿依鞑靼追得弃了毡房,阿娅的阿妈——也是她的二阿妈,当年跟着阿爸从另一个部族嫁过来,待她们姐妹向来亲厚——为了护她们,被马蹄踏断了腿。临终前,二阿妈攥着阿依娜的手,血糊住了指缝,却把阿娅的手塞进她掌心:“阿依娜是姐姐,要护着阿娅……”那时她就想,若有个能为她们遮风挡雨的靠山,二阿妈何至于死在乱蹄之下?如今阿娅总算盼来了,她这心里,又酸又暖,像喝了掺了沙枣蜜的马奶酒。
其其格忽然从怀里掏出个东西,往阿娅面前一递:“阿娅姐姐,这个给你!”是块磨得光滑的狼骨,上面刻着歪歪扭扭的“安”字,“我听也平叔叔说,狼骨能辟邪,比狼牙还灵!等郭将军回来,让他给安儿挂在脖子上。”
阿娅接过狼骨,指尖触到上面的体温,忽然红了眼眶。她想起二阿妈还在时,总把狼骨串成链子给她们戴,说“狼是草原的魂,能护着娃娃长大”。那年她染了风寒,二阿妈跪在敖包前,把自己的银镯子褪下来换了草药,回来时冻得嘴唇发紫,却笑着说“咱们阿娅要像狼崽一样壮实”。这三年,其其格长了不少,心眼还是像二阿妈那样热。
“其其格懂事了。”苏和笑着摸了摸她的头,从药篮里拿出个油纸包,“这是郭将军托人带的漠北奶酪,说其其格爱吃,让我给你留着。”
其其格欢呼一声,撕开油纸就往嘴里塞,奶酪的奶香漫开来,混着药罐里飘出的药香,竟有种奇异的和谐。阿依娜望着她油乎乎的小嘴,忽然想起小时候,二阿妈总把最甜的奶酪切成小块,先给阿娅,再给她,自己嚼着干硬的奶渣。阿爸常说“你们姐妹是一根藤上的瓜,二阿妈的心,是装着两个娃的”。如今二阿妈不在了,她总算能替她看着阿娅有了归宿。
“对了,”琪亚娜忽然想起一事,往阿依娜身边凑了凑,“陛下说,景泰八年的科举刚放榜,新科进士里有个是宣府人,说认识郭将军的母亲,还说老太太身体硬朗,前几日还在边关的校场看士兵操练呢。”
阿娅的眼睛亮了亮:“真的?那……那我要不要给老太太绣个帕子?就用漠北的羊绒线,绣点沙枣花……二阿妈以前说,沙枣花耐看,像过日子的人……”
“绣!怎么不绣!”阿依娜拍板,从怀里掏出块靛蓝布料,“这是我从瓦剌带来的,二阿妈织的最后一匹布,她说给阿娅做嫁妆。你绣上沙枣花,再让陛下派人送去,让老太太知道,咱们草原姑娘也懂礼数,也念着长辈的好。”
苏和在一旁翻着医案,忽然指着其中一页道:“郭将军还问,说边关的草药够不够,要不要他让人从宣府捎些来。他说那里的黄芪比京城的壮,给阿娅补身子正好。”
众人说着话,日晷的影子又移了寸许。殿外传来卫长国的声音,说郭将军派人送来了新的战报,还有给阿娅的信。阿娅的手猛地攥紧了银镯,指节泛白,还是琪亚娜替她接了信,拆开时,信纸簌簌发抖。
“写的什么?”其其格凑过去,踮着脚看。
琪亚娜念道:“‘阿娅吾妻,见字如面。边关草已青,战马膘肥,想来京城的杏花开得正好。安儿若踢你,莫要恼,那是他在盼我归。我已托卫长国送了些漠北的驼毛,让苏和姑娘给你做个靠垫,久坐不累。待平定北边,我便策马回京,带你去看长城落日……’”
念到最后,琪亚娜的声音软了,见阿娅的眼泪掉在信纸上,晕开了墨迹,忙替她擦泪:“这是好事,哭什么。”
阿娅哽咽着摇头,把信纸按在胸口,像是要焐热那些字:“他……他叫我‘吾妻’……二阿妈要是在,该多高兴……”
阿依娜望着她发红的眼眶,忽然觉得心里那块悬了三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她想起景泰五年那个雪夜,阿娅在破庙里流着血说“不如死了干净”,二阿妈临终前的嘱托像根刺扎在她心头;再看如今阿娅攥着信落泪的模样,忽然懂了——所谓靠山,不是谁比谁厉害,而是有人愿意把你的苦难当自己的事,把你的未来当自己的盼头,就像二阿妈当年护着她们那样。
“行了,”她站起身,往殿外走,“我去城郊看看沙枣树,估摸着该发芽了。也平那小子说要给树苗搭个棚子,别让宫里的猫给扒了。”
琪亚娜跟在她身后,见她脚步轻快了许多,不像先前总带着股沉郁,忍不住笑道:“阿姐这就放心了?”
“放心了。”阿依娜回头,阳光落在她鬓角的白发上,竟有种柔和的光,“阿娅有郭将军护着,安儿有陛下当干爹,其其格能在宫里骑小马,苏和能在太医院施展本事……咱们这些从怀柔镇逃出来的人,总算都有了归宿。二阿妈在天上看着,该笑了。”
她顿了顿,望着宫墙外的天空,声音轻得像风:“等回了瓦剌,我就把部族的人迁到水草丰美的地方,再也不打仗了。到时候请陛下和你去草原,郭将军带着阿娅和安儿也去,咱们围着篝火吃烤羊腿,听其其格唱战歌,就像二阿妈还在时那样,热热闹闹的。”
琪亚娜望着她的背影,忽然觉得这景泰八年的春天,比往年都长。长到足够让沙枣树抽出新芽,长到足够让边关的战马踏碎狼烟,长到足够让所有离散的人,都能在某个杏花纷飞的日子里,笑着说一句“好久不见”。
殿内,阿娅正把郭登的信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锦囊里,和那枚狼牙、那对银镯放在一起。苏和往药罐里加了最后一把红景天,药香漫开来,混着奶酪的甜,像极了漠北草原上,二阿妈熬的奶茶味。
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得案几上的信纸轻轻颤动,仿佛在应和着远方的马蹄声。阿依娜站在宫道上,望着城郊的方向,忽然觉得,所谓靠山,从来不是一座不变的山,而是那些愿意为你挡风的人,那些藏在岁月里的牵挂——像二阿妈的嘱托,像郭登的信,像沙枣花的香,像这春日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总能在某个转角,给你一片安稳的绿。
偏殿的日晷移过未时,影子在青砖上拉得细长。阿依娜把那对银镯往阿娅腕上套,扣环“咔嗒”一声合住,正合尺寸。她指尖划过镯身的缠枝纹,忽然想起方才朱祁钰说的“景泰八年”——掐指算来,从怀柔镇那个血腥的秋夜,到如今杏花满枝的春日,竟已过了三个年头。
“竟有三年了。”她低声叹道,银镯在阿娅腕间晃出细碎的光,“记得刚到京城时,你发着烧,在马车上缩成一团,其其格还在哭着要奶皮子。”
阿娅摩挲着镯面,指腹蹭过冰凉的花纹,忽然笑了:“那会儿总怕活不成,哪敢想……”她没说下去,目光落在窗外,像是能穿透宫墙,望见边关的方向。郭登说过,景泰八年的春天,边关的草该绿了,等他打完这一仗,就带她去看草原和长城交界的地方,说“那里的风,一半是漠北的硬,一半是中原的暖”。
苏和正往药罐里添红景天,闻言回头接话:“也是郭将军心诚,去年在黑风口雪夜脱甲相护,今年又托人送了三回东西。前几日卫长国说,他在边关打了场胜仗,还缴获了匹汗血马,特意留着,说等安儿满月,给孩子当坐骑。”
“小孩子哪能骑汗血马?”阿依娜哼了一声,往炭盆里添了块炭,火星子溅到青砖上,“回头我让人从瓦剌捎匹小马驹来,性子温顺,比汗血马靠谱。”话虽硬,嘴角却悄悄松了,“不过话说回来,这郭登倒真不是那起子始乱终弃的货色。陛下说他父亲战死时,他才十五,就跟着军队守边关,这些年军功攒了一沓,却连个妾室都没纳过,可见是个实诚人。”
琪亚娜正给其其格梳辫子,闻言笑道:“阿姐这是彻底放心了?前几日还瞪着眼问陛下‘郭登是不是眼瞎了才要娶阿娅’。”
“呸!我那是怕他看走眼!”阿依娜作势要打她,手到半空却停了,指尖拂过琪亚娜发间的银簪——还是朱祁钰前几日给她插的那支,簪头的珍珠在光下泛着柔润的光,“阿娅经了那么多事,能遇到个真心待她的,是福气。往后有郭将军护着,有陛下撑腰,总算有个靠山了,不用再像在漠北时,受了委屈只能自己扛。”
说到这儿,她忽然沉默了。景泰五年秋,她们在漠北被假阿依鞑靼追得弃了毡房,阿娅的阿妈——也是她的二阿妈,当年跟着阿爸从另一个部族嫁过来,待她们姐妹向来亲厚——为了护她们,被马蹄踏断了腿。临终前,二阿妈攥着阿依娜的手,血糊住了指缝,却把阿娅的手塞进她掌心:“阿依娜是姐姐,要护着阿娅……”那时她就想,若有个能为她们遮风挡雨的靠山,二阿妈何至于死在乱蹄之下?如今阿娅总算盼来了,她这心里,又酸又暖,像喝了掺了沙枣蜜的马奶酒。
其其格忽然从怀里掏出个东西,往阿娅面前一递:“阿娅姐姐,这个给你!”是块磨得光滑的狼骨,上面刻着歪歪扭扭的“安”字,“我听也平叔叔说,狼骨能辟邪,比狼牙还灵!等郭将军回来,让他给安儿挂在脖子上。”
阿娅接过狼骨,指尖触到上面的体温,忽然红了眼眶。她想起二阿妈还在时,总把狼骨串成链子给她们戴,说“狼是草原的魂,能护着娃娃长大”。那年她染了风寒,二阿妈跪在敖包前,把自己的银镯子褪下来换了草药,回来时冻得嘴唇发紫,却笑着说“咱们阿娅要像狼崽一样壮实”。这三年,其其格长了不少,心眼还是像二阿妈那样热。
“其其格懂事了。”苏和笑着摸了摸她的头,从药篮里拿出个油纸包,“这是郭将军托人带的漠北奶酪,说其其格爱吃,让我给你留着。”
其其格欢呼一声,撕开油纸就往嘴里塞,奶酪的奶香漫开来,混着药罐里飘出的药香,竟有种奇异的和谐。阿依娜望着她油乎乎的小嘴,忽然想起小时候,二阿妈总把最甜的奶酪切成小块,先给阿娅,再给她,自己嚼着干硬的奶渣。阿爸常说“你们姐妹是一根藤上的瓜,二阿妈的心,是装着两个娃的”。如今二阿妈不在了,她总算能替她看着阿娅有了归宿。
“对了,”琪亚娜忽然想起一事,往阿依娜身边凑了凑,“陛下说,景泰八年的科举刚放榜,新科进士里有个是宣府人,说认识郭将军的母亲,还说老太太身体硬朗,前几日还在边关的校场看士兵操练呢。”
阿娅的眼睛亮了亮:“真的?那……那我要不要给老太太绣个帕子?就用漠北的羊绒线,绣点沙枣花……二阿妈以前说,沙枣花耐看,像过日子的人……”
“绣!怎么不绣!”阿依娜拍板,从怀里掏出块靛蓝布料,“这是我从瓦剌带来的,二阿妈织的最后一匹布,她说给阿娅做嫁妆。你绣上沙枣花,再让陛下派人送去,让老太太知道,咱们草原姑娘也懂礼数,也念着长辈的好。”
苏和在一旁翻着医案,忽然指着其中一页道:“郭将军还问,说边关的草药够不够,要不要他让人从宣府捎些来。他说那里的黄芪比京城的壮,给阿娅补身子正好。”
众人说着话,日晷的影子又移了寸许。殿外传来卫长国的声音,说郭将军派人送来了新的战报,还有给阿娅的信。阿娅的手猛地攥紧了银镯,指节泛白,还是琪亚娜替她接了信,拆开时,信纸簌簌发抖。
“写的什么?”其其格凑过去,踮着脚看。
琪亚娜念道:“‘阿娅吾妻,见字如面。边关草已青,战马膘肥,想来京城的杏花开得正好。安儿若踢你,莫要恼,那是他在盼我归。我已托卫长国送了些漠北的驼毛,让苏和姑娘给你做个靠垫,久坐不累。待平定北边,我便策马回京,带你去看长城落日……’”
念到最后,琪亚娜的声音软了,见阿娅的眼泪掉在信纸上,晕开了墨迹,忙替她擦泪:“这是好事,哭什么。”
阿娅哽咽着摇头,把信纸按在胸口,像是要焐热那些字:“他……他叫我‘吾妻’……二阿妈要是在,该多高兴……”
阿依娜望着她发红的眼眶,忽然觉得心里那块悬了三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她想起景泰五年那个雪夜,阿娅在破庙里流着血说“不如死了干净”,二阿妈临终前的嘱托像根刺扎在她心头;再看如今阿娅攥着信落泪的模样,忽然懂了——所谓靠山,不是谁比谁厉害,而是有人愿意把你的苦难当自己的事,把你的未来当自己的盼头,就像二阿妈当年护着她们那样。
“行了,”她站起身,往殿外走,“我去城郊看看沙枣树,估摸着该发芽了。也平那小子说要给树苗搭个棚子,别让宫里的猫给扒了。”
琪亚娜跟在她身后,见她脚步轻快了许多,不像先前总带着股沉郁,忍不住笑道:“阿姐这就放心了?”
“放心了。”阿依娜回头,阳光落在她鬓角的白发上,竟有种柔和的光,“阿娅有郭将军护着,安儿有陛下当干爹,其其格能在宫里骑小马,苏和能在太医院施展本事……咱们这些从怀柔镇逃出来的人,总算都有了归宿。二阿妈在天上看着,该笑了。”
她顿了顿,望着宫墙外的天空,声音轻得像风:“等回了瓦剌,我就把部族的人迁到水草丰美的地方,再也不打仗了。到时候请陛下和你去草原,郭将军带着阿娅和安儿也去,咱们围着篝火吃烤羊腿,听其其格唱战歌,就像二阿妈还在时那样,热热闹闹的。”
琪亚娜望着她的背影,忽然觉得这景泰八年的春天,比往年都长。长到足够让沙枣树抽出新芽,长到足够让边关的战马踏碎狼烟,长到足够让所有离散的人,都能在某个杏花纷飞的日子里,笑着说一句“好久不见”。
殿内,阿娅正把郭登的信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锦囊里,和那枚狼牙、那对银镯放在一起。苏和往药罐里加了最后一把红景天,药香漫开来,混着奶酪的甜,像极了漠北草原上,二阿妈熬的奶茶味。
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得案几上的信纸轻轻颤动,仿佛在应和着远方的马蹄声。阿依娜站在宫道上,望着城郊的方向,忽然觉得,所谓靠山,从来不是一座不变的山,而是那些愿意为你挡风的人,那些藏在岁月里的牵挂——像二阿妈的嘱托,像郭登的信,像沙枣花的香,像这春日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总能在某个转角,给你一片安稳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