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琪亚娜:对了阿姐,我向大明借了十个人才。可以让瓦剌重
宫道上的杏花渐渐落尽,青石板缝里钻出些嫩草芽,被往来的鞋尖碾出点绿意。琪亚娜跟着阿依娜往城郊的院子走,手里拎着个藤编篮子,里面是太医院新配的伤药——给阿尔斯兰准备的,据说掺了京城的当归,比漠北的草药更养气血。
“阿姐,”她忽然想起一事,脚步慢了半拍,“前几日我跟陛下说,瓦剌要统一,光靠打仗不行,得让牧民们有饭吃,有毡房住。陛下说,他可以从大明派十个人才去瓦剌,有会种粮食的,有懂冶铁的,还有会算账目的……”
阿依娜正弯腰看沙枣树的新芽,闻言直起身,指尖还沾着点湿土。沙枣树抽出的嫩芽是嫩红色的,像极了漠北刚出生的小马驹的毛色。她望着那些芽尖,忽然笑了:“你这丫头,倒比我想得远。我只想着把假阿依鞑靼打跑,却忘了打完仗,牧民们总不能喝风过日子。”
“可不是嘛。”琪亚娜把篮子往石桌上一放,掀开盖布,里面的药瓶碰撞出轻响,“陛下说,宣府那边有个老把式,种了一辈子谷子,能让沙土地里长出粮食来;还有个姓周的先生,在江南管过官仓,算账目比草原上最精明的商人还清楚;对了,还有个铁匠,据说能把废铁打成弯刀,比咱们漠北的老铁匠打的还结实……”
她数得认真,阿依娜却忽然沉默了。风卷着草屑吹过,沙枣树的叶子沙沙响,像在应和着什么。她想起二阿妈生前总说“瓦剌的草原再大,没有粮,也养不活牛羊;刀再快,没有铁,也拼不过豺狼”。当年假阿依鞑靼之所以能挑动部落纷争,不就是因为他们抢了铁矿,占了水源,让小部落的牧民们活不下去吗?
“这些人……愿意去瓦剌?”阿依娜的声音有点涩,“漠北风沙大,冬天能冻掉耳朵,哪有京城舒坦。”
“陛下说,给他们开双倍俸禄,还许了他们三年轮换一次。”琪亚娜从篮子里拿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御膳房新烤的芝麻饼,“我还跟陛下要了些谷种和铁料,让他们带着一起走。等你们把地盘打下来,他们就跟着去开荒,教牧民们种地、打铁、记账……”
她忽然凑近阿依娜,压低了声音:“我偷偷跟那个周先生打听了,他说瓦剌的羊毛好,可以织成布,卖到大明来换粮食。这样一来,牧民们不用打仗,也能换着钱,谁还愿意跟着假阿依鞑靼起哄?”
阿依娜望着她眼里的光,忽然想起在怀柔镇破庙里,这丫头缩在角落里,手里攥着半块干硬的饼,还惦记着分给阿娅一半。那时她只当琪亚娜是个娇气的小郡主,却没发现,这丫头心里装着的,从来不止自己的冷暖。
“陛下倒是大方。”阿依娜拿起块芝麻饼,咬了一口,芝麻的香混着面的甜,在舌尖散开,“他就不怕这些人被瓦剌的风沙吓跑?”
“陛下说,”琪亚娜学着朱祁钰的语气,故意把声音放沉,“‘琪亚娜的姐姐,就是朕的姐姐。瓦剌安稳了,大明的边关才能安稳,这账划算’。”她说完自己先笑了,“其实我知道,陛下是怕我担心你,才把事情想得这么细。”
阿依娜没接话,却忽然伸手,替琪亚娜拂去发间的草屑。她的指尖还带着沙枣树的土腥味,触到琪亚娜的头皮时,两人都愣了愣——自打进了宫,琪亚娜头上总插着珍珠宝石,阿依娜已经很久没这样碰过她的头发了,像小时候在草原上,二阿妈给她们梳辫子那样。
“这些人才……得等我们把假阿依鞑靼打退了才能去。”阿依娜的声音软了些,“不然兵荒马乱的,伤了他们,我没法跟陛下和你交代。”
“我知道。”琪亚娜点头,眼睛亮晶晶的,“我跟陛下说了,让他们先在宣府等着,等你派人来报平安,再让郭将军派兵护送他们去瓦剌。郭将军说,他在边关熟,能护着他们穿过黑风口。”
说到郭登,阿依娜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羊皮卷,在石桌上铺开。上面是她画的瓦剌地图,用朱砂标着几个红点:“这是假阿依鞑靼的粮仓和铁矿,我打算先打这里。等拿下了,就让那些人才去接管,教咱们的人怎么管粮仓,怎么炼铁……”
她画得认真,朱砂点戳在“铁矿”两个字上,力道重得几乎要戳破羊皮。琪亚娜忽然发现,阿姐标铁矿的地方,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狼图腾——那是二阿妈的部族的标记,当年就是因为守着那片铁矿,才被假阿依鞑靼灭了族。
“阿姐,”琪亚娜的声音轻了些,“二阿妈要是知道,咱们不仅要夺回铁矿,还要用它来造农具,而不是弯刀,定会高兴的。”
阿依娜的笔顿了顿,朱砂在羊皮上晕开个小点儿。她想起二阿妈临死前,手里还攥着块铁矿石,血把石头染得通红。那时二阿妈说“这石头能造好东西,别让它落在坏人手里”,原来她早就盼着,这铁能用来养人,而不是杀人。
“等瓦剌统一了,”阿依娜忽然说,声音轻得像风,“我就在二阿妈的部族旧址上,盖个铁匠铺,让大明来的铁匠教孩子们打铁。再盖个粮仓,让种粮食的先生教牧民们种地。到时候,咱们的毡房旁边,既能长出谷子,又能传出打铁声,不比听刀枪响强?”
琪亚娜望着她鬓角的白发,忽然觉得那些白发也没那么刺眼了。像沙枣树上的霜,虽带着点沧桑,却也预示着丰收。她想起陛下书房里的《农桑辑要》,陛下说要抄一本给瓦剌的人才带去,让他们照着上面的法子教牧民们种庄稼。
“对了,”她又想起一事,“陛下还说,等瓦剌安定了,他可以在宣府开个互市,让瓦剌的羊毛、皮子换大明的茶叶、布料。这样一来,不用打仗,两边的人都能得好处。”
阿依娜拿起芝麻饼,又咬了一口,这次却没尝出什么味来。她望着沙枣树的新芽,忽然觉得心里那块压了多年的石头,好像被风吹走了。原来统一瓦剌,不只是为了报仇,更是为了让二阿妈的话成真,让牧民们能在自己的草原上,安安稳稳地种粮食,打农具,听着孩子的笑声过日子。
“这些人才……我记下了。”阿依娜把羊皮卷折起来,小心地塞进怀里,“等我跟也平、阿尔斯兰说,让他们打仗时悠着点,别把粮仓和铁矿给烧了,留着给大明的先生们用。”
琪亚娜被她逗笑了,从篮子里拿出个小瓷瓶:“这是李院判给阿尔斯兰配的药膏,说他胳膊上的旧伤要是疼了,抹上就管用。你让他别总逞强提刀,等粮仓管起来,让他去管粮草,正好发挥他精打细算的本事。”
“知道了,小管家婆。”阿依娜接过瓷瓶,塞进箭囊里,那里还放着她给郭登画的回信,画着阿娅和安儿,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平安”两个字。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也平的声音,他牵着匹小马驹走来,马驹的毛色是雪白色的,像极了朱祁钰给其其格准备的那匹。“阿依娜姐,琪亚娜姑娘,”也平的嗓门还是那么亮,“这是从宣府牵来的小马,性子温顺,给其其格骑正好!”
其其格不知何时跟了来,此刻正扒着也平的胳膊,踮着脚看小马驹,辫子上的红绳晃来晃去:“我要学骑马!学会了好去瓦剌,给阿依娜姐姐送芝麻饼!”
阿依娜望着那匹小马,忽然觉得这春日的阳光格外暖。沙枣树的新芽在风里晃,像在点头;小马驹甩着尾巴,蹄子踏在地上,发出轻快的响;琪亚娜正给也平递芝麻饼,笑得眉眼弯弯……这一切,都像二阿妈当年在梦里盼的那样,热热闹闹,安安稳稳。
“等沙枣成熟时,”阿依娜忽然说,声音里带着点期许,“咱们就带着大明的人才回瓦剌。让他们看看,漠北的草原不仅能跑马,还能长出粮食;瓦剌的牧民不仅会打仗,还能算清账目,织出好布。”
琪亚娜用力点头,望着沙枣树上的新芽,忽然觉得这景泰八年的春天,像一场漫长的等待。等沙枣结果,等战马归程,等那些带着谷种和铁料的人才踏上漠北的土地,等二阿妈的梦想,在瓦剌的草原上,长出一片新的绿。
风又起了,卷着草香吹过,沙枣树的叶子沙沙响,像在应和着远方的脚步。阿依娜把羊皮卷往怀里按了按,那里藏着瓦剌的地图,藏着十个人才的名字,藏着二阿妈的嘱托,还藏着一个让草原重归安宁的梦。
宫道上的杏花渐渐落尽,青石板缝里钻出些嫩草芽,被往来的鞋尖碾出点绿意。琪亚娜跟着阿依娜往城郊的院子走,手里拎着个藤编篮子,里面是太医院新配的伤药——给阿尔斯兰准备的,据说掺了京城的当归,比漠北的草药更养气血。
“阿姐,”她忽然想起一事,脚步慢了半拍,“前几日我跟陛下说,瓦剌要统一,光靠打仗不行,得让牧民们有饭吃,有毡房住。陛下说,他可以从大明派十个人才去瓦剌,有会种粮食的,有懂冶铁的,还有会算账目的……”
阿依娜正弯腰看沙枣树的新芽,闻言直起身,指尖还沾着点湿土。沙枣树抽出的嫩芽是嫩红色的,像极了漠北刚出生的小马驹的毛色。她望着那些芽尖,忽然笑了:“你这丫头,倒比我想得远。我只想着把假阿依鞑靼打跑,却忘了打完仗,牧民们总不能喝风过日子。”
“可不是嘛。”琪亚娜把篮子往石桌上一放,掀开盖布,里面的药瓶碰撞出轻响,“陛下说,宣府那边有个老把式,种了一辈子谷子,能让沙土地里长出粮食来;还有个姓周的先生,在江南管过官仓,算账目比草原上最精明的商人还清楚;对了,还有个铁匠,据说能把废铁打成弯刀,比咱们漠北的老铁匠打的还结实……”
她数得认真,阿依娜却忽然沉默了。风卷着草屑吹过,沙枣树的叶子沙沙响,像在应和着什么。她想起二阿妈生前总说“瓦剌的草原再大,没有粮,也养不活牛羊;刀再快,没有铁,也拼不过豺狼”。当年假阿依鞑靼之所以能挑动部落纷争,不就是因为他们抢了铁矿,占了水源,让小部落的牧民们活不下去吗?
“这些人……愿意去瓦剌?”阿依娜的声音有点涩,“漠北风沙大,冬天能冻掉耳朵,哪有京城舒坦。”
“陛下说,给他们开双倍俸禄,还许了他们三年轮换一次。”琪亚娜从篮子里拿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御膳房新烤的芝麻饼,“我还跟陛下要了些谷种和铁料,让他们带着一起走。等你们把地盘打下来,他们就跟着去开荒,教牧民们种地、打铁、记账……”
她忽然凑近阿依娜,压低了声音:“我偷偷跟那个周先生打听了,他说瓦剌的羊毛好,可以织成布,卖到大明来换粮食。这样一来,牧民们不用打仗,也能换着钱,谁还愿意跟着假阿依鞑靼起哄?”
阿依娜望着她眼里的光,忽然想起在怀柔镇破庙里,这丫头缩在角落里,手里攥着半块干硬的饼,还惦记着分给阿娅一半。那时她只当琪亚娜是个娇气的小郡主,却没发现,这丫头心里装着的,从来不止自己的冷暖。
“陛下倒是大方。”阿依娜拿起块芝麻饼,咬了一口,芝麻的香混着面的甜,在舌尖散开,“他就不怕这些人被瓦剌的风沙吓跑?”
“陛下说,”琪亚娜学着朱祁钰的语气,故意把声音放沉,“‘琪亚娜的姐姐,就是朕的姐姐。瓦剌安稳了,大明的边关才能安稳,这账划算’。”她说完自己先笑了,“其实我知道,陛下是怕我担心你,才把事情想得这么细。”
阿依娜没接话,却忽然伸手,替琪亚娜拂去发间的草屑。她的指尖还带着沙枣树的土腥味,触到琪亚娜的头皮时,两人都愣了愣——自打进了宫,琪亚娜头上总插着珍珠宝石,阿依娜已经很久没这样碰过她的头发了,像小时候在草原上,二阿妈给她们梳辫子那样。
“这些人才……得等我们把假阿依鞑靼打退了才能去。”阿依娜的声音软了些,“不然兵荒马乱的,伤了他们,我没法跟陛下和你交代。”
“我知道。”琪亚娜点头,眼睛亮晶晶的,“我跟陛下说了,让他们先在宣府等着,等你派人来报平安,再让郭将军派兵护送他们去瓦剌。郭将军说,他在边关熟,能护着他们穿过黑风口。”
说到郭登,阿依娜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羊皮卷,在石桌上铺开。上面是她画的瓦剌地图,用朱砂标着几个红点:“这是假阿依鞑靼的粮仓和铁矿,我打算先打这里。等拿下了,就让那些人才去接管,教咱们的人怎么管粮仓,怎么炼铁……”
她画得认真,朱砂点戳在“铁矿”两个字上,力道重得几乎要戳破羊皮。琪亚娜忽然发现,阿姐标铁矿的地方,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狼图腾——那是二阿妈的部族的标记,当年就是因为守着那片铁矿,才被假阿依鞑靼灭了族。
“阿姐,”琪亚娜的声音轻了些,“二阿妈要是知道,咱们不仅要夺回铁矿,还要用它来造农具,而不是弯刀,定会高兴的。”
阿依娜的笔顿了顿,朱砂在羊皮上晕开个小点儿。她想起二阿妈临死前,手里还攥着块铁矿石,血把石头染得通红。那时二阿妈说“这石头能造好东西,别让它落在坏人手里”,原来她早就盼着,这铁能用来养人,而不是杀人。
“等瓦剌统一了,”阿依娜忽然说,声音轻得像风,“我就在二阿妈的部族旧址上,盖个铁匠铺,让大明来的铁匠教孩子们打铁。再盖个粮仓,让种粮食的先生教牧民们种地。到时候,咱们的毡房旁边,既能长出谷子,又能传出打铁声,不比听刀枪响强?”
琪亚娜望着她鬓角的白发,忽然觉得那些白发也没那么刺眼了。像沙枣树上的霜,虽带着点沧桑,却也预示着丰收。她想起陛下书房里的《农桑辑要》,陛下说要抄一本给瓦剌的人才带去,让他们照着上面的法子教牧民们种庄稼。
“对了,”她又想起一事,“陛下还说,等瓦剌安定了,他可以在宣府开个互市,让瓦剌的羊毛、皮子换大明的茶叶、布料。这样一来,不用打仗,两边的人都能得好处。”
阿依娜拿起芝麻饼,又咬了一口,这次却没尝出什么味来。她望着沙枣树的新芽,忽然觉得心里那块压了多年的石头,好像被风吹走了。原来统一瓦剌,不只是为了报仇,更是为了让二阿妈的话成真,让牧民们能在自己的草原上,安安稳稳地种粮食,打农具,听着孩子的笑声过日子。
“这些人才……我记下了。”阿依娜把羊皮卷折起来,小心地塞进怀里,“等我跟也平、阿尔斯兰说,让他们打仗时悠着点,别把粮仓和铁矿给烧了,留着给大明的先生们用。”
琪亚娜被她逗笑了,从篮子里拿出个小瓷瓶:“这是李院判给阿尔斯兰配的药膏,说他胳膊上的旧伤要是疼了,抹上就管用。你让他别总逞强提刀,等粮仓管起来,让他去管粮草,正好发挥他精打细算的本事。”
“知道了,小管家婆。”阿依娜接过瓷瓶,塞进箭囊里,那里还放着她给郭登画的回信,画着阿娅和安儿,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平安”两个字。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也平的声音,他牵着匹小马驹走来,马驹的毛色是雪白色的,像极了朱祁钰给其其格准备的那匹。“阿依娜姐,琪亚娜姑娘,”也平的嗓门还是那么亮,“这是从宣府牵来的小马,性子温顺,给其其格骑正好!”
其其格不知何时跟了来,此刻正扒着也平的胳膊,踮着脚看小马驹,辫子上的红绳晃来晃去:“我要学骑马!学会了好去瓦剌,给阿依娜姐姐送芝麻饼!”
阿依娜望着那匹小马,忽然觉得这春日的阳光格外暖。沙枣树的新芽在风里晃,像在点头;小马驹甩着尾巴,蹄子踏在地上,发出轻快的响;琪亚娜正给也平递芝麻饼,笑得眉眼弯弯……这一切,都像二阿妈当年在梦里盼的那样,热热闹闹,安安稳稳。
“等沙枣成熟时,”阿依娜忽然说,声音里带着点期许,“咱们就带着大明的人才回瓦剌。让他们看看,漠北的草原不仅能跑马,还能长出粮食;瓦剌的牧民不仅会打仗,还能算清账目,织出好布。”
琪亚娜用力点头,望着沙枣树上的新芽,忽然觉得这景泰八年的春天,像一场漫长的等待。等沙枣结果,等战马归程,等那些带着谷种和铁料的人才踏上漠北的土地,等二阿妈的梦想,在瓦剌的草原上,长出一片新的绿。
风又起了,卷着草香吹过,沙枣树的叶子沙沙响,像在应和着远方的脚步。阿依娜把羊皮卷往怀里按了按,那里藏着瓦剌的地图,藏着十个人才的名字,藏着二阿妈的嘱托,还藏着一个让草原重归安宁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