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晒谷场的土垄被某种力量犁成了更深的沟壑,沟壑里的铁屑不再零散,而是凝结成银白色的“细流”,像无数条小蛇朝着槐河的方向蠕动。阳光照在铁屑上,反射出冷冽的光,落在人脸上都带着刺人的凉意。
场边的铁器表面渗出粘稠的锈液,滴在地上形成暗红色的圆点,与铁屑流交汇时,竟发出“滋滋”的声响,像两块烧红的铁在碰撞。
十几个镇民举着锄头(未异化的木质农具)在晒谷场边缘挖沟,试图用石灰阻断铁屑流。但石灰撒下去就被铁屑“吞噬”,冒出刺鼻的白烟,沟壁很快爬满铁锈色的纹路,像血管一样在泥土里蔓延。
王婆跪在地上,用铜钱串成的绳子抽打地面,铜钱碰撞的脆响里混着哭腔:“是铁牛爷发怒了!我们不该扔铁器进河……”她的铜钱串接触到铁屑,瞬间变得滚烫,铜钱边缘开始生锈,绿色的铜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覆盖了原本的花纹。
陈三斤蹲在沟壑旁,噬生爪隔着袖管贴近铁屑流,爪心的银锁烫得惊人,像是揣了块烧红的烙铁。眼前闪过更清晰的记忆碎片:三十年前的槐河边,张老汉和几个村民背着锄头往河里扔,水面浮着层铁锈色的泡沫,泡沫破裂时溅起的水珠都是暗红色的;河中央的漩涡里,隐约有头牛的影子在搅动,漩涡边缘的水面浮着密密麻麻的铁器,都在往黑影里钻……这些碎片比第三章更连贯,像有人在“补全”他看到的画面,连村民们说话的声音都隐约传来:“快扔,时辰要到了……”
张栓柱仍在模仿父亲耕田,只是动作变得僵硬,胳膊抬到一半就卡住,像生了锈的机械。他脚边的泥土被踩出一个个小坑,坑里的铁屑自动聚成微型的“锄头”形状,连木柄的纹路都模仿得惟妙惟肖——这是魂体被铁器异化“同化”的征兆,再这样下去,他恐怕会变成一把没有意识的“活锄头”。
那把异化的锄头被陈三斤用朱砂绳捆在晒谷场的木桩上,木柄的类脑纹路已蔓延到铁头,纹路里的暗红色液体流动得更快,像在“呼吸”,一胀一缩。
更诡异的是,铁头的反光中不再是张老汉的记忆,而是清晰的槐河水面——水面上漂浮着无数铁器,铁锅、菜刀、犁耙,甚至还有几把锈迹斑斑的步枪,正被一个巨大的黑影吞噬,黑影每动一下,水面就掀起一阵铁锈色的浪。
钟九歌用观魂目盯着锄头,左眼的金光比往日更盛:“它在‘复现’被扔进河的铁器的记忆。这些铁屑不是自己要去河边,是被‘召回去’的。”他的纸蟋蟀爬在锄头上,细铁丝触须指向铁头反光中的黑影,刚碰到光影边缘,触须就“啪”地烧成灰烬,纸蟋蟀的身体也跟着蜷起,像被高温烤过。
钟九歌折了只纸船,船身画着镇魂符,符纸边缘用朱砂点了三个点。他将纸船放在铁屑流的起点,轻声念了句什么,纸船竟顺着铁屑流滑行起来,速度越来越快。“这船能跟着铁屑找到‘召唤源’,”他对陈三斤说,“但到了河边会怎样,我不确定。三十年前的东西,怨气太重。”
纸船滑出晒谷场时,突然剧烈摇晃,船帆“啪”地裂开,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细铁丝,像是被强行“种”进去的。船身的镇魂符开始发黑,符纸边缘卷曲,很快就被铁屑流包裹,变成了银白色的“铁船”,但依旧朝着河边漂去,只是方向稍微偏了些,像被什么东西引着绕道。
被找回的张老汉终于苏醒,却瘫在晒谷场的草堆上,意识混乱,嘴里反复念叨:“牛要喝水……铁要回家……三十年一轮回……”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地上划圈,圈里的铁屑聚成个漩涡,和锄头反光里的河中央漩涡一模一样。陈三斤蹲到他面前,按住他的肩膀:“三十年发生了什么?你们为什么往河里扔铁器?”
张老汉突然尖叫起来,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不能说!说了就会被‘拖下去’!河神会不高兴的!”他猛地推开陈三斤,蜷缩成一团,双手捂住耳朵,仿佛听到了什么可怕的声音。
陈三斤无视镇民的阻拦,那些人还在哭哭啼啼地撒石灰,根本没用。他解开左手的麻绳,露出噬生爪,青黑色的爪尖划过地面,挖开铁屑流最密集的地方。土层下埋着一堆锈蚀的铁器:断了刃的镰刀、变形的铁犁、还有半截日军军用水壶,壶身坑坑洼洼,显然被水泡了很久。
这些旧物的锈迹里渗出暗红色的液体,滴在地上能缓慢流动,和锄头的“血”一模一样,甚至连流动的速度都差不多。钟九歌捡起水壶,用手指蹭了蹭内侧,摸到个刻痕:“这是三十年前被扔进河的铁器,不知为何被埋回了晒谷场。”他翻转水壶,内侧刻着个模糊的“河”字,和张老汉铁勺上的“王”字刻法很像,像是同一个人刻的。
他的纸船漂到水壶旁,突然沉入铁屑流,原地只留下一滩黑色的纸灰,灰里还能看到未烧完的镇魂符残片。
远处的槐河传来“咚咚”的声响,不是雷声,是从河底传来的,像有巨大的东西在用蹄子敲击河床。每响一声,晒谷场的铁屑流就加速蠕动,连空气里的铁腥味都浓了几分。陈三斤用噬生爪捏碎那半截水壶,壶里滚出颗黑色的珠子,比老王的生魄大些,表面裹着厚厚的铁锈,像颗生锈的弹珠。
珠子落地的瞬间,河对岸的芦苇丛突然全部折断,齐刷刷地倒向同一个方向——指向镇口的铁牛雕像。芦苇折断的声音很响,像有人在对岸挥刀砍草,断口处很快浮现出铁锈色的斑点。
钟九歌的脸色骤变,左眼的金光忽明忽暗:“铁牛在‘拉’这些铁器回去。河底的东西被惊动了,是‘铁尸鱼群’的前兆。”他从怀里掏出张黄纸,飞快地画了道符,动作比之前急促,手都有些抖,“这符能撑到天黑,用了我的血引,能暂时骗过铁牛的感应。但今晚……”
他没说完,符纸已经贴在木桩上,接触到空气的瞬间,符纸边缘燃起金色的小火苗,很快又熄灭,留下焦黑的痕迹。
噬生爪接触到黑色珠子时,陈三斤突然剧烈颤抖,爪心的银锁烫得像块烙铁,几乎要粘在皮肤上。这次的记忆碎片不再是画面,而是声音:水流声、铁器碰撞的“哐当”声、还有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念咒,调子古怪又缓慢:“以铁为骨,以魂为血,饲我河神……岁岁平安,岁岁归位……”
这声音既像张老汉,又像另一个更陌生的人,像是两个人的声音叠在一起。陈三斤猛地松开珠子,后退几步,爪背上的尸斑已经扩散到手腕,像块正在蔓延的锈迹,连带着皮肤都有些发僵,动起来不太灵活。
“这不是张老汉一个人的记忆,”他低声说,声音有些沙哑,“三十年前扔铁器进河,是场‘祭祀’。他们在喂什么东西。”
太阳落山时,石灰沟彻底失效,一道银灰色的铁屑流冲破阻碍,像潮水般涌向槐河,所过之处,地面被犁出深深的沟,沟壁爬满铁锈。晒谷场的铁器(包括那把异化的锄头)突然挣脱束缚,锄头的朱砂绳被挣断,木柄上的纹路发出红光,带着其他铁器跟着铁屑流移动。
更可怕的是,旁边的木质农具接触到铁屑,表面迅速浮现铁锈色的纹路,一把木耙的齿上竟长出细小的铁刺,像被铁器“感染”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铁器异化,连非金属物品都开始被同化。
张栓柱突然停止模仿耕田,眼神空洞地走向铁屑流,脚踩进铁屑里竟不觉得烫,甚至没发出一点声音。陈三斤想拉住他,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开,像是撞在一堵铁墙上,胳膊上立刻泛起铁锈色的印记。他低头看向张栓柱的影子,那影子在地面拉长,与铁屑流融为一体,像被河的方向“吸”过去,边缘还在不断剥落铁屑。
钟九歌咬着牙,撕毁三张符纸,又从怀里掏出个小瓷瓶,倒出点暗红色的液体,用指尖蘸着在黄纸上画了只更大的纸船,船上站着个纸人,穿着和陈三斤一样的粗布衣服,连铁链的细节都画出来了。
“这是‘替身船’,能引开一部分铁屑流。”他的左眼流出淡金色的液体,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地上凝成细小的金珠,“但我看不见‘河底的东西’了,视力在衰退。观魂目用多了,遭反噬了。”
纸船下水后,果然吸引了一半的铁屑流,那些银灰色的细流像被磁石吸着,绕向纸船的方向。但纸船很快被铁屑覆盖,变成艘沉甸甸的“铁船”,船上的纸人脸上,朱砂画的眼睛突然流出黑色的液体,像在哭,纸人的胳膊也“咔”地断了一节,跟着船往河边漂。
月夜升上天空时,铁屑流涌入槐河的瞬间,镇口的铁牛雕像发出低沉的嗡鸣,声音震得人耳膜发疼,像在“吸气”。河面掀起巨浪,浪头带着铁锈色,拍在岸边的石头上,发出“哐当”的巨响,像铁器碰撞。浪尖上漂浮着无数铁器的碎片,碎片在月光下聚成个巨大的“牛首”,眼睛的位置是两个黑洞,对着晒谷场的方向“看”了一眼,黑洞里闪过红光。
陈三斤的噬生爪突然不受控制,“啪”地挣断了一节铁链,爪尖的骨甲全部张开,露出里面银白色的“刃”。爪心的银锁发出刺眼的光,映出个模糊的女人影子,是他母亲的轮廓,影子对着铁牛的方向拼命摇头,像是在警告他不要靠近,嘴唇动了动,却发不出声音。
铁牛的嗡鸣停止后,铁屑流的速度减慢了些,像泄了气的蛇。纸船的残骸在河面上打转,已经看不出船的形状,只剩一团扭曲的铁丝。张栓柱瘫倒在地,影子恢复了一点,但依旧比常人淡,像被水洗过的墨画。镇民们不敢再阻拦,只是远远地看着剩余的铁屑流入河,水面的铁锈色泡沫越来越厚,像层凝固的血。
钟九歌用最后一张符纸盖住异化的锄头,符纸刚贴上就开始发黑:“今晚暂时安全,但它还会‘耕’下去。三十年前的祭祀没完成,铁牛在‘补全’。当时肯定出了岔子,不然不会留这么多后遗症。”他的左眼蒙上了层白雾,看人都有些模糊,“张老汉知道祭祀的真相,但他的魂被锄头啃过,被河神‘封’了口,说不出来。”
陈三斤在张栓柱的口袋里摸了摸,掏出块生锈的铁牌,比巴掌小些,上面刻着个“河”字,笔法和日军水壶内侧的字一模一样。铁牌背面刻着模糊的日期:“1995.7.15”——正是三十年前的今天,按现在的年份算,刚好三十年整。
他握着铁牌,噬生爪的铁链已被挣断一节,断口处冒着细小的火星,像烧红的铁遇了水。银锁的光芒渐渐褪去,母亲的影子消失前,手指向镇西的方向,那里是白阿绣的棺材铺,自从他记事起,那家铺子就一直开着,总在卖些样式古怪的棺材。
远处的槐河水面,铁锈色的泡沫下隐约有鱼群游动的影子,数量比第三章预估的更多,密密麻麻的,把水面都顶得微微起伏,像有什么东西要从底下钻出来。
钟九歌望着铁牛雕像的方向,那里在月光下只剩个黑漆漆的轮廓,牛眼的位置比之前更黑了:“明天是七月十六,老黄历说‘河神归位’。它要的‘祭品’,可能不止铁器。三十年前差的那部分,它会自己去‘拿’。”
陈三斤握紧手里的铁牌,噬生爪的骨甲慢慢收回,爪背上的尸斑又深了些,像块洗不掉的锈迹。他明白,明天才是真正的硬仗,三十年前的债,终究要有人来还。
场边的铁器表面渗出粘稠的锈液,滴在地上形成暗红色的圆点,与铁屑流交汇时,竟发出“滋滋”的声响,像两块烧红的铁在碰撞。
十几个镇民举着锄头(未异化的木质农具)在晒谷场边缘挖沟,试图用石灰阻断铁屑流。但石灰撒下去就被铁屑“吞噬”,冒出刺鼻的白烟,沟壁很快爬满铁锈色的纹路,像血管一样在泥土里蔓延。
王婆跪在地上,用铜钱串成的绳子抽打地面,铜钱碰撞的脆响里混着哭腔:“是铁牛爷发怒了!我们不该扔铁器进河……”她的铜钱串接触到铁屑,瞬间变得滚烫,铜钱边缘开始生锈,绿色的铜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覆盖了原本的花纹。
陈三斤蹲在沟壑旁,噬生爪隔着袖管贴近铁屑流,爪心的银锁烫得惊人,像是揣了块烧红的烙铁。眼前闪过更清晰的记忆碎片:三十年前的槐河边,张老汉和几个村民背着锄头往河里扔,水面浮着层铁锈色的泡沫,泡沫破裂时溅起的水珠都是暗红色的;河中央的漩涡里,隐约有头牛的影子在搅动,漩涡边缘的水面浮着密密麻麻的铁器,都在往黑影里钻……这些碎片比第三章更连贯,像有人在“补全”他看到的画面,连村民们说话的声音都隐约传来:“快扔,时辰要到了……”
张栓柱仍在模仿父亲耕田,只是动作变得僵硬,胳膊抬到一半就卡住,像生了锈的机械。他脚边的泥土被踩出一个个小坑,坑里的铁屑自动聚成微型的“锄头”形状,连木柄的纹路都模仿得惟妙惟肖——这是魂体被铁器异化“同化”的征兆,再这样下去,他恐怕会变成一把没有意识的“活锄头”。
那把异化的锄头被陈三斤用朱砂绳捆在晒谷场的木桩上,木柄的类脑纹路已蔓延到铁头,纹路里的暗红色液体流动得更快,像在“呼吸”,一胀一缩。
更诡异的是,铁头的反光中不再是张老汉的记忆,而是清晰的槐河水面——水面上漂浮着无数铁器,铁锅、菜刀、犁耙,甚至还有几把锈迹斑斑的步枪,正被一个巨大的黑影吞噬,黑影每动一下,水面就掀起一阵铁锈色的浪。
钟九歌用观魂目盯着锄头,左眼的金光比往日更盛:“它在‘复现’被扔进河的铁器的记忆。这些铁屑不是自己要去河边,是被‘召回去’的。”他的纸蟋蟀爬在锄头上,细铁丝触须指向铁头反光中的黑影,刚碰到光影边缘,触须就“啪”地烧成灰烬,纸蟋蟀的身体也跟着蜷起,像被高温烤过。
钟九歌折了只纸船,船身画着镇魂符,符纸边缘用朱砂点了三个点。他将纸船放在铁屑流的起点,轻声念了句什么,纸船竟顺着铁屑流滑行起来,速度越来越快。“这船能跟着铁屑找到‘召唤源’,”他对陈三斤说,“但到了河边会怎样,我不确定。三十年前的东西,怨气太重。”
纸船滑出晒谷场时,突然剧烈摇晃,船帆“啪”地裂开,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细铁丝,像是被强行“种”进去的。船身的镇魂符开始发黑,符纸边缘卷曲,很快就被铁屑流包裹,变成了银白色的“铁船”,但依旧朝着河边漂去,只是方向稍微偏了些,像被什么东西引着绕道。
被找回的张老汉终于苏醒,却瘫在晒谷场的草堆上,意识混乱,嘴里反复念叨:“牛要喝水……铁要回家……三十年一轮回……”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地上划圈,圈里的铁屑聚成个漩涡,和锄头反光里的河中央漩涡一模一样。陈三斤蹲到他面前,按住他的肩膀:“三十年发生了什么?你们为什么往河里扔铁器?”
张老汉突然尖叫起来,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不能说!说了就会被‘拖下去’!河神会不高兴的!”他猛地推开陈三斤,蜷缩成一团,双手捂住耳朵,仿佛听到了什么可怕的声音。
陈三斤无视镇民的阻拦,那些人还在哭哭啼啼地撒石灰,根本没用。他解开左手的麻绳,露出噬生爪,青黑色的爪尖划过地面,挖开铁屑流最密集的地方。土层下埋着一堆锈蚀的铁器:断了刃的镰刀、变形的铁犁、还有半截日军军用水壶,壶身坑坑洼洼,显然被水泡了很久。
这些旧物的锈迹里渗出暗红色的液体,滴在地上能缓慢流动,和锄头的“血”一模一样,甚至连流动的速度都差不多。钟九歌捡起水壶,用手指蹭了蹭内侧,摸到个刻痕:“这是三十年前被扔进河的铁器,不知为何被埋回了晒谷场。”他翻转水壶,内侧刻着个模糊的“河”字,和张老汉铁勺上的“王”字刻法很像,像是同一个人刻的。
他的纸船漂到水壶旁,突然沉入铁屑流,原地只留下一滩黑色的纸灰,灰里还能看到未烧完的镇魂符残片。
远处的槐河传来“咚咚”的声响,不是雷声,是从河底传来的,像有巨大的东西在用蹄子敲击河床。每响一声,晒谷场的铁屑流就加速蠕动,连空气里的铁腥味都浓了几分。陈三斤用噬生爪捏碎那半截水壶,壶里滚出颗黑色的珠子,比老王的生魄大些,表面裹着厚厚的铁锈,像颗生锈的弹珠。
珠子落地的瞬间,河对岸的芦苇丛突然全部折断,齐刷刷地倒向同一个方向——指向镇口的铁牛雕像。芦苇折断的声音很响,像有人在对岸挥刀砍草,断口处很快浮现出铁锈色的斑点。
钟九歌的脸色骤变,左眼的金光忽明忽暗:“铁牛在‘拉’这些铁器回去。河底的东西被惊动了,是‘铁尸鱼群’的前兆。”他从怀里掏出张黄纸,飞快地画了道符,动作比之前急促,手都有些抖,“这符能撑到天黑,用了我的血引,能暂时骗过铁牛的感应。但今晚……”
他没说完,符纸已经贴在木桩上,接触到空气的瞬间,符纸边缘燃起金色的小火苗,很快又熄灭,留下焦黑的痕迹。
噬生爪接触到黑色珠子时,陈三斤突然剧烈颤抖,爪心的银锁烫得像块烙铁,几乎要粘在皮肤上。这次的记忆碎片不再是画面,而是声音:水流声、铁器碰撞的“哐当”声、还有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念咒,调子古怪又缓慢:“以铁为骨,以魂为血,饲我河神……岁岁平安,岁岁归位……”
这声音既像张老汉,又像另一个更陌生的人,像是两个人的声音叠在一起。陈三斤猛地松开珠子,后退几步,爪背上的尸斑已经扩散到手腕,像块正在蔓延的锈迹,连带着皮肤都有些发僵,动起来不太灵活。
“这不是张老汉一个人的记忆,”他低声说,声音有些沙哑,“三十年前扔铁器进河,是场‘祭祀’。他们在喂什么东西。”
太阳落山时,石灰沟彻底失效,一道银灰色的铁屑流冲破阻碍,像潮水般涌向槐河,所过之处,地面被犁出深深的沟,沟壁爬满铁锈。晒谷场的铁器(包括那把异化的锄头)突然挣脱束缚,锄头的朱砂绳被挣断,木柄上的纹路发出红光,带着其他铁器跟着铁屑流移动。
更可怕的是,旁边的木质农具接触到铁屑,表面迅速浮现铁锈色的纹路,一把木耙的齿上竟长出细小的铁刺,像被铁器“感染”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铁器异化,连非金属物品都开始被同化。
张栓柱突然停止模仿耕田,眼神空洞地走向铁屑流,脚踩进铁屑里竟不觉得烫,甚至没发出一点声音。陈三斤想拉住他,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开,像是撞在一堵铁墙上,胳膊上立刻泛起铁锈色的印记。他低头看向张栓柱的影子,那影子在地面拉长,与铁屑流融为一体,像被河的方向“吸”过去,边缘还在不断剥落铁屑。
钟九歌咬着牙,撕毁三张符纸,又从怀里掏出个小瓷瓶,倒出点暗红色的液体,用指尖蘸着在黄纸上画了只更大的纸船,船上站着个纸人,穿着和陈三斤一样的粗布衣服,连铁链的细节都画出来了。
“这是‘替身船’,能引开一部分铁屑流。”他的左眼流出淡金色的液体,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地上凝成细小的金珠,“但我看不见‘河底的东西’了,视力在衰退。观魂目用多了,遭反噬了。”
纸船下水后,果然吸引了一半的铁屑流,那些银灰色的细流像被磁石吸着,绕向纸船的方向。但纸船很快被铁屑覆盖,变成艘沉甸甸的“铁船”,船上的纸人脸上,朱砂画的眼睛突然流出黑色的液体,像在哭,纸人的胳膊也“咔”地断了一节,跟着船往河边漂。
月夜升上天空时,铁屑流涌入槐河的瞬间,镇口的铁牛雕像发出低沉的嗡鸣,声音震得人耳膜发疼,像在“吸气”。河面掀起巨浪,浪头带着铁锈色,拍在岸边的石头上,发出“哐当”的巨响,像铁器碰撞。浪尖上漂浮着无数铁器的碎片,碎片在月光下聚成个巨大的“牛首”,眼睛的位置是两个黑洞,对着晒谷场的方向“看”了一眼,黑洞里闪过红光。
陈三斤的噬生爪突然不受控制,“啪”地挣断了一节铁链,爪尖的骨甲全部张开,露出里面银白色的“刃”。爪心的银锁发出刺眼的光,映出个模糊的女人影子,是他母亲的轮廓,影子对着铁牛的方向拼命摇头,像是在警告他不要靠近,嘴唇动了动,却发不出声音。
铁牛的嗡鸣停止后,铁屑流的速度减慢了些,像泄了气的蛇。纸船的残骸在河面上打转,已经看不出船的形状,只剩一团扭曲的铁丝。张栓柱瘫倒在地,影子恢复了一点,但依旧比常人淡,像被水洗过的墨画。镇民们不敢再阻拦,只是远远地看着剩余的铁屑流入河,水面的铁锈色泡沫越来越厚,像层凝固的血。
钟九歌用最后一张符纸盖住异化的锄头,符纸刚贴上就开始发黑:“今晚暂时安全,但它还会‘耕’下去。三十年前的祭祀没完成,铁牛在‘补全’。当时肯定出了岔子,不然不会留这么多后遗症。”他的左眼蒙上了层白雾,看人都有些模糊,“张老汉知道祭祀的真相,但他的魂被锄头啃过,被河神‘封’了口,说不出来。”
陈三斤在张栓柱的口袋里摸了摸,掏出块生锈的铁牌,比巴掌小些,上面刻着个“河”字,笔法和日军水壶内侧的字一模一样。铁牌背面刻着模糊的日期:“1995.7.15”——正是三十年前的今天,按现在的年份算,刚好三十年整。
他握着铁牌,噬生爪的铁链已被挣断一节,断口处冒着细小的火星,像烧红的铁遇了水。银锁的光芒渐渐褪去,母亲的影子消失前,手指向镇西的方向,那里是白阿绣的棺材铺,自从他记事起,那家铺子就一直开着,总在卖些样式古怪的棺材。
远处的槐河水面,铁锈色的泡沫下隐约有鱼群游动的影子,数量比第三章预估的更多,密密麻麻的,把水面都顶得微微起伏,像有什么东西要从底下钻出来。
钟九歌望着铁牛雕像的方向,那里在月光下只剩个黑漆漆的轮廓,牛眼的位置比之前更黑了:“明天是七月十六,老黄历说‘河神归位’。它要的‘祭品’,可能不止铁器。三十年前差的那部分,它会自己去‘拿’。”
陈三斤握紧手里的铁牌,噬生爪的骨甲慢慢收回,爪背上的尸斑又深了些,像块洗不掉的锈迹。他明白,明天才是真正的硬仗,三十年前的债,终究要有人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