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灿步履匆匆而来,一见到陈从进,便恭贺道:“恭喜大帅,本监从义父的书信中得知,大帅屡破奚胡契丹,大扬国朝之威名,圣人有意晋封大帅为郡王。”
陈从进闻言,摇摇头说道:“本帅本意率大兵南下,为国讨平巢贼,然不曾想,瀛州军乱,劳师动众方才平息,如今社稷危亡之际,本帅无大功于社稷,岂敢受封郡王。”
说到这,陈从进又摆手回绝道:“此事万万不可,还请监军言辞回绝,从进只愿为国限守藩篱,不敢奢望郡王之贵。”
卢龙节度使的位置坐久了,陈大帅对朝廷也是持怀疑之心,这无缘无故,朝廷突然示好,这让陈从进心头感觉怪怪的。
田文灿听完陈从进回绝的话,一脸古怪的模样,他以为陈从进听到这个消息,会高兴的合不拢嘴,哪里能料到,陈从进居然会拒绝。
不过,一想起昨夜义父的书信,田文灿心头就十分的难受,他从义父的字里行间中,就可以看出朝廷的纠结。
朝廷对卢龙镇,那是又防又用,陈从进屡破契丹奚胡,朝廷早就知道了,按理来说,应该是要给点奖励,至少口头上的嘉奖还是要有的。
但是一直拖到现在,虽然其中有长安丢失,朝廷事务繁忙的借口,但这种解释,也只能称的上借口,根本无法让人信服。
自从田文灿上书,言幽州欲联合成德,魏博出兵二十万众,南下讨贼后。
这道奏疏一送到朝廷,就在朝堂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什么时候河朔三镇的实力竟然膨胀到这个地步,这要真的来二十万人,那究竟是不是来讨黄巢的,这谁能知道。
对于卢龙镇,朝廷本来就有成见,况且陈从进此人,在朝廷看来,那就是个跋扈而又野心勃勃的军头。
当初想着是让幽州出个几千人马,成德,魏博各出个两三千人,三镇凑个万把人,来长安助阵。
哪曾想,陈从进一张口就是要去二十万人,这直接把朝廷吓懵了,出言建议河朔三镇出兵的萧遘,刚当上宰相不久,就被朝廷罢相。
甚至有人上书言:“萧遘之族弟居幽州,为陈从进之掌书记,萧遘此举,心怀不轨,乃试图引幽州军入长安。”
逼的萧遘不得不自请辞官以示清白,朝廷上下的反应,无不在表示,其对幽州的纠结态度,本来就对幽州军南下不放心,现在陈从进又来这么一出,也难怪两衙官员一直怀疑陈从进有贰心。
所以,田令孜的意思是让田文灿稳住陈从进,给个郡王的头衔,安抚住幽州,朝廷已经在筹备第二次围攻长安了,河朔三镇就不用南下过来凑热闹了。
田文灿看完书信就火大无比,一会让他劝陈从进出兵,一会又让自己限制幽州军的数量,现在又让自己劝陈从进不要出兵。
他虽然是监军,但在幽州,那就是泥塑木雕,摆着看的,陈从进要不要出兵,那是他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朝廷那帮人还以为自己在幽州的影响力很大一样。
田文灿斟酌了很久,才慢慢的说道:“大帅,义父昨日来了书信,言幽州地处边陲,且刚刚平定了契丹,奚胡之乱,若是调幽州军南下,路途遥远,所以……所以……”
陈从进看着田文灿那支支吾吾的语气,接口道:“所以田相的意思,是让本帅就在幽州待着,哪也别去的意思?”
田文灿尴尬一笑,道:“义父不是这个意思,主要是朝廷这次,已经重新聚集起大军,不日就将夺回京师,巢贼之乱,旦夕可平矣!”
“旦夕可平?”陈从进嗤笑一声,又道:“本帅收到最新的消息,怎么是巢将王播围兴平,邠宁节度留后朱玫退屯奉天,巢将李详败高浔,华州复失。”
陈从进顿一下,想了想,又道:“听闻尚让,朱温于东渭桥大败鄜延节度使李孝昌,夏绥节度使拓跋思恭,朝廷大军又撤围长安了。”
田文灿硬着头皮道:“战场之事,各有胜败,这些只是小挫罢了。”
陈从进点了点头,又道:“这么说,天平军节度使曹全晸战死也是小挫了?”
田文灿嘴巴张了张,想要解释,却不知从何处开口。
这时,陈从进摆摆手,道:“也罢,枉本帅一心为国,既然朝廷不让本帅出兵,那本帅不出便是。”
说到这,陈从进似笑非笑的看着田文灿,又道:“不过,既然朝廷是以本帅讨胡之功,酬以郡王,那本帅也只能是硬着头皮,应下来了。”
事虽然办妥了,但是田文灿心中,却是十分的无奈,陈从进对朝廷的态度,好像越来越恶劣了。
前两年的时候,朝廷讨李克用,陈从进哪里有过这种阴阳怪气的口吻,由此可见,随着朝廷的威严逐渐下堕,陈从进的野心只会愈发膨胀。
田文灿已经在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跑了,这个地方,再待下去,怕是会有危险啊。
朝廷不让陈从进南下掺和黄巢的事,陈从进也无所谓,他本来就对出兵一事,可去可不去。
南下若是人数少了,那纯粹是受制于人,除了得些名声,其余的什么也捞不到,若是想要从关中获得人口,那也不太现实。
既然不去,那陈从进就先整合内政,特别是南面的三州,还有趁此机会,刺探一下大同军的情况。
陈从进越想,越觉得卢光启的建议很有实施性,河东眼下还是郑从谠主镇,郑从谠此人,以宰相之身,坐镇河东,能压制住那帮河东将门,显然还是有些手腕的。
不过,零散的情报证明,郑从谠也只能是勉力维持,他没有部众,只能在河东将门中拉一派打一派。
郑从谠又征召了很多河东名士充任自己的幕属,如王调为节度副使,刘崇龟为节度判官,赵崇为观察判官,刘崇鲁为推官,李渥为掌书记,崔泽为支使。
郑从谠为人温和,但多谋善断,一眼便看出都虞候张彦球是忠勇可用之人,因此将河东兵权交付给他。
陈从进闻言,摇摇头说道:“本帅本意率大兵南下,为国讨平巢贼,然不曾想,瀛州军乱,劳师动众方才平息,如今社稷危亡之际,本帅无大功于社稷,岂敢受封郡王。”
说到这,陈从进又摆手回绝道:“此事万万不可,还请监军言辞回绝,从进只愿为国限守藩篱,不敢奢望郡王之贵。”
卢龙节度使的位置坐久了,陈大帅对朝廷也是持怀疑之心,这无缘无故,朝廷突然示好,这让陈从进心头感觉怪怪的。
田文灿听完陈从进回绝的话,一脸古怪的模样,他以为陈从进听到这个消息,会高兴的合不拢嘴,哪里能料到,陈从进居然会拒绝。
不过,一想起昨夜义父的书信,田文灿心头就十分的难受,他从义父的字里行间中,就可以看出朝廷的纠结。
朝廷对卢龙镇,那是又防又用,陈从进屡破契丹奚胡,朝廷早就知道了,按理来说,应该是要给点奖励,至少口头上的嘉奖还是要有的。
但是一直拖到现在,虽然其中有长安丢失,朝廷事务繁忙的借口,但这种解释,也只能称的上借口,根本无法让人信服。
自从田文灿上书,言幽州欲联合成德,魏博出兵二十万众,南下讨贼后。
这道奏疏一送到朝廷,就在朝堂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什么时候河朔三镇的实力竟然膨胀到这个地步,这要真的来二十万人,那究竟是不是来讨黄巢的,这谁能知道。
对于卢龙镇,朝廷本来就有成见,况且陈从进此人,在朝廷看来,那就是个跋扈而又野心勃勃的军头。
当初想着是让幽州出个几千人马,成德,魏博各出个两三千人,三镇凑个万把人,来长安助阵。
哪曾想,陈从进一张口就是要去二十万人,这直接把朝廷吓懵了,出言建议河朔三镇出兵的萧遘,刚当上宰相不久,就被朝廷罢相。
甚至有人上书言:“萧遘之族弟居幽州,为陈从进之掌书记,萧遘此举,心怀不轨,乃试图引幽州军入长安。”
逼的萧遘不得不自请辞官以示清白,朝廷上下的反应,无不在表示,其对幽州的纠结态度,本来就对幽州军南下不放心,现在陈从进又来这么一出,也难怪两衙官员一直怀疑陈从进有贰心。
所以,田令孜的意思是让田文灿稳住陈从进,给个郡王的头衔,安抚住幽州,朝廷已经在筹备第二次围攻长安了,河朔三镇就不用南下过来凑热闹了。
田文灿看完书信就火大无比,一会让他劝陈从进出兵,一会又让自己限制幽州军的数量,现在又让自己劝陈从进不要出兵。
他虽然是监军,但在幽州,那就是泥塑木雕,摆着看的,陈从进要不要出兵,那是他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朝廷那帮人还以为自己在幽州的影响力很大一样。
田文灿斟酌了很久,才慢慢的说道:“大帅,义父昨日来了书信,言幽州地处边陲,且刚刚平定了契丹,奚胡之乱,若是调幽州军南下,路途遥远,所以……所以……”
陈从进看着田文灿那支支吾吾的语气,接口道:“所以田相的意思,是让本帅就在幽州待着,哪也别去的意思?”
田文灿尴尬一笑,道:“义父不是这个意思,主要是朝廷这次,已经重新聚集起大军,不日就将夺回京师,巢贼之乱,旦夕可平矣!”
“旦夕可平?”陈从进嗤笑一声,又道:“本帅收到最新的消息,怎么是巢将王播围兴平,邠宁节度留后朱玫退屯奉天,巢将李详败高浔,华州复失。”
陈从进顿一下,想了想,又道:“听闻尚让,朱温于东渭桥大败鄜延节度使李孝昌,夏绥节度使拓跋思恭,朝廷大军又撤围长安了。”
田文灿硬着头皮道:“战场之事,各有胜败,这些只是小挫罢了。”
陈从进点了点头,又道:“这么说,天平军节度使曹全晸战死也是小挫了?”
田文灿嘴巴张了张,想要解释,却不知从何处开口。
这时,陈从进摆摆手,道:“也罢,枉本帅一心为国,既然朝廷不让本帅出兵,那本帅不出便是。”
说到这,陈从进似笑非笑的看着田文灿,又道:“不过,既然朝廷是以本帅讨胡之功,酬以郡王,那本帅也只能是硬着头皮,应下来了。”
事虽然办妥了,但是田文灿心中,却是十分的无奈,陈从进对朝廷的态度,好像越来越恶劣了。
前两年的时候,朝廷讨李克用,陈从进哪里有过这种阴阳怪气的口吻,由此可见,随着朝廷的威严逐渐下堕,陈从进的野心只会愈发膨胀。
田文灿已经在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跑了,这个地方,再待下去,怕是会有危险啊。
朝廷不让陈从进南下掺和黄巢的事,陈从进也无所谓,他本来就对出兵一事,可去可不去。
南下若是人数少了,那纯粹是受制于人,除了得些名声,其余的什么也捞不到,若是想要从关中获得人口,那也不太现实。
既然不去,那陈从进就先整合内政,特别是南面的三州,还有趁此机会,刺探一下大同军的情况。
陈从进越想,越觉得卢光启的建议很有实施性,河东眼下还是郑从谠主镇,郑从谠此人,以宰相之身,坐镇河东,能压制住那帮河东将门,显然还是有些手腕的。
不过,零散的情报证明,郑从谠也只能是勉力维持,他没有部众,只能在河东将门中拉一派打一派。
郑从谠又征召了很多河东名士充任自己的幕属,如王调为节度副使,刘崇龟为节度判官,赵崇为观察判官,刘崇鲁为推官,李渥为掌书记,崔泽为支使。
郑从谠为人温和,但多谋善断,一眼便看出都虞候张彦球是忠勇可用之人,因此将河东兵权交付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