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李靖要偷袭太子-《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开远门。

  李勣被侯君集逼走之后,立即传令调动所有兵力。

  “晋王,方才玄武门急报,太子大军已经破开玄武城门。”

  “原以为攻打玄武门,太子必然会调动几乎所有兵力,但如今却在侯君集那边,留存了大量辽东精锐。”

  李勣面色严肃,在退走之时,就已经让传令兵快马调兵了。

  当他看到辽东兵出现的第一时间,就已经感觉到了不妙。

  因为这跟他与陛下的预想,完全不符合。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太子是肯定知晓宫廷内的兵力情况。

  当初陛下自己就是走的玄武门,自然是对玄武门多加防御

  玄武门作为皇家城门,可不是普通的城池能够相提并论的,哪怕是洛阳城门,都没有玄武门这般坚固。

  先前太子调入长安城的辽东潜兵,所有人都觉得,那是用来攻打玄武门的力量。

  可是现在,李勣却在侯君集这里看到了。

  打了大半辈子的仗,什么战场场面没见识过,李勣懂得,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太子没有倾尽全力去打玄武门,说明必然有所依仗。

  “父皇有难!”

  李治当即明白了李勣话中的意思。

  忙作揖道:“还请英国公速速救援。”

  李治清楚,若是父皇败了,那么不管他有多少谋划,都会化为乌有。

  现在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李勣手中的兵力了。

  李勣连忙扶着李治作揖的双手,道:“这本就是我份内之事,当不得晋王如此。”

  “只是.”

  李勣眉头紧皱,道:“只是玄武门十万火急,先前陛下为了担心太子逃脱,让我布置兵力,防御各大城门。”

  “因而如今兵力分散,短时间内,恐怕调动的兵力极其有限。”

  “况且侯君集那边,肯定不会轻易放我们过去。”

  李治当即焦急道;“这该如何是好,该如何是好啊”

  现在的李治感觉极其无力,难不成要眼睁睁的看着太子逼宫?

  他很清楚,一旦太子逼父皇禅位,自己会是怎样的下场。

  父皇肯定不会死,会跟曾经的祖父那样会软禁。

  但就像曾经父皇做过的那样,他跟李泰必死。

  李勣看着李治慌乱的样子,沉声道:“晋王先去外面避一避吧,我可派百骑护卫晋王先行离开长安。”

  这是他之前就有过的提议,如果太子不能打破玄武门,势必是要抓捕魏王跟晋王。

  这样就是跟陛下当年那样,提着魏王跟晋王的人头,陛下极其有可能就此妥协。

  如今魏王已经在太子手中,要是连晋王也落入太子之手,情况就很是不妙了。

  李勣先行送晋王离开,就是为了避免这个结果。

  “英国公此言差矣!”李治猛地甩开李勣搀扶的手。

  “当年高祖被囚太极宫时,天下已姓李氏。如今若父皇败于玄武门,这万里江山转眼便是太子的囊中之物,我纵是逃到天涯海角,难道能逃出他李承乾的刀锋?”

  现在天下局势明朗。

  东突厥跟西突厥都被父皇灭了,可汗都抓来了长安。

  辽东被太子所平定。

  这等阵仗,周边小国哪还有什么动乱的心思。

  哪怕是逃走,又能逃到哪里去了。

  一旦父皇禅位,太子登基,不管他逃到哪里,都是插翅难飞。

  而天下无数人,都会愿意为了讨好大唐新的皇帝,想尽办法把他送到李承乾面前。

  “诶,既然晋王已经决定,那我便不再多说。”

  李勣也明白这个道理,不过也是为了晋王考虑。

  长安各城门的兵力被紧急调动,可是长安城太大了。

  这些兵力集结起来,需要太多的时间。

  很显然,玄武门那边,太子肯定不会给他这么多的时间。

  但李勣也没有办法,只能尽快。

  至少,先把侯君集那边的兵力击溃,如此也可保障陛下后路。

  陛下跟晋王不同,只要陛下没有被太子所软禁,那么这天下依旧是属于陛下。

  不过随之带来的,是大唐更大的动荡。

  后面这些,就不是李勣去考虑的了。

  便是此时,开远门外,传来的闷雷般轰鸣。

  那声音由远及近,像大地在胸腔里擂鼓。

  “什么人!”

  “谁敢夜闯城门!”

  开远门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连李勣也赶忙去往城头。

  他有些担心这是不是太子的援兵。

  太子既然可以潜入三万辽东兵入长安,自然就能潜伏更多的兵力。

  很快,夜色下的骑兵队伍,就展露了样貌。

  “是卫国公!!!”

  阵前的人,很快就被认了出来。

  竟然是李靖。

  这是李勣都没想到的事情。

  因为按照正常的情况,李靖的动作再快,也是需要两三日的时间。

  怎么可能今天就抵达。

  李勣一眼看去,至少有上万匹马。

  “速开城门!”

  当城门打开,李靖带着大队伍逐渐入城。

  大军的雏形也逐渐显露出来。

  是一人双马。

  一马驼人,一马驮着盔甲武器。

  李勣带着李治过去。

  未等李勣开口,李靖便率先问道:“如今情况如何。”

  来不及寒暄,李勣连忙把城中变化详细告知。

  李靖听后眉头紧皱。

  “如此看来,太子手中应该是未有其他兵力潜伏。”

  “其敢以三万兵力强攻玄武门,必是有所依仗。”

  “太子假善于物,其所依仗,当是如同火炮这般,战场所用之物。”

  “玄武门在很早之际,陛下就已经命工匠加固打造,却依旧城门被破,且还让辽东兵力围赌皇城。”

  “看来太子很有信心。”

  李靖不愧于军神之名,在听完后略作分析,就已经将其中局势分析得明明白白。

  李勣叹息道;“早知如此,我便应该集结更多兵力。”

  当初是为了防止太子逃离长安,谁想到会有现在如此情况。

  李靖微微摇头:“过不在你,虽说如今太子破了城门,但也并未轻松,陛下宫廷,也不是那么好突破的。”

  “我既已经抵达长安,自然要让太子不能得逞。”

  “事不宜迟,我先行去往玄武门。”

  李勣点点头:“有卫国公在,若袭太子后背,必然可定局势。”

  “现我已调动不少兵力,且有更多兵力在赶来路上,必不叫侯君集给卫公添堵。”

  李靖微微颔首,他也没有把侯君集太放在心上。

  他对侯君集太熟悉了,更何况现在有六千余骑兵。

  骑兵跟步兵,完全就是两码事。

  且由李靖亲自统领的骑兵,那就更加不是同一回事了。

  李勣没有问为什么李靖会提前到来。

  毕竟现在最为紧要的,还是支援陛下。

  实际上李靖现在能到,李世民都不清楚。

  李靖从来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当初破西突厥后,他就发现苏定方的动向。

  这意味着,太子已然有所行动。

  尤其是在看到长安邸报,太子三熟稻跟陛下要祭祀的事,李靖就已经预感到,太子这边,恐怕已经准备要动手了。

  因此李靖提前将精锐骑兵预留,更是备下足够多的战马。

  当陛下密诏抵达的时候,李靖第一时间就集结了所有骑兵,一人双马,救援长安。

  之所以这么准备,就是因为太子战绩太过骇人。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李靖自从预感到陛下跟太子早晚有一战后,就一直收集分析太子这边的情况。

  便发现太子依仗火药之力,在攻城这块,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围城方式。

  辽东三国的城池,很少就有扛过两天的。

  是那些城池的兵力不够?

  李靖更认为是太子部署更强。

  实际上当火药在火药司出现后,李靖就对火药很是了解。

  从实际意义上来说,火药其实也并未万能,如果换作其他人,会达到太子如今的效果吗。

  李靖觉得不能,但太子是把火药的效用,发挥到了极致。

  这可不仅仅是体现在火药的破坏上。

  对人心,对士气,对局势的把控,缺一不可。

  还有太子操练的那些辽东兵,更是极其精锐,且军纪严明。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靖提前做好了准备。

  其实李靖也不知道,陛下跟太子的战争打响,会是晋王这边摧毁太子火药工坊的导火线。

  眼下骑兵入城已经接近尾声,毕竟六千余骑兵入城,也是需要不少时间的。

  眼看李靖就要离开,李治赶忙上前作揖道:“卫公可带我一同前去。”

  已经翻身上马的李靖勒住马缰,转头看向拦在马前的李治,眉头紧锁如铁:“晋王!战场非儿戏,玄武门此刻箭如雨下,太子麾下辽东兵皆系死士,你随我前去不过是徒增风险!”

  “留在此处,待我击溃太子叛军,自会迎你回宫。”

  李治声音坚定:“卫公!方才英国公已言,父皇若败,我纵逃天涯亦难逃李承乾刀斧!与其困死长安,不如随卫公亲往玄武门。”

  李治猛地抬头,眼中血丝迸现,指向远处冲天的火光:“那是我的父皇,是大唐的天子!若连亲儿子都不敢为父皇披甲执锐,天下将士见了,谁还肯为李氏江山卖命?”

  李靖的战马不安地刨着蹄子,铁甲摩擦声在夜色中刺耳。他盯着李治苍白却决绝的脸,沉默片刻:“军中无亲疏,你若随我去,便须遵军令、守行伍,刀剑无眼,我可未必能时时护你。”

  “但凭卫公调遣!”

  李治霍然起身,扯下腰间玉带扔给侍从,抓过一名亲兵的软甲便往身上套。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更密集的金鼓之声。李靖猛地拔剑出鞘,剑身在火光下映出冷冽的光:“好!既然晋王有此胆识,便随我同去!”

  他将自己腰间的玄铁护心镜解下掷给李治:“戴上!记住,紧随我的亲兵队,半步不许离开!”

  李治接过冰冷的护心镜,重重点头:“谢卫公!”

  李勣看向李治的眼神中,带着几分欣慰。

  魏王李泰已经被俘,而如同李治随着李靖一同前去支援陛下,等事定之后,两人对比,已然完全可以决定新的太子人选。

  在这方面,魏王比之晋王,相差太大,几乎没有了悬念。

  更重要的是,李靖同意了。

  这意味着一定程度上,一直处于中立的李靖,在此刻偏向了晋王。

  不多时,六千骑兵就在长安城中,朝着玄武门的方向过去。

  开远门在长安最西。

  玄武门外的西内苑,过去有两条路。

  其一是走长安城外。

  然这条路是很难走的,道路狭隘不易通行,且太多道路易守难攻。

  其二便是走长安城内,自开远门走皇城外,直抵大明宫下,转行西内苑。

  马蹄声如雷再次炸开。

  六千骑兵听着只是个数字,但身处其中,就能感觉到其中威势。

  哪怕是在白日都一眼望不到头,更别说是黑夜之中了。

  侯君集这边本来就一直在防备开远门的李勣,一直有派探马查看情况。

  当得知有数千骑兵自开远门外而来之时,就预感到大事不妙。

  “是李靖,他怎么这么快!”

  李靖的到来,完全打破了侯君集的计划。

  先是速派探马给太子报信,而后也有些迟疑,要如何阻拦。

  长安城中兵将多,但实际上战马数量兵不多。

  侯君集有上万兵力,但骑兵总数不过数百。

  数千骑兵的冲击,怎么能靠步兵阻拦。

  即便是拦截一时,也会大量损耗将士性命。

  这是在长安城内,都没多少条件构筑防御工事。

  且长安各城门的兵力调动,已经被侯君集得到了消息,如果此时伤亡过大,必定会被李勣攻破。

  咬咬牙,侯君集还是派遣了少量兵力进行阻拦。

  只是就像是预想中的那样,很快就被骑兵冲破。

  密密麻麻的骑兵如同洪水一般,任何挡在前面的都要被撕碎。

  “太子,老臣尽力了。”

  侯君集无奈,除了给太子报信,想要支援都不行。

  因为紧随其后的,便是李勣的大量兵马。

  侯君集心中有些担忧,李靖这数千骑兵,很有可能会乱了太子部署,影响整个局势。

  一旦太子失败,他这条命,也算是要交代了。

  此刻,玄武门也是到来白热化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