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的阳光透过将军府的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萧墨珩站在廊下,看着亲兵们演练枪法,左臂的箭伤已大好,只是阴雨天还是会隐隐作痛。他抬手活动了一下筋骨,玄色的常服衬得他身形愈发挺拔,眉宇间的锐气虽因伤病减了几分,却多了些沉稳的厚重。
自那日醒后,他的恢复一日好过一日。太医说,这是“心志强过药力”,只有他自己知道,支撑他熬过那些高烧与剧痛的,是沈辞暮在他昏迷时那一声声“别怕,我在呢”,和她藏在米汤里的参香——他虽昏沉,却认得那熟悉的气息,也知道她为了混进府中,定是费了不少心思。
这日,他换上朝服,第一次踏入皇宫。御书房内,陛下见他行动如常,龙颜大悦,抚着胡须笑道:“萧爱卿果然少年英雄,这般重的伤伤势,竟恢复得如此之快。”
萧墨珩躬身行礼:“陛下洪福齐天,臣才能侥幸捡回一条命。”
“你啊,”陛下指着他,眼里满是欣赏,“北境一战,你立了大功,想要什么赏赐?黄金万两?良田千亩?晋封爵位?或是……朕后宫的几位美人,貌若天仙,善解人意,赐给你做妾可好啊?”
满室的文武百官都屏住了呼吸。谁都知道,陛下这是在拉拢这位手握重兵的少年将军,若是接了这份赏赐,便是与皇家更进一层,日后的路也会好走不少。
萧墨珩却直起身字,目光坦荡如砥:“陛下的厚爱,臣心领了。但臣心有所属,此生非太傅之女沈辞暮不娶,还望陛下成全。”
这话一出,满室哗然。丞相李嵩站在一旁,端着朝笏的手微微一紧,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翳。
陛下愣了一下,随即大笑起来:“好!好一个‘非她不娶’!想当年,你父亲也是这般性子。罢了,朕便应了你。待北境彻底安定,蛮夷再无异动,朕便亲自为你二人赐婚!”
“谢陛下隆恩!”萧墨珩深深叩首,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喜悦。
消息很快传回太傅府。沈辞暮正在后院修剪那株快要凋零的芙蓉,听见挽月气喘吁吁地跑来报信,手里的剪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小姐!是真的!陛下答应赐婚了!将军在朝堂上说,非您不娶呢!”挽月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沈辞暮的心跳得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脸颊瞬间涨得通红。她转过身,踉跄着跑到假山后,那里是她上次与萧墨珩见面的地方,此刻空无一人。她扶着冰冷的山石,望着头顶漏下的阳光,眼眶一热,眼泪便涌了出来。
不是伤心,是欢喜。是那种憋了太久,终于能释放出来的欢喜。她想起桃花树下的相遇,想起雨巷里的油纸伞,想起北境的家书与暖玉,想起祠堂里的青丝与血誓,原来所有的等待,都不是空欢喜,萧墨珩,真的来娶她了。
她抬手摸了摸鬓边,那里早已没有了桃花簪,却仿佛还残留着他指尖的温度。妆匣里的平安符、半块玉佩、画着桃花的信封,此刻都像是活了过来一样,在她心里雀跃着。
然而她没看见,此刻的朝堂之上,萧墨珩在谢恩起身时,目光不经意间扫过站在文官之列的丞相李嵩。李嵩对着他微微颔首,眼神复杂,似有深意,嘴角却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好像有什么势在必得的东西一样。萧墨珩的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就又恢复如常,转身随百官退出了御书房。
…………
当晚,丞相府的密探悄无声息地潜入书房,跪在李嵩面前,呈上一封密信:“大人,太子党那边有动静了。沈太傅近来频繁与几位旧部联络,似在收集二皇子贪墨军饷的证据,想寻时机扳倒二皇子。”
李嵩坐在太师椅上,慢条斯理地拨着茶盏,闻言眼皮都没抬一下:“知道了。沈仲儒倒是老当益壮,都这时候了,还想替太子翻盘。”
“那要不要……”密探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不必。”李嵩放下茶盏,眼神冷得像冰,“沈太傅还有用。萧墨珩如今一心想娶他女儿,若沈家倒了,你说,萧墨珩会站在哪边?”
密探恍然大悟:“大人高明!只要沈太傅倒台,萧将军为了救沈小姐,只能依附咱们,届时二皇子那边……”
“哼,二皇子?”李嵩冷笑一声,“他不过是颗棋子罢了。真正要对付的不是他,是太子党余孽,还有……那些握着重权,不肯低头的人。”他说着,目光落在窗外沉沉的夜色里,那里藏着他多年的野心——不仅要让女儿成为将来的皇后,更要让李家成为朝堂上无人能及的势力。
而此刻的太傅府,沈辞暮还沉浸在赐婚的喜悦中。她坐在妆镜前,小心翼翼地取出那半块桃花玉佩,又拿出萧墨珩送的暖玉,将两块玉拼在一起,虽然形状并不完全契合,却仿佛是天生一对一样。
“小姐,您看这玉,多配呀。”挽月在一旁笑道,“等将军娶了您,一定要请最好的玉匠,把这两块玉雕成一对,戴在您身上才好看。”
沈辞暮笑着点头,指尖轻轻摩挲着玉佩上的纹路。她想起萧墨珩说要一起雕完桃花,心里甜丝丝的。“等北境安定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轻声说,像是在对挽月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
窗外的月光格外明亮,照在太傅府的飞檐上,也照在丞相府紧闭的朱漆大门上。两处府邸,一喜一静,却都被笼罩在同一片夜色里,被看不见的暗流紧紧缠绕。
沈辞暮将两块玉佩小心收好,吹熄了烛火。黑暗中,她的嘴角还带着笑意,梦里或许都是桃花盛开的模样,又或许,梦里都是萧墨珩的模样。而萧墨珩在将军府的书房里,对着那幅未完成的桃花小像,久久未眠,似乎想把那画中的人刻进骨子里。
自那日醒后,他的恢复一日好过一日。太医说,这是“心志强过药力”,只有他自己知道,支撑他熬过那些高烧与剧痛的,是沈辞暮在他昏迷时那一声声“别怕,我在呢”,和她藏在米汤里的参香——他虽昏沉,却认得那熟悉的气息,也知道她为了混进府中,定是费了不少心思。
这日,他换上朝服,第一次踏入皇宫。御书房内,陛下见他行动如常,龙颜大悦,抚着胡须笑道:“萧爱卿果然少年英雄,这般重的伤伤势,竟恢复得如此之快。”
萧墨珩躬身行礼:“陛下洪福齐天,臣才能侥幸捡回一条命。”
“你啊,”陛下指着他,眼里满是欣赏,“北境一战,你立了大功,想要什么赏赐?黄金万两?良田千亩?晋封爵位?或是……朕后宫的几位美人,貌若天仙,善解人意,赐给你做妾可好啊?”
满室的文武百官都屏住了呼吸。谁都知道,陛下这是在拉拢这位手握重兵的少年将军,若是接了这份赏赐,便是与皇家更进一层,日后的路也会好走不少。
萧墨珩却直起身字,目光坦荡如砥:“陛下的厚爱,臣心领了。但臣心有所属,此生非太傅之女沈辞暮不娶,还望陛下成全。”
这话一出,满室哗然。丞相李嵩站在一旁,端着朝笏的手微微一紧,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翳。
陛下愣了一下,随即大笑起来:“好!好一个‘非她不娶’!想当年,你父亲也是这般性子。罢了,朕便应了你。待北境彻底安定,蛮夷再无异动,朕便亲自为你二人赐婚!”
“谢陛下隆恩!”萧墨珩深深叩首,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喜悦。
消息很快传回太傅府。沈辞暮正在后院修剪那株快要凋零的芙蓉,听见挽月气喘吁吁地跑来报信,手里的剪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小姐!是真的!陛下答应赐婚了!将军在朝堂上说,非您不娶呢!”挽月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沈辞暮的心跳得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脸颊瞬间涨得通红。她转过身,踉跄着跑到假山后,那里是她上次与萧墨珩见面的地方,此刻空无一人。她扶着冰冷的山石,望着头顶漏下的阳光,眼眶一热,眼泪便涌了出来。
不是伤心,是欢喜。是那种憋了太久,终于能释放出来的欢喜。她想起桃花树下的相遇,想起雨巷里的油纸伞,想起北境的家书与暖玉,想起祠堂里的青丝与血誓,原来所有的等待,都不是空欢喜,萧墨珩,真的来娶她了。
她抬手摸了摸鬓边,那里早已没有了桃花簪,却仿佛还残留着他指尖的温度。妆匣里的平安符、半块玉佩、画着桃花的信封,此刻都像是活了过来一样,在她心里雀跃着。
然而她没看见,此刻的朝堂之上,萧墨珩在谢恩起身时,目光不经意间扫过站在文官之列的丞相李嵩。李嵩对着他微微颔首,眼神复杂,似有深意,嘴角却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好像有什么势在必得的东西一样。萧墨珩的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就又恢复如常,转身随百官退出了御书房。
…………
当晚,丞相府的密探悄无声息地潜入书房,跪在李嵩面前,呈上一封密信:“大人,太子党那边有动静了。沈太傅近来频繁与几位旧部联络,似在收集二皇子贪墨军饷的证据,想寻时机扳倒二皇子。”
李嵩坐在太师椅上,慢条斯理地拨着茶盏,闻言眼皮都没抬一下:“知道了。沈仲儒倒是老当益壮,都这时候了,还想替太子翻盘。”
“那要不要……”密探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不必。”李嵩放下茶盏,眼神冷得像冰,“沈太傅还有用。萧墨珩如今一心想娶他女儿,若沈家倒了,你说,萧墨珩会站在哪边?”
密探恍然大悟:“大人高明!只要沈太傅倒台,萧将军为了救沈小姐,只能依附咱们,届时二皇子那边……”
“哼,二皇子?”李嵩冷笑一声,“他不过是颗棋子罢了。真正要对付的不是他,是太子党余孽,还有……那些握着重权,不肯低头的人。”他说着,目光落在窗外沉沉的夜色里,那里藏着他多年的野心——不仅要让女儿成为将来的皇后,更要让李家成为朝堂上无人能及的势力。
而此刻的太傅府,沈辞暮还沉浸在赐婚的喜悦中。她坐在妆镜前,小心翼翼地取出那半块桃花玉佩,又拿出萧墨珩送的暖玉,将两块玉拼在一起,虽然形状并不完全契合,却仿佛是天生一对一样。
“小姐,您看这玉,多配呀。”挽月在一旁笑道,“等将军娶了您,一定要请最好的玉匠,把这两块玉雕成一对,戴在您身上才好看。”
沈辞暮笑着点头,指尖轻轻摩挲着玉佩上的纹路。她想起萧墨珩说要一起雕完桃花,心里甜丝丝的。“等北境安定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轻声说,像是在对挽月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
窗外的月光格外明亮,照在太傅府的飞檐上,也照在丞相府紧闭的朱漆大门上。两处府邸,一喜一静,却都被笼罩在同一片夜色里,被看不见的暗流紧紧缠绕。
沈辞暮将两块玉佩小心收好,吹熄了烛火。黑暗中,她的嘴角还带着笑意,梦里或许都是桃花盛开的模样,又或许,梦里都是萧墨珩的模样。而萧墨珩在将军府的书房里,对着那幅未完成的桃花小像,久久未眠,似乎想把那画中的人刻进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