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宫的硝烟被石灰与蒜汁粗暴地掩埋,僵冷的尸体深埋黄土,桑叶间的沙沙声重新变得清脆而充满希望。然而,那半个未出口的“姜”字,却如同淬毒的冰棱,深深扎入鹿台温热的肌理,无声地释放着阴寒。姬娆肩头的伤在草药与紧绷的神经下缓慢愈合,每一次换药时春禾颤抖的手指和欲言又止的神情,都在提醒她,表面的平静之下,潜流正汹涌汇聚。
朝歌城似乎也陷入了一种奇异的沉默。鬼方使团因“淇水劫案”和“锡锭”问题被帝辛强硬地“保护性”扣留,狼鹫暴躁的咆哮被隔绝在四方馆驿的高墙之内。微子启依旧温润如玉,每日入宫请安议事,言辞恳切,仿佛那夜风雪河岸的冰冷算计从未发生。姜王后更是深居简出,专注于筹备即将到来的宗庙大祭,对蚕宫之事只字不提,仿佛那场投毒闹剧不过是拂过宫墙的微风。
但姬娆知道,这是暴风雨前令人窒息的宁静。对手在舔舐伤口,在编织更隐秘、更致命的罗网。她需要眼睛,需要耳朵,需要刺破这层虚伪的帷幕。
一个薄雾弥漫的清晨。姬娆换上了一身最寻常的粗麻深衣,发髻用木簪简单挽起,脸上刻意抹了些灶灰,掩去过于醒目的苍白。春禾和阿秋也做仆妇打扮,三人如同最普通的平民女子,避开了守卫森严的宫门,从鹿台西侧一条废弃的运水渠洞口悄然潜出,汇入了朝歌城刚刚苏醒的街巷人流。
空气里弥漫着炊烟、牲畜粪便和清晨露水的气息。街道两旁,简陋的棚屋与稍显齐整的土坯房混杂,污水在坑洼的路面汇聚成浑浊的小洼。挑着扁担的货郎吆喝着新鲜的菜蔬,赤脚的奴隶拖着沉重的柴捆麻木前行,偶尔有华贵的牛车在仆从的呵斥声中驶过,溅起泥点引来一片低声的咒骂。这是朝歌的底色,华丽鹿台阴影下的真实脉搏。
姬娆的目光如同最细密的筛子,过滤着市井的喧嚣。她在寻找一种特定的声音,一种能穿透朝堂迷雾、直抵民心的声音。她们穿过嘈杂的牲口市,绕过弥漫着鱼腥和水汽的河岸码头,最终在一个相对开阔、聚集着许多等待雇主的零工和贩卖小物件的地摊区域停下脚步。这里人多口杂,消息如同溪流,最容易汇聚。
“听说了吗?西岐那边…出了祥瑞了!”一个蹲在墙根、啃着粗粝麦饼的汉子压低声音,对旁边几个同样无所事事的同伴神秘兮兮地说道,眼中闪烁着一种混杂着敬畏与不安的光芒。
“祥瑞?啥祥瑞?”旁边一个缺了门牙的老者凑过来,浑浊的眼睛里满是好奇。
“鹤!是仙鹤!”汉子咽下嘴里的饼渣,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传播秘闻的兴奋,“好几只呢!通体雪白,头顶丹砂,就在周原的麦田里飞!还…还叫了!”
“鹤鸣?那有啥稀奇?”另一个年轻些的嗤笑一声,“林子里的鸟哪天不叫唤?”
“你懂个屁!”汉子瞪了他一眼,神情激动,“那叫声不一样!有人听懂了!那鹤鸣的是…是…”他警惕地左右张望了一下,才用几乎耳语般的声音,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玄鸟坠!殷商颓!”
“嘶——!”缺牙老者倒吸一口凉气,浑浊的眼睛瞬间瞪圆了,手中的半块麦饼掉在地上都浑然不觉。
“玄鸟坠,殷商颓?”姬娆心头猛地一凛!玄鸟,正是传说中商朝始祖契的母亲简狄吞食玄鸟卵所生,是殷商王权天授的神圣象征!这六个字,无异于最恶毒的诅咒,直指殷商国运根基!
“嘘!小声点!你不要命了!”旁边一个看起来机灵些的年轻人赶紧扯了扯汉子的衣袖,脸上带着惊恐,“这话可不敢乱传!要掉脑袋的!”
“我乱传?”汉子梗着脖子,似乎觉得权威受到了质疑,“你去西边来的行商那里打听打听!周原那边都传遍了!连小孩儿…连小孩儿都在唱!”他似乎为了证明,竟下意识地、含混不清地哼起一个调子怪异的童谣片段,“…玄鸟落…麦苗黄…”
那调子极其古怪,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金属刮擦般的尖锐感,在清晨的薄雾中钻进姬娆的耳朵,让她后颈的汗毛都微微竖了起来!
“小孩儿都在唱?”姬娆不动声色地靠近几步,装作在旁边的地摊上挑选粗糙的陶碗,耳朵却捕捉着每一个字。
“可不是!”汉子见有人“听信”,更加来劲,“都说那童谣邪性得很!听着听着就让人心里发慌!西岐那边传得有鼻子有眼,说这是天兆!是周人得了天命!咱们大商…唉!”他重重叹了口气,后面的话没敢再说,但那眼神里的动摇和悲观却清晰可见。
姬娆的心沉了下去。谣言!精心炮制的、裹挟着“天兆”外衣的谣言!目标明确——动摇民心,瓦解对商王室的信仰!西岐…周人…他们的手,已经伸得如此之长,如此之毒!这比刀兵更可怕,这是在掘大商统治的根基!
她放下手中的陶碗,目光锐利地扫过这片嘈杂之地。童谣…童谣的传播是最快、最难以防范的。必须找到源头!找到那个将毒种撒入朝歌的人!
就在这时,一个佝偻着背、衣衫褴褛、脸上布满污垢的卖卜老翁,拄着一根磨得油亮的竹杖,背着一个破旧的竹筐,蹒跚地挤过人群。他的筐里杂乱地堆放着些干枯的蓍草、几枚边缘磨损的龟甲碎片,还有几个粗陋的陶哨。他一边走,一边用一种嘶哑苍老、含混不清的嗓音反复念叨着:“卜吉凶…问前程…趋福避祸…一文一卜…”
他的声音不大,在嘈杂的市井中几乎被淹没。但姬娆的目光却瞬间锁定了这个老翁!不是因为他卖卜,而是因为他走过之处,几个原本蹲在墙角、眼神麻木的孩童,竟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着,目光追随着他的背影,小嘴无意识地翕动着,模仿着那嘶哑的调子,含混地吐出几个音节:“…玄…鸟…”
是他!这老翁就是传播童谣的媒介!他筐里的陶哨,或许就是载体!
姬娆给阿秋使了个眼色。阿秋会意,如同融入人群的影子,悄无声息地缀了上去。
姬娆则带着春禾,装作对卜卦感兴趣,不远不近地跟着。她需要知道,这老翁最终会将“信息”传递给谁?他的背后,站着哪只操控木偶的手?
老翁似乎毫无察觉,依旧佝偻着背,慢吞吞地穿街过巷。他走过弥漫着皮革鞣制酸臭味的作坊区,绕过堆满陶胚、炉火熊熊的窑场,最终拐进了一条通往城西、相对僻静、两旁多是高门大户后巷的小路。这里的行人明显稀少。
姬娆的心提了起来。城西…是太庙和部分世卿贵族聚居的区域!
就在老翁走到一处深宅大院的后角门附近时,异变陡生!
角门阴影里,毫无征兆地闪出两个穿着普通麻衣、却动作极其矫健的汉子!他们如同捕食的猎豹,一左一右瞬间夹住了老翁!一人捂嘴,一人锁喉!动作干净利落,狠辣无情!老翁连一声短促的惊呼都未能发出,身体便软软地被拖进了幽暗的角门之内!整个过程快如电光石火,若非姬娆一直死死盯着,几乎以为老翁凭空消失了!只有地上,遗落了几根从竹筐里掉出的、干枯的蓍草。
“娘娘!”春禾吓得差点尖叫出声,死死捂住自己的嘴,眼中充满了恐惧。
姬娆脸色冰寒,一把拉住春禾,迅速隐入旁边一堆废弃的陶缸后面。她的心沉到了谷底。灭口!如此迅捷、如此专业的灭口!对方对朝歌的掌控和警惕,远超她的想象!线索,就这样在眼前被硬生生掐断!
角门悄无声息地关上,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只有那几根遗落在尘土里的枯黄蓍草,在晨风中微微颤抖。
“走!”姬娆当机立断,此地不宜久留。她最后看了一眼那扇吞噬了老翁的幽暗角门,记住了门楣上一个极其模糊、似乎是某种鸟形的残缺刻痕,拉着惊魂未定的春禾,迅速消失在相反方向的巷弄之中。
---
回到鹿台深处,姬娆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阿秋很快也回来了,带回了更糟糕的消息:她追踪到那处角门附近就失去了踪迹,那宅院守卫森严,后巷四通八达,对方显然是老手。
“查!给我查清楚那处宅院是谁家的产业!还有那个鸟形刻痕!”姬娆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和一丝焦灼。童谣如同瘟疫,一旦扩散,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尽快找到源头,掐灭它!
然而,就在她调动有限的力量暗中追查时,那诡异的童谣,如同得到了某种催化,竟以燎原之势在朝歌城内外疯狂蔓延开来!
起初还只是在西城平民区和一些行商脚夫中窃窃私语。很快,酒肆茶棚、市井坊间,甚至一些低阶官吏的家中,都开始流传那含混不清、却带着金属刮擦般刺耳感的调子。孩童们似乎对这种古怪的音调格外敏感,追逐嬉戏间,常常会无意识地哼唱出“玄鸟坠”、“麦苗黄”的片段。每一次响起,都像一把淬毒的锥子,扎在听闻者的心上,带来一种莫名的恐慌和压抑。
更令人心悸的是,这童谣似乎与某种“神迹”捆绑在了一起。
“真的!我婆娘娘家就在岐山脚下!她兄弟亲眼所见!那仙鹤就在周侯(姬昌)祭祀的麦田上空盘旋鸣叫!叫的就是这个调!当时地里的麦苗都…都泛黄了!邪门得很!”一个行商在酒肆里信誓旦旦,唾沫横飞。
“听说那周侯仁德,连走路都怕踩死蚂蚁!这是上天垂怜,降下仙鹤示警呢!”另一个附和道,语气中充满了对遥远西岐的莫名向往。
“唉,玄鸟坠…咱们大商…难道真的气数…”叹息声在角落里响起,带着深深的忧虑和动摇。
恐慌如同无形的瘟疫,随着童谣的每一个音符悄然扩散。人们看向鹿台方向的目光,开始掺杂着越来越多的疑虑和不安。市井间关于“帝辛暴虐”、“妲己妖妃”的流言也如同找到了肥沃的土壤,开始与这“天兆童谣”纠缠在一起,滋生蔓延。
鹿台宫阙的气氛也日益紧绷。宫人行走时脚步放得极轻,说话都压低了嗓音,仿佛怕惊扰了什么。帝辛的脾气明显变得暴戾,九间殿内因些许小事被鞭笞斥责的臣子不在少数。比干为首的祭司团更是频繁出入,占卜、祭祀、解读“异象”的请求如同雪片般递上王案,每一次都带着沉重的、仿佛印证了某种不祥的结论。
这一日,帝辛在九间殿召集群臣议事。殿内气氛压抑,空气仿佛凝固了。议题很快转向了愈演愈烈的童谣和流言。
“……此等妖言惑众,动摇国本!臣请大王下诏,严查造谣传谣者!枭首示众!以儆效尤!”一名武将愤然出列,声音洪亮,带着杀伐之气。
“查?如何查?”一名老臣愁眉苦脸地反驳,“童谣如风,无孔不入!难道要把哼唱孩童都抓起来砍头?那岂非更坐实了暴虐之名?正中周人下怀!”
“那难道就任其蔓延?坐视民心离散?”武将怒目圆睁。
“当务之急,是安抚民心,澄清天听!”比干缓缓出列,一身庄重祭服,脸上带着悲天悯人的沉重,“老臣连日卜筮,卦象皆示西南有异气升腾,冲犯紫微!此童谣之起,必与此异气相感!当于太庙行大祭,祷告先祖,并遣德高望重之宗室重臣,持大王圭臬,亲赴岐山周原,宣示王化,安抚周侯,或可平息天怒,祛除妖氛。”他提出的“宗室重臣”,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侍立在侧的微子启。
微子启垂首恭立,姿态谦卑温润,仿佛对殿内激烈的争论充耳不闻。
帝辛高踞王座,冕旒下的脸色阴沉如水。他听着臣下的争吵,目光却锐利如鹰隼,缓缓扫视着阶下每一张脸,仿佛要从那些或激愤、或忧虑、或平静的表情下,分辨出谁是人,谁是鬼。
就在这时,殿外隐隐约约,随风飘来一阵极其细微、却又无比清晰的童音合唱!那正是朝歌城内外流传的、带着金属刮擦般刺耳感的诡异调子!声音稚嫩,哼唱的歌词却字字如刀:
“玄鸟坠兮,巢倾覆!麦苗黄兮,仓廪枯!周原鹤鸣兮,天命顾!朝歌暮鼓兮…亡者途!”最后一句,如同丧钟敲响,清晰地穿透了殿门的阻隔,钻进每一个大臣的耳中!
“放肆!”帝辛猛地一掌拍在青铜王座的扶手上!巨大的金铁交鸣声震得整个大殿嗡嗡作响!他霍然起身,冕旒玉藻剧烈晃动,眼中燃烧着狂怒的火焰,那怒火之下,更深处却是一丝被触及逆鳞的、冰冷的惊悸!“谁?!谁在殿外喧哗?!给寡人抓进来!凌迟处死!”
殿内瞬间死寂!所有大臣噤若寒蝉,连呼吸都屏住了。侍卫慌忙冲出去,但片刻后回来禀报,殿外空旷,只有风声,那童音如同鬼魅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比干闭目长叹,一脸痛心疾首。微子启依旧垂首,只是那温润如玉的嘴角,几不可察地、极其轻微地向上弯了一下,快得如同错觉。
姬娆坐在帝辛侧后方的珠帘之后(因蚕宫之功,帝辛特许她旁听部分朝议),将这一切尽收眼底。那诡异的童音入殿,绝非偶然!是某种…声学上的共鸣?她猛地想起在淇水冰河沉船前,听到的鬼方武士骨哨那扰乱心智的尖啸!还有那卖卜老翁嘶哑的调子…西岐童谣那金属刮擦般的特质…
一个极其大胆的猜想如同闪电般劈入她的脑海!声音!对方在利用某种特定的、能引发共鸣或扰乱心神的声波传播谣言、制造恐慌!而能产生如此强烈、如此广泛共鸣的声源…在这朝歌城内,唯有一处——拥有巨大青铜礼乐器群的太庙!
她的目光瞬间变得无比锐利,穿透珠帘,如同无形的箭矢,精准地钉在了大殿角落里,一个穿着太庙巫祝服饰、一直垂手肃立、毫不起眼的中年人身上!那巫祝低眉顺眼,仿佛泥塑木雕,但姬娆却捕捉到,在刚才童音入殿引发骚乱的瞬间,他垂在身侧的右手手指,极其细微地、如同拨动琴弦般,快速弹动了几下!
是他!他是在…调试某种接收或引导声波的“乐器”?
朝歌城似乎也陷入了一种奇异的沉默。鬼方使团因“淇水劫案”和“锡锭”问题被帝辛强硬地“保护性”扣留,狼鹫暴躁的咆哮被隔绝在四方馆驿的高墙之内。微子启依旧温润如玉,每日入宫请安议事,言辞恳切,仿佛那夜风雪河岸的冰冷算计从未发生。姜王后更是深居简出,专注于筹备即将到来的宗庙大祭,对蚕宫之事只字不提,仿佛那场投毒闹剧不过是拂过宫墙的微风。
但姬娆知道,这是暴风雨前令人窒息的宁静。对手在舔舐伤口,在编织更隐秘、更致命的罗网。她需要眼睛,需要耳朵,需要刺破这层虚伪的帷幕。
一个薄雾弥漫的清晨。姬娆换上了一身最寻常的粗麻深衣,发髻用木簪简单挽起,脸上刻意抹了些灶灰,掩去过于醒目的苍白。春禾和阿秋也做仆妇打扮,三人如同最普通的平民女子,避开了守卫森严的宫门,从鹿台西侧一条废弃的运水渠洞口悄然潜出,汇入了朝歌城刚刚苏醒的街巷人流。
空气里弥漫着炊烟、牲畜粪便和清晨露水的气息。街道两旁,简陋的棚屋与稍显齐整的土坯房混杂,污水在坑洼的路面汇聚成浑浊的小洼。挑着扁担的货郎吆喝着新鲜的菜蔬,赤脚的奴隶拖着沉重的柴捆麻木前行,偶尔有华贵的牛车在仆从的呵斥声中驶过,溅起泥点引来一片低声的咒骂。这是朝歌的底色,华丽鹿台阴影下的真实脉搏。
姬娆的目光如同最细密的筛子,过滤着市井的喧嚣。她在寻找一种特定的声音,一种能穿透朝堂迷雾、直抵民心的声音。她们穿过嘈杂的牲口市,绕过弥漫着鱼腥和水汽的河岸码头,最终在一个相对开阔、聚集着许多等待雇主的零工和贩卖小物件的地摊区域停下脚步。这里人多口杂,消息如同溪流,最容易汇聚。
“听说了吗?西岐那边…出了祥瑞了!”一个蹲在墙根、啃着粗粝麦饼的汉子压低声音,对旁边几个同样无所事事的同伴神秘兮兮地说道,眼中闪烁着一种混杂着敬畏与不安的光芒。
“祥瑞?啥祥瑞?”旁边一个缺了门牙的老者凑过来,浑浊的眼睛里满是好奇。
“鹤!是仙鹤!”汉子咽下嘴里的饼渣,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传播秘闻的兴奋,“好几只呢!通体雪白,头顶丹砂,就在周原的麦田里飞!还…还叫了!”
“鹤鸣?那有啥稀奇?”另一个年轻些的嗤笑一声,“林子里的鸟哪天不叫唤?”
“你懂个屁!”汉子瞪了他一眼,神情激动,“那叫声不一样!有人听懂了!那鹤鸣的是…是…”他警惕地左右张望了一下,才用几乎耳语般的声音,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玄鸟坠!殷商颓!”
“嘶——!”缺牙老者倒吸一口凉气,浑浊的眼睛瞬间瞪圆了,手中的半块麦饼掉在地上都浑然不觉。
“玄鸟坠,殷商颓?”姬娆心头猛地一凛!玄鸟,正是传说中商朝始祖契的母亲简狄吞食玄鸟卵所生,是殷商王权天授的神圣象征!这六个字,无异于最恶毒的诅咒,直指殷商国运根基!
“嘘!小声点!你不要命了!”旁边一个看起来机灵些的年轻人赶紧扯了扯汉子的衣袖,脸上带着惊恐,“这话可不敢乱传!要掉脑袋的!”
“我乱传?”汉子梗着脖子,似乎觉得权威受到了质疑,“你去西边来的行商那里打听打听!周原那边都传遍了!连小孩儿…连小孩儿都在唱!”他似乎为了证明,竟下意识地、含混不清地哼起一个调子怪异的童谣片段,“…玄鸟落…麦苗黄…”
那调子极其古怪,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金属刮擦般的尖锐感,在清晨的薄雾中钻进姬娆的耳朵,让她后颈的汗毛都微微竖了起来!
“小孩儿都在唱?”姬娆不动声色地靠近几步,装作在旁边的地摊上挑选粗糙的陶碗,耳朵却捕捉着每一个字。
“可不是!”汉子见有人“听信”,更加来劲,“都说那童谣邪性得很!听着听着就让人心里发慌!西岐那边传得有鼻子有眼,说这是天兆!是周人得了天命!咱们大商…唉!”他重重叹了口气,后面的话没敢再说,但那眼神里的动摇和悲观却清晰可见。
姬娆的心沉了下去。谣言!精心炮制的、裹挟着“天兆”外衣的谣言!目标明确——动摇民心,瓦解对商王室的信仰!西岐…周人…他们的手,已经伸得如此之长,如此之毒!这比刀兵更可怕,这是在掘大商统治的根基!
她放下手中的陶碗,目光锐利地扫过这片嘈杂之地。童谣…童谣的传播是最快、最难以防范的。必须找到源头!找到那个将毒种撒入朝歌的人!
就在这时,一个佝偻着背、衣衫褴褛、脸上布满污垢的卖卜老翁,拄着一根磨得油亮的竹杖,背着一个破旧的竹筐,蹒跚地挤过人群。他的筐里杂乱地堆放着些干枯的蓍草、几枚边缘磨损的龟甲碎片,还有几个粗陋的陶哨。他一边走,一边用一种嘶哑苍老、含混不清的嗓音反复念叨着:“卜吉凶…问前程…趋福避祸…一文一卜…”
他的声音不大,在嘈杂的市井中几乎被淹没。但姬娆的目光却瞬间锁定了这个老翁!不是因为他卖卜,而是因为他走过之处,几个原本蹲在墙角、眼神麻木的孩童,竟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着,目光追随着他的背影,小嘴无意识地翕动着,模仿着那嘶哑的调子,含混地吐出几个音节:“…玄…鸟…”
是他!这老翁就是传播童谣的媒介!他筐里的陶哨,或许就是载体!
姬娆给阿秋使了个眼色。阿秋会意,如同融入人群的影子,悄无声息地缀了上去。
姬娆则带着春禾,装作对卜卦感兴趣,不远不近地跟着。她需要知道,这老翁最终会将“信息”传递给谁?他的背后,站着哪只操控木偶的手?
老翁似乎毫无察觉,依旧佝偻着背,慢吞吞地穿街过巷。他走过弥漫着皮革鞣制酸臭味的作坊区,绕过堆满陶胚、炉火熊熊的窑场,最终拐进了一条通往城西、相对僻静、两旁多是高门大户后巷的小路。这里的行人明显稀少。
姬娆的心提了起来。城西…是太庙和部分世卿贵族聚居的区域!
就在老翁走到一处深宅大院的后角门附近时,异变陡生!
角门阴影里,毫无征兆地闪出两个穿着普通麻衣、却动作极其矫健的汉子!他们如同捕食的猎豹,一左一右瞬间夹住了老翁!一人捂嘴,一人锁喉!动作干净利落,狠辣无情!老翁连一声短促的惊呼都未能发出,身体便软软地被拖进了幽暗的角门之内!整个过程快如电光石火,若非姬娆一直死死盯着,几乎以为老翁凭空消失了!只有地上,遗落了几根从竹筐里掉出的、干枯的蓍草。
“娘娘!”春禾吓得差点尖叫出声,死死捂住自己的嘴,眼中充满了恐惧。
姬娆脸色冰寒,一把拉住春禾,迅速隐入旁边一堆废弃的陶缸后面。她的心沉到了谷底。灭口!如此迅捷、如此专业的灭口!对方对朝歌的掌控和警惕,远超她的想象!线索,就这样在眼前被硬生生掐断!
角门悄无声息地关上,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只有那几根遗落在尘土里的枯黄蓍草,在晨风中微微颤抖。
“走!”姬娆当机立断,此地不宜久留。她最后看了一眼那扇吞噬了老翁的幽暗角门,记住了门楣上一个极其模糊、似乎是某种鸟形的残缺刻痕,拉着惊魂未定的春禾,迅速消失在相反方向的巷弄之中。
---
回到鹿台深处,姬娆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阿秋很快也回来了,带回了更糟糕的消息:她追踪到那处角门附近就失去了踪迹,那宅院守卫森严,后巷四通八达,对方显然是老手。
“查!给我查清楚那处宅院是谁家的产业!还有那个鸟形刻痕!”姬娆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和一丝焦灼。童谣如同瘟疫,一旦扩散,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尽快找到源头,掐灭它!
然而,就在她调动有限的力量暗中追查时,那诡异的童谣,如同得到了某种催化,竟以燎原之势在朝歌城内外疯狂蔓延开来!
起初还只是在西城平民区和一些行商脚夫中窃窃私语。很快,酒肆茶棚、市井坊间,甚至一些低阶官吏的家中,都开始流传那含混不清、却带着金属刮擦般刺耳感的调子。孩童们似乎对这种古怪的音调格外敏感,追逐嬉戏间,常常会无意识地哼唱出“玄鸟坠”、“麦苗黄”的片段。每一次响起,都像一把淬毒的锥子,扎在听闻者的心上,带来一种莫名的恐慌和压抑。
更令人心悸的是,这童谣似乎与某种“神迹”捆绑在了一起。
“真的!我婆娘娘家就在岐山脚下!她兄弟亲眼所见!那仙鹤就在周侯(姬昌)祭祀的麦田上空盘旋鸣叫!叫的就是这个调!当时地里的麦苗都…都泛黄了!邪门得很!”一个行商在酒肆里信誓旦旦,唾沫横飞。
“听说那周侯仁德,连走路都怕踩死蚂蚁!这是上天垂怜,降下仙鹤示警呢!”另一个附和道,语气中充满了对遥远西岐的莫名向往。
“唉,玄鸟坠…咱们大商…难道真的气数…”叹息声在角落里响起,带着深深的忧虑和动摇。
恐慌如同无形的瘟疫,随着童谣的每一个音符悄然扩散。人们看向鹿台方向的目光,开始掺杂着越来越多的疑虑和不安。市井间关于“帝辛暴虐”、“妲己妖妃”的流言也如同找到了肥沃的土壤,开始与这“天兆童谣”纠缠在一起,滋生蔓延。
鹿台宫阙的气氛也日益紧绷。宫人行走时脚步放得极轻,说话都压低了嗓音,仿佛怕惊扰了什么。帝辛的脾气明显变得暴戾,九间殿内因些许小事被鞭笞斥责的臣子不在少数。比干为首的祭司团更是频繁出入,占卜、祭祀、解读“异象”的请求如同雪片般递上王案,每一次都带着沉重的、仿佛印证了某种不祥的结论。
这一日,帝辛在九间殿召集群臣议事。殿内气氛压抑,空气仿佛凝固了。议题很快转向了愈演愈烈的童谣和流言。
“……此等妖言惑众,动摇国本!臣请大王下诏,严查造谣传谣者!枭首示众!以儆效尤!”一名武将愤然出列,声音洪亮,带着杀伐之气。
“查?如何查?”一名老臣愁眉苦脸地反驳,“童谣如风,无孔不入!难道要把哼唱孩童都抓起来砍头?那岂非更坐实了暴虐之名?正中周人下怀!”
“那难道就任其蔓延?坐视民心离散?”武将怒目圆睁。
“当务之急,是安抚民心,澄清天听!”比干缓缓出列,一身庄重祭服,脸上带着悲天悯人的沉重,“老臣连日卜筮,卦象皆示西南有异气升腾,冲犯紫微!此童谣之起,必与此异气相感!当于太庙行大祭,祷告先祖,并遣德高望重之宗室重臣,持大王圭臬,亲赴岐山周原,宣示王化,安抚周侯,或可平息天怒,祛除妖氛。”他提出的“宗室重臣”,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侍立在侧的微子启。
微子启垂首恭立,姿态谦卑温润,仿佛对殿内激烈的争论充耳不闻。
帝辛高踞王座,冕旒下的脸色阴沉如水。他听着臣下的争吵,目光却锐利如鹰隼,缓缓扫视着阶下每一张脸,仿佛要从那些或激愤、或忧虑、或平静的表情下,分辨出谁是人,谁是鬼。
就在这时,殿外隐隐约约,随风飘来一阵极其细微、却又无比清晰的童音合唱!那正是朝歌城内外流传的、带着金属刮擦般刺耳感的诡异调子!声音稚嫩,哼唱的歌词却字字如刀:
“玄鸟坠兮,巢倾覆!麦苗黄兮,仓廪枯!周原鹤鸣兮,天命顾!朝歌暮鼓兮…亡者途!”最后一句,如同丧钟敲响,清晰地穿透了殿门的阻隔,钻进每一个大臣的耳中!
“放肆!”帝辛猛地一掌拍在青铜王座的扶手上!巨大的金铁交鸣声震得整个大殿嗡嗡作响!他霍然起身,冕旒玉藻剧烈晃动,眼中燃烧着狂怒的火焰,那怒火之下,更深处却是一丝被触及逆鳞的、冰冷的惊悸!“谁?!谁在殿外喧哗?!给寡人抓进来!凌迟处死!”
殿内瞬间死寂!所有大臣噤若寒蝉,连呼吸都屏住了。侍卫慌忙冲出去,但片刻后回来禀报,殿外空旷,只有风声,那童音如同鬼魅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比干闭目长叹,一脸痛心疾首。微子启依旧垂首,只是那温润如玉的嘴角,几不可察地、极其轻微地向上弯了一下,快得如同错觉。
姬娆坐在帝辛侧后方的珠帘之后(因蚕宫之功,帝辛特许她旁听部分朝议),将这一切尽收眼底。那诡异的童音入殿,绝非偶然!是某种…声学上的共鸣?她猛地想起在淇水冰河沉船前,听到的鬼方武士骨哨那扰乱心智的尖啸!还有那卖卜老翁嘶哑的调子…西岐童谣那金属刮擦般的特质…
一个极其大胆的猜想如同闪电般劈入她的脑海!声音!对方在利用某种特定的、能引发共鸣或扰乱心神的声波传播谣言、制造恐慌!而能产生如此强烈、如此广泛共鸣的声源…在这朝歌城内,唯有一处——拥有巨大青铜礼乐器群的太庙!
她的目光瞬间变得无比锐利,穿透珠帘,如同无形的箭矢,精准地钉在了大殿角落里,一个穿着太庙巫祝服饰、一直垂手肃立、毫不起眼的中年人身上!那巫祝低眉顺眼,仿佛泥塑木雕,但姬娆却捕捉到,在刚才童音入殿引发骚乱的瞬间,他垂在身侧的右手手指,极其细微地、如同拨动琴弦般,快速弹动了几下!
是他!他是在…调试某种接收或引导声波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