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章 归家-《哈哈哈,大明》

  井陉道的事情就像是一件小事情。

  到了阳泉驿之后所有人才一齐松了口气。

  从杀了人之后一路虽然风平浪静,但井陉道给人的感觉实在是太压抑了。

  安排完值守的人员之后余令连饭都没吃到头就睡了。

  虽然这个阳泉驿比井陉驿还破。

  但在这一晚余令没有听到吴秀忠那不同凡响的呼噜声,连梦都没有,一夜到天明。

  天亮之后余令不再停歇,带着众人朝着晋中走去。

  虽然接下来的官道会越来越窄,路也不再平坦,但好在不用经历这些险隘了。

  余令实在害怕闻香教的人闻着味又跟了上来。

  这群人太疯狂了,一碗凉水都能当圣水喝,这脑子怕是被洗的干干净净了。

  余令不敢断定后面的路还会不会遇到这种人。

  但余令知道朝廷一定是对闻香教出手了。

  利用他们和慧心的书信往来开始顺藤摸瓜的清理了。

  而自己在河套做的事情想必已经被人猜了出来。

  所以,余令不愿停留。

  只想快些走,快些到长安。

  只要到了长安,这群人就算想做些什么,自己也不用这么的被动了。

  吆喝一嗓子,黄渠村的汉子都能站到身后。

  吆喝一嗓子,那些婶婶伯母就能拉起一张情报网。

  别说来一群生人,就算摸进来一个那也算他们是真有本事。

  什么叫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她们就是。

  她们连百里开外的哪个村,哪个男人那里不行,在偷偷的喝什么药都能说的八九不离十。

  哪有她们不知道的事。

  别说这些都是谣言。

  没发生这样的事情,谣言怎么来的。

  都说人在做坏事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累,这群妇人在打听八卦的时候……

  堪比神明。

  有这群人站在身后,余令可以说什么都不怕。

  这些年自己和老爹行善积德,整个黄渠都受余家恩惠。

  他们敢来,余令就敢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乡党。

  一个比阉党,浙党,东林党更恐怖的存在。

  狗看见她们都要绕道走,生怕她们突然把自己抓起来咬一口。

  何人敢对自己下手?

  余令在朝着回家的路狂奔。

  路过晋中,早就得到信的官员换上了常服,早早的就到了驿递。

  官面上给了余令等人一百零银子的赏钱。

  因为这是当初承诺的。

  当初晋中府承诺,所有人能杀得山中贼匪赏银一百两。

  如今余令等人做到了,验明正身之后承诺兑现。

  见余令来了,一群人进了屋子里。

  屋子里腥臭的脑袋摆成了一排,绑着头巾的贼手成了香饽饽。

  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都知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

  所以,可操作的空间巨大。

  只要人头到手,这些官员就敢大张旗鼓的说他们剿灭了一群意图谋反的闻香余孽,就敢去请功。

  因为在山西这边是重患区。

  根本就杀不尽,杀不绝,为了躲避朝廷的围捕,他们的名字还都不一样。

  什么大乘弘通教、弘封教、大成教,善友会等……

  袁万里和林不见望着这群面红耳赤的官员。

  多年的信仰在一瞬间崩塌了。

  他们以为官员是一心为民的,是饱读圣贤之书的。

  如今这一幕,他觉得这群人和那做生意的商贾没多大的区别。

  余令把话说得很直白。

  单买不卖,讨价不卖,如果吃不下这五十多个头颅他就往北走一段距离去太原府卖。

  卖不出去就记在自己名下。

  众人也不傻。

  买一个是可以的买,但买一个等于是杀了一个。

  若是把余令手中的这些都买下,那就是剿灭。

  唯一不好的就是余令把价格咬的太死了,一个钱都不少,一个人吃不下,得一群人一起吃。

  “余大人,我们决定了,都买了!”

  “爽快,交了钱,这事我什么都不知道,都是诸位的功劳,恭喜诸位剿灭乱党......”

  ………

  余令神清气爽的从小黑屋里离开。

  待车队再次启程,余令开始分钱,这些钱不是杀賊的钱。

  这些钱是赏钱。

  “袁御史,这是你的一百五十七两,凑个整数,我给你一百两,等到了长安,那边会有镖行,可以送……”

  “林御史,这是你的三百两,你的我就不凑整了,你运气好,你的那两颗人头里有一个是海捕文书上的……”

  两个御史手有点抖。

  这一伸手就是数百两银子,这些钱比自己这些年的俸禄加起来还多。

  明明自己什么都没做啊!

  想了很久,二人还是把钱收下了,不好好地活着,怎么去弄叶阁老。

  归家的路好像比去京城的路要短。

  虽然山西的官道不是很好走,但在二月底的时候众人已经到了平阳府下的闻喜县。

  官道两边阡陌纵横的农田有了绿意。

  余令等人在驿递停歇。

  两位御史望着眼前的那一片片麦田又开始作起诗来。

  已经数不清这是两人作的第几首诗词了。

  反正是……

  这一路,他们两人见山咏山,见水咏水。

  只要是没见过的,又或是觉得新奇的,他们都会咏一首。

  吴秀忠等人望着这两位御史眼里都是光。

  余令眼里也冒光,这作诗的频率比写日记记录见闻的频率都高。

  至于内容如何就不说,高效率就不能对质量要求太苛刻了。

  余令在心里默默的计算了一下。

  如果按照他们“咏”的频率,等他们到了就任的地方,再努力一把。

  在有生之年两人有极大可能超过“乾麻子”!

  “《咏嘉禾》……”

  望着春雨汇聚在一起从屋檐下落了下来。

  余令想了半天的脑子里还是“春种一粒粟”,望着高兴的两人余令决定回去睡觉。

  这个天气,既然走不了,那就好好地睡一觉。

  “一场雨把我困在这里,你冷漠的表情,会让我伤心……”

  望着唱着歌的少东家大步离去,众人呆滞在原地。

  调子很上头,歌以咏志,到底是谁让少东家伤心了?

  谁的表情冷漠?

  ……

  闻喜县正在下雨。

  在长安老天爷也破天荒的下起了春雨,雨水不小。

  这样下下去就能把地浇透,池塘也能多聚些雨水。

  余员外望着院子里的石榴树,望着枝丫上的那抹淡淡的绿意。

  日子一天天过去,闷闷看着院子里石榴树上的叶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她忽然猛的站起了身。

  大门开了,苦心大师打着佛号进了家门。

  闷闷看了一眼又黑又瘦的苦心大师,从后门钻了出去直奔马厩,牵出自己的马就朝着东边冲去。

  “闷闷?”

  听着老爹的呼唤,闷闷头也不回道:

  “我哥回来了,我去接他!”

  闷闷走了,两名女子骑马紧随其后。

  这些都是来自蜀中的女子,如今姓余,她们和闷闷已经很熟很熟了。

  余员外望着苦心大师露出无奈的笑:

  “大师莫怪,这孩子念叨来福念叨了几个月,我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不怪,福至则心灵,令哥是回来了!”

  余员外闻言大喜,也不管客人临门,扯着嗓子就吆喝了起来。

  随着吆喝声传开,宅子立刻就热闹了起来。

  苦心望着这个热闹的家笑着离开了。

  “师父!”

  “嗯?”

  “这望气之道你什么时候教教我!”

  苦心大师闻言笑道:

  “我在大雁塔上看到的!”

  快马从远处而来,荡起了烟尘。

  赵不器伸手搭了个眼帘,望着望着咧着嘴就笑了,跳下车之后就开始往前跑。

  他看到了闷闷,看到了好多好多人。

  随着欢呼声起。

  队伍的其他人也欢呼了起来。

  因为他们看到了他们的家人,看到了他们的兄弟姊妹。

  余令望着自己身上的官服总觉得别扭。

  茹让也别扭,见余令要脱,他赶紧安慰道:

  “衣锦还乡,不把最好的给人看,别人还以为咱们出去玩了一趟呢!”

  余令无奈的叹了口气。

  见余令叹了口气,茹让松了口气。

  还好没脱,余令要是脱了,自己一个人穿着官服岂不是很尴尬?

  吴秀忠望着肖五。

  在长安虽然恨死了一根筋的他,但离开这么久,要说不想那是不可能的。

  这才是自己长大的地方,熟悉的人啊!

  “肖五,肖五,这次去京城我给你买了好多东西。”

  归来和迎接的队伍碰撞到了一起,闷闷望着自己哥哥。

  她想像小时候那般猛地扑到哥哥的怀里。

  突然想起她已经是一个大姑娘了!

  “哥!”

  “诶!”

  “哥!”

  “诶!”

  “我想你了!”

  兄妹两人,一人大声喊,一人大声回应。

  茹慈望着这对兄妹,望着,望着,望的眼泪都流了出来。

  兄妹见完了面,闷闷一头钻到马车里。

  “嫂嫂,闷闷想死你了.....”

  一声嫂嫂,把茹慈的心都喊得融化了,从坐垫下掏出一个小匣子,金银首饰不断的往外拿。

  “昉昉,我一个人在家无聊死了,我也想你了!”

  肖五爷忙碌了起来,跑前跑后,他不会数数,他只会认脸。

  见熟悉的脸都在,他挠着脑袋憨憨地笑了。

  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肖五猛的跑到了余令身边。

  看了一眼余令,他有点怕,转身跑到吴秀忠身边低声道:

  “忠哥,我病了!”

  “咋了?”

  “我裤裆里有毛毛,你有么~~~”

  吴秀忠深吸一口气:“你没病!”

  “我不信,除非你让我摸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