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王僧辩:固守巴陵-《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公元551年,四月,巴州。

  侯景大军水陆并进,正式开始攻打巴陵城。

  他现在的兵力是两年前攻打台城时期的十倍以上,又有南梁最富庶的半壁江山做后盾,正是志骄意满不可一世的时候,完全没把眼前这座小城放在眼里,只想着尽快平推过去继续攻打荆州。

  可惜现实给他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巴陵看着不起眼,攻打难度却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巴陵城最初是东吴大都督鲁肃所筑,当时的主要职能是防御荆州的关羽。从地势上看,这座城位于洞庭湖东畔的巴丘山上,依山傍水,扼洞庭,阻潇湘,位置非常重要。为了便于操练水军,在面对洞庭湖的西城门上建有一座高大的城楼,史称鲁肃阅军楼,也就是后世名扬天下的岳阳楼。

  关于南梁时期巴陵城的大小并没有明确记载,但从后世史料来看,全城周长可能跟台城相差不多(八里左右),而且这座城城南北狭长,实际占地面积应该比台城略小(详见注1)。

  巴陵城的规模虽然不大,但作为曾经的边防要镇,这里不仅地势险要,城防也极为坚固,更重要的是,现在这座城里汇集了相当多的精锐力量,除了领军大都督王僧辩之外,刺史级别的将领至少有六位,分别是巴州刺史淳于量、定州刺史杜龛(kān)、宜州刺史王琳、郴州刺史裴之横、罗州刺史徐嗣徽、武州刺史杜崱(zè),个个都很能打,这帮人麾下的部曲亲兵也都是当时战斗力最高的队伍,王僧辩又把周边的粮草物资都归集到了巴陵城内,整座城可谓兵精粮足,做好了跟侯景死磕到底的准备。

  多说一下,上面的杜龛、杜崱,之前在郢州投降侯景的杜幼安,以及在萧绎萧詧叔侄争斗期间背詧投绎的杜岸都出身京兆杜氏,其中杜岸、杜崱、杜幼安是亲兄弟,杜龛是他们的侄子。在南渡世族里面,杜氏的发展可以说相当不好,完全无法跟柳氏、韦氏相比,所以这次南梁动乱之际,他们把宝押在了萧绎身上,希望能趁此机会建功立业,重振杜氏的荣光。

  王僧辩为了表示固守的决心,提前把所有船只都沉到了洞庭湖里,所以巴陵现在并没有水军。巴陵城再向东北十五里左右,就是跟采石矶齐名的城陵矶,现在也处于放弃防守的状态。

  侯景下令把船只停泊在城陵矶北面的港口莲花塘(从此之后这个莲花塘又被称为为侯景港),之后步军登岸从东侧包抄,水军战舰经城陵矶长驱直入,迅速占领了城西沿湖的各处港口码头,水陆合围把巴陵城困在正中。

  为了从气势上压倒巴陵守军,侯景先是绕着城修建了无数营帐,又在城东搞了一次规模宏大的阅兵。一通耀武扬威之后,大军披襟斩棘开出八条通路,对巴陵城同时发动猛攻。

  侯景这次玩得比较花,他挑选五千精锐组成了一支攻城敢死队,每个人都带着兔头面具,严令这帮人必须不计伤亡往前猛冲,先登者重赏,退后者杀无赦。

  之所以要带着兔头面具,这里面还是很有讲究的。侯景进攻巴陵的这一天是农历四月二十一,按干支来说是甲子日,也就是说,从这一天开始直至月末,都属于甲子旬。根据奇门遁甲学说的六丁六甲理论,甲子旬中可以役使的是丁卯之神,而丁卯之神的形象又是兔头人身(详见注2)。也就是说,侯景这是把道教方术理论应用到军事实战的一次伟大尝试。

  可惜这次尝试并不成功,城里的守军才不管什么丁甲神仙,只要敢靠近城墙就通通干回去。一时间城墙上战鼓喧天,飞箭如雨,加上滚木檑石一通无脑乱砸,兔头神兵们跟打狗的肉包子一样,出去就回不来了,纵然有几个能拼死冲到城墙下面,也在爬城过程中被击毙。巴陵城外很快就尸横遍野,兔头面具散落一地。

  侯景一看不行,这兔头大仙好像不太灵光。为了防止士气崩溃,他只好下令先停止进攻,缓一缓再说。

  稍事休整之后,侯景卷土重来,发起了第二波攻势。这次规模更大,除了陆路之外,又加上了水路,共十个方向同时发难。

  无奈结果还是没有区别。巴陵城里的准备实在太充分了,无论侯景派上来多少人,都被死死地压制在城墙之下,连垛口都摸不到。

  眼看着手下伤亡惨重,侯景很是郁闷。既然神仙靠不住,强攻没效果,那就只能沿用当初打台城的经验,造一圈儿围墙把巴陵围起来慢慢打,等待城中扛不住压力自己出现破绽。

  这属于常规攻城方法,比较耗费人力物力,但侯景现在人多,不在乎这些。他费劲巴力地建好围墙,又填平了城外的沟壑,修好井阑冲车,开始一波又一波持续不断的进攻。

  而王僧辩这边也没有一直被动挨打,他时不时地派突击小分队出城骚扰,打完了就跑,把侯景搞的非常头疼。

  两军交战的时候,侯景本人披挂重甲亲自督战,而王僧辩则身系绶带,坐在轿子上巡城,身后还带着一个鼓乐队一路吹吹打打,松弛得不得了。

  侯景本以为旬日之内就能够搞定巴陵,结果双方从四月下旬一直僵持到五月底,巴陵城依旧巍然耸立在巴丘山上,一点儿破绽都找不到。

  随着时间越耗越久,侯景这边也越来越被动。

  首先,他带过来的军粮快吃光了。这次他虽然比打建康时候准备得要充分,但也架不住这么长时间人吃马喂各种消耗,巴陵周边的粮食又都被王僧辩给收到了城里,想出去抢也抢不到。

  更严重的是,进入阴历五月之后,长江流域一天比一天炎热,洞庭湖附近更是暑气熏蒸,跟桑拿房差不多。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侯景的军中很快就瘟疫盛行,士卒患病死亡者不计其数。

  就在侯景无计可施的时候,更坏的消息又传了过来,有情报说萧绎已经派武猛将军胡僧佑领兵过来支援王僧辩,现在已经离开江陵了。

  侯景此时师老兵疲,士气低迷,对付新参战的敌军难免会有点儿吃力,他有点儿紧张,赶紧派人去确认胡僧佑的部队规模有多大。

  侦查结果让侯景很无语,胡僧佑的部队统共只有一千多人。侯景心说萧绎也太抠门了,派这么点儿人过来有啥用?

  他脑子一转,立刻意识到有机会。

  萧绎凑了这么久居然就凑出这么点儿援军,说明江陵已经快没人了,如果巴陵这边继续保持攻势,不让城里的部队回援,再派一支精锐部队在半路击溃胡僧佑的援军,岂不就可以长驱直入突袭江陵?只要搞定了萧绎,王僧辩这帮人就算再能打,到时候也只能放弃抵抗主动投降。

  侯景越想越是这么个理儿,他当即派人传令,让任约带领五千精兵在半路截击胡僧佑,之后乘胜直接进攻江陵。

  任约并没有跟大部队一起攻城,他的任务是带领一支部队作为偏师在外围机动,既可以阻击敌军的增援部队,也可以找机会攻击敌军后方大本营。收到命令之后,任约审视了一下地形,觉得白塉(今湖南省华容县东南)应该是胡僧佑南下的必经之路,于是火速领兵赶过去蹲守。

  眼看着胡僧佑的水军离白塉越来越近,任约这边也已经做好了进攻的准备,没想到胡僧佑突然一个拐弯,全军往西边去了。

  任约有点儿晕,心说你不是去增援巴陵么,不老老实实顺着长江走,去西边干啥,莫不是害怕了要逃跑?他生怕胡僧佑真跑了,于是放弃阵地领兵在后面猛追。

  这一带河道纵横,任约又不熟悉地形,追起来也挺费劲。好不容易追到了南平郡南安县的芊口(今湖南省华容县南),总算又看到了胡僧佑的队伍。

  任约累坏了,一边喘气儿一边痛斥胡僧佑:“吴儿!你特么打不过就投降呗,这么瞎跑是要跑到哪儿去!”(胡僧佑是南阳人,并非吴越一带的人,吴儿估计就是任约随口叫的)

  胡僧佑不理他,指挥部队继续七拐八拐,很快又没影了。

  任约有点儿崩溃,没办法只好喘口气继续追。他现在也隐约猜到了对方的意图:胡僧佑知道顺着长江到巴陵的路线很难走通,所以要绕路从其它河道进入洞庭湖,再通过洞庭水路去支援巴陵。。

  如果让胡僧佑进入洞庭,这次阻击任务就算彻底失败,回去如何跟老大侯景交代?任约开始着急了,他一路急行军,打算抢到胡僧佑的前面堵住进入洞庭的路。

  五月三十,任约总算呼哧带喘地赶到了洞庭西北的赤沙湖(今湖南省益阳市南县附近)。

  当时整个洞庭湖面广阔,所谓西吞赤沙,南连青草,赤沙湖就是最靠西北的一个子湖。进入赤沙湖,就相当于进入了洞庭。

  而现在胡僧佑的水军队伍已经在赤沙湖里列开了阵势。

  任约心说毁了,自己拼了老命地追,最终还是晚了一步。

  不过胡僧佑好像并没打算继续往洞庭湖里走,他现在摆出的是一副战斗姿态,而且战船数量和士兵人数比以前要多了一些,明显是有了援军。

  任约没当回事。只要胡僧佑不继续跑就好,他的人数就翻一番也没我的一半多,改变不了实力对比。任约让自己的部队也安营下寨,恢复体力准备打仗。

  胡僧佑的确是有了援军,而且他的援军还比较神奇,领头的是一个道士,名叫陆法和,手下都是他的弟子信徒,根本就不是什么正规军。

  南北朝史料里神鬼异能相关的东西非常多,但大部分都是牵强附会,不值一提,只有这个陆法和真正参与了战斗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太好绕过去。

  陆法和本来隐居在江陵百里洲(今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镇),这次是主动去找萧绎要求出兵打任约,也就是说他出发的时候就知道对手是任约而不是侯景。萧绎问他要多少人,陆法和说不用官军,我自有兵马。他当即召集各路山野信徒,很快凑够了八百多人。萧绎觉得人数太少,好歹出兵一次,再加点儿人吧,这才派胡僧佑带着一千多人也跟着过去。

  胡僧佑把任约引到赤沙湖,就是陆法和提前给他的指示。

  双方在赤沙湖里列好阵势,准备最终的决战。

  六月初二的时候,陆法和亲自坐着小船跑到任约的水军营寨前视察敌情,回来对众人道:“我看对方龙旗一动不动,我军龙旗一直在跃跃欲试,现在正是进攻的好时候。不用等了,诸位动手吧。”

  荆州军这边早就做好了进攻方案和准备,就等着陆法和这句话。胡僧佑一挥手,部队全员出动,对任约的大营发起了猛攻。

  所谓的进攻方案,其实跟周瑜火烧赤壁的战术是类似的,就是把大量的火船放在前面,一路冲到敌军的营寨里引燃敌方战船,己方的战船再跟上去收割。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开始的时候湖面上是逆风,不利于进攻,陆法和拿扇子扇了两下,风向瞬间就反了过来,吹着火船快速冲向任约的船队。

  任约自恃人多,一直想着通过常规对战来取胜,没料到对方会不讲武德搞火攻。他的战船虽然没有用铁锁互联,但所处的湖面比较狭窄,彼此之间距离太小,躲不开铺天盖地的火船,很快就都被点着了。船上的士兵被大火烧得抱头鼠窜,最后实在没地方躲,纷纷弃船往水里跳。

  荆州军的战船顺势压上,劈头盖脸一通乱射,任约这五千人不是被淹死就是被射死,很快就全军覆没。一天不到的时间,战斗就结束了。

  胡僧佑派人打扫战场,却发现死活找不到任约本人。他有点儿纳闷,战场又不大,没看到谁跑掉啊,难道这小子会水遁?

  陆法和道:“檀越莫急,明天中午自然能找到。”

  此时已经入夜,初二晚上又没有月亮,想找也不容易,于是胡僧佑派人在外围设好警戒,等天亮再说。

  第二天胡僧佑又派人到处找,结果眼看到中午了,还是啥收获都没有。胡僧佑找到陆法和,说你这次好像不灵了哎。

  陆法和笑道:“那是你们找的地方不对。此湖北侧有个沙洲,洲上有座道观,名叫赤沙亭,是当年张良跟赤松子修道的地方。我曾经在观内修了一座塔,那实际上是个贼标,就是为今日准备的。现在湖水大涨,沙洲已经被水所没,但那座塔的塔尖还可以看见,你们去那里找就好了。”

  胡僧佑当即派人赶到赤沙亭,果然发现了那座塔,任约正抱着塔仰头躲在水下,只漏出鼻子在水面喘气,不仔细看真发现不了。

  胡僧佑又气又乐,当即命人把任约从水里拎了出来。任约也算有骨气,他得知自己这次是输在了陆法和手里,便主动要求见陆法和一面,之后坦然求死。

  陆法和道:“檀越相貌非凡,注定不会死于兵器之下,而且与湘东王还有缘分未尽,所以安心等着就好,以后有檀越出力的时候。”

  胡僧佑有点儿晕,心说任约这个反贼命这么好?犯了这么大的罪还能不死?但既然陆法和发话,他也不好多说,便派人把任约押送回了江陵。

  任约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巴陵,侯景最后一丝希望终于破灭了。现在再耗在巴陵已经非常危险,侯景咬了咬牙,下令烧掉营寨,连夜撤军。

  --------

  注1,关于巴陵城规模的记录

  北宋时期滕子京使岳州时,巴陵西城墙因洪水冲刷而不断垮塌,已内迁数百步;明洪武二十五年重修时,全城周长七里;清乾隆五年重修时,全城周长六里三分。由于历次重修都由于西城墙内迁导致规模变小,所以南北朝时期巴陵城的周长很可能在八里左右,跟台城相当。

  注2,关于丁卯之神

  《奇门遁甲秘笈大全》卷二十四:甲子旬阴神丁卯,兔首人身。《武经总要后集》卷二十一:甲子旬阴在丁卯,其神兔头人身。《黄帝太一八门入式诀》:丁卯神将…着道服裙,冠中有兔头,右手持戈,有兴云致雨破阵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