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班氏兄弟-《大汉:我是皇太后》

  第94章 班氏兄弟

  不过虞詡並没有立刻出言献策,而是说自己对朝局不了解,请寇多搜寻诸王的资料,寇鰲当然答应了,他心中无比窃喜,虞谢这个人才是彻底拉住了!

  就在寇家分成了两摊子討论之际,班超之子班雄、班勇也在家僕的陪伴下,

  乘车来到寇家,这是一个非常冒味的访问,事先並没有通报,不过这也正常,因为班家也才刚刚获悉寇淑返回家中。

  班超在使用了参精丸之后,可以服用其他消炎止咳化痰等等汤药,身体有所好转,虽然还很虚弱,但已经不是垂危状態,所以班家上下都异常高兴,都希望老爷子能康復,哪怕不能康復,也能顺利扛过这一年,拜祭一下先祖。

  班超家人对搞出了参精丸的寇淑自然感激不尽,听说寇淑返回寇家,班昭就让班氏兄弟带著重礼拜访,同时也想请教一下接下来如何照应,若是还有神药,

  那就更好了。

  不过班雄有些犹豫,招呼都不打一声,太过冒昧了,班昭则告诉他,寇淑不太可能在宫外过夜,她下午可能就要回宫,他们兄弟只能现在上门。

  班氏兄弟一听,那也没什么好犹豫的,立刻上门,等到了寇家门口,兄弟俩下车,让僕人前去联络,片刻之后,寇氏中门大开,寇勛带看其他寇家子弟亲自来迎。

  看到这一幕,班雄十分满意,开中门说明他是贵客,寇家还是很给面子的,

  相比较而言,来到中原也就刚刚一年的班勇就没那么多想法了。

  班勇的母亲是疏勒夫人,生於西域,长於西域,接受的是完全不同的教育,

  好的说法是颇有乃父之风,不好的说法就是充满浓郁的胡人之风。

  习惯了西域的自由散漫,班勇对各种礼节什么的並不在意,哪怕班家作为学术大家,对他悉心教导,他与人交往基本没问题,但他还是觉得格格不入,他想的是骑马放牧,游猎射箭,可现在已经不可能,他要为天子站岗放哨班氏兄弟被迎入寇家,此时寇淑和寇已经跪坐在榻上,班氏兄弟先行礼,

  寇淑请他们坐在榻上,然后开始了交谈。

  班氏兄弟说明来意,寇淑笑著说道,“定远侯有大功於江山社稷,自然有大汉歷代君王和无数功臣名將的保佑,虽一时染疾,也肯定可以痊癒,淑只是恰逢其会,贤昆仲不必多礼———”

  一边说著客气话,寇淑一边打量班氏兄弟,班雄与父亲年龄相当,考虑到班超已经七十有余,可见班超为了事业,生子比较晚。

  班雄一开始受父亲恩萌为郎官,后在洛阳军中任职,现在是六百石的城门候,负责看守一座城门了,据说治军很有方,属於二代中比较有能力的。

  不对,更准確地说班雄已经是第三代,其祖父班彪曾被举茂才,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而班家第二代就是大名鼎鼎的三班,撰写《汉书》的班固、班昭还有镇守西域的班超。

  所以班雄兄弟是第三代,寇淑不知道班雄的未来,但她估计班雄未来的职务应该不差,班昭在邓后时代大红大紫,他有一个好姑姑,肯定有很好的前途,要不然班家也不会尚公主,但谁能想到娶了一个灾星回来,直接让班家三代人的努力化为乌有—

  虽然不了解班雄,但寇淑知道班勇,他的母亲是班超在西域所纳的疏勒夫人,他从小生在西域,等到成年了,才奉父命送狮子和驼鸟回洛阳,而他最伟大的成就就是重新恢復了大汉在西域的统治,可谓父子皆英雄。

  现在的班勇也才二十多岁,长相比较的与眾不同,他应该是混血儿,有著极为突出的面部骨骼,夸张的高鼻子,这和后世的伊朗、阿富汗人比较类似。

  虽然大汉气度非凡,海纳百川,边疆又有各种胡人內迁,金日这样的匈奴人可以为辅政大臣,汉军中还有这样那样的胡营,但东汉已经是土人的天下,寇淑不用猜就知道班勇在洛阳混得不怎么样,甚至被人瞧不起,但这样的人不正是她所需要的吗

  寇淑与班氏兄弟交谈了几句,然后又询问班超身体和治疗情况后,她双手合十,十分高兴的说道,“班君侯一定可以长命百岁——“”

  她这般说,班氏兄弟自然要跪谢寇淑,寇淑请他们免礼,然后又告诉他们,

  老人天寒容易生病,参精丸要准备一些,平时可按照医瞩,服用一些补气,而大病之后要细细调理,这一块太医更加精通,她也在跟太医学习照料平原王,並无什么特长。

  班氏兄弟再次跪谢,寇淑笑著说道,“贤昆仲太过多礼了!”

  等班氏兄弟抬起头,寇淑想了想,就询问班氏兄弟任职,听说班勇是郎中,

  寇淑笑看问道,“班君高大魁梧,孔武有力,必然善骑射,吾兄標新任郎官同样善骑射,不知可否比试一番”

  寇一愣,女儿怎么来这么一手,不过寇淑话说出来了,他自然不可能阻拦,他笑著配合,扭头看向寇標,“標儿,可敢比试”

  寇標立刻站起身,看著一眼班勇,拱手道,“孩儿绝不会让王妃和叔父失望!”

  班勇看到寇標虽然个头不如自己,但看著也是一个武人模样,自然心动,他看向兄长班雄,虽然这对兄弟只是去年才见面,几无感情,但一笔写不出两个班,总是亲兄弟,有这么一个扬名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

  不管寇淑是不是心血来潮,只要她看过了弟弟的表演,就有可能告诉宫中贵人,弟弟就有可能获得升迁的机会,自然要珍惜。

  得到班雄同意后,眾人一起来到寇家的练武场,然后按照周礼开始了射箭比赛。

  中国古代一向非常重视射箭,汉代每年秋天都有射箭考试,不仅军队要训练,老百姓也要训练,要求射12箭中六箭算合格。

  到了东汉,虽然不再有针对平民的射箭考试,但大汉民风好武,由豪强地主组织的各种射箭比赛还是十分频繁,而在关西,因为时不时遇到胡人的侵扰,哪怕是女子都会射箭。

  射作为六艺之一,在这个古典中华的鼎盛时期,贵族们同样人人会射,水平高的很多,所以当著寇氏父女和班雄以及一大堆门客的面,班雄和寇標两人都表现出了很高的射箭本领。

  两番比射完毕,两人竟然做到了箭箭射穿箭靶,不分胜负,这也让看台上的寇淑大开眼界,而荀淑等太学生也连连叫好,他还忍不住对虞谢说道,“世人常言关西出將,吾还不太相信,现在看到两位公子竟有如此箭术,不得不信呀!”

  两番射之后,两人不分胜负,射箭一个比较辛苦的活,需要休息一下,寇按照礼仪下场,先到靶前的左、中、右三处致祭,然后给两个好汉敬酒,两人一饮而尽,准备第三番射。

  等到寇鰲返回看台,寇淑低声问道,“父侯,普通的射箭看来已经难不了两位,何不来一个高难度的,可否让两位骑马驰骋,左右开弓如何”

  在马鞍和马还不成熟的时代,左右开弓是超难的活计,寇担心两人都玩不转,他低声告诉寇淑骑在马上射箭,平衡是很难的,只有那等天下一等一的猛將才有可能做到。

  目前寇標还做不到,班雄的箭术虽然不错,但也没那么容易,在寇看来,

  这样的表演比赛,差不多就行了,若是要求高了,两人都达不到,反而不利於他们的扬名。

  寇想告诉寇淑,接下来的第三番射箭,要求更高,需要应著鼓的节拍而射中靶心者,不按鼓的节奏射箭的,不得计数,所以按照礼仪来射就行了,肯定会分出胜负,寇淑想了想,也没有勉强,而是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