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山陕的三份报告-《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第92章 山陕的三份报告

  大明崇禎十年的新春,朱由检才总算是忙完了手中的春闹提前安排,可以鬆一口气,

  把手里头的正事,都给重新来回好好整理一番了。

  先是看了看流寇在西北的发展中,有二曹和满桂的几份报告,看上去是形势大好,先是打灭了李自成的老营,打得好像是不足百人,张献忠倒是还能打两阵,还有个两三千老营隨他一同逃遁。

  其中的满桂自己在给朝廷呈送上来的报告中,言称自己在山西一带清剿流寇,断断续续的至少杀了八千到一万人。

  而这同样的匯总报告,山西巡抚宋统殷的直奏上疏中,给的满桂部杀敌累计人数,是三千九百人。

  朱由检见双方的报功数字差距如此之大,也有些摸不著头脑,而等朱由检再翻看监军太监的报告时,也是皱著眉看完。

  虽然新军制里头,流寇是不按照首级算银子的,但是监军太监因为要核对战功,他是需要带著督战队和军队去把户首的脑袋摘下来,逐一清点数量。

  监军太监要负责给皇帝提供消息,也会打一份报告上来。

  太监累计到的人头数是五千五百多,三份关於斩级数字的报告间有不小差距。

  当然现在清剿流寇本身是不按首级制算钱的,也就没什么杀良冒功。

  怎么巡抚、监军和满桂本人,三个人报告差距还会那么大呢

  这属实有些个离谱,朱由检是摸著后脑勺,思考半天没想明白,他是回笔提了一嘴此事,將三份奏报都抄录全了,转呈回去,並在上头註明一段大白话道:朕该信谁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你们仁,给朕统合上报一个数字,烦的很,不按钱算还能报上来仁数字,这是要闹哪样

  曹变蛟和曹文詔两个,那就是猛人了,他们对这流寇是管你在哪儿,得了民间信息,直接带兵上山去追剿。

  曹文詔是追剿十几日,设计围杀,杀死了李自成魔下第一大將刘芳亮,这次报上来的同时,还说是解救二百来个晋地妇女。

  总归是件好事,朱由检对此很肯定,就是对此表示好奇,刘芳亮是李自成第一大將吗

  难道不是刘宗敏吗

  朱由检他可记得后来人写的小说里,抢走陈圆圆的人就是刘宗敏来著。

  当然,要说吴三桂怒髮衝冠打开山海关放入清兵是因为陈圆圆,当然完全是子虚乌有的偽歷史,这吴三桂给李自成写的书信几封,都有留存原件。

  其中,吴三桂给李自成的信件里,除了提及明太子朱慈烺外,笔下从未提及自己家人,也不觉得家室能活著一样。

  所提无非就是让李自成把太子给自己,自己带太子前往江南、山东重新建立明朝政权,自己则交出山海关。

  后来这一套也跟多尔袞说了,也是要求到山东建立明朝政权,只是后续形势逼人,被满清遏制的吴三桂是一直被多尔袞限制在河南和山西地界,不允许往东南前进。

  这李自成本人当然是有野心作崇的,你吴三桂南下,要是带著明太子跑到山东去,一来是自己能不能啃的动三千关寧铁骑,上万明朝辽东精锐的问题。

  歷史上李自成北上啃的,可一直都是山海关附近生员、秀才带的地方乡勇。李自成七万大军又啃的许久,直到打到高第势力附近,吴三桂才派了一支小规模部队,把李自成的人马又给压了回去。

  期间吴三桂是抱著能谈好好谈的一个態度,期望得到明太子的。

  后来么事情也都清楚了,李自成兵败砍掉了所有吴三桂家属,刘宗敏带走陈圆圆,吴三桂恰好追的上,也就把陈圆圆给抢回来了。

  期间吴三桂对李自成疯狂的追打,书信给过去就是索要朱慈娘,直言你把太子交给我,我就不打你了,可这期间,似乎是李自成將明太子给丟失了,朱慈熄这个明末时期最重要的人物,自此以后没有了信踪。

  朱由检眼里,刘宗敏此人残暴至极,他要是能够杀死,是绝不放过的,必要將此人彻底挫骨扬灰。

  大明之所以亡了国,张縉彦就是第一罪臣。

  李自成的大顺之所以亡国,那刘宗敏没准就是第一罪臣。

  两位能人,间接导致满清入关,导致了这一次的神州陆沉,该杀!

  念及於此,他传召自己最能打的太监,方正化。

  “皇爷,传奴婢可是有事儿吩咐”

  方正化面色瓷白,甚至是堪比女人,瓜子脸的容貌,有些清冷,若非身材虽並不健硕,但却高拔。

  朱由检是觉得他是有点丹凤眼,就实在有些阴柔,有些许女子模样。

  皇帝淡定的翻阅奏疏,口头与其吩咐道:“你亲自带上东厂番子、锦衣卫緹骑,跑一趟山陕。”

  他丟出一张纸,纸页在空中飘飘然,落於方正化跟前,白纸上有写著三个字。

  刘宗敏。

  “杀了他!”

  方正化从地上拾起纸条,不动声色的看完收入怀中道:“皇爷,世间多有重名者,像此名..”

  朱由检抬眼警了他一眼,令方正化连忙住口,低了低脑袋。

  “像这么一件小事,都要朕多提一嘴吗”

  “奴婢岂敢!”

  “米脂县去找。”

  方正化连忙匍匐在地,表示恭顺,边上的王承恩见此情形,上去脚踏在他胳膊上,將方正化端翻,提点道:“行啦,皇爷的吩咐听清了,就下去好好办差,別在殿上跪著了。”

  他这算是给方正化解围,省的方正化还在那跪著告罪,方正化也是连忙起身弓著腰,

  给皇帝和王承恩都拜了拜,小声说:“奴婢这就去办!”

  等方正化人走出去后,朱由检才重新真的把自光收回,放到奏疏上面。

  其中奏疏,以朝鲜的梅之焕的奏疏比较关键。

  其中提及了朝鲜王李棕,与梅之焕商议,能够允许朝鲜从天朝大明那,购买燧发火枪。

  对於火器,朝鲜自从挨了倭国一顿胖揍之后,就沉迷鸟不能自拔,后续又见到这些年明军火器的犀利,对於燧发火枪就显得格外关注。明朝火器相对价格便宜,在崇禎年间,一桿火平均价格下来一两银子都不到,炮就更便宜了,好一点的铁炮也就几两银子。

  也就是大明朝这提高了质量要求,也用上了蒸汽机,现在才贵了几倍。

  朝鲜要买燧发枪,这燧发枪明朝这儿的工艺需银怎么说也要六两多,而朝鲜给的价格才四两。

  大明朝不做亏本的买卖。

  朱由检直接拒绝了,直接告诉梅之焕发直笔道,直接让他回復朝鲜人,燧发枪的技术成本就值二两,加上特殊的工艺,成本价在十一两。

  对此,大明愿意用成本价十一两齣售燧发枪两千支,再多就得问兵部去特批了。

  这倒手一卖,接近三倍的成本,在此时的人来看,当然是非常虚高的价格,但相比较后世来看,其中的间接成本相当於没有,综合成本相近,朱由检是给的自认为非常公道的。

  当然了,朱由检也是种爱买不买的態度,他本身就还在给自己的军队补充燧发枪,现在整个大明朝总共装备了三十万支左右的燧发枪,比起两百万军队来说,相当不足。

  並且大明一向是给火器定期淘汰的,另外还得为各府库预备一些燧发枪,对於买卖火器,目前大明没有这个需求,目前朝廷也不差这点钱。

  一支燧发枪最多赚个六七两银子,两千支也就是赚上一万多两白银而已,连一府衙缴纳的杂项税都比不了,还不如出口点粮食赚得多。

  朱由检现在不缺钱,缺的依旧是粮食、马、铁料还有铜。

  当然黄金属於经济基础,算是结算单位,不关乎需不需要,而是买卖东西衡量价值用的,朱由检是有多少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