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不打算解释什么的,但是质疑的读者有点多。
所以想了想还是开个单章好好说一下。
说实话,我都有点后悔写这一段了,但是我都已经写了,总不能刪了吧
所以针对读者提出的各种观点反驳一下。
鑑於可能有新读者来看这一章,不了解什么情况,那我简单的说一下。
就是主角推行一向改革打算禁收阉人,召回各地镇守太监。
很多人认为是毒点,或者说主角自掘坟墓。
提前声明:我是愿意接受大家的建议的,只要我写错了,我愿意改,但是这件事情,很多人喷的让我不知所措。
喷的没有逻辑,我改都无从改起。
主角只是宣布了这么一个事情,具体的改革措施还没有颁布,大家为什么如此篤定不行
我很难理解。
大家就不能等我写出具体的措施的时候再评论吗
我发现大家有一种思维烙印在,阉人並不是君主制的必需品啊。
哪怕是秦汉,阉人比例也是比较少的,很多的宦官其实还是男人。
两汉魏晋的宫廷近侍如侍中侍郎等官员都是男人,也没少操心皇帝各种日常事务,甚至服侍皇帝,这又怎么说
这些侍中侍郎的工作和司礼监等一些部门的工作其实是有重合的。
还有少府这个部门,这基本上就是皇帝的大管家了,可这个部门在秦汉属於九卿。
主角禁收宦官无非就是重建一个类似少府的內务部门,这有什么异想天开的
秦朝,西汉的时候皇帝会想著拿什么阉人制衡什么大臣吗
不会的。
主角所作的一切只是扩大內朝,內务府这个概念,用他们和外朝制衡。
大家不要思维钢印,这並不算主角独创,最多算是復古。
主角又不是让男人代替所有的宦官,深宫的工作肯定交给女官,明朝也是有女官的,只不过品级很低,这下主角要改革,这些女官的品级肯定要提上来。
其实像这种改革宦官的制度在其他歷史小说里面也並不罕见,不知道大家为什么觉得我写这个就有问题。
西方的君主制有很多的阉人吗
没有啊。
西方君主制度可以没有阉人,东方就不行
这是什么逻辑
而且明朝的宦官制度必须要改革,司礼监的权力不小,而这些愿意入宫的阉人其实没有多少正经人。
很多都是一些泼皮无赖,游手好閒,没有工作,最终前去挨一刀。
这些人的素质很低,就算经过宫中的教习,资质就放在那里,而且因为社会的歧视,心里也扭曲。
很多重要的事情压根不能託付。
明朝的宦官还要被外派,像什么监军之类的,因为宦官延误军事的事情也不少,明末卢象升不就被高起潜坑了吗
这些宦官傲慢自大,贪婪无度,去征矿税都能闹出民乱。
我就想问,保留他们有什么好处吗你是想让我写一本主角所用宦官皆是清廉忠志之士的小说吗
能力秒杀进士、举人出身的县令忠心高於文官,还不贪污,能监军,能监察百官,能推广新政的宦官
还是一群
另外又有人拿主角的安全说事,好像这么一做,主角一个皇帝就岌岌可危了。
说什么没有掌控军队就敢得罪宦官。
我再强调一下,皇帝对禁卫军有著无可置疑的掌控力,因为禁卫军只听皇帝的旨意,任何其他命令一旦有人敢接受,下级军官包括士兵杀之无罪。
禁卫军根本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级关係,高级军官根本不能调动任何人。
同理,宦官对于禁军没有任何控制力度。
主角就没有失去军权,谈何先控制军队再改革宦官
至於主角身边的人,要么是亲信,要么是身居高位,你让刚坐到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孙德秀因为宫里不收阉人,於是心生怨恨,冒著九族消消乐谋害皇帝
现实吗
主角只是禁收阉人,又不是要废了所有阉人。
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太监,心里面有怎么样的执念才能因为宫里不招收阉人,自己又是皇帝亲信,居然因此生恨,不想活了,谋害皇帝
换句话说,你会因为你们公司的老板拒绝招收你的母校,於是你一怒之下辞掉了总经理的职务的吗
这现实吗
就算是其他的宦官也不会因此怨恨皇帝啊,你想想,不招收阉人了,那么阉人就会越来越少,你的上司都是阉人,那么你是不是有优先提拔的权力
你挨一刀进宫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壮大皇宫的阉人队伍还是为了权力富贵
肯定是后者啊,所以很多人喷的逻辑在哪里
我是真想不通。
还有人直接说男人不能进宫內,不然会如何如何,但事实上明朝皇宫內的士兵就是男人。
另外具体的措施在最新一章三十七章提到了一些。
如皇宫的布局要变,一些宦官机构要么搬到內城,要么搬到紫禁城的其他地方,远离后宫。
后宫除了士兵之外,就只有女官进行掌控。
大家去看看紫禁城的布局就知道了,皇帝所居住的乾清宫和坤寧宫等后宫不在一块,距离不见得很近,中间也有很多门。
有了男人之后,这些门禁止进入就好了。
后宫用女官进行管理就行了。
说白了就是恢復了秦汉时候,內廷由皇帝的近臣负责,而不是阉人负责。
只是照顾皇帝的阉人换成了宫女。
真没大家想的那么夸张,好像主角干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一样。
最后就是有人说什么文官势力大,主角不依靠宦官依靠谁
我要郑重的说一下,文官势力的確大,但是势力大,不代表能有多大的权力。
他们的权力是皇帝赋予的,他们只能反对皇帝,而不能主动搞皇帝。
举个例子,那就是歷史上的万历开矿,万历开矿可谓乱来。
派出的太监在当地城市隨意徵收税款,剥削百姓,从地方县令到当地驻军以及朝廷官员、內阁,皆反对皇帝开矿。
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皇帝不听。
他们什么办法都没有,这就是皇帝。
最后闹出了民乱,城市的市民集体暴动,把徵收税款的人投进了河水里面淹死,皇帝还是没有改变主意。
该派的太监继续派出。
很多喷我的人说我政治小白,但我想说的是,我写的东西可能超出你的认知,但我是查过资料的,我很確定皇权就是可以这样。
因为歷史已经证明了。
国本之爭很多人都知道是万历皇帝输了,理所应当的觉得皇帝权力也就那样,可是有多少人去看过国本之爭全过程
我看过,国本之爭搞得几任首辅下台,满朝文武皆反对,但皇帝就那么拖著。
谁都没办法。
你们能想像皇帝做了一件所有人都决定错误的事情,没有一个人愿意支持,大家都在骂,都在喷的情况下,这件事情居然还在进行吗
甚至这样的事情持续了十几年才在皇帝勉强的態度下解决。
其中皇帝几次三番的食言而肥,百官依旧没有办法。
甚至到了最后皇长子要出阁讲学,本来都同意了,但是皇帝又反悔了,若不是沈一贯破防之下,冒死坚持,这件事情还能再拖著。
所以明代的皇权没有很多人想像的那么衰弱。
教科书上写的东西又不全是忽悠人的,距离满清的君主专制的巔峰,明朝只是差一个军机处而已。
別看多了营销號真觉得文官如何如何了。
皇帝就只能受气。
事实上万历如果像嘉靖那样,派出太监打死反对的文官,国本之爭他能输吗
他乾脆杀了皇后,或者废了皇后,立皇贵妃为皇后,国本之爭能输吗
万历之所以输,只是不愿意闹得太难看,不愿意为此付出太大的代价,而不是他贏不了。
最后,大家再看看我的书名《万历革新》
主打的就是改革,我怎么可能放著阉人不管
改革就是要敢想,敢做。
这就是这本书的基调。
看到这里,你还是不喜欢,认为我犯蠢什么的,那我无话可说。
您直接走就行,別留言骂我了,我心灵脆弱,受不得这个。
就当您大发善心,饶了我。
所以想了想还是开个单章好好说一下。
说实话,我都有点后悔写这一段了,但是我都已经写了,总不能刪了吧
所以针对读者提出的各种观点反驳一下。
鑑於可能有新读者来看这一章,不了解什么情况,那我简单的说一下。
就是主角推行一向改革打算禁收阉人,召回各地镇守太监。
很多人认为是毒点,或者说主角自掘坟墓。
提前声明:我是愿意接受大家的建议的,只要我写错了,我愿意改,但是这件事情,很多人喷的让我不知所措。
喷的没有逻辑,我改都无从改起。
主角只是宣布了这么一个事情,具体的改革措施还没有颁布,大家为什么如此篤定不行
我很难理解。
大家就不能等我写出具体的措施的时候再评论吗
我发现大家有一种思维烙印在,阉人並不是君主制的必需品啊。
哪怕是秦汉,阉人比例也是比较少的,很多的宦官其实还是男人。
两汉魏晋的宫廷近侍如侍中侍郎等官员都是男人,也没少操心皇帝各种日常事务,甚至服侍皇帝,这又怎么说
这些侍中侍郎的工作和司礼监等一些部门的工作其实是有重合的。
还有少府这个部门,这基本上就是皇帝的大管家了,可这个部门在秦汉属於九卿。
主角禁收宦官无非就是重建一个类似少府的內务部门,这有什么异想天开的
秦朝,西汉的时候皇帝会想著拿什么阉人制衡什么大臣吗
不会的。
主角所作的一切只是扩大內朝,內务府这个概念,用他们和外朝制衡。
大家不要思维钢印,这並不算主角独创,最多算是復古。
主角又不是让男人代替所有的宦官,深宫的工作肯定交给女官,明朝也是有女官的,只不过品级很低,这下主角要改革,这些女官的品级肯定要提上来。
其实像这种改革宦官的制度在其他歷史小说里面也並不罕见,不知道大家为什么觉得我写这个就有问题。
西方的君主制有很多的阉人吗
没有啊。
西方君主制度可以没有阉人,东方就不行
这是什么逻辑
而且明朝的宦官制度必须要改革,司礼监的权力不小,而这些愿意入宫的阉人其实没有多少正经人。
很多都是一些泼皮无赖,游手好閒,没有工作,最终前去挨一刀。
这些人的素质很低,就算经过宫中的教习,资质就放在那里,而且因为社会的歧视,心里也扭曲。
很多重要的事情压根不能託付。
明朝的宦官还要被外派,像什么监军之类的,因为宦官延误军事的事情也不少,明末卢象升不就被高起潜坑了吗
这些宦官傲慢自大,贪婪无度,去征矿税都能闹出民乱。
我就想问,保留他们有什么好处吗你是想让我写一本主角所用宦官皆是清廉忠志之士的小说吗
能力秒杀进士、举人出身的县令忠心高於文官,还不贪污,能监军,能监察百官,能推广新政的宦官
还是一群
另外又有人拿主角的安全说事,好像这么一做,主角一个皇帝就岌岌可危了。
说什么没有掌控军队就敢得罪宦官。
我再强调一下,皇帝对禁卫军有著无可置疑的掌控力,因为禁卫军只听皇帝的旨意,任何其他命令一旦有人敢接受,下级军官包括士兵杀之无罪。
禁卫军根本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级关係,高级军官根本不能调动任何人。
同理,宦官对于禁军没有任何控制力度。
主角就没有失去军权,谈何先控制军队再改革宦官
至於主角身边的人,要么是亲信,要么是身居高位,你让刚坐到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孙德秀因为宫里不收阉人,於是心生怨恨,冒著九族消消乐谋害皇帝
现实吗
主角只是禁收阉人,又不是要废了所有阉人。
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太监,心里面有怎么样的执念才能因为宫里不招收阉人,自己又是皇帝亲信,居然因此生恨,不想活了,谋害皇帝
换句话说,你会因为你们公司的老板拒绝招收你的母校,於是你一怒之下辞掉了总经理的职务的吗
这现实吗
就算是其他的宦官也不会因此怨恨皇帝啊,你想想,不招收阉人了,那么阉人就会越来越少,你的上司都是阉人,那么你是不是有优先提拔的权力
你挨一刀进宫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壮大皇宫的阉人队伍还是为了权力富贵
肯定是后者啊,所以很多人喷的逻辑在哪里
我是真想不通。
还有人直接说男人不能进宫內,不然会如何如何,但事实上明朝皇宫內的士兵就是男人。
另外具体的措施在最新一章三十七章提到了一些。
如皇宫的布局要变,一些宦官机构要么搬到內城,要么搬到紫禁城的其他地方,远离后宫。
后宫除了士兵之外,就只有女官进行掌控。
大家去看看紫禁城的布局就知道了,皇帝所居住的乾清宫和坤寧宫等后宫不在一块,距离不见得很近,中间也有很多门。
有了男人之后,这些门禁止进入就好了。
后宫用女官进行管理就行了。
说白了就是恢復了秦汉时候,內廷由皇帝的近臣负责,而不是阉人负责。
只是照顾皇帝的阉人换成了宫女。
真没大家想的那么夸张,好像主角干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一样。
最后就是有人说什么文官势力大,主角不依靠宦官依靠谁
我要郑重的说一下,文官势力的確大,但是势力大,不代表能有多大的权力。
他们的权力是皇帝赋予的,他们只能反对皇帝,而不能主动搞皇帝。
举个例子,那就是歷史上的万历开矿,万历开矿可谓乱来。
派出的太监在当地城市隨意徵收税款,剥削百姓,从地方县令到当地驻军以及朝廷官员、內阁,皆反对皇帝开矿。
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皇帝不听。
他们什么办法都没有,这就是皇帝。
最后闹出了民乱,城市的市民集体暴动,把徵收税款的人投进了河水里面淹死,皇帝还是没有改变主意。
该派的太监继续派出。
很多喷我的人说我政治小白,但我想说的是,我写的东西可能超出你的认知,但我是查过资料的,我很確定皇权就是可以这样。
因为歷史已经证明了。
国本之爭很多人都知道是万历皇帝输了,理所应当的觉得皇帝权力也就那样,可是有多少人去看过国本之爭全过程
我看过,国本之爭搞得几任首辅下台,满朝文武皆反对,但皇帝就那么拖著。
谁都没办法。
你们能想像皇帝做了一件所有人都决定错误的事情,没有一个人愿意支持,大家都在骂,都在喷的情况下,这件事情居然还在进行吗
甚至这样的事情持续了十几年才在皇帝勉强的態度下解决。
其中皇帝几次三番的食言而肥,百官依旧没有办法。
甚至到了最后皇长子要出阁讲学,本来都同意了,但是皇帝又反悔了,若不是沈一贯破防之下,冒死坚持,这件事情还能再拖著。
所以明代的皇权没有很多人想像的那么衰弱。
教科书上写的东西又不全是忽悠人的,距离满清的君主专制的巔峰,明朝只是差一个军机处而已。
別看多了营销號真觉得文官如何如何了。
皇帝就只能受气。
事实上万历如果像嘉靖那样,派出太监打死反对的文官,国本之爭他能输吗
他乾脆杀了皇后,或者废了皇后,立皇贵妃为皇后,国本之爭能输吗
万历之所以输,只是不愿意闹得太难看,不愿意为此付出太大的代价,而不是他贏不了。
最后,大家再看看我的书名《万历革新》
主打的就是改革,我怎么可能放著阉人不管
改革就是要敢想,敢做。
这就是这本书的基调。
看到这里,你还是不喜欢,认为我犯蠢什么的,那我无话可说。
您直接走就行,別留言骂我了,我心灵脆弱,受不得这个。
就当您大发善心,饶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