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永业其矿-《万历革新》

  就在朱翊钧去往坤寧宫的时候。

  京师。

  紫禁城內

  各处城门开始张贴告示,周围的市民见到之后纷纷过去去看。

  在没有手机的古代,对於普通的老百姓而言,任何消息获取的渠道都是宝贵的。

  不管是为了信息本身还是为了打发时间,老百姓都有了解消息的理由。

  等到军士张贴完之后还有识字的队正开始大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詔曰:”

  “朕承天命,抚临天下,唯愿四海昇平,万民富庶,念辽东膏腴之地,山泽蕴宝而未发,实乃天赐以养吾民。今特颁新政,广开利源。

  辽东山川形胜,蕴藏宝矿,然诸多矿產隱於深山,尚未得开採之利。朕今特允天下百姓,凡有志於开矿兴业者,皆可向所在官府申领路引,奔赴辽东。

  若於辽东发现前所未察之矿產,无论金银璀璨、煤炭藏能、铁矿精坚,抑或铜矿富积,一经勘明,其可永业其矿。然朝廷为社稷计,为民生谋长远,需占股四成九,与民同享矿利,共担风险。

  既得矿產,务须勤勉经营,不可任其荒废。矿主可依自愿,转让於他人,使其延续开发;亦可出租矿权,坐收其利;若欲售卖於朝廷,朝廷亦將秉持公正,依时价收购。

  朕体念百姓创业维艰,为助尔等顺遂开矿,朝廷特开借款之途。有需资金者,可向朝廷申请借款,以所获矿权为抵押。借款期限与利息,皆从宽议定,务求减轻民负,助力矿业兴盛。

  朕此举,意在激发万民创业之热忱,开拓辽东之富源,繁荣地方经济,增益国家財富。望天下百姓踊跃响应,共赴辽东,挥洒汗水,收穫財富。凡奉公守法、积极开矿者,朕必嘉许;若有欺瞒作弊、扰乱矿务者,定严惩不贷。”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当“永业其矿“四个字砸进周围人的耳膜,一个扛著煤炭的老汉手一抖,半筐煤炭骨碌碌滚到衙役皂靴边。

  队正扯著嗓子,將告示內容宣读完,声浪刚落,周遭百姓瞬间炸开了锅,惊嘆声、议论声交织一片。

  “肃静!肃静!“队正三次举起铜锤敲打锣鼓,却压不住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好不容易,人群的喧闹稍稍弱了些,队正赶忙又扯著破锣嗓子,大声重复了两遍告示,这才带著手下匆匆离去,只留下几个差役守在告示旁,严防有人捣乱破坏。

  队正又大声喊了两遍告示內容之后便离开,只留下几个差役看著告示,不让人破坏。

  周围的百姓又纷纷凑到一块,一边看一边惊呼。

  “我的个老天爷!这告示上说,去辽东开矿,找到新矿就是咱自己的,这可是稀罕事,咱祖祖辈辈土里刨食,哪曾想还有这等好事”一位老农瞪大了眼睛,粗糙的手指指著告示,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呵,你这老头,好好不晓事,这矿哪里是那么好找的,退一步讲,就算你找到了,你有命去官府那边领赏等册吗怕不是走到半路上就被人杀得乾净。”一个秀才打扮的儒生闻言摇头嗤笑。

  “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这要找到一座富矿,从此以后吃喝不愁,在当地也算是一门豪族,除了县太爷谁人敢惹”一大汉忽然抱胸不屑反驳道,说完目光又直勾勾的看著告示。

  这话算是说到周围的很多人心坎里面去了,这可不比当矿盗,矿盗那是违法的,有官府和官兵管著。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这可是朝廷鼓励的,白纸黑字放在这里的,那可是一座矿,就算自己不开採,不定居辽东,那么卖掉也是一大笔钱。

  “无人敢惹辽东可是军镇,你以为是北直隶呢那里全是丘八,要么就是被发配的贼配军,你以为有几个好相与的朝廷为什么只在辽东开矿不然,不在南直隶,北直隶开矿”

  儒生闻言没好气道,这话像一盆冷水,兜头浇下,不少人刚刚还火热的心,瞬间凉了半截,可目光却依旧黏在告示上,捨不得挪开,心里头还在天人交战,纠结著这辽东,到底去还是不去。

  “唉,这段时日要乱,大家还是少出城,我也得多进货嘍。”一身绸缎的商贾眯缝著眼,死死盯著那告示,半晌,重重嘆了口气,摇著头,满脸无奈地说道。

  “张员外为何如此说咱这可是北直隶,最近天子还要春耕祭祖,这几天蓟镇、宣大等地可是戒备森严,盘查路引。”

  一个相熟的中年人好奇问道,他认识这位穿著绸缎的商贾,他常去这位的客栈吃喝,一来二去,也算有些交情。

  其他人闻言也好奇的看著张员外,准备听到怎么说。

  张员外见大家都好奇,无奈地摆了摆手,“咱大明矿盗本就猖獗得很,如今这詔令一下,別的地方不说,就咱北方陕西、河南、山西那些地儿的人,能坐得住吗他们连南直隶都敢跑去盗矿,听闻这消息,还不得抄起傢伙就往辽东奔这么多人过来,必然要经过咱北直隶。

  “他们还有路引,沿途各地拦都拦不住,咱本地老百姓吶,还是老老实实待著,別往外跑,小心被抢了。”

  这话说得眾人如梦初醒,紧接著,心里咯噔一下,尤其是一些在城外有农田和財產的人更是慌乱起来,这可不是闹著玩的。

  这帮人可以申请路引,中途要是没钱,偷东西什么的都还好,逼急了杀人劫財也是有可能的。

  “他们敢,天子脚下,岂能如此放肆,咱河北差他西北哪里真要打起来谁怕谁老子蒙古人都不怕,怕他鸟甚。”

  那大汉一听,顿时暴跳如雷,满脸涨得通红,大声道。

  “还是小心点,这群矿盗官府都奈何不了,都得出动军队,而且拉帮结派,要么乾脆就是白天为矿工,晚上便是绿林好汉,他们手里面的傢伙什连山都能开,给我们这些乡亲们的脑袋上开个瓢,怕也不是什么难事。”

  儒生脸色凝重,他可是与友人外出游歷的时候可是见过矿盗的,那不是好相与的。

  这年头敢顶风作案的矿盗基本上等同於亡命徒,很多时候真的是无所顾忌。

  有时候就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寇还是匪。

  “既然这样,那咱要是想发財,岂不得赶紧动身再晚些,各地的人都知道了这消息,一窝蜂跑去辽东,那可就狼多肉少,啥好处都捞不著了。”

  人群中,忽然有人高声惊呼道。这话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眾人,大家这才猛地反应过来,他们身处京师,消息本就比別处灵通。

  辽东那边的人,说不定还压根不知道这事儿呢。要是今天就出发,在时间上,可就占了大便宜。

  辽东人或许都不知道这件事情,若今天就动身,那么在时间上还真的是优势。

  一时间,原本挤在告示前排的十多个人,像被热油溅到的蚂蚁,瞬间乱了阵脚,拼了命地往后挤,只想快点离开这里,去筹备奔赴辽东的事儿。

  人群中,一个身形魁梧、满脸横肉,左脸还长著一块青黑色胎记的汉子,猛地跳上一旁的石墩,扯著嗓子大声喊道:“我乃城西青面兽杨武,手下有弟兄十二人。各位好汉,可有愿意跟我一道去辽东闯荡的”

  这汉子还拍著胸脯道:“咱混江湖的,混的就是一个义气,若愿与我同去寻矿,我等可一起签下契书,找个耆老做个见证,保准人人有份,绝不食言!”

  他这一嗓子,恰似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

  “还可以这样”

  一些原本畏惧辽东艰险,矿匪势大,自己势单力薄,惧怕危险的人忽然胆大起来居然真的动了去辽东拼一拼的心思。

  “青面兽,算我一个,我跟你去!”话音刚落,一个精瘦却眼神透著狠劲的年轻人扯著嗓子回应道。

  紧接著,几个身著破旧衣衫、满脸朝气的少年,也跟著叫嚷起来,纷纷表示要加入杨武的队伍,去辽东寻那发財的机会。

  一旁的儒生,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无奈地摇了摇头,重重嘆了口气,口中喃喃自语。

  “辽东多事矣。”

  “这矿又不是田地里的高粱,一眼就能瞧见,哪有那么容易找到去得早又怎样,去得晚又如何”

  说罢,他再次长嘆一声,满脸失望,转身缓缓离去,一边走还一边念叨著:“利令智昏,古人诚不欺我。”

  身后,京师里那些平日里游手好閒的青皮无赖、横行市井的混世魔王,都像嗅到血腥味的鯊鱼,纷纷行动起来,吆喝著、叫嚷著,忙著拉帮结派,准备一同奔赴辽东,挖出属於自己的金山银山。

  “世风日下,真是人心不古。”

  顺天府尹施尧臣在街上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嘆气道。

  “此为朝廷詔令,我等也无可奈何。”

  “大讚府,我等所能做得也就是徵召民快,注意治安,保全人民。”

  一旁的府丞轻抚鬍鬚,脸上掛著一丝苦笑,言语中满是无力感。

  施尧臣闻言也只能无奈点头,但是目光之中仍然有忧虑,思忖片刻,终是长嘆一声,对著府丞感慨道。

  “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说罢,一甩袖离开。

  府丞愣在原地,被施尧臣这番话弄得有些错愕。

  待回过神来,细细品味其中深意,不禁也跟著感慨起来:“这话,说得可真是在理啊。”

  .......

  “相国,顺天府尹上奏,他言开矿令让京师青皮无赖为之沸腾,此等当眾拉帮结派、或是歃血为盟、或是结义金兰,或是签书合约,而后又集资採购武器,怕北直隶治安因此糜烂。”

  申时行拿著一份奏疏找到了张居正,轻声道。

  张居正闻言不语,他早知道会这样,但这是皇帝交代的事情,他也不好食言,他只有把皇帝交代的事情办好,他才能上奏新政推行。

  这算是他和皇帝的默契。

  他捋了捋自己的鬍鬚,沉吟片刻道:“再补一道詔令,凡是去辽东者不许夹带兵器,辽东乃是军镇,有的是武器可买,让他们去了再买。”

  “再令宣府、蓟镇、辽东派出精骑在沿路巡逻,北直隶、宣大、辽东各军镇、村庄组织民壮操练,你和户部再去看一下去往辽东的路线,让划分好路线,让沿途各县准备好地方招待这些人,给他们准备临时住所,也可贩卖食物给他们,莫要拒不接待,把人逼上绝路。”

  张居正语气不紧不慢,沉稳有力,每一个字都带著让人信服的力量。

  申时行闻言点头,暗自讚嘆相国短短几息时间便能安排如此周全。

  却不知,张居正还压著一件事,那就是建州女真。

  他颇为头疼,他是真的不想打仗,一旦开战,劳民伤財不说,还会给新政推行带来诸多阻碍。

  因此他悄悄耍了一个心眼,那就是先安排开矿事宜,让这些人先去,如此辽东必然焦头烂额。

  也就无暇去打建州女真。

  如此一来,皇帝就会有妥协的可能。

  就算要坚持,那也只能几年之后再打。

  除非......皇帝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但皇帝能吗

  张居正心中竟涌起一丝期待,平心而论,他是愿意大权在握,一人掌控朝政,但也愿意见到皇帝的成长。

  他盼著皇帝能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决断力。

  毕竟这些年,他一心扑在新政改革与辅佐皇帝这两件事情上。

  新政若能成功,皇帝若能英明治国,於他而言,此生便已经无憾。

  ......

  坤寧宫內,一片欢声笑语。或许是身处帝王之位,心境悄然改变,朱翊钧惊喜地发现,前世不擅与女子打交道的自己,竟能和王皇后相谈甚欢,气氛融洽。

  最重要的是,他发现皇后居然也是一个文艺女青年,他就让朱翊钧这个前世的艺术生有了不少探討的心思。

  “平日里,你就爱读这些书,看这些杂剧”朱翊钧满是好奇,目光扫过王皇后精心收藏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鸳鸯间墙头马上》等诸多戏本,开口问道。

  王皇后微微仰头,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她伸出柔荑,轻轻拉住朱翊钧的手,將其贴在自己温热的脸颊上,眼眸含情,却又带著几分幽怨,轻声呢喃道:“我平日里倒是不想看这些,满心盼著有人能多来陪陪我,可有些人啊,总是有办不完的事情,好些日子都难见一面,我这心里面好生掛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