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大捷之后-《梦回春秋当大王》

  十日后,南充城外,渠江之畔,甲胄鲜明。

  随着苍溪铁匠工坊的全力生产,如今的汉国军队,皆有铁制武器,火枪和火炮也都列装配备。

  一万六千汉军如期集结,军容肃整,杀气腾腾。

  这支从汉国梓潼、阆中等北部城镇抽调来的军士,不仅有刚成年的新兵,也有曾经参与过灭蜀战争的庸国降卒,充国兵士,如今他们在新政的安排下屯垦,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田亩和家人。

  如今为了汉国的长久和平安宁,他们必须要平定姬伯安。

  为了巴蜀归一,他们集结起来,在曾经的巴国王叔,如今的汉国王叔姬子越的带领下,剿灭姬伯安残部!

  一身戎装的姬子越登台点将,重申军纪,并毫不掩饰地告知全军目标:“王命在身,荡平宕渠残敌,为死去的宕渠百姓复仇,为保卫汉国战死的将士们复仇!”

  “复仇!”“复仇!”……

  大军士气高昂,在姬子越的率领下,大军有序开拔。

  这支临时抽调组建的军队沿渠江东岸,浩浩荡荡的向着宕渠开进。斥候早已先行撒出,如同敏锐的触角,探知着前方的一切动静。

  很快,有前出的汉军斥候遭遇了巴军流兵,两军爆发冲突,斥候部队寡不敌众,数名斥候被巴军俘获。

  巴军在临时构建的营寨中对斥候严刑拷打,想从他口中得知汉军的兵力部署和行军计划。

  然而这几名斥候咬紧牙关,面对这些祸乱汉国的巴军,他们仇恨的盯着面前的巴军,咬紧牙关,未曾吐露半个字。

  但是营寨的巴军却是知道汉军必定势大,于是当即杀人灭口,一把火点了所在山峰的营寨,向着鹰嘴山姬伯安主力的方向退去。

  汉军杀来的消息迅速传遍整个鹰嘴山,各峰的营寨迅速向鹰嘴山退去,巴军不敢怠慢,调整防御策略,集中起来,固守要塞。

  此时的姬伯安,正如姬子越和姬长伯所料,并未坐以待毙。

  在逃至宕渠东部后,他凭借昔日威望和残存的部队,收拢了约七八千溃兵,加上之前宕渠之战被打散的一部分较为忠诚的部队,凑齐了约一万两千人马,盘踞在宕渠以东的山区要隘“鹰嘴山”,负隅顽抗。

  为了维持军队,姬伯安化整为零,分散出去,时常劫掠周围山村、城镇和商队维持军队消耗。

  由此形成了一个以鹰嘴山为中心,周围数个山峰为分据点的武装势力。

  附近的蛮夷和商队苦不堪言。

  原本就匪气十足的姬伯安如今落草为寇,更加肆无忌惮,杀人劫财,屠村灭寨!

  宕渠守军有心无力,只能坚守孤城,静待援助。

  当姬子越大军抵达鹰嘴山的时候,整个鹰嘴山一带已经乌烟瘴气,数十里范围内竟然都找不到一个可以打听情况的活口。

  姬子越驻马眺望鹰嘴山。

  放眼望去,鹰嘴山地势险要,只有一条狭窄的山路可以通行,易守难攻。

  姬伯安企图借此天险,拖延时间,甚至幻想着在此地割据一方,静待时机。

  “报——!”汉军斥候飞马来报,“将军,前方鹰嘴山周边山峰皆发现巴军踪迹,其主力依山势立营,堵塞道路,营垒颇为坚固。”

  姬子越闻言催马继续前行,登高远眺。只见远处山峦之中,巴军营寨的轮廓隐约可见,的确占尽了地利。

  “这里倒是个防守的绝佳地势,可惜了。”姬子越冷笑一声,“传令下去,全军在敌弓箭射程外扎营。多设鹿角拒马,严防敌军偷营。”

  副将有些担忧:“总督大人,此地险峻,强攻恐损失巨大。”

  “强攻?”姬子越瞥了他一眼,“本督用兵,何时只会蛮干?困兽犹斗,何况人乎。姬伯安已是瓮中之鳖,急于求战的是他,而非我军。”

  他下达了一连串命令:“派出小股部队,昼夜不停,轮番袭扰敌营,让其不得安宁。切断所有通往鹰嘴山的小路,特别是取水之道。派探子入山,前往各个山峰,散布谣言,不,是告知实情:汉王大军已经东进,不日将攻取平都三镇,巴国大势已去,凡弃暗投明者,免死;擒杀姬伯安者,封大夫!”

  姬子越不仅要用兵,更要攻心,副将闻言纷纷退出,开始安排细作入山。

  接下来的几天,汉军并未发动大规模进攻,但鹰嘴山周边的巴军营寨却度日如年。夜晚,锣鼓喧天,火光四起,疑为汉军劫营,匆忙起身迎战却扑空;白天,刚要休息,又有汉军火枪神射手精准地射杀营寨巡逻的士兵。

  取水的队伍频频遭遇伏击,水源渐渐困难。

  更可怕的是,军营中流言四起,军心浮动,不断有小股士兵趁夜黑风高偷偷下山投降。

  眼看着身边战友或降或死,巴军军心逐渐崩溃,甚至发生了整个山峰,数百人下山投降的情况。

  被困在鹰嘴山上的姬伯安焦躁不已,他知道这是姬子越的疲敌攻心之计,却无可奈何。出营决战?山下汉军严阵以待,兵力装备皆处劣势的巴军胜算渺茫。固守?军心士气正在一点点崩溃。

  “大王!军中粮草不多了,水源也被汉军看得死死的,再这样下去,不战自溃啊!”部将焦急地报告。

  姬伯安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他看着山下连绵的汉军营寨,眼中闪过疯狂之色:“不能再等了!集结所有还能打仗的人,今夜子时,随我突袭汉军大营!擒贼先擒王,目标直指姬子越的中军大帐!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姬伯安只能将自己的一切赌上,如今穷途末路的他没有别的选择!

  是夜,子时,月黑风高。鹰嘴山寨门悄悄打开,姬伯安亲率最为忠诚的三千精锐,人衔枚马裹蹄,悄无声息地向山下汉军大营摸去。

  然而,他们的一切动向,早已被姬子越派出的斥候察觉。

  枕戈待旦的姬子越接到报告时,嘴角露出一丝尽在掌握的微笑:“果然来了。传令,按计划行事,放开前营通道,火枪手,弓弩手手埋伏于两翼,重甲步卒于中军帐后结阵。待其深入,一举歼之!”

  姬伯安的突击队出乎意料地“顺利”突破了汉军外围的薄弱防线,直扑中军。

  过度的顺利让姬伯安心中升起一丝不安,但是事已至此,自己退回山寨也是坐以待毙,于是只能硬着头皮指挥军队前进,却忽然听到四周战鼓雷动,火把瞬间燃起,将夜空照得如同白昼!

  “竖子!已入彀中,还不下马受降!”姬子越洪亮的声音从前方传来,他根本不在中军帐内,而是立于一座加固的指挥车上,周围是层层叠叠的重甲长矛兵。

  无数箭矢从两侧如同飞蝗般射来,巴军精锐顿时人仰马翻。

  砰砰砰的火枪射击声响起,在黑暗中不断有亮光闪烁,姬伯安的精锐根本碰不到敌军!

  “中计了!快撤!”姬伯安大惊失色,拔马便想后退。

  但来时路已被汉军迅速合拢堵死。伏兵四起,汉军从四面八方围杀过来。姬伯安的三千精锐陷入重围,左冲右突,死伤惨重。

  “儿郎们,随我冲出去!”姬伯安大吼一声,带着亲卫身先士卒,想要掉头冲回山寨,但是巴军后部来不及变阵,前军后军冲撞在一起,数千人的队伍乱作一团。

  早就在一次次失败和破城之后的放纵中丧失军心和人性的巴军,竟然开始自相残杀!

  姬伯安本人更是被姬子越重点关照,数十名汉军悍卒专门围着他厮杀。虽奋力砍杀,但终究寡不敌众,身边亲卫一个个倒下。

  “快让开!再不让开我杀了你们!”姬伯安的亲卫声嘶力竭的想要突围逃跑,但是却被后军阻挡无法退去。

  混战中,一支冷箭射中姬伯安坐骑,战马悲嘶倒地,将他摔落马下。未等其爬起,数把长矛已经抵住了他的咽喉和胸膛。

  “绑了!”一名汉军都尉喝道。

  士兵们一拥而上,将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的姬伯安捆得结结实实。

  主将被擒,剩余的巴军残兵瞬间失去了所有斗志,要么跪地投降,要么被当场格杀。鹰嘴岩上的巴军大营得知大王夜袭失败被俘,最后一点抵抗意志也彻底崩溃,在天亮前便开门请降。

  姬子越几乎以最小的代价,完美地结束了宕渠之战。

  消息传回江州,姬长伯大喜过望,立即下诏重赏姬子越及有功将士。

  “大王,姬伯安已被生擒,该如何发落?”骑兵请示姬长伯。

  一旁的谋士们正准备说话,姬长伯却是抬起手,制止了他们。

  确实,如果利用姬伯安的身份和威望,攻打接下来的平都三镇,以及后面的其他城镇,自己可以省不少力气。

  但是姬长伯已经没有耐心和这个庶长兄虚与委蛇了。

  “昭告宕渠百姓,选一个好时辰,斩于宕渠闹市口以血屠城之恨。将其首级送往上庸、鱼地展示,安抚庸君王族和大夫人。”

  “诺!”如花如意应诺退下,起草王令。

  鹰嘴山一役的硝烟散尽,宕渠城迎来了久违的安宁。

  汉军押解着垂头丧气的俘虏,清理着战场残迹,胜利的号角在群山间回荡。

  姬长伯的王命很快抵达前线,除了对姬子越及有功将士的封赏外,更明确指示了对姬伯安及其党羽的处置方式。

  当囚车驶入宕渠城时,街道两旁挤满了百姓,他们目光复杂地看着这个曾经带来无尽灾难的“伪巴王”。烂菜叶、石块如雨点般砸向囚笼,哭喊声、咒骂声不绝于耳。

  “还我儿子命来!” “你这天杀的屠夫!” “汉王英明!为咱们报仇了!”

  在万众瞩目下,姬伯安被押上刑场。这个曾经野心勃勃的枭雄,此刻面色灰败,眼神空洞。

  当刽子手的鬼头刀落下时,人群中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那颗头颅被装进木匣,快马加鞭送往各地示众。

  与此同时,姬子越正在鹰嘴山上处理战后事宜。

  他下令: “将所有降卒登记造册,愿意加入汉军者经考核后编入各部,想要归乡者组织归乡,发放路费。” “打开兵仓,分放粮草,赈济周边遭劫掠的百姓。” “派遣工程营修复被破坏的道路桥梁,恢复商旅通行。”……

  这些举措很快赢得了民心,不少原本对汉军心存疑虑的当地人也开始主动配合。

  汉军在宕渠的善后举措迅速稳定了局势,鹰嘴山周边秩序逐渐恢复。半月后,姬子越留副将镇守宕渠,自率主力凯旋。

  江州城外十里,旌旗招展。姬长伯亲率文武百官迎候。当姬子越的帅旗出现在官道尽头时,礼炮齐鸣。

  “臣,幸不辱命!”姬子越下马行礼,被姬长伯亲手扶起。

  “王叔此战,定鼎巴蜀,功在千秋!”姬长伯执其手同乘车驾,在万众欢呼中入城。

  是夜,江州原来的巴国宫城,如今的汉王旧宫中,大摆庆功宴。

  酒过三巡,姬长伯掷杯于地,满堂寂静。

  “巴蜀之地,分裂久矣。”他环视群臣,声音渐沉,“自先王薨逝,兄弟阋墙,百姓流离。今伪王已诛,然平都三镇犹据险抗命...”

  姬长伯下方,姬子越,雷勇等诸将接呼吸一致,也都猜到了姬长伯接下来的话。

  只见姬长伯环顾四周沉声道,“孤有意尽快发兵向东,平定巴国残部!统一汉国!”

  “如今宕渠平定,在鱼地分兵的邓矢、邓牧、邓耕部也已经平定巫地,陈兵朐忍!”

  大殿内灯火通明,酒肉的香气与胜利的喜悦交织,但汉王姬长伯掷杯之言,让所有喧嚣瞬间沉寂,随即又被更炽热的战意所取代。

  姬子越率先起身,甲胄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他拱手朗声道:“大王英明!伪王虽诛,然巴地未靖。平都三镇和朐忍,凭借江水之险与积存之粮,仍怀观望之心,甚至妄图效仿姬伯安割据一方。此疥癣之疾,若不及早根除,必成心腹大患。臣请命,愿再统大军,东出江关,为大王荡平不臣!”

  “臣等附议!”雷勇等一众将领轰然起身,甲叶铿锵作响,战意高昂。“愿为大王前驱,扫平东境!”

  姬长伯看着麾下这群虎狼之将,眼中满是欣慰与决断。他重重点头:“好!王叔新立大功,本该在江州休整。然兵贵神速,岂容宵小喘息?孤便再辛苦王叔一程!”

  他目光转向从盘龙城一路马不停蹄追赶自己的雷勇等将:“雷勇,你为先锋,即日点齐本部兵马,先行开拔,直逼阳关,营造大军压境之势,探明敌军虚实布防!”

  “末将领命!”雷勇声如洪钟。

  “王叔!”姬长伯再次看向王叔姬子越,“你总督东征诸军事,统筹后方粮草兵员,待雷勇军报传回,便亲率主力,水陆并进,以泰山压顶之势,克定三镇!”

  “臣,遵王命!”姬子越慨然应诺。

  姬长伯走下王座,来到大殿中央,声音传遍每个角落:“传孤王令:此番东征,非为屠戮,乃为统一。告谕三镇军民,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开城归顺者,赏;执迷顽抗者,与姬伯安同罪!汉军所至,需秋毫无犯,敢有劫掠百姓者,立斩不赦!”

  “诺!”众臣诸将齐声应和,声震殿宇。

  庆功宴瞬间转化为战前动员。雷勇带领本部兵马当即离席,连夜赶往军营,调兵遣将,安排行军。

  姬子越亦与江州总督、治粟内史等江州重臣即刻商议调兵、筹粮、转运事宜。

  江州下辖的江州、垫江、乌江诸城之前在姬长伯的指挥下早早便已经开始准备物资,如今在姬子越宕渠大胜之威的加持下,几乎无缝切换至新一轮统一战争之上。

  数日后,雷勇率领五千精锐先锋,乘坐快船,沿江西进,直扑平都方向。

  同时,大量锦衣卫的细作、教会信徒也已潜入三镇,散布汉军大胜、姬伯安伏诛的消息,以及汉王的招降谕令。

  江州城外,新的军队正在集结。此次东征,姬子越并未抽调刚刚经历鹰嘴山之战的梓潼和阆中地区的主力,而是以驻守江州及周边的军队为基干,补充了部分鹰嘴山降卒中挑选出的精壮,并配备了充足的弩箭和刚从苍溪工坊运来的火炮。

  以这支新编的军队,配备新式铁质武器和火器装备,攻打几座近乎空城的平都三地,几乎是手到擒来。

  舟师部队也开始整装待发,大小战船云集江面。

  姬长伯亲至江边为大军送行。他拉着姬子越的手,沉声道:“王叔,巴地之民苦于分裂与战乱久矣。姬伯安之首级所至之处,抵抗意志已衰大半。此行当以威压为主,攻心为上,尽量减少刀兵之灾,速定大局。”

  “大王放心,”姬子越郑重点头,“臣必恩威并施,尽快让三镇重归汉土,使巴蜀之民,早日共享大王治下太平!”

  号角长鸣,战鼓擂动。姬子越登上前导战船,庞大的船队与沿岸步骑开始有序向东开拔。旌旗蔽空,刀枪如林,汉国的兵锋,再次指向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