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韩平降敌-《大唐梟贼》

  第221章 韩平降敌

  李迢冒雨奇袭,烧毁草军一批攻具,確使义军人心大震。

  老將柴存亦向黄巢进諫,认为派主力西上与高彦、杨復光决战之事,应该慎而又慎。若围城营地空虚,被李迢趁虚袭破,后果不堪设想。

  “李迢守户之犬耳,虚张声势,无能为!”黄巢对诸將豪迈大笑:“本帅留下守营,与李迢对峙,管保其再占不到半点便宜。”

  “待主力破敌东还,就是取李迢首级之日!”

  黄巢的自信极大鼓舞了诸將,大家也意识到被烧毁一些攻具,算不上大损失,士气復提振起来。

  作为黄巢多年老友,皮日休却面露疑虑,议事结束后,私下求见黄巢。

  “巨天兄急於解决广州外援,为弟亦知其因由。义师数万人马,粮草物资,全靠岭南东道诸城供应。但岭南之利,仰给海贸。我军长久不能破城,各州百姓必起疑虑。”

  隨著义师的进军,岭南东道已有过半州县在草军控制下,大多数都是主动归附。

  黄巢利用岭南汉人与胡商的矛盾,声討李迢纵容番商欺压汉民的罪行,极大爭取了汉家百姓民心,减少了抵抗。

  但各州百姓合作的前提,是黄巢確能攻破广州城,大举收拾那些胡作非为的番商,让汉家百姓享受到市舶之利。

  如果义军表现不佳,百姓很可能又倒向朝廷一方,甚至对落入下风的草军穷追猛打。

  “但广州地势卑湿,我军围城既久,染病者亦多。为何不拔营全军西上,一举扫定岭南西道”

  岭南西道气候同样炎热,但由於多山的缘故,空气要乾爽一些,不像粤江三角洲一带这样潮湿。

  “皮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黄巢捻须道:“我言语轻李迢,並非全不把他放眼里。城池未拔,全军撤走,人心易乱,李迢如水陆两道齐出,奋力追之,我军有溃败之忧。”

  “何况,全军西上,岭南东道百姓难道不会更生狐疑,认为咱们或要放弃攻取广州,挥师北上我留下继续围城,方可令各州心定。”

  皮日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倒是为弟少虑了。只是岭南西道敌兵不少,交给年轻人能解决么”

  黄巢这次的决策,是命朱温、孟楷、段红烟三大弟子一齐出动,率领最精锐的一万五千战兵,往岭南西道和官军决战。

  “杨復光在阉人里算能打的,要称名將,还算不上。”黄巢淡淡道:“至於高彦,不也是年轻人吗”

  黄巢突然想起三国时,曹操在汉中与刘备对峙,曾大骂说:“卖履小儿,常使假子拒敌!吾若唤黄须儿来,汝假子为肉泥矣!”

  雷帅高駢也常使侄子高彦拒敌。

  黄巢亦不怀疑,高彦对上朱温,必落个化为肉泥的下场。

  朱温勇能振旅,谋可乱国。

  可惜这样惊才绝艷的少年人,並非他黄巢的儿子,甚至作为他的弟子也就短短几年。

  然则疑人亦用,才是成大事者本色。若只知道任人唯亲,事业岂能壮大

  ……

  草军此番出兵,虽然黄巢三弟子一齐出马,但统筹全军之事,还是以善战多谋的朱温为首。

  朱温从潮州回来后,黄巢对朱存之事,深表遗憾,好言抚慰。

  此番令朱温掌大军出征,既是欲借朱温的復仇之心破敌,也是安抚朱温,表达对朱温的信任。

  朱温挥师如火,迅速击退了高彦派出来袭扰的人马,趁势沿粤江西上,连续迫降数州,在贺州弃舟从陆而行。

  杨復光和高彦已將岭南西道的兵力,以及北边来的援军,聚集在桂江上游的重镇桂林。

  朱温固然可以选择批亢捣虚,袭取更多州县。

  但草军转战这么多年,攻陷过那么多州县,朝廷已不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在意的是彻底解决问题。

  根据朱温的判断,他如果逆流而上转攻柳州或邕州,高彦、杨復光压根不会理会,甚至懒得发一兵一卒救援。

  他们的计划,就是在桂林一带布下有利於己方的战场,逼迫草军突破重重阻拦,与官军主力决一死战。

  典型的后发制人战略,谨慎且实用。

  现在草军准备结束流动作战,將岭南打下来作为根基,必须觅机和官军主力决战。

  朱温胸中的復仇之火,也让他迫切寻求和高彦生死对决。

  杀兄之仇,不共戴天,他和高彦之间必须分个你死我活,而且要儘快。

  黄巢相信朱温不会被仇恨冲昏头脑,更认为这种復仇锐气可用,才会令朱温率军出战。

  兵贵胜,不贵久,双方现在都希望速战速决!

  既然要再入险地,朱温必须越发令自己头脑冷静,预先算计每一种可能,並对军纪和军心严加督飭。

  由於孟楷和段红烟都表现出对朱温主导这次进军的高度配合,眾將亦服膺於朱温的智勇,正是人心可用。

  但进军途中,却出了点问题。

  在朱温发起一次成功的突袭,攻克了高彦设在桂林外围山道边的数个堡寨之后。

  却得到一个令全军震惊的消息。

  都將韩平率部下千人叛逃,临走前还点火烧毁了一些草料。

  之前韩平被朱温鞭笞了一顿,想必是心生怨恨,才率军倒戈。

  事情的起因也很简单,韩平部下一些士卒喝了酒,突然凶性大发,跑去屠掠了一个村庄,杀了上百村民。

  军队不是菩萨,做出这种事並不奇怪。

  大战之前,也不好对自己人大开杀戒,一般处理方式都是诛杀几个带头的了事,也给百姓一个交代。

  但朱温认为,此前韩平被李逸突袭,险些酿成大祸。现在部下又如此不顾军令,逞凶作恶,足见韩平御下无方。

  韩平表示不服,认为职位上,咱俩都是都將,你凭什么这样训我

  朱温气笑了,他本不是个好脾气的人,当即下令把韩平拉下去,当眾抽了二十军棍,正好拿他立威。

  韩平被打得皮开肉绽,哭爹喊娘,越想越气,觉得分明是自己属于振衣盟派系,才被朱温刻意针对。

  极度的愤怒会让人失去理智,韩平也不顾会让尚让不好做人,直接拉著队伍投降了官军。李唐宾本来有意见,但也被韩平挟持了出去。

  韩平所部虽然纪律不严,但兵甲精良,平日里作战勇猛,也立过一些功劳。

  战前这么一支队伍倒戈,此消彼长,难免动摇军心。

  霍存倒是对朱温的智谋相当信任,贴耳对朱温道:“老大,该不是你的苦肉计吧”

  朱温並没有马上作答。

  计策在战爭中极为重要,但不可能任何突发事件,都在算计之中。

  这次韩平投敌,就属於朱温计划之外的突发事件。

  但霍存这句话提醒了朱温。

  朱温没想过对高彦用苦肉计,因为高彦精明绝顶,让人诈降几乎不可能骗过他。

  反过来说,高彦也很多疑。韩平如今是真降,高彦没法瞧出问题来,却也不可能对韩平全心信任。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如果能借这样的突发事件,依据情况发挥,未尝不能转祸为福。

  朱温沉吟少顷,眼中精芒骤涨,心內已有了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