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八杆子打不到一块-《重生成庶女后她只想搞事业》

  见周思年沉默不语,沈归荑就知道自己猜对了。

  “我不知道那个公孙郎中给你配的药是什么成分,听你那个丫鬟说,药丸已经吃完了,不然我倒是可以看看……”沈归荑搓了两把手,然后把银针收好,瞥眼看到周思年面如死灰的模样,到底是于心不忍,“周三公子,其实胸痹只需要多注意,并不会常犯病,你刚才是忧伤攻心,往后注意莫要大悲大喜,凡事看开一点。”

  临走之前,周思年突然拽住她的袖子,后又觉得冒犯,连忙松开道:“沈姑娘,待我回了江南周家,可否让人给你送几颗药丸来,你替我看看?”

  “周三公子愿意,我自然是不会推辞这点举手之劳的。”

  “多谢。”

  沈归荑毫不惊讶周思年会这样做,说明在这之前,周家的水深火热就已经让他起了怀疑之心。

  自己的一番话,只是验证了他的猜想而已。

  走出院子,在门口碰到了桂嬷嬷。

  桂嬷嬷打量着院子里的动静,等到沈归荑出来后,立刻放松了眉头,可问话依旧紧张不安:“三姑娘,老夫人放心不下,托我来看看。”

  “没事了。”沈归荑把那套银针递到桂嬷嬷手里头,神情自若道,“周三公子如今已经缓和下来了,我去同周大公子说一声,莫要出了什么差错怪罪到沈家头上。”

  桂嬷嬷见她胸有成竹,便也点点头回云鹊堂了。

  去找周才,无非是她不想卷进周家的旋涡里,若是她亲自给周思年开药,那不是摆明了告诉周才自己已经知道周思年是胸痹了吗?平白给自己惹一身骚。

  想来周思年刚才没让她开药方子,也是想到了这一点。

  这个读书人也不算太笨。

  周才因为沈芊禾的态度积了一肚子气,早就离开朝晖堂了,沈归荑在府里转悠半天,才在小池塘旁边看到他。

  周才一听周思年旧疾犯了,也顾不得问更多,带了下人就去客房。

  沈归荑在池塘旁边站了许久,直到双腿发麻,才提了脚回西边小院。

  冬杏在院子里把几箩筐水灵水灵的萝卜白菜拿出来清点,看到沈归荑推门而进,便兴冲冲地跑过去告诉她:“姑娘!肖嬷嬷给你送来的!你看,够咱们吃好几天了!”

  那萝卜上还带着土,怕是今早才去拔出来的。

  “肖嬷嬷是个知恩图报的,冬杏,你拿两个箩筐分别装点,给叶夫人和江老夫人送过去。”

  叶夫人这种怀胎之人,吃这些新鲜水灵的菜是再好不过,江老夫人上了年纪,也适宜吃这些。

  “奴婢记下了,姑娘,下午门上的小厮给你送了封信,我放在屋里的桌案上了。”冬杏边说边去拨弄菜,看起来有一把子使不完的力气。

  能给她写信的人不多。

  展开那一页页泛黄的纸张,字迹娟秀有力,说再过半个月,就可以回京了,感谢她的药丸,如今白夫人身子已好,这一趟,白侯爷白夫人也会一起回来。

  落款是白知潼。

  沈归荑嘴角含着笑,把那叠纸细细装好,思绪却不知怎的,想到了江朝宴和苏尘燃。

  既然同在边疆的白侯爷都回来了,他俩会一起归来吗?

  ……

  当天晚上,听说周家连夜收拾东西赶回了江南,听冬杏说,周才去朝晖堂告辞的时候脸都是青的。

  “说是周家三公子旧疾犯了,随身带的药吃完了,又信不过京城里的郎中,只得提早了动身。”

  冬杏拧了帕子给沈归荑洗脸,啧舌遗憾道:“还说了,周家沈家这门亲事已经是铁板钉钉,在周家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老爷就是再不想让二姑娘嫁给……也只能嫁了。”

  沈归荑旋开桂花膏的盖子,挖了一块抹在手背,讽刺地抬起嘴角:“沈芊禾怕是肠子都毁青了吧。”

  以为是个好归宿,是个好的避风港,没想到这个避风港竟是漏了个大洞。

  她怕是也想不到,亲舅舅会如此坑她。

  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两人都在算计对方,只不过沈芊禾到底是嫩了点。

  青荷院。

  沈荇语黑着脸,坐在桌前一言不发,周淑慎抿了口茶,又气又恨道:“难道你想让整个沈家为你的决定垫背不成?”

  “哼,那样的人家,若真的像你们说的那样好,大夫人怎么不让沈南枝去嫁?”沈芊禾跪在地上,斜着眼冷笑。

  沈南枝是周淑慎的心头肉,自然是见不得有谁枉议的,便连心口的火气也不压了,机关枪子一样脱口而出道:“你这丫头好不懂分寸!当初我同老爷那样劝阻你,你都把我们的话当耳旁风以为周家是个香饽饽!更是背着我们私自与周家订下婚事,你不是能耐着么,怎么这会子倒是求着沈家出面悔婚了?合着好的东西你就巴巴上赶着,不好的东西就塞给旁人!”

  周淑慎咬着后槽牙,把那句“跟你那个娘一个模样!”咽回肚子里。

  沈芊禾白着脸,两滴眼泪挂在睫毛上要掉不掉,她跪走到沈荇语脚边,扯着他的裤腿求道:“爹,女儿当时确实觉得周家是门好亲事,也想着能借此给沈家搭上一条人脉,可女儿不知道周思年是那般模样,若女儿嫁了过去,后半辈子都只能对着个废人过日子了!女儿不想,求求爹,救救女儿吧!”

  这话说的,好像她之前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沈家着想似的。

  周淑慎气结,低低地吐槽了一句:“人脉?沈家同周家八杆子打不到一块,需要他家哪门子人脉!”

  沈荇语把腿抽出来,款了款衣裳,脸冷得似乎能掉出冰茬:“大夫人说的不错,沈家从来不爱攀附权贵,更别说商贾之家,周家那头我也拉下脸去拒过了,可人家怎么说?人家拿着你亲自签下的婚书来打我的脸,这事我也没辙了,等周家找了媒婆来把日子订下,一切都按明路来。”

  似乎是对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女儿仍旧怀着一丝仁爱,沈荇语离开前把青荷院里里外外都打量了个遍。

  想到她小时候才膝盖那么点儿高,牙牙学语地蹒跚了步子朝他扑过来,甜甜地唤他“爹爹”。

  喉咙一涩,语气无奈地开口:“给你的嫁妆我同大夫人会多给你备一些,去了江南,只能靠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