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明帝只得起驾去慈宁宫,十六抬的轿撵行走在红色宫墙之间,他的眉头就没有松开过。
快到蠹斯门的时候,他突然问仲淮孟:“蠹斯多子,是以被人推崇,可多子真的好吗?若是不能一碗水端平,诸子必争家业。”
仲淮孟的冷汗立马留下来,皇上这哪里说的是争家业,分明说襄王在邹太后的偏袒下争皇位。
正明帝也不需要他回答,阴阴一笑道:“襄王,朕当年送他这个襄字,是相助之意,他这是忘了。”
仲淮孟继续流汗。
正明帝再度开口:“母后的病,真有那么重?”
这话仲淮孟必须得接了,他掂量一下开口:“太医院新任医政医术颇高,却也觉得棘手,但上下宫人伺候的很是精心,请皇上放心。”
这话模棱两可,却也多多少少缓解了正明帝的焦躁,他叹口气不说话了,一会儿还有的是话要说,有的是冷言冷语要听呢。
邹太后躺在床榻上,脸色蜡黄抬手无力,确是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看的正明帝心里一软,她毕竟是自己的生身母亲。
不过,请过安亲手伺候过汤药后,正明帝的那点心软便消失不见了,他和母亲的情分一向微薄,也就这么多吧。
仗着自己是个病人,邹太后的数落毫不客气的开口,骂的是康王景世宁:“ 你六叔越老越糊涂了,竟然不盼着自己的儿子回京,白白把景宏放在边境吃沙土,我提了让他回来都不给我面子。”
正明帝心里一阵冷笑,母亲就是在拿着景宏敲打他,说的正是前阵六叔康王没有听母亲的话,没能劝动他允准景昀担任京畿大营统领的事。
都这时了,楚星淳都在京畿大营统领的位置上坐了十余天了,母亲还惦念着把那个位置给景昀。
她怎么不提景昀擅自来京的事呢?
气从心起, 嘴上却含着笑意,正明帝不轻不重的回怼:“六叔是见惯了风雨,返璞归真了,那天他跟我说景宏在边境挺不错的,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比在京中这污浊一气的好。说实话我竟然有些羡慕呢。”
“皇帝还会羡慕别人?这就孩子气了,你不是有卸甲归田的念头吧,这可不行啊,母后还要靠你颐养天年呢。”邹太后一不做二不休的接上话,虽然她古板惯了,难得跟儿子开一次玩笑。
正明帝心下一惊,母亲试探他都如此露骨了?他坐的挺直些,不阴不阳道,“母后说得对,我还得伺候您到一千岁呢,可不能轻易卸甲归田。自然了,我要是老了伺候不动您了,就由我的儿子,您的孙子们接着伺候您。”
邹太后的话头直接被挡回来还打在了脸上,登时就要发作,发作前先使劲咳嗽半天。
正明帝赶紧给母亲捶背,“定是伺候着的人不用心,母后才会如此难受。”
伴着他的话,宫女、嬷嬷加太监,再加上太医,黑压压的跪了一地,齐声喊“奴才罪该万死”。
邹太后缓过那口气抬手指指众人虚弱道,“与他们有什么干系,横竖是我这身体不行了,又听见你六叔的话不舒坦,他真是不识好人心呐。”
“六叔是不会说话。”正明帝只好拿景世宁撒气,再不找个替罪羊,邹太后就要装没气了。 “儿子回去就下旨,把景宏送到最苦的沙漠边境去历练,也多牵涉牵涉六叔的心思,省的他乱说话。”
邹太后这才满意些,让人把她扶起来,一字一句道:“你弟弟还有五六天就到京城了,虽然有些逾矩,终究也是一颗当儿子的心,和你的孝心是一样的。你就莫怪他了。”
他敢怪他?怪他就是说景昀孝顺母亲有罪,正明帝只好顺着邹太后的话点头称是,还赞了景昀为了孝心不管不顾的行为。
他贵为皇帝,也逃不过这个“孝”字,只能低头认了。
母亲的偏心,淋漓尽致。
正明帝掩下心中巨大不快,又陪着说了许多不知所云的话,这才哄着邹太后睡下了,也算是做给众人看的一份孝心,也算是当皇帝的又一次给天下做的表率。
仲淮孟偷偷察言观色,看到的是乌云压顶。
“仲淮孟,传旨下去,景宏换防到大同,还是做他的三品怀化将军。”乌云突然开口了。
这……是要打刚出完力的康王爷的脸啊,算是过河拆桥吗?仲淮孟心里一沉,嘴上答道:“老奴这就去办。”
康王爷家远离朝堂的怀化将军景宏,这是做了皇上的出气筒啊!
正明帝半天都没说话,只在仲淮孟问是否去玥妃那里的时候点了下头。
仲淮孟满以为今天的嘈杂事算是完了,谁知进承露宫门时又来了一件,还是让他传旨:“康王的世子去大同吃苦,诚王的儿子就不能留在封地了,传旨,太后生病,诚王景硕的世子,叫什么来着?即刻进京,侍奉在太后左右。”
仲淮孟赶紧回答:“诚王世子景成泽进京侍疾,老臣即刻让人拟旨。”
正明帝点点头不再说话。
仲淮孟好一个心惊,皇上今儿个在太后那里受了挫,吃了襄王景昀的气,回头就把气撒在皇叔康王身上,又撒在异母弟弟诚王身上,明着让诚王府世子进京侍疾,暗地里是越发的不相信兄弟们,让世子来做质子。
浥王景忱得亏是疯了,要不首当其冲的就是他。
一阵凉意自后背升起,许久许久都没有散去,仲淮孟看着和玥妃对饮的皇帝有些陌生。
这一.夜皇帝没有回自己的寝殿,而是留宿在了玥妃这里。
仲淮孟守在外面,总觉得日子是越来越不太平了,听说北方这个月连绵不断的下雨,比江南的梅雨季节雨水还多,可千万别涝了。
他和正明帝都不知道,康王景世宁接到让景宏调任大同的旨意后,黑着一张脸,漏液去了姜鉴的府邸。
他只能预见到远在封地的诚王接到自己儿子入京做质子的旨意后,会是多么的痛楚难当,又会是多么的痛恨正明帝。
快到蠹斯门的时候,他突然问仲淮孟:“蠹斯多子,是以被人推崇,可多子真的好吗?若是不能一碗水端平,诸子必争家业。”
仲淮孟的冷汗立马留下来,皇上这哪里说的是争家业,分明说襄王在邹太后的偏袒下争皇位。
正明帝也不需要他回答,阴阴一笑道:“襄王,朕当年送他这个襄字,是相助之意,他这是忘了。”
仲淮孟继续流汗。
正明帝再度开口:“母后的病,真有那么重?”
这话仲淮孟必须得接了,他掂量一下开口:“太医院新任医政医术颇高,却也觉得棘手,但上下宫人伺候的很是精心,请皇上放心。”
这话模棱两可,却也多多少少缓解了正明帝的焦躁,他叹口气不说话了,一会儿还有的是话要说,有的是冷言冷语要听呢。
邹太后躺在床榻上,脸色蜡黄抬手无力,确是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看的正明帝心里一软,她毕竟是自己的生身母亲。
不过,请过安亲手伺候过汤药后,正明帝的那点心软便消失不见了,他和母亲的情分一向微薄,也就这么多吧。
仗着自己是个病人,邹太后的数落毫不客气的开口,骂的是康王景世宁:“ 你六叔越老越糊涂了,竟然不盼着自己的儿子回京,白白把景宏放在边境吃沙土,我提了让他回来都不给我面子。”
正明帝心里一阵冷笑,母亲就是在拿着景宏敲打他,说的正是前阵六叔康王没有听母亲的话,没能劝动他允准景昀担任京畿大营统领的事。
都这时了,楚星淳都在京畿大营统领的位置上坐了十余天了,母亲还惦念着把那个位置给景昀。
她怎么不提景昀擅自来京的事呢?
气从心起, 嘴上却含着笑意,正明帝不轻不重的回怼:“六叔是见惯了风雨,返璞归真了,那天他跟我说景宏在边境挺不错的,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比在京中这污浊一气的好。说实话我竟然有些羡慕呢。”
“皇帝还会羡慕别人?这就孩子气了,你不是有卸甲归田的念头吧,这可不行啊,母后还要靠你颐养天年呢。”邹太后一不做二不休的接上话,虽然她古板惯了,难得跟儿子开一次玩笑。
正明帝心下一惊,母亲试探他都如此露骨了?他坐的挺直些,不阴不阳道,“母后说得对,我还得伺候您到一千岁呢,可不能轻易卸甲归田。自然了,我要是老了伺候不动您了,就由我的儿子,您的孙子们接着伺候您。”
邹太后的话头直接被挡回来还打在了脸上,登时就要发作,发作前先使劲咳嗽半天。
正明帝赶紧给母亲捶背,“定是伺候着的人不用心,母后才会如此难受。”
伴着他的话,宫女、嬷嬷加太监,再加上太医,黑压压的跪了一地,齐声喊“奴才罪该万死”。
邹太后缓过那口气抬手指指众人虚弱道,“与他们有什么干系,横竖是我这身体不行了,又听见你六叔的话不舒坦,他真是不识好人心呐。”
“六叔是不会说话。”正明帝只好拿景世宁撒气,再不找个替罪羊,邹太后就要装没气了。 “儿子回去就下旨,把景宏送到最苦的沙漠边境去历练,也多牵涉牵涉六叔的心思,省的他乱说话。”
邹太后这才满意些,让人把她扶起来,一字一句道:“你弟弟还有五六天就到京城了,虽然有些逾矩,终究也是一颗当儿子的心,和你的孝心是一样的。你就莫怪他了。”
他敢怪他?怪他就是说景昀孝顺母亲有罪,正明帝只好顺着邹太后的话点头称是,还赞了景昀为了孝心不管不顾的行为。
他贵为皇帝,也逃不过这个“孝”字,只能低头认了。
母亲的偏心,淋漓尽致。
正明帝掩下心中巨大不快,又陪着说了许多不知所云的话,这才哄着邹太后睡下了,也算是做给众人看的一份孝心,也算是当皇帝的又一次给天下做的表率。
仲淮孟偷偷察言观色,看到的是乌云压顶。
“仲淮孟,传旨下去,景宏换防到大同,还是做他的三品怀化将军。”乌云突然开口了。
这……是要打刚出完力的康王爷的脸啊,算是过河拆桥吗?仲淮孟心里一沉,嘴上答道:“老奴这就去办。”
康王爷家远离朝堂的怀化将军景宏,这是做了皇上的出气筒啊!
正明帝半天都没说话,只在仲淮孟问是否去玥妃那里的时候点了下头。
仲淮孟满以为今天的嘈杂事算是完了,谁知进承露宫门时又来了一件,还是让他传旨:“康王的世子去大同吃苦,诚王的儿子就不能留在封地了,传旨,太后生病,诚王景硕的世子,叫什么来着?即刻进京,侍奉在太后左右。”
仲淮孟赶紧回答:“诚王世子景成泽进京侍疾,老臣即刻让人拟旨。”
正明帝点点头不再说话。
仲淮孟好一个心惊,皇上今儿个在太后那里受了挫,吃了襄王景昀的气,回头就把气撒在皇叔康王身上,又撒在异母弟弟诚王身上,明着让诚王府世子进京侍疾,暗地里是越发的不相信兄弟们,让世子来做质子。
浥王景忱得亏是疯了,要不首当其冲的就是他。
一阵凉意自后背升起,许久许久都没有散去,仲淮孟看着和玥妃对饮的皇帝有些陌生。
这一.夜皇帝没有回自己的寝殿,而是留宿在了玥妃这里。
仲淮孟守在外面,总觉得日子是越来越不太平了,听说北方这个月连绵不断的下雨,比江南的梅雨季节雨水还多,可千万别涝了。
他和正明帝都不知道,康王景世宁接到让景宏调任大同的旨意后,黑着一张脸,漏液去了姜鉴的府邸。
他只能预见到远在封地的诚王接到自己儿子入京做质子的旨意后,会是多么的痛楚难当,又会是多么的痛恨正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