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老父-《奉旨和亲》

  这样一个未来可能是朝廷的栋梁之材的人,在死后被人无情忽视了,这样的态度让一众太学学子觉得寒心。

  可他们都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根本无法与京兆尹那帮手握刀剑的人相抗衡。

  结果,事情弄到最后不了了之了。

  本以为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但半年后的今日,项青山的六旬老父徒步赶了上千里的路到了京城,敲响了京兆尹门前的闻冤鼓。

  事情就此被拉开了帷幕。

  项青山的家境十分贫寒,为了能让他顺利进入太学,他的六旬老父不惜卖掉家中唯一的房子,自己搭了破茅屋住,吃糠咽菜,为的就是希望有一天儿子能出息,报效家国。

  在项青山寄往家中最后的一封书信里,他还在对老父讲在太学的见闻,说一定不会辜负父亲期望,好好学习,必定学有所成,日后为国效力。

  然而谁也没想到满腔热血的书信竟然成了最后绝笔,儿子死讯传回来的时候老父哭的晕了过去,老人无法接受。

  项青山的老父不远千里而来,想要弄清楚儿子为何而死。

  可是,在京兆尹府门前,他遭受到的是无情驱赶,老人的身体已经老迈,因为常年干重活,背脊弯曲,可是京兆尹的差役为了逼退他,竟对一个羸弱老人拳脚相加。

  没有办法老人只好拖着浑身是伤的身体到了太学门口。

  他也不说话,就从路边上捡了张破席子,往太学门口那么一坐,身边陪着他的是为儿伸冤的横幅。

  他就那么在太学门口一坐就是三天,一刻也不离开,身上没有干粮没有水,期间还是有太学学生看不下去,大家轮流偷偷给他送水送粮食,老人家这才捱过去了三天。

  老人这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的,如果事情没有一个结果,他也不打算再回去了。

  太学学生大多都是满身义气的年轻人,见着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这样四处伸冤无门,心里的气血被激了起来。

  慢慢就有学子和老人一起,渐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等太学上面发现事情的严重性,开始派人来劝说,但已经不起作用。

  一群群情激奋的学子,口中嚷的全都是:还项青山一个公道。

  太学门口群情激奋,事情闹的实在太大,派去镇压闹事学子的是禁军指挥使俞代山。

  结果学子们太过激愤,俞代山没压制住,手下的人反而被太学学子们给打了一顿。

  俞代山害怕事情越弄越严重,为了将事情尽快压下去,他将带头闹的最凶的几个太学学子关进了大牢里。

  起的是杀鸡儆猴、敲山震虎的意思。

  如果事情就此结束倒也还好,但事情恰恰没有像上次一样那么轻易结束。

  事与愿违,太学学子们被激怒了。

  他们这其中许多未来都是要进六部、去地方的,为民请命的,一腔热血想着要报国,可是现在他们这些太学生的命,在朝廷的高官眼里却轻若蝼蚁,命比草贱。

  事情出现,上面先派来的是镇压,而不是平息怒气调查项青山的死因,抚慰老人。他们只想着把事情草草压下去,没有人想着给项青山一个公道。

  这让他们越发的生气,也越发的坚定,项青山的死因不简单。

  项青山的六旬老父当时就涕泗横流,直接从太学一路叩首到宫门,既然没有人可以还他一个公道,那么他就要去找这整个梁朝权势最大的人,问一问他:是不是寒门学子的命当真就不是命!

  老人头发花白,衣衫褴褛,脚上的鞋子都破了洞,跪下来时甚至都能看到磨破血肉的脚掌,鲜血混合着泥灰,在地上流下浅褐色印记。

  他一路叩首,到了宫门时额上已经冒出了鲜血。

  老人跪在宫门口,苍老的声音朝着宫内:“求求陛下大发慈悲,还我儿一个公道。”

  有上百学子跟随老人一路叩首,一路上沿街百姓交头接耳,最后也有不少百姓跟着一起。

  大家跟着老人一起大喊,呼喊声震天,皇帝站在通政殿都能听的一清二楚。

  宫人看着皇帝面色铁青,个个噤若寒蝉,连大气也不敢出,谁也不敢近前伺候。

  没有人告诉皇帝,外头发生了这样的事,若非不是能听到外头的呼喊声,他可能会被一直闷在鼓里。

  一国皇帝,被人强行捂住了耳朵,变成了聋子。

  宫门口被堵了个严严实实,大臣们一早去上朝车马都过不去。

  最后早朝不得不免了。

  京兆尹在辰时姗姗来迟,来时身上的官袍凌乱脏污,浑身透着狼狈,脸上似乎还有不少红肿。

  他在进宫门的时候被群情激奋的百姓给拉住了,积攒的怨气,无处发泄,最后都化作了拳脚,落在了他身上。

  边上的侍卫们根本拦不过来,他被众人围着打了一顿,最后才被赶来的禁卫军解救。

  事情发展到了现在,已经是想捂而又捂不住的情况了。

  皇帝冷冷看着京兆尹,“事情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你才想要来请罪,不觉得迟了么?”

  京兆尹到了这个时候,只知道叩头求饶,其余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为了不伤天下学子的心,还那个老人一个公道,这件事我会派刑部去稽查。”皇帝看着跪俯在地的人,目露冷光,“你这个京兆尹也不要想着再当了,脑袋保不保的住还两说呢。”

  京兆尹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顿时就哭的涕泗横流,膝行着到皇帝跟前,“求陛下开恩啊,臣知道错了。”

  梁帝心里像是窝着一团火,狠狠一脚踹到了他心口,“现在知道朕是皇帝了!”

  京兆尹被踹翻在地,哭嚎声也因为皇帝的话戛然而止。

  “陛……陛下。”他发着抖,预感到了什么。

  “来人!”梁帝厉声朝着殿外大喝,侍卫面容冷肃,步履整齐划一进了殿。

  “将人剥去官袍,拖到宫门口,就地杖毙!”

  京兆尹的哭喊声消失在耳边,皇帝感觉到心底里的恶气舒缓了些许。

  “朕还是这梁国的天子。”皇帝低声喃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