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障目-《奉旨和亲》

  休息了一晚看起来面色好了许多,为了防止皇帝皇后起疑心,徐阶一大早就回宫去了。

  去给庆安宫时果然免不了被唠叨几句,徐阶都默默受了。

  他是专门挑着洛宇桓不在的时候去的,要是那小家伙在,又是要抱又是要陪着玩的,他这腰腹处的伤还不早就暴露了。

  好不容易将皇后安抚下来,徐阶出了庆安宫,独自往回走,漫长的宫道像是怎么也没有尽头,宫檐延绵,遮挡住浩瀚天空,像是遮在头顶的阴云。

  徐阶想:“总有一天我要捅破这天,驱散这片阴云的。”

  然后他就在拐角处遇到了洛秋明。

  皇宫这么大的地方都能偶遇,还真是见了鬼了。

  徐阶笑着上前,“二哥,这么巧就遇上了。”

  洛秋明面容含着温和笑容,看着他,“三弟,觉得巧?”

  徐阶攥紧袖中的手,“二哥找我有事?”

  “前两日朝臣上奏说洛山那边闹了匪患,父皇这几日都忧思难解。”洛秋明收了清浅笑容,面上浮现几似沉郁,看着倒还真有几分忧国忧民的样子。“朝中武将匮乏,振国将军年迈。”

  徐阶目光直直看着洛秋明,“那依二哥看?”

  “你看你这也回来了好些时日了,该学会为父皇分忧了,成日出去胡闹成什么体统,不如出去历练历练吧。”

  两人说着政事,宫人都退到几步开外。

  “二哥真是好谋算。”

  徐阶冷笑。

  洛秋明反而一副不解的样子,“三弟这是在说什么话?做哥哥的这也是为了你好啊。”

  “为了我好?二哥这是想要我的命啊!”徐阶的眸眼锐利,神色冰冷,“二哥是昨夜没有得手,又换了新法子了吗?”

  洛秋明还是微笑,但那眼底冰冷如寒冰,“三弟这么聪明,该明白为兄的良苦用心啊。”

  他往前走了几步,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道:“你说六年前你怎么就没死在沧州呢?为什么就非要回来与我作对呢。”

  这是连装都不屑于装了。

  “二哥放心,六年前我都没死,那么如今我更不会死。”他往前一步,逼退洛秋明,“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

  “多谢二哥,但是还请二哥放心,洛山我是去不了的,还请二哥另寻他人。”

  徐阶转身不再看洛秋明。

  洛秋明却因着他这话脸色一变。

  他这是什么意思?

  洛秋明回府后心中仍有不安,他让心腹去查徐阶这些天的动向,结果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些名堂。

  “你是说他这些时日都是在吃喝玩乐?”

  心腹觑了眼他的神色,十分的阴沉,心里不禁有些慌。

  “是……是的。”

  洛秋明想起今日徐阶脸上的神情,觉得他这都是障眼法。

  “没用的废物,要你还有什么用!这点事情都查不出来。”

  他一挥手,门口就进来两个侍卫,心腹看着那架势,嘴唇哆嗦,脸色发白,“殿下饶命,求殿下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将功折罪……”

  哭喊声戛然而止,只剩呜呜咽咽声,心腹的嘴巴被堵住,拖出去的时候几乎快要昏厥过去。

  “没用的东西就不必要再留着了!”

  洛秋明因为用力捏断了手中的笔,墨汁浓黑沾了他满手。

  洛秋明除去徐阶的心情迫切,虽然如今朝堂上下尽数人马都归于他手,但是要想在京城将徐阶除去,还是多方掣肘。

  就拿昨晚的事情来说,本来人已经受了伤,再加上位置偏僻,相信人就算逃也是逃不远的,可是禁卫军搜寻了半夜也没找见人。

  俞代山那个废物啊,真是白白让他坐在了禁军指挥使的位置上了,洛秋明不甘的想。

  为了夜长梦多,洛秋明觉得必须尽快让徐阶去洛山,剿不剿匪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让人有去无回。

  这样的事他自然不能出面,也用不着他出面,自有朝中大臣去向皇帝施压。

  不到半日皇帝案头上就堆满了奏疏,上面将洛山匪患大肆渲染,更有甚者把匪患往乱党暴乱上面引,最后总结一句话:压制暴乱需得派有威望,能代表皇家权威的人去,这样才能彻底平息。三皇子武功卓绝,派他去正合适。

  朝臣一致推举徐阶去,皇帝岂能不明白。

  他气的在通政殿大骂,但骂过后,派谁去这是个问题。

  徐阶他肯定不能派去,可是不让他去,洛秋明这边会干出什么?

  梁帝觉得他现在就像是个傀儡,朝堂颠覆就只在洛秋明的一念之间,他可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大梁上百年基业,说不定到了他这儿会出现第一个弑父的皇帝。

  然而梁帝只头疼了这半天,事情的转机就来了。

  太学发生了暴乱。

  事情的起因要从半年之前说起了,太学死了一个名叫项青山的学生,被人发现时浑身已经被泡在了荷花池子里没气了。

  浑身上下没有外伤,据同窗说他那天晚上很早就睡了,结果一大早被人发现死在了荷花池里。

  当时正是早春的季节,池水冰冷,他的尸身保存的完好,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外伤。

  项青山的同窗一致认为人绝对不可能是溺死的,因为在去年的五月端午的时候他们还一起相约划了龙舟,兴致高涨时,项青山更是噗通跳入了河里,游了起来,当时有不少同窗在一起亲眼见着了,不可能有假。

  可是,试问一个会水的人怎么可能溺死?

  而且十分奇怪的是在项青山死后,他桌案上写的许多文章不翼而飞了。

  项青山此人平日里性情爽朗刚直,跟同窗的关系也十分融洽,他死后很多人都很难过。

  然而,事情报到京兆尹那边却不了了之,没有人出面探查项青山的死因,给出的理由也及其敷衍:“不过是死了一个书生,有什么大不了的,说不定是他自己喝醉了酒栽倒进荷花池里也说不定。”

  项青山此人平日里极其好学,也没有酗酒的恶习,他的文章曾经还被先生当着学多人的面夸赞过,说他有文笔犀利,直击要害,有屈子之风。

  这算是很高的赞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