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长乐侯他算什么东西
流言蜚语,眾口金,三人成虎—等等这些成语,老朱不是不知道。所以,他对捧杀这种计谋,自然也是清楚的很。
但老朱显然没有意识到舆论战的重要性,更加没有意识到报纸在舆论战上有多大的促进作用。
他的思维,还停留在朝廷邸报这个层面上。
不过这也难怪,毕竟老朱没有见识过后世那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自然不会清楚,邸报与后世报纸的不同之处。
邸报是朝廷为给地方传递政策与消息而弄出来的文抄,是读者基数相对狭小的政治形报纸。
事实上,它甚至都称不上报纸,
而时明要办的报,那是政治属性加娱乐属性,真正面对的读者是普罗大眾,而不是只局限在官员身上。
不过,有太子標的支持,一切就变得顺利起来了。
时明先是跟老朱请了道办报的旨意,旨意甚至都没有经过內阁的审核,老朱便直接盖上璽印,
即刻生效。
原本老朱也有想过,让內阁来束缚一下无限放大的皇权,让內阁几位阁臣商量,准许驳回皇帝一些相对离谱的旨意。
如此一来,才能保证在朝廷不幸出现昏君的情况下,不会让朝纲吏治迅速败坏。
但尝试施行过一段时间后,老朱直接把这个限制扔了。
之前有丞相管著,处处给他肘,让他浑身不得劲,这才想要將丞相之位拿掉,连中书省都直接掀翻了。
结果这才没过几天癮呢!自己又给自己製造起了铁笼子。
如此一来,那这丞相之位不是白除了嘛!
他老朱可不是一个能受这等鸟气的皇帝,更何况,內阁的阁臣之中,还有前丞相李善长这个老货在。
曾经老朱就是看李善长这老货时不时跟他唱一下反调,令他相当恼火,於是才想著推胡惟庸这只喜欢拍他马屁的狗上来。
结果现在胡惟庸被他砍了,李善长又回来了。要是再给李善长驳回圣旨之权,那他这么多年,
岂不是折腾了个寂寞
所以,老朱现在只给內阁一些批阅奏摺,给奏摺里的政事提些意见的权力,最终批註啥的,还是老朱自己一手抓。
至於束缚皇权这种事,老朱决定將来让標儿来做就好。
甜,老朱尝了!苦,让好大儿来吃!
太子標能怎么办只能选择原谅啦!谁叫那是亲爹呢!
接著,时明又让老朱亲自提笔,写下『大明周报”四个大字。
回头將这四个大字做成牌匾,掛到报社门前,要是有人想来闹事,都得掂量一下,能不能扛得住这四个字的重量。
至於先期的启动资金,太子標让时明从他那部分红楼分红里扣除。虽然太子標这种做法,有空手套白狼,借鸡生蛋之嫌,但时明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这是隨机应变的表现。
更何况,他也不差那点钱。
之所以硬要老朱来出这个资金,只是因为这个报社是掛著朝廷的名义,是朝廷未来的喉舌,他迟早要交出去的。
与其將来让老朱忍不住朝他伸手,还不如现在就主动上交。
反正將来等老朱意识到报纸对操弄舆论的重要性之后,这个功劳肯定是跑不了的。
如今他都已经半步国公了,將来加上这个功劳,达到半步国公巔峰之境,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等將来针对北元的阳谋生效,那晋升国公,便是水到渠成。
在时明拿著圣旨,高高兴兴离开乾清宫的时候,老朱又让他明天来上朝。这让时明原本雀跃的脚步,顿时稳重了不少。
表面上恭敬答应,心里已经碎碎念开了。
大明朝的这碗体制饭,果然不好吃啊!
不过离开皇宫后,时明的脚步就又恢復了轻快。
不快都不行,外面舆论愈演愈烈,都快把他捧到天上去了。
再这么下去,將来他肯定会摔得很惨。
所以,得给外界降降温了,报纸得赶紧办起来。
不过这次他没有去工部找人帮忙,而是直接让红楼名下的印刷厂来做这件事。红楼名下有书斋,书斋有自己的印刷厂。
书斋就相当於出版社了。
想要让《大明周报》快速出现在大眾视野里,那用自己的印刷厂,以及自己的出版社分销渠道,就很有必要了。
虽然《大明周报》是朝廷產业,但目前只是草创阶段,老朱也没有想著往他这里塞什么人。
所以,他可以先动用自己人,
不过当时明来到书斋的时候,还是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自己的连襟兄弟,韩国公世子,駙马都尉李祺。
原本老朱是把李祺塞到央行去的,都已经培训结束,被分到一个分行当分行长了。
虽然李祺的成绩不是那些培训学子当中最好的,但谁叫他有个好父亲,有个好岳父呢!
以他的身份,当个分行行长,自然绰绰有余。
不过时明觉得,让他来担任《大明周报》的副手,应该更为合適一些。因为这个是需要跟人打交道的位置,李祺完全可以將他父亲李善长的人脉尽情利用起来。
《大明周报》需要一些文人来写时政评论,时明认识的文人大多太年轻,写那些玩意跟开玩笑似的,明显不適合。
但李祺不同,他认识的文人很多,让他出马就好了。
至於其他诗词歌赋,以及小说话本的文人,他的书斋里就有许多这类学子,价格其实还挺便宜的。
越想,时明越觉得没毛病。
不过现在李祺已经是一位大明央行分行的行长,他也只能先给他写封信,让他回来一趟了。
在书斋那里转了圈,时明回到央行总部。
来到二楼,便见道同正在给一个中年文士泡茶。
见此时上楼来,两人同时起身,朝时明行礼。礼毕,道同便给时明介绍起来,“侯爷,这位是练子寧,字以行,江西临江府人士。您来得正好,子寧文采斐然,我正欲向你举荐他———“”
道同的態度很热情,但练子寧的態度却有些不卑不亢,仿佛道同的这个举荐,对他而言,可有可无。
不过时明倒是能理解,这种对自己的文采相当自信的人,肯定是不怕没有机会的。
如今大明还在科举的至暗时刻,所有学子都见不到光明,不知道老朱什么时候会开科,许多人都选择继续寒窗苦读。
这位练子寧,明显也是在等科举的那拔人之一,毕竟他都已经留起鬍子,年纪看上去也在三十左右了。
这个年纪,没有官身,不是没人举荐,便是在等待机会。
江西那边在朝堂之上的官员,还是有不少的,要是这货有意出什,肯定不会找不到人举荐。
所以,看得出来,他明显是后者。
道同出言举荐,应该是看中人家的才华了。
练子寧,这名字听起来有点熟悉啊!
时明敢肯定,这个名字,肯定是在青史中留下痕跡的,要不他肯定不会觉得有点耳熟。
稍稍询问了下系统,时明恍然大悟,原来是跟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三人一样的建文忠党啊!
这货在朱老四起兵靖难的时候,见李景隆打了败战,便將其抓住,並扭送到建文帝面前,想让建文帝砍了李景隆。
后来朱老四打进应天,这货被俘,硬是不降,还骂朱老四篡权谋位,大逆不道,然后被朱老四一气之下割了舌头。
结果这傢伙很是硬气,在朱老四问他服不服的时候,硬是强忍著痛,用手指沾自己的舌血,在地上写下『成王安在』几个大字,气得老朱直接將其他砍了。
连著他家一百五十多口人被杀,四百多口人被流放。
堪称是举九族之力,全一己忠名。
这在后世人看来,是根本无法理解的事情。但在这个讲忠孝礼义,忠君思想大行其道的时代,
却並不算稀罕事。
比如建文忠党的那几位,建文帝虽然干得很差劲,但他毕竟拥有正统之名,忠於他的人其实还是蛮多的。
这也是朱老四每每午夜梦回,都会被噩梦嚇醒的地方,他得位不正,怕老朱从棺材里爬出来砍他啊!
看著这位未来的建文忠党,时明有些好奇,他是怎么会跑到这里来,还跟道同搅到一块去的
若按原本的歷史轨跡发展,这傢伙还得等到三年之后,老朱恢復科举,他才会出现在老朱的视线里呢!
不过想到自己来到这个时空,这个时空的许多事务都已经改变,有人受自己的影响,轨跡发生变化,也无需大惊小怪。
果然,时明都还没有询问,道同便自己介绍起来了。
原来他们的认识就是在楼下,这个练子寧,並非因老朱那封写给天下对术算有兴趣的学子的詔书而来。
他只是来京城这边游学的,顺便过来看看大明央行是个什么样子,这才跟道同在楼下相遇的。
两人一交谈,道同便发现了这人颇不学识。
於是便邀请他上楼喝茶细谈了,这一细谈,道同便发现,这傢伙的文采还挺不错的。
虽说在央行工作,文採好不好,其实无所谓,能把帐目算明白就行。但文採好的人,肯定会更受欢迎些。
於是道同便將其举荐给了时明。
而这练子寧,目前还有个秀才身份。
虽然如今科举还未恢復,但府试,也就是考秀才,地方官府其实並没有断掉,毕竟恢復科举,
为国选材,是必然的。
也因此才会有那么多读书人在等待。
虽然从歷史的角度来看,练子寧有些过於迁腐,要是从朱老四的角度来看,这丫的完全就是个令人生厌的反派腐儒。
但要是从正统传承这个角度来看,这货无疑是大大的忠臣。
或许他的能力有限,不是什么良臣,但绝对忠君。
当然,不是良臣,也得看放在什么位置上去,像这种没有什么谋略能力,但有文采的,完全可以放到宣传口去嘛!
他还准备找些文人来写时政评论和军事评论呢!既然这货的文采不错,时明倒也不介意將他弄到《大明周报》那边去。
老朱把他当牛马,他自然也可以让別人替他当牛马。
但让时明没有想到的是,这练子寧一上来,就给时明整了个大的,“长乐侯可知,你如今之势,已是危如累卵!”
这话,让道同有些错,也有些生气,感觉自己好像介绍了个有点不靠谱,喜欢危言耸听的傢伙。
倒是时明在愣之后,哈哈笑道:“你倒是让我想起古之谋土在劝人时,常见的那些套路。”
上来先整个大的——哦不,上来先哈哈大笑,先声夺人,引起对方的注意后,再危言耸听一番。
等把对方嚇住后,才方便接下来忽悠。
很显然,练子寧现在就非常符合这个状態“侯爷不信”练子寧微笑授须。如果再给他把羽扇,估计这货就要s起诸葛臥龙来了。
时明知道,这傢伙並不以计谋见长,他能看出的事情,其实许多人都能看得出来,时明自己也行。
於是时明“哦”了声,笑道:“说来听听!”
时明边说,边將道同放在他面前的茶杯端起,浅抿了口。
练子寧则微笑道:“侯爷如今名声日隆,陛下会如何看长此以往,必然会有人在陛危险。”
这话就多少有点大逆不道,交浅言深的感觉了。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未尝不是一种试探,试探时明是否有那种不足为外人道的野心。
时明笑了起来,“见识还算有点,但你低估了陛下与太子殿下的胸襟,以及他们对那些事情的敏锐性。”
顿了下,时明又道:“那依你之见,我又当如何破解”
“侯爷完全可以学习萧何。”练子寧自信道。
很明显,他之前是想过这个问题的。
“自污吗”时明笑著转动著茶杯,又问:“还有吗”
『.....
练子寧明显被时明问得愣了愣,心说:这是唯一的办法啊!
见练子寧一副愣之色,时明又道:“既然你能看出我现在危如累卵的局势,那就应该明白,
这件事情背后,肯定有一只无形之手在推动它的发展,你可有办法对那黑手採取反击”
练子寧有些尷尬,因为这不是他所擅长的,之前也未考虑过。
时明摇了摇头,“我这里有份处理文字的工作,你有兴趣吗”
练子寧一时之间,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拒绝才好。
时明又道:“你可以放心,不会耽误你將来参加科举,就像进入央行工作的那些办事员,他们虽属计官一类,但其实並无官员编制,將来升迁,也只会在央行系统內进行。”
那些办事员,將来要想参加科举的许,可以直接辞职。不过时明估计,到时想要辞职的人,估计不会有多少。
顿了下,时明又道:“当然,如果能力確实出眾,我自然不会介意向陛下举荐这等贤才。”
练子寧闻言,悄悄鬆了口气,末了问道:“不知是何工作”
相比回家继续寒窗苦读,等待科举重开,显然是留在这应天府,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更合適。
毕竟,这是在替时明这位大名鼎鼎的长乐侯工作。
將来跟长乐侯有了这层关係,进入太子殿下的眼里,肯定要比回家苦读更容易,毕竟一个远在天涯,一个近在哭尺。
虽然练子寧不知道那句『选择大於努力”的老话,但他的行为却在遵循著这句老话。
时明:“我准备办一份报纸,上面会刊印些时政评论,你的文采既然不错,那写些评论,或作些诗词歌赋,应该不在话下。”
“何为报纸”
道同跟练子寧异口同声问。
时明解释道:“类似於朝廷邸报,不过又有所不同,这份报纸面向的读者是普通百姓,而非朝廷或地方官员。”
道同疑惑地皱了皱眉,“侯爷,你是想利用这份报纸,向寻常百姓宣扬朝廷的那些新政吗”
这个不难猜,毕竟时明刚才说了,要练子寧写时政评论。
时明点头道:“这確实是原因之一。”
练子寧则是双眸一亮,抚掌笑问:“侯爷是否想利用报纸这个新事物,转移一下大家的注意力善!大善!如此一来,侯爷就不必学那萧何自污了———“
时明哈哈笑道:“你这脑子转得还挺快!你是除了太子殿下和陛下之外,第三个猜到我这想法之人。”
嗯,他总共也就告诉了四个人。
但练子寧不知道啊!他只觉得第三名,很不错了,更何况前两名还是太子殿下跟陛下。
顿时,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便在练子寧心中油然而生。
“我可以试试,虽然我有写过一些时政评论,但我不知道是否能达到侯爷的要求。”练子寧这会谦逊起来了。
其实,面对时明这样的人,他不谦逊都不行,因为对方参与的新政实践,比他多的多,甚至一些新政,还是时明提议並制定出来的,在这一块上,他其实才是新手。
在真人面前,他哪好意思继续胡乱吹嘘。
许多官员在评论时政,或者在写策论的时候,都比较喜欢夸夸其谈。就是指那些说国家要整顿吏治,整肃朝纲,要富国强军富民,但却根本讲不出该如何整顿,如何强国富民一样。
这是半步论语治天下带来的后遗症,知道要做这个,但却完全不知道具体如何去做。
当初老朱一气之下把科举停了,原因就在这里,由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读书確实都挺厉害,
结果一上手,直接变手残党。
虽然时明也一直说自己是手残党,只会动动嘴皮子,但老朱可不信时明这种推託搪塞摸鱼之言毕竟时明仅用一个月就修出了一条五六十里的路,如今大明央行又在他的领导下,蒸蒸日上。
这哪里是只会动动嘴皮子嘛!分明是想躲懒,不想工作。
老朱这种自己都把自己当牛马的人,又岂容別的牛马偷懒
时明点了点头,继续道:“除了写些评论之外,你还需要兼顾审核其他人写的时政评论。审核的標准,到时我会告诉你。你今天回去,就可以试著写几篇出来给我看看—”
说到这的时候,时明顿了下,又补充道:“记住,仅限於评论新政,以前陛下颁布的那些政策,不需要你去提。”
是明也担心,有些人傻乎乎的,又提起分封之策。
这个政策,那是老朱的逆鳞,谁碰谁死,
即便是时明已经通过太子標告诉过他,分封之策到最后,害的是大明,是他们老朱家自己,结果老朱依旧没有鬆口。
而是把这个难题留给太子標,因为他觉得这个问题,在太子標这里,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身为大哥的太子標想要削藩,那些弟弟们,谁敢有意见
虽说歷史上,太子標英年早逝,但现在,老朱觉得,太子標是受上天眷顾之人,否则又怎会有系统那么神奇的东西相助而既然是上天眷顾之人,那就不用担心他会英年早逝了。
见时明神色严肃,练子寧也不由愣愣点头,末了问:“有什么具体的忌讳吗侯爷可否与我透露一二”
时明想了想,说:“不要妄议皇室,不要提分封之事,也不要提刑罚过重问题—只討论新政的利与弊,若是弊,那最好是能提出些可行性建议。当然,提建议这点不强求。”
练子寧点了点头,表示记下了。
一旁的道同则叮嘱道:“千万要记住,可別像曾经那位叶伯巨先生一样,言辞过於激烈,结果触怒了陛下。”
叶伯巨之死,读书人基本上都知道。
只能说,老朱这事干得不地道。
练子寧再次表示,他记住了。
时明笑道:“你也不用太过担心,至少一开始,我会给你们把好关的,到时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便一清二楚了。”
顿了下,他又道:“另外,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也可以与我一起共同组建《大明周报》的报社班底。”
练子寧闻言,顿时大喜,正愁不知道该怎么拉近两人之间的关係呢!而且,跟著一起组建班底,也是一种锻炼。
这种锻炼,是他以往未曾经歷过,也没机会经歷的。
跟练子寧聊完报纸之事,道同便道:“侯爷,徐侍郎已经前往江南考查,我现在也没什么事情,要不让我去闽粤一带吧!”
曾经身为番禺县令的他,对那一带,还是比较熟悉的。
不过说起这个,那个陷害他的朱亮祖,似乎也快回来了吧!
当初老朱派人去调查朱亮祖,那些锦衣卫回来之后,老朱还发了一通脾气,让人去把朱亮祖父子给绑回来。
如今都过去这么久了,估计那位永嘉侯也该到京了。
事实也確实如时明所猜测的那般,他们已经到了,只是越接近京师之地,这位永嘉侯便越害怕。
老朱的脾气,他太清楚了。
时明思索了下,便摇头道:“央行对外扩张很重要,但內部人员的思想工作也很重要。你得帮我盯著,一旦有害虫出现,立马给我消灭掉。这是直接跟宝钞打交道的部门,若是从內部腐坏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
道同闻言,多少有些无奈,他觉得他们这个新部门,不会轻易腐坏,毕竟腐坏也是需要时间的。
他完全可以打个时间差,先帮一手,再回来加强巡视,
但既然时明拒绝,道同也不好继续多说。
中午,时明跟道同在红楼宴请了这位练子寧。
与此同时,朱亮祖父子也被一同带往皇宫,面见老朱。
一见面,老朱的怒气就有点压不住,叫人拿来马鞭,对著这对父子,劈头盖脸就是抽,一边抽还一边骂。
骂这对父子不思君恩,居然在驻地欺男霸女,骄横跋扈。
也骂他们差点让他错杀清官,好官。
还骂他们不识好列,贪婪无度,
朱亮祖父子一边悽惨地叫著,一边求饶认倦。
有可能是不为这次朱亮祖父子业有让老朱倦杀好官,老朱下手听有那么重,这对父子居然业有被打死。
虽然依旧被老朱打得奄奄一息,但最终,在太子標帮忙求情的情况下,老朱只是收回了永嘉侯家的那面铁券,以及收走了其侯爵世袭罔替的资格,但依旧保到著朱亮祖的侯爵。
同时,也將永嘉侯府的田產,收回大半。
然后令其回家闭元思过。
虽说经此一事,永嘉侯一元,伤筋动骨,损失惨重。但相比原歷史中他们父子被鞭打至死来说,已经算往常好的结局了。
而且,原本歷史上,在他们父子死后,朱亮祖的二儿子,也会不为胡惟庸案的牵扯而一起跟著因完。
但现在,他们父子都任过了一劫。
当时明在下午得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由有些倦。
朱亮祖父子死不死,时明並不关心,但不为他提前救了道同一命,结果让这对父子的惩刃变小,这个结局,时明有些无奈。
不为这明显就是他的影响而出现的变化,
不过老朱的惩罚,也確实够朱亮祖父子喝一壶了,特別是收回永嘉侯爵世袭罔替的资格,这可太要命了。
这就决定了,永嘉侯世子,无法躺在功劳薄上吸血了。
而这个变化,也嚇了其他勛贵一跳。
这惩,有点嚇人啊!
毕竟他们谁也不愿意世袭罔替的资格被收回。
朱亮祖的大儿子朱暹,被打得皮开肉绽抬回府,一进府就著要让道同那个无耻的告密者好看。
看样子,老子打得还不够狠,居然还有力气瞎。
这让他二弟朱昱听了颇有些无语,告密者难道不是他们先下手为强,跟陛下告的密
至於给对方好看,“大哥,你还是先养伤吧!那个道同,现在可是长乐侯的人。”
“长乐侯他算什么东西”
.:
流言蜚语,眾口金,三人成虎—等等这些成语,老朱不是不知道。所以,他对捧杀这种计谋,自然也是清楚的很。
但老朱显然没有意识到舆论战的重要性,更加没有意识到报纸在舆论战上有多大的促进作用。
他的思维,还停留在朝廷邸报这个层面上。
不过这也难怪,毕竟老朱没有见识过后世那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自然不会清楚,邸报与后世报纸的不同之处。
邸报是朝廷为给地方传递政策与消息而弄出来的文抄,是读者基数相对狭小的政治形报纸。
事实上,它甚至都称不上报纸,
而时明要办的报,那是政治属性加娱乐属性,真正面对的读者是普罗大眾,而不是只局限在官员身上。
不过,有太子標的支持,一切就变得顺利起来了。
时明先是跟老朱请了道办报的旨意,旨意甚至都没有经过內阁的审核,老朱便直接盖上璽印,
即刻生效。
原本老朱也有想过,让內阁来束缚一下无限放大的皇权,让內阁几位阁臣商量,准许驳回皇帝一些相对离谱的旨意。
如此一来,才能保证在朝廷不幸出现昏君的情况下,不会让朝纲吏治迅速败坏。
但尝试施行过一段时间后,老朱直接把这个限制扔了。
之前有丞相管著,处处给他肘,让他浑身不得劲,这才想要將丞相之位拿掉,连中书省都直接掀翻了。
结果这才没过几天癮呢!自己又给自己製造起了铁笼子。
如此一来,那这丞相之位不是白除了嘛!
他老朱可不是一个能受这等鸟气的皇帝,更何况,內阁的阁臣之中,还有前丞相李善长这个老货在。
曾经老朱就是看李善长这老货时不时跟他唱一下反调,令他相当恼火,於是才想著推胡惟庸这只喜欢拍他马屁的狗上来。
结果现在胡惟庸被他砍了,李善长又回来了。要是再给李善长驳回圣旨之权,那他这么多年,
岂不是折腾了个寂寞
所以,老朱现在只给內阁一些批阅奏摺,给奏摺里的政事提些意见的权力,最终批註啥的,还是老朱自己一手抓。
至於束缚皇权这种事,老朱决定將来让標儿来做就好。
甜,老朱尝了!苦,让好大儿来吃!
太子標能怎么办只能选择原谅啦!谁叫那是亲爹呢!
接著,时明又让老朱亲自提笔,写下『大明周报”四个大字。
回头將这四个大字做成牌匾,掛到报社门前,要是有人想来闹事,都得掂量一下,能不能扛得住这四个字的重量。
至於先期的启动资金,太子標让时明从他那部分红楼分红里扣除。虽然太子標这种做法,有空手套白狼,借鸡生蛋之嫌,但时明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这是隨机应变的表现。
更何况,他也不差那点钱。
之所以硬要老朱来出这个资金,只是因为这个报社是掛著朝廷的名义,是朝廷未来的喉舌,他迟早要交出去的。
与其將来让老朱忍不住朝他伸手,还不如现在就主动上交。
反正將来等老朱意识到报纸对操弄舆论的重要性之后,这个功劳肯定是跑不了的。
如今他都已经半步国公了,將来加上这个功劳,达到半步国公巔峰之境,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等將来针对北元的阳谋生效,那晋升国公,便是水到渠成。
在时明拿著圣旨,高高兴兴离开乾清宫的时候,老朱又让他明天来上朝。这让时明原本雀跃的脚步,顿时稳重了不少。
表面上恭敬答应,心里已经碎碎念开了。
大明朝的这碗体制饭,果然不好吃啊!
不过离开皇宫后,时明的脚步就又恢復了轻快。
不快都不行,外面舆论愈演愈烈,都快把他捧到天上去了。
再这么下去,將来他肯定会摔得很惨。
所以,得给外界降降温了,报纸得赶紧办起来。
不过这次他没有去工部找人帮忙,而是直接让红楼名下的印刷厂来做这件事。红楼名下有书斋,书斋有自己的印刷厂。
书斋就相当於出版社了。
想要让《大明周报》快速出现在大眾视野里,那用自己的印刷厂,以及自己的出版社分销渠道,就很有必要了。
虽然《大明周报》是朝廷產业,但目前只是草创阶段,老朱也没有想著往他这里塞什么人。
所以,他可以先动用自己人,
不过当时明来到书斋的时候,还是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自己的连襟兄弟,韩国公世子,駙马都尉李祺。
原本老朱是把李祺塞到央行去的,都已经培训结束,被分到一个分行当分行长了。
虽然李祺的成绩不是那些培训学子当中最好的,但谁叫他有个好父亲,有个好岳父呢!
以他的身份,当个分行行长,自然绰绰有余。
不过时明觉得,让他来担任《大明周报》的副手,应该更为合適一些。因为这个是需要跟人打交道的位置,李祺完全可以將他父亲李善长的人脉尽情利用起来。
《大明周报》需要一些文人来写时政评论,时明认识的文人大多太年轻,写那些玩意跟开玩笑似的,明显不適合。
但李祺不同,他认识的文人很多,让他出马就好了。
至於其他诗词歌赋,以及小说话本的文人,他的书斋里就有许多这类学子,价格其实还挺便宜的。
越想,时明越觉得没毛病。
不过现在李祺已经是一位大明央行分行的行长,他也只能先给他写封信,让他回来一趟了。
在书斋那里转了圈,时明回到央行总部。
来到二楼,便见道同正在给一个中年文士泡茶。
见此时上楼来,两人同时起身,朝时明行礼。礼毕,道同便给时明介绍起来,“侯爷,这位是练子寧,字以行,江西临江府人士。您来得正好,子寧文采斐然,我正欲向你举荐他———“”
道同的態度很热情,但练子寧的態度却有些不卑不亢,仿佛道同的这个举荐,对他而言,可有可无。
不过时明倒是能理解,这种对自己的文采相当自信的人,肯定是不怕没有机会的。
如今大明还在科举的至暗时刻,所有学子都见不到光明,不知道老朱什么时候会开科,许多人都选择继续寒窗苦读。
这位练子寧,明显也是在等科举的那拔人之一,毕竟他都已经留起鬍子,年纪看上去也在三十左右了。
这个年纪,没有官身,不是没人举荐,便是在等待机会。
江西那边在朝堂之上的官员,还是有不少的,要是这货有意出什,肯定不会找不到人举荐。
所以,看得出来,他明显是后者。
道同出言举荐,应该是看中人家的才华了。
练子寧,这名字听起来有点熟悉啊!
时明敢肯定,这个名字,肯定是在青史中留下痕跡的,要不他肯定不会觉得有点耳熟。
稍稍询问了下系统,时明恍然大悟,原来是跟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三人一样的建文忠党啊!
这货在朱老四起兵靖难的时候,见李景隆打了败战,便將其抓住,並扭送到建文帝面前,想让建文帝砍了李景隆。
后来朱老四打进应天,这货被俘,硬是不降,还骂朱老四篡权谋位,大逆不道,然后被朱老四一气之下割了舌头。
结果这傢伙很是硬气,在朱老四问他服不服的时候,硬是强忍著痛,用手指沾自己的舌血,在地上写下『成王安在』几个大字,气得老朱直接將其他砍了。
连著他家一百五十多口人被杀,四百多口人被流放。
堪称是举九族之力,全一己忠名。
这在后世人看来,是根本无法理解的事情。但在这个讲忠孝礼义,忠君思想大行其道的时代,
却並不算稀罕事。
比如建文忠党的那几位,建文帝虽然干得很差劲,但他毕竟拥有正统之名,忠於他的人其实还是蛮多的。
这也是朱老四每每午夜梦回,都会被噩梦嚇醒的地方,他得位不正,怕老朱从棺材里爬出来砍他啊!
看著这位未来的建文忠党,时明有些好奇,他是怎么会跑到这里来,还跟道同搅到一块去的
若按原本的歷史轨跡发展,这傢伙还得等到三年之后,老朱恢復科举,他才会出现在老朱的视线里呢!
不过想到自己来到这个时空,这个时空的许多事务都已经改变,有人受自己的影响,轨跡发生变化,也无需大惊小怪。
果然,时明都还没有询问,道同便自己介绍起来了。
原来他们的认识就是在楼下,这个练子寧,並非因老朱那封写给天下对术算有兴趣的学子的詔书而来。
他只是来京城这边游学的,顺便过来看看大明央行是个什么样子,这才跟道同在楼下相遇的。
两人一交谈,道同便发现了这人颇不学识。
於是便邀请他上楼喝茶细谈了,这一细谈,道同便发现,这傢伙的文采还挺不错的。
虽说在央行工作,文採好不好,其实无所谓,能把帐目算明白就行。但文採好的人,肯定会更受欢迎些。
於是道同便將其举荐给了时明。
而这练子寧,目前还有个秀才身份。
虽然如今科举还未恢復,但府试,也就是考秀才,地方官府其实並没有断掉,毕竟恢復科举,
为国选材,是必然的。
也因此才会有那么多读书人在等待。
虽然从歷史的角度来看,练子寧有些过於迁腐,要是从朱老四的角度来看,这丫的完全就是个令人生厌的反派腐儒。
但要是从正统传承这个角度来看,这货无疑是大大的忠臣。
或许他的能力有限,不是什么良臣,但绝对忠君。
当然,不是良臣,也得看放在什么位置上去,像这种没有什么谋略能力,但有文采的,完全可以放到宣传口去嘛!
他还准备找些文人来写时政评论和军事评论呢!既然这货的文采不错,时明倒也不介意將他弄到《大明周报》那边去。
老朱把他当牛马,他自然也可以让別人替他当牛马。
但让时明没有想到的是,这练子寧一上来,就给时明整了个大的,“长乐侯可知,你如今之势,已是危如累卵!”
这话,让道同有些错,也有些生气,感觉自己好像介绍了个有点不靠谱,喜欢危言耸听的傢伙。
倒是时明在愣之后,哈哈笑道:“你倒是让我想起古之谋土在劝人时,常见的那些套路。”
上来先整个大的——哦不,上来先哈哈大笑,先声夺人,引起对方的注意后,再危言耸听一番。
等把对方嚇住后,才方便接下来忽悠。
很显然,练子寧现在就非常符合这个状態“侯爷不信”练子寧微笑授须。如果再给他把羽扇,估计这货就要s起诸葛臥龙来了。
时明知道,这傢伙並不以计谋见长,他能看出的事情,其实许多人都能看得出来,时明自己也行。
於是时明“哦”了声,笑道:“说来听听!”
时明边说,边將道同放在他面前的茶杯端起,浅抿了口。
练子寧则微笑道:“侯爷如今名声日隆,陛下会如何看长此以往,必然会有人在陛危险。”
这话就多少有点大逆不道,交浅言深的感觉了。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未尝不是一种试探,试探时明是否有那种不足为外人道的野心。
时明笑了起来,“见识还算有点,但你低估了陛下与太子殿下的胸襟,以及他们对那些事情的敏锐性。”
顿了下,时明又道:“那依你之见,我又当如何破解”
“侯爷完全可以学习萧何。”练子寧自信道。
很明显,他之前是想过这个问题的。
“自污吗”时明笑著转动著茶杯,又问:“还有吗”
『.....
练子寧明显被时明问得愣了愣,心说:这是唯一的办法啊!
见练子寧一副愣之色,时明又道:“既然你能看出我现在危如累卵的局势,那就应该明白,
这件事情背后,肯定有一只无形之手在推动它的发展,你可有办法对那黑手採取反击”
练子寧有些尷尬,因为这不是他所擅长的,之前也未考虑过。
时明摇了摇头,“我这里有份处理文字的工作,你有兴趣吗”
练子寧一时之间,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拒绝才好。
时明又道:“你可以放心,不会耽误你將来参加科举,就像进入央行工作的那些办事员,他们虽属计官一类,但其实並无官员编制,將来升迁,也只会在央行系统內进行。”
那些办事员,將来要想参加科举的许,可以直接辞职。不过时明估计,到时想要辞职的人,估计不会有多少。
顿了下,时明又道:“当然,如果能力確实出眾,我自然不会介意向陛下举荐这等贤才。”
练子寧闻言,悄悄鬆了口气,末了问道:“不知是何工作”
相比回家继续寒窗苦读,等待科举重开,显然是留在这应天府,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更合適。
毕竟,这是在替时明这位大名鼎鼎的长乐侯工作。
將来跟长乐侯有了这层关係,进入太子殿下的眼里,肯定要比回家苦读更容易,毕竟一个远在天涯,一个近在哭尺。
虽然练子寧不知道那句『选择大於努力”的老话,但他的行为却在遵循著这句老话。
时明:“我准备办一份报纸,上面会刊印些时政评论,你的文采既然不错,那写些评论,或作些诗词歌赋,应该不在话下。”
“何为报纸”
道同跟练子寧异口同声问。
时明解释道:“类似於朝廷邸报,不过又有所不同,这份报纸面向的读者是普通百姓,而非朝廷或地方官员。”
道同疑惑地皱了皱眉,“侯爷,你是想利用这份报纸,向寻常百姓宣扬朝廷的那些新政吗”
这个不难猜,毕竟时明刚才说了,要练子寧写时政评论。
时明点头道:“这確实是原因之一。”
练子寧则是双眸一亮,抚掌笑问:“侯爷是否想利用报纸这个新事物,转移一下大家的注意力善!大善!如此一来,侯爷就不必学那萧何自污了———“
时明哈哈笑道:“你这脑子转得还挺快!你是除了太子殿下和陛下之外,第三个猜到我这想法之人。”
嗯,他总共也就告诉了四个人。
但练子寧不知道啊!他只觉得第三名,很不错了,更何况前两名还是太子殿下跟陛下。
顿时,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便在练子寧心中油然而生。
“我可以试试,虽然我有写过一些时政评论,但我不知道是否能达到侯爷的要求。”练子寧这会谦逊起来了。
其实,面对时明这样的人,他不谦逊都不行,因为对方参与的新政实践,比他多的多,甚至一些新政,还是时明提议並制定出来的,在这一块上,他其实才是新手。
在真人面前,他哪好意思继续胡乱吹嘘。
许多官员在评论时政,或者在写策论的时候,都比较喜欢夸夸其谈。就是指那些说国家要整顿吏治,整肃朝纲,要富国强军富民,但却根本讲不出该如何整顿,如何强国富民一样。
这是半步论语治天下带来的后遗症,知道要做这个,但却完全不知道具体如何去做。
当初老朱一气之下把科举停了,原因就在这里,由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读书確实都挺厉害,
结果一上手,直接变手残党。
虽然时明也一直说自己是手残党,只会动动嘴皮子,但老朱可不信时明这种推託搪塞摸鱼之言毕竟时明仅用一个月就修出了一条五六十里的路,如今大明央行又在他的领导下,蒸蒸日上。
这哪里是只会动动嘴皮子嘛!分明是想躲懒,不想工作。
老朱这种自己都把自己当牛马的人,又岂容別的牛马偷懒
时明点了点头,继续道:“除了写些评论之外,你还需要兼顾审核其他人写的时政评论。审核的標准,到时我会告诉你。你今天回去,就可以试著写几篇出来给我看看—”
说到这的时候,时明顿了下,又补充道:“记住,仅限於评论新政,以前陛下颁布的那些政策,不需要你去提。”
是明也担心,有些人傻乎乎的,又提起分封之策。
这个政策,那是老朱的逆鳞,谁碰谁死,
即便是时明已经通过太子標告诉过他,分封之策到最后,害的是大明,是他们老朱家自己,结果老朱依旧没有鬆口。
而是把这个难题留给太子標,因为他觉得这个问题,在太子標这里,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身为大哥的太子標想要削藩,那些弟弟们,谁敢有意见
虽说歷史上,太子標英年早逝,但现在,老朱觉得,太子標是受上天眷顾之人,否则又怎会有系统那么神奇的东西相助而既然是上天眷顾之人,那就不用担心他会英年早逝了。
见时明神色严肃,练子寧也不由愣愣点头,末了问:“有什么具体的忌讳吗侯爷可否与我透露一二”
时明想了想,说:“不要妄议皇室,不要提分封之事,也不要提刑罚过重问题—只討论新政的利与弊,若是弊,那最好是能提出些可行性建议。当然,提建议这点不强求。”
练子寧点了点头,表示记下了。
一旁的道同则叮嘱道:“千万要记住,可別像曾经那位叶伯巨先生一样,言辞过於激烈,结果触怒了陛下。”
叶伯巨之死,读书人基本上都知道。
只能说,老朱这事干得不地道。
练子寧再次表示,他记住了。
时明笑道:“你也不用太过担心,至少一开始,我会给你们把好关的,到时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便一清二楚了。”
顿了下,他又道:“另外,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也可以与我一起共同组建《大明周报》的报社班底。”
练子寧闻言,顿时大喜,正愁不知道该怎么拉近两人之间的关係呢!而且,跟著一起组建班底,也是一种锻炼。
这种锻炼,是他以往未曾经歷过,也没机会经歷的。
跟练子寧聊完报纸之事,道同便道:“侯爷,徐侍郎已经前往江南考查,我现在也没什么事情,要不让我去闽粤一带吧!”
曾经身为番禺县令的他,对那一带,还是比较熟悉的。
不过说起这个,那个陷害他的朱亮祖,似乎也快回来了吧!
当初老朱派人去调查朱亮祖,那些锦衣卫回来之后,老朱还发了一通脾气,让人去把朱亮祖父子给绑回来。
如今都过去这么久了,估计那位永嘉侯也该到京了。
事实也確实如时明所猜测的那般,他们已经到了,只是越接近京师之地,这位永嘉侯便越害怕。
老朱的脾气,他太清楚了。
时明思索了下,便摇头道:“央行对外扩张很重要,但內部人员的思想工作也很重要。你得帮我盯著,一旦有害虫出现,立马给我消灭掉。这是直接跟宝钞打交道的部门,若是从內部腐坏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
道同闻言,多少有些无奈,他觉得他们这个新部门,不会轻易腐坏,毕竟腐坏也是需要时间的。
他完全可以打个时间差,先帮一手,再回来加强巡视,
但既然时明拒绝,道同也不好继续多说。
中午,时明跟道同在红楼宴请了这位练子寧。
与此同时,朱亮祖父子也被一同带往皇宫,面见老朱。
一见面,老朱的怒气就有点压不住,叫人拿来马鞭,对著这对父子,劈头盖脸就是抽,一边抽还一边骂。
骂这对父子不思君恩,居然在驻地欺男霸女,骄横跋扈。
也骂他们差点让他错杀清官,好官。
还骂他们不识好列,贪婪无度,
朱亮祖父子一边悽惨地叫著,一边求饶认倦。
有可能是不为这次朱亮祖父子业有让老朱倦杀好官,老朱下手听有那么重,这对父子居然业有被打死。
虽然依旧被老朱打得奄奄一息,但最终,在太子標帮忙求情的情况下,老朱只是收回了永嘉侯家的那面铁券,以及收走了其侯爵世袭罔替的资格,但依旧保到著朱亮祖的侯爵。
同时,也將永嘉侯府的田產,收回大半。
然后令其回家闭元思过。
虽说经此一事,永嘉侯一元,伤筋动骨,损失惨重。但相比原歷史中他们父子被鞭打至死来说,已经算往常好的结局了。
而且,原本歷史上,在他们父子死后,朱亮祖的二儿子,也会不为胡惟庸案的牵扯而一起跟著因完。
但现在,他们父子都任过了一劫。
当时明在下午得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由有些倦。
朱亮祖父子死不死,时明並不关心,但不为他提前救了道同一命,结果让这对父子的惩刃变小,这个结局,时明有些无奈。
不为这明显就是他的影响而出现的变化,
不过老朱的惩罚,也確实够朱亮祖父子喝一壶了,特別是收回永嘉侯爵世袭罔替的资格,这可太要命了。
这就决定了,永嘉侯世子,无法躺在功劳薄上吸血了。
而这个变化,也嚇了其他勛贵一跳。
这惩,有点嚇人啊!
毕竟他们谁也不愿意世袭罔替的资格被收回。
朱亮祖的大儿子朱暹,被打得皮开肉绽抬回府,一进府就著要让道同那个无耻的告密者好看。
看样子,老子打得还不够狠,居然还有力气瞎。
这让他二弟朱昱听了颇有些无语,告密者难道不是他们先下手为强,跟陛下告的密
至於给对方好看,“大哥,你还是先养伤吧!那个道同,现在可是长乐侯的人。”
“长乐侯他算什么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