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我们都快要饿死了-《我都天下无敌了,才开始夺嫡?》

  年轻人名叫沈玉城,是姜盛两年前从武科的人才当中挑选出来的。

  他的职务是御前侍卫,可以说是石像魔的下属。

  不过,石像魔虽然有个官身,但它并不懂为官之道。

  姜宁养着石像魔,更多的时候是当个象征性的吉祥物,偶尔能当坐骑。

  真正要办实事,还是要人才。

  原本姜宁也不需要什么侍卫,以他的实力,真有人进宫行刺,姜宁就是闭着眼让刺客刺,也不可能受半点伤。

  沈玉城虽然是武举出身,而且是个纯粹武夫,但他年纪轻轻博览群书。

  此人的履历有些意思,他是九里山县人,与原九里山县的班头,现任燕云道总督卢俊义,曾是隔户的邻居。

  他比卢俊义小十几岁,景阳末年,他跟在卢俊义屁股后面玩过,跟王嘉升勉强也能扯上一层不远不近的关系。

  十岁那年沈玉城离乡出走,曾想去青莲书院求学,但苦于没有引路人,所以就在青莲书院的院墙外,听了小半年朗读声。

  后来听说南方的明翰书院招收弟子不问出身,也不问人脉关系。

  于是他辗转数万里,前往明翰书院求学。

  赶巧不巧的是,沈玉城的先生,是吕温书的同窗师弟,当年在泉州任职的吕温书成了他师伯。

  他才在明翰书院读了两年书,便听到西北边陲北莽天狼骑入侵大夏。

  燕州是他的故土,十二岁的他,毅然决然辍学,奔赴北境。

  可他人还没回到燕州地界,结果就听到大夏击溃了十万天狼骑的捷报。

  但他还是回到北方看了看,当他看到被北蛮子踩踏成废墟的半座燕州之时,便下定决心弃文从武。

  于是,他前往北方第一大剑宗太虚剑宗拜山门。

  太虚剑宗当时非常低调,基本上与外界没什么往来。

  但沈玉城还是阴差阳错的拜了师,可他在修行一道上,完全没有半点天赋。

  不到两年,沈玉城就被逐出师门。

  那时候,大夏已经换了君主。

  他又南北辗转了两年多,回到了明翰书院,继续读书。

  就这么过了几年,有一位从京城来的神秘大人物,说他有练武的天赋,给了他一本未曾署名的武学秘籍。

  其实也谈不上什么秘籍,因为跟他差不多年纪的,基本上人手一本。

  然后,他就成了一名纯粹武夫。

  直到几年之后,当时那批练武练的还不错的人,应邀前往京城参加武举考试。

  那时候的武举,建制还不完善,一大群人在京师统考。

  但他运气并不好,没有考上功名。

  而那时候他才知道, 当初那位亲手把武学秘籍交到他手里的,是魏王姜盛。

  虽然没考上武科功名,但当时正好赶上朝廷广招贤才。

  他的先生,又特意为他给魏王写了一封举荐信。

  于是,他在魏王府当了半年宾客,魏王发现了他的优点之后,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于是把他送到了天策军军营,他成为了一名预备役兵卒。

  可他的运气并不好,连正规军的军籍都没拿到,而且短短一年就被淘汰出局。

  不过在这期间,天策大将军熊文敬亲自提点了他几次,他跟熊文敬又能扯上一些关系。

  后面又遇到镇魔司并入镇抚司,镇抚司大肆招人。

  他又知道镇抚司指挥使是他同乡,于是成为了镇抚司一员。

  不过不到半年,事情又发生了转机。

  刘瑾又从镇抚司挑选了一批人,充当皇城禁卫,而当时的皇城禁卫属于御马监,御马监的掌印太监由刘瑾兼领,他又成了刘瑾麾下的兵卒。

  不到一年,他又遇到裁撤皇城禁卫,守卫皇城的职责由天策军接了过去。

  他又成了无业游民。

  不过那时候,武科的建制趋于完善,于是他回到了燕云道,参加武科考试。

  历经一年,以吊车尾的成绩,考上了武科同进士出身。

  同进士出身,最多也只能从县丞开始做起。

  他被分配到九里山县,当了半年县丞。

  他本以为自已这辈子按部就班,最多也就干到同知的时候,魏王府一纸调令,把他调到了京城。

  时年还不到三十岁的沈玉城,这辈子的经历可谓是丰富多彩。

  他直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当时魏王会将他从九里山县调来京师,甚至还将他举荐给了陛下。

  经历过这么多次辗转,他自已都不明白,自已究竟是个纯粹的读书人,还是个纯粹武夫。

  但自从成为御前侍卫之后, 他总算是彻底稳定了下来。

  侍奉陛下左右,绝对是无上殊荣。

  两日后。

  姜宁向姜盛、吕温书和王嘉升等几名心腹大臣交代了一些事宜之后,便带着刘瑾和沈玉城离京去了。

  剑南道,拥有极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势。

  剑南道由四州之地合并而成,地域面积仅次于京畿道。

  域内盛产天材地宝,光是天然的灵田,就有着数百万亩之多。

  剑南道在之前,也被王嘉升狠狠地犁了一遍。

  这里的老牌世家大族,几乎都死绝了。

  姜宁带着两人踏过虚空,转瞬便来到了沧州培县境内。

  这是一座拥有十多万人的县城,地处沧州北部,靠近山脉的地方。

  这座县城,和普通的县城差不多。

  行到一座宅邸门口,三人停下了脚步。

  只见那座宅邸占地面积非常巨大,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座宅邸的门口,围着很多衣着破烂的乞丐。

  一个个蹲在墙根处,眼巴巴的盯着宅邸大门看着。

  不多时,大门开启。

  这群乞丐立马就围了上去。

  然后大门中走出两名带刀壮汉,当场就将刀子抽出来,吓得乞丐们不敢靠近。

  那群乞丐有的手里拿着破碗,有的空无一物,伸着脏兮兮的手,不断的朝着门内祈求着。

  “我们都快要饿死了,求求伍大善人行行好,赏我们一口吃的吧。”

  “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我真饿的不行了。伍大善人您给我一口吃的,我这辈子给您当牛做马。”

  “我家老母得了重病,我们一家都快饿死了,大善人,您开开恩呐!”